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8 毫秒
1.
唐人秦韬玉《贫女》诗中的“苦恨年年压金钱,为他人作嫁衣裳”的诗句,被人们看做是编辑工作的写照。多少年来,编辑同仁在责任感和史命感的促使下,任劳任怨,精益求精,使全国一千多家学报成为  相似文献   

2.
唐代诗人秦韬玉的名字可以说鲜为人知。他所写的“贫女”诗,知之者也甚少。然而,“为他人作嫁衣裳”这句话却成了千百年来广为传颂的名言。特别是在广大编辑出版界,几近成为与“蜡烛”“人梯”“伯乐”“园丁”等词汇并行不停的编辑的代称,进而达到人人皆知,唯编辑更知其苦辣酸甜的自嘲式箴言。究其源,此语正出自唐代秦氏(贫女)一诗。关于秦韬玉其人,据史料介绍:字仲明,京兆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大顺的前后在世。少有词藻,擅长歌唱,为人急于进取,巴结宦官田令孜,不到一年,官至丞相,主管国家盐铁事务。保大军节度判官…  相似文献   

3.
中唐以后贫女诗的大量出现,反映了贫女难嫁在当时已经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社会现象。而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是受北朝以来财婚习俗的影响,二是科举制的推行造成女性地位的相对降低,而最根本的原因则是“女多男少”的人口性别比失调所致。  相似文献   

4.
编辑,历来被人誉为“甘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无名英雄”。而今,这些期刊却让编辑从写字台前跃身于期刊之上,以形形色色的角色身份与读者直接交流,从内向到外向,从甘于寂寞到不甘寂寞,从无名到有名,遍撒天下之友情。这一举措不能不是对编辑业务的一项拓展和创新,对...  相似文献   

5.
《张协状元》是我国古典戏曲现存最早的剧本,是南曲戏文初期的作品。剧情简介如下:李秀才张协由西川赴京会试,途经五矶山遇盗,幸得孤女王贫女相救,在山神庙养伤;又经大公夫妇说合,与贫女结为夫妇。张协赴试心切,贫女剪发典发,资助其上京。张协高中状元,顿萌变志,以“貌陋身卑,家贫世薄”为理由,将寻夫到京的贫女赶出府门;同时,又  相似文献   

6.
“为他人作嫁衣裳”(以下简述为“为人作嫁”)曾是约定俗成的编辑桂冠,许多年来人们一直沿用这句话来表示对编辑的尊敬和褒奖;编辑们也以此为荣,自豪自勉。然而随着主体论、价值观等哲学观念的重提和冲击,时过境迁,它却成为编辑们的自叹自慰、自怨自艾,面对这种反差现象,我以为问题的症结首先在于“为人作嫁”是一个完全错误的立论,它缺乏科学定义的精确性和完整性,并试图将其置身于社会文化现象中进行研究和考察,进一步阐述其所以流行不衰的社会原因,从而找寻编辑心理倾斜的误区和出路,以此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7.
彭泽归田后的陶令真的没有"事功"思想吗--答梅大圣教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陶渊明刚归田时的家境与意绪尚有“事功”之愿的分析 ,进一步论证了《咏贫士》诗旨  相似文献   

8.
清人袁寿龄曾写过一首《烧纸歌》的诗,诗曰:“世间第一可怪事,鬼神亦受饥寒累;年年七月送纸钱,人到黄泉犹嗜利。”显见,诗中对“烧纸”迷信进行了辛辣嘲讽.乃是今日某些现象的生动写照。所不同的是,袁寿龄诗中讲的是“鬼节”,而今却是“清明”胜“七月”,更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9.
编辑工作可以用"为他人作嫁衣裳"为其精神指导,但这不应该被视为编辑工作的性质,也不能涵盖编辑工作的全部内涵。学术期刊编辑要积极提高工作的自主性,开发自身的创造力,更好地实现自身独特的价值,为推进并提高学术期刊的质量尽一己之力。  相似文献   

10.
《丰》:情态逼真,精巧细腻这首诗抒写女子悔恨没有和情人同行,过后又盼他驾车快来迎娶。汉、宋儒者都以礼解诗,对诗中的女主人公颇多指责。《诗序》说:“《丰》,刺乱也。婚姻之道缺,阳倡而阴不和,男行而女不随。”意指女子“不随”,“不和”是悖于“礼”,故当“刺”。朱熹亦认为“妇人以有异志不从”(《诗集传》),又说“此淫秽之诗”(《诗序辨说》),无端地给诗中女子扣上了“有异志”“淫秽”的罪名。陈子展先生说:“《丰》,盖男亲迎而女不得  相似文献   

11.
《郑风·萚兮》:“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诗序谓此诗是刺郑昭公忽“君弱臣强,不倡而和也”。说是刺诗,没有任何历史根据,诗中也绝无内证。这使相信诗序的注释家们枉费了许多笔墨,单是对“叔  相似文献   

