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1世纪中国民族史研究走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中国民族史研究走向分析徐杰舜中国民族史的研究作为中国民族史学的重头,在20世纪已发展成为中国民族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木文从对中国民族史研究在20世纪发展的轨迹入手,试对其在21世纪发展的走向作出分析,就教于方家。一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相似文献   

2.
在两个世纪交接的时刻,人们总是回眸和展视:反思过去,瞻望未来,从感悟升华为理性的认知,以便在新时代更为自觉地攀登高峰。 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处于剧变之中,经济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文化事业亦复如此,中国史学迈出了重大的步伐。21世纪的到来,意味着深刻的变革和巨大的进步。在1998年秋于扬州召开的中国史学界第六次代表大会上,一百余位代表认真地作了回顾和前瞻,着重从中国史学的历程进行了反思,并对新世纪的中国史学的架构和面貌加以探究。在我看来,这次代表大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十分明显,20世纪的中国史…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是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史学初步建立的时期。五四时期的中国史学力图摒弃杜撰和编造,从真实出发,重建科学的古史体系;在中西学术交融的学术背景下,五四时期的史学表现出了区别于传统史学的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内容、观点上开始具备了现代史学的因素和要求;五四时期在史学人才的培养、史学研究机构的建立和史学刊物的创办等方面也具有了现代史学的初步规模。所以,五四时期是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第一次真正高峰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世纪西方史学的发展大势作为参照系,横向地剖析了中国当代史学发展的趋势与特征、成就与不足以及改革的方略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面对现代化挑战的压力,重新认识中国,关注中国社会的走向,是20世纪中国史研究的一个突出的主题。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史学是从整体上反省和检讨中国全部历史,探索中国发展前途的现代思想运动的一部分。史学前贤个性迥异的学术创造,表明同出于对中国现代命运的忧患,历史学家的应答呈现出多元选择的复杂格局。20世纪史学正是源于这种多元的内在紧张,才显得特别耐人寻味。一旦这种紧张因外在或内在的原因消失,史学也就会失去它的光彩  相似文献   

6.
史学期刊是近代史学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事物,对近代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发展过程以20世纪20年代初期史地类期刊的兴起为标志,此后又有了历史语言类期刊的产生,再至20世纪30年代史学类刊物的开始大量创办,最终导致了专门史类史学期刊的产生,这一过程表现出近代史学发展不断专业化的发展趋向。由此可知,自梁启超提倡新史学以来,中国学人不断致力于中国史学的转型,这一转型从理论到实践,迟至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理性:20世纪中国史学的内在基础雷戈按照传统的历史定义,20世纪作为一个整体,正在逐渐成为历史;同样,20世纪的历史学作为一个整体,也正在逐渐成为历史。但我们所要讨论的只是20世纪的历史学。我们首先提出的问题是:20世纪的历史学作为一个整体,有没有一...  相似文献   

8.
一在新旧世纪之交的史学转型过程中,重写史学史无疑是必要的。但“重写史学史”是一个大概念。对史学界来说,重写史学史则意味着必须要对三种史学史进行重写。这就是:自孔子以来的2000年中国史学史,20世纪的百年中国史学史,以及新时期至今的20年史学史。这三...  相似文献   

9.
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发展路径与研究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要籍解题式的中国史学史研究到历史、时代视野下的中国史学史研究,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经历了颇为艰辛的发展过程。20世纪20年代才初步确立的中国史学史学科,承载的是中国史学自身两千余年历史的厚重内容,要籍解题式的研究特征在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最初阶段有其必然性。60年代以后,中国史学史研究更注重从时代的特点把握史学发展走向,从历史发展过程中审视中国史学自身的发展过程。在这样的研究路径中,中国史学史研究得以极大地拓展和深入,相应地,对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发掘、对近现代中国史学的重视以及多部中国史学通史的完成出版等,使中国史学史研究从多方面呈现出了向纵深发展的态势。在此基础上,从学术史的角度拓展中国史学史研究、加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重视中外史学比较研究,加强史学理论诸层面的研究,应该是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几个努力方向。其中,对史学理论的研究是否充分,已经成为影响今后史学史研究能否深入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高校使用的20世纪世界史教材和著作层出不穷,但佳作甚少。各种版本内容大同小异,学术质量大多是低水平重复。令人欣喜的是,金重远先生主编的《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由复旦大学出版社于Zop年3月出版。这部在新旧世纪更替之年问世的史学著作,从外观到内容设计都具有独特的创意,其学术见解则似夜空繁星闪烁着智慧之光。它的面世标志着高校史学专业世界现当代史教材质量的更新换代,更是学术研究的质的飞跃。 此书的外观首先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由于种种原因,以往的世界史教材一般不注意外…  相似文献   

