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合民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2-84
中国的传统雕塑艺术,注重表现对象的神韵,而不是偏重于再现对象的形状,即多采用夸张、变形、象征的写意手法,来展现对象的神彩、风韵。从霍去病墓石雕的表现形式上可看出这一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中西方古代美术意识的对比中,从把握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中,从形成秦汉"大文化"的背景中,看构成中国秦汉时代特有的审美文化的哲学理念,探讨霍去病墓前石雕所具有的高度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志炜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4(5):77-79
西汉墓前石雕质朴自然,气魄沉雄博大,与中原传统的造型方式有明显的差异,显现出较少的艺术传承性。该文拟以霍去病墓前石雕为例,从题材、摆放方式、艺术手法等方面论述西域欧亚草原石刻对西汉墓前石雕造型观念的影响,说明西汉在平定匈奴、外通西域的过程中,艺术上不断地吸收欧亚草原文化的营养,形成了独特的石雕风貌。 相似文献
4.
正春阳的光芒投射在柳絮吐穗、麦苗葱绿的关中平原上,我与妻子在外甥女婿的陪伴下,驱车拜谒西汉名将霍去病墓。霍去病墓位于陕西省兴平县城东15公里的汉武帝刘彻墓——茂陵东500米处,属于茂陵陪葬墓之一, 相似文献
5.
川渝地区出土的宋代火葬墓较多,且有较强的地域特征,据其墓葬形制和随葬品可划分为北宋时期、南宋早中期、南宋晚期。随着时间的由早及晚,火葬墓数量逐渐减少,规模、形制趋于简化,随葬品的种类和数量亦不断减少,使用者由富裕平民转变为贫民。火葬墓的流行与变化分别与传统丧葬风俗的影响、佛道信仰、使用者的经济状况有关。此外,川渝地区火葬与东南地区、湖广地区在形制、随葬品、使用者身份及盛行原因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6.
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村的成立,实质上其背后暗含着诸如地方政府、底层精英、普通民族成员等各方力量的博弈。而且在以经济利益获取为核心的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即使是聚族而居的民族自治村中,民族认同在民族群体内部也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衰落。 相似文献
7.
李占荣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9(3)
宪法的民族观应当呈现出多层次性,即主权民族、自决权民族和自治权民族.自宪法诞生以来,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属于民族国家的谱系,因此,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应当表述民族这一历史范畴.同样,无论当代民族国家内部的民族构成状况如何,都在一定程度和形式上建构着各自的主权民族.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我国已从实质意义上构建了主权民族--中华民族,但尚未从宪法上予以确认.中华民族入宪的社会、法律和政治等基础已经具备,因此,为维护国家主权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保障国内各民族共同发展与繁荣,中华民族入宪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徐岿然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53-56
形而上学与第三者无穷倒退问题是同时诞生的.其根源在于思的对象性与同一性悖论所引发的中介异化--中介的贬黜与擢升.古代哲学"明两归一";近代哲学既划分了身心二元又以上帝或上帝化了的人来调和矛盾;当代哲学讲究"缘缘皆相生"的二元互动,但终究避免不了对"造化"的依赖.因此,我们认为,超越形而上学,出路在于打破思的垄断,从实践出发,以自然、人与社会三元互动互生互为中介的可持续实践观建构新的时代性哲学. 相似文献
9.
吉萨金字塔与河南濮阳西水坡墓群(以下简称濮阳墓)为世界古代陵墓中与天体、时空结合紧密的现存实例。金字塔距今5000年,西水坡墓群距今6500年,二者均系上古帝王之陵寝,设计者借助当时的科学技术与天文学基础,刻画出两幅动人的“灵魂飞天”图,并将春秋分、季节等时间概念融入陵寝设计中,体现了古代两国人民的卓越智慧。 相似文献
10.
11.
喻文德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4):35-38
在我们的语言中,价值概念有三种不同的形态。主客关系模式是诠释价值本质的合理方法。哲学价值论意义上的价值是客体的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效用。主体的需要是价值产生的最终根源。心理分析是哲学价值论的必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14.
郭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140-144
水浒歇后语是民众对水浒故事长期体认的结晶。由于创作主体和流传范围的民间性,水浒歇后语较多地表现出关注弱小人物、注重生活内容及淡化政治意识等特点,与小说《水浒传》相比带有浓重的生活化色彩,真实地反映了下层民众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5.
作为当代著名的音乐家,李焕之在保护、传承、发展和创新民族音乐方面,坚持“生活是创作的源泉”,音乐艺术“来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的信条,从而使其民族音乐作品体现出了“民族气质”和“大众显质”的音乐哲理,富于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指引着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方向,为中国当代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17.
欧阳康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4):1-6
开展民族精神的比较研究是增强民族自觉、提升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应努力超越文化交往中的“围城”和比较研究中的误区,确立科学合理的比较研究视角、思路与方法。从源头异同、民族精神与民族国家关系、民族生存基础、基本内容与价值组合等方面比较英国、美国、俄罗斯、中国等国的民族精神,主张开放心态,加强民族精神的交流与融通。 相似文献
18.
刘涛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8,(2):13-19
"民族"问题是德国理论传统的核心议题之一,韦伯在他的社会理论中也集中关注了该问题。对韦伯民族观的理解可以从他对民族属性的判断以及民族的具体内涵两个层面展开。就民族属性问题而言,相较于德国传统形而上学的有机体论民族观,韦伯从经验科学角度展开对民族的考察并赋予民族以经验性;对于民族的具体内涵韦伯的认识中存在文化民族与政治民族的双重设定。对韦伯民族观的辨析有助于进一步澄清韦伯的民族主义观念,因为在韦伯那里同时存在文化民族主义与政治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9.
后土崇拜源远流长,先秦时期已有丰富的内涵。汉武帝时期,设立汾阴后土祠,后土正式确立为与天神太一并列的大地之神,这与秦汉时期的文化氛围有极大关系。西汉后期,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传统郊祀格局发生了剧烈变化,后土在国家祭祀格局中的地位有所降低。但是,后土崇拜在其他领域的影响依然强劲。 相似文献
20.
长征精神与毛泽东精神——兼论毛泽东精神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精神是20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中所形成的各种革命精神的总和与升华,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和集中体现;长征是毛泽东精神形成的关键时期,长征精神是毛泽东精神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长征精神的形成标志着毛泽东精神的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