12.
一、“物感”说原始朱熹是一位理学家,他在《诗集传序》中倒是很开通地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他不取汉儒之“风刺”说。又云:“大率古人作诗,与今人作诗一般,其间亦自有感物道情,吟咏情性,几时尽是讥刺他人?”(《朱子语类》卷八十)他注意到了《风》诗多言男女之情,同时又强调了“感物道情”,说明这位理学家对诗有些见地。须知,最原始的“感物”并最能形成强烈情感状态的,就是感“人”,即男感女,女感男,“因为爱情第一次真正地教人相信自己身外的实物世界,它不仅把人变成对象,甚至把对象变成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24页)中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易经》,就记录了“感物道情”最原始的发生形态。  相似文献   

13.
论稼轩诗     
他人之词 ,也许是“诗余” ;稼轩之诗 ,却是“词余”。平心而论 ,无论数量或质量 ,稼轩之诗远逊于其词。与词比较 ,稼轩诗似乎少一点纵横的英雄气 ,多一份哲理与平和 ,分明打上宋诗重思辩重理趣的烙印。然而 ,与稼轩词一样 ,稼轩之诗 ,也是其理想追求与严峻现实之间矛盾冲突的产物。梁启超评陆游诗云 :“辜负胸中十万兵 ,百无赖聊以诗鸣。” (《读陆放翁集》)稼轩之诗 ,亦当作如是观。只有这样才能把握稼轩诗的精髓与神韵  相似文献   

14.
文艺创作,贵在创新,诗尤贵独创。诗的独创,表现在构思上,就要奇异精巧,不落俗套。构思平庸,落人窠臼,诗之大忌;创新,是诗人梦寐以求的。凡是诗,必须是新颖独创的,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陆机说:“虽杼轴于予怀,怵他人之我先”(《文赋》),写诗的人,在构思上应当有这种唯恐拾人牙慧的警惕性。  相似文献   

15.
以诗史的几个发展阶段:孔孟荀至两汉、建安风骨、陶潜及唐代杜韩,说明诗的流变——内容和形式与儒学有内在联系。上述诗之特殊面貌的出现,内在原因皆由于儒学之变化。孔子对诗作了自觉反思,肯定抒情诗对生活的重要性,指出生活诗意化的方向。孟荀让诗转向政治化史诗化,导致建安风骨的建立,直接影响盛唐。陶潜田园诗乃生活诗意化的实现,开出诗之清新自然之抒情新流派。陶诗之自然乃孔门“风于舞雩,咏而归”之自由和愉情怀,非庄子“不与世俗处”之山林自然。“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忧道不忧贫”,乃陶诗之精神风骨。已出文学史多归陶于庄,实大谬不然。评诗乃对诗的诠释,与评诗者之精神学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在临终前写过一组《挽歌诗》,他设想自己死后的凄凉境况说:“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这里问:陶渊明的“亲戚”是谁?“亲戚”指哪个范围里的人!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1978年版)说:“亲戚——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陶渊明诗中“或余悲”的首先应该是他的家人,不是“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外人。现代汉语的概念套不进古代诗里去。  相似文献   

17.
终老未销的灵魂苦斗——解读《形影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影神》是陶渊明灵魂苦斗的自我写照 ,是他终老未休的灵魂苦斗的兆示。陶创作是诗 ,不是为了加入哲学辩论 ,而是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心中块垒 ;诗中展现的是他内心世界有关选择何种生存方式的自我较量 ;“形”、“影”、“神”其实是他本人形象在不同心境下的折射 ;诗中没有赢者、没有负家的灵魂苦斗一直伴随着他走到了生命的最后驿站。  相似文献   

18.
《诗经·卫风·氓》是久经传诵的名篇 ,也是所谓“弃妇诗”的代表作。透过此诗女主人公的自叙之言 ,对其内涵意蕴作新的探掘 ,揭示其不同于其他“弃妇诗”的鲜明特色 ,即 :婚恋的自主、女性的自觉、理性的自省、人格的自立。这是此诗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忽略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9.
“贫”与“穷”在“缺少财物,贫困”义上,存在着历时替换过程,其变化的动因是“贫”的语素化。演变的大致路径是:先秦由单音词“贫”袁示的“缺少财物,贫困”这一概念,中古以后逐渐被双音同义词“贫穷”所取代,宋元时期又被单音词“穷”所替换,是“贫”语素化的结果导致了“穷”对“贫”的替换。  相似文献   

20.
《诗·召南·行露》尽管首章脱简,但二、三章意思显豁,因此古今说诗者几乎无不沿着诗序所揭主题“强暴之男不能侵陵贞女”加以发挥。从毛亨、郑玄、孔颖达直到王先谦,强调“女终不弃礼而随此强暴之男”、“婚姻礼不备足而女守死不往”,把主人公打扮成封建礼法的卫道者;今人余冠英等说此诗写“一个强横的男子硬要聘娶一个已有夫家的女子,并且以打官司作为压迫女方的手段。女子的家长并不屈服,这诗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