11.
中外史学交流史的研究近来受到了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20世纪中外史学交流史的研究现状及其重要性出发,阐述了20世纪中国史学与中外史学交流的密切联系,指出中外史学交流史为传统的史学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论证了中外史学交流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建设工作的积极意义。深入开展中外史学交流史的研究,应是当代中国史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旧世纪交替的临近,在史学界悄然兴起一个新的“热点”,即为数不少的史学工作者将热切深邃的目光投向与世纪同行的20世纪中国史学。人们希冀通过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近一个世纪的中国史学所走过的风风雨雨、荣辱沉浮、艰难曲折之发展历程的认真回顾与思考,以使中...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史学“科学化”的进程,是中国史学由传统向近代蜕变的过程,其成绩有目共睹,但在史学实践上也出现了不少的“偏弊”现象。如何认识与评价近代以来中国史学“科学化”进程中的利弊得失,当今学术界并未取得共识。由此,也造成21世纪中国史学发展中的诸多困惑。对近代中国史学“科学化”行程予以回顾与反省,可为21世纪史学发展提供重要的启示。史学“科学化”曾为中国史学走出中世纪开辟先路,至今仍是中国史学发展的重要趋向。21世纪中国史学如何承继“科学化”的传统,摒弃其中的极端因素,构建出沟通“科学”与“人文”的新史学范式,正是当今中国史学亟待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中国现代史学观念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随着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中国史学开始走上科学化、独立化、专业化的发展轨道。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个因素起了决定性作用:一是西方近代科学观念的传入;二是民主自由观念与民主政体的建立及其影响;三是现代教育体制的建立与职业历史学家的出现。这些促成了中国史家对史学研究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出于对科学的崇尚,他们大多具有客观主义与实证主义的治史思路,把主要工作放在史料考订上。但也出现了唯科学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性思索中构筑新型史学──评《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民族文化卷”喻权中20世纪,藉助于现代科学和人类认识世界与自身的能力的提高,历史科学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飞速的发展。20世纪初,当美国的鲁滨逊(JamesHarveyRobinson)提倡新史...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后期 ,外国史学开始传入中国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外国传教士和洋务派知识分子 ,到了 70、80年代 ,资产阶级改良派加速了外国史学在中国的传播。其中 ,从 19世纪末开始 ,日本史学对中国资产阶级史学启蒙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是历史学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巨大发展的历史时代.在这个世纪中,一方面,人们的历史视界急剧地扩大了,另一方面,先进的史家们更已掌握和运用了愈来愈多的比较科学和合理的理论与方法,从而使他们的史论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使史学发生了从印象主义的经验史学到理性主义的科学史学的重大转变.在这场深刻的史学革命中,20世纪的中国史学,同样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特别是自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西方哲学、社会科学传入中国史学界以后,一种以史论为灵魂的新史学中国的现代史学更已愈益成为了本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强势潮流这同20世纪世界史学革命的基本方向无疑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朱佳木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史学传统和深厚史学理论积淀的国家,但直到唯物史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传入,并为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等一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所掌握和运用之后,史学研究才得到了“唯一科学的历史观”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界在今天肩负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追求真理、学以致用、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光荣传统,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左玉河认为,唯物史观促进了中国历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使历史研究从描述孤立的、主要是政治事件为主的方面,转向面对社会和经济这一复杂而长期的过程的研究,使史学家认识到需要研究人们的生活物质条件,并重视人民群众对历史的作用.牛润珍从十个方面论述了唯物史观对中国史学研究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分析了唯物史观对20世纪中国史学研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仅引导了中国史学的发展道路与方向,还形成了20世纪特别是后半叶史学思潮的主流.赵梅春认为,经过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唯物史观的普及工作,大多数史学工作者的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理论与实证并重成为史学研究者的常识,为后来中国史学的繁荣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朱佳木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史学传统和深厚史学理论积淀的国家,但直到唯物史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传入,并为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等一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所掌握和运用之后,史学研究才得到了“唯一科学的历史观”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界在今天肩负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追求真理、学以致用、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光荣传统,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左玉河认为,唯物史观促进了中国历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使历史研究从描述孤立的、主要是政治事件为主的方面,转向面对社会和经济这一复杂而长期的过程的研究,使史学家认识到需要研究人们的生活物质条件,并重视人民群众对历史的作用.牛润珍从十个方面论述了唯物史观对中国史学研究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分析了唯物史观对20世纪中国史学研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仅引导了中国史学的发展道路与方向,还形成了20世纪特别是后半叶史学思潮的主流.赵梅春认为,经过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唯物史观的普及工作,大多数史学工作者的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理论与实证并重成为史学研究者的常识,为后来中国史学的繁荣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朱佳木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史学传统和深厚史学理论积淀的国家,但直到唯物史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传入,并为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等一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所掌握和运用之后,史学研究才得到了“唯一科学的历史观”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界在今天肩负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追求真理、学以致用、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光荣传统,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左玉河认为,唯物史观促进了中国历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使历史研究从描述孤立的、主要是政治事件为主的方面,转向面对社会和经济这一复杂而长期的过程的研究,使史学家认识到需要研究人们的生活物质条件,并重视人民群众对历史的作用.牛润珍从十个方面论述了唯物史观对中国史学研究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分析了唯物史观对20世纪中国史学研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仅引导了中国史学的发展道路与方向,还形成了20世纪特别是后半叶史学思潮的主流.赵梅春认为,经过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唯物史观的普及工作,大多数史学工作者的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理论与实证并重成为史学研究者的常识,为后来中国史学的繁荣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