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唐群英的女子解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群英是民国初年最具影响的女权运动领袖。她的妇女解放思想具有爱国性、民主性的特征:首先,她认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妇女也应争取民族解放,“国强家不危”;女子所负“国家之责任”,比男子更重要。其次,她的女子解放思想更多的表现为反封建的民主性。第三,其女子解放思想不仅仅是要实现在政治上的平等,而且要求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及家庭生活中取得与男子完全一样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习称女子为色始于先秦。女子称色的历程是与其从广泛活跃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到退缩于家庭狭小圈子的过程相一致的。女性由商代及西周初年以德、才见称退落到春秋时期以“妇德”和“色”分称,再到战国时期终至以“色”为称的次第变化,曲折地反映了男性逐步压迫、奴役女性的社会现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女性社会地位的早期变迁。  相似文献   

3.
家庭养老作为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其内涵、内容、目标和方式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为此通过重新陈述“家庭养老”这一概念来分析家庭养老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并通过与社会养老的对比分析,探索我国农村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4.
《理论界》2016,(2)
家庭在亚里士多德这里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尽管亚里士多德并没有诸如"论家庭"或"家政术"之类的专门著作,但是无论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还是在《政治学》这里家庭的角色都是无可替代的。本文就是主要从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家庭的超政治性这两个方面来论述家庭与城邦政治生活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5.
武昌起义后,革命妇女为了在政治上实现“男女平权”,纷纷设团组会,掀起了一个积极要求参政的热潮。“女子参政同盟会”是这场颇有声势的斗争中最有生气的一个组织,它不仅在当时产生较广泛的影响,而且为尔后的妇女运动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一“女子参政同盟会”,为“女子参政同志会”、“女子后援会”、“女子尚武会”、“女子同盟会”和“女国民会”联合组成,是当时最大的一个女子参政团体。“女子参政同志会”等五团体,是武昌起义后相继建立起来的。其中,“女子参政同志会”出现最早,它由中国社会党女党员在上海组成,举同盟会员林宗素为会长。武昌起义后不久,中国社会党女党员就以“普及女子之政治学识,养成女子之政治能力,期得国民完全参政权”为宗旨,从改良女子教育方法、加入各种政治结社等方面入手而开展活动。后正式以“女子参政同志会”为名宣告成立,具体提出临时政府准其会员国会开会出席旁听,国会成立后允许女界团体选举议员等项要求。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为取得孙中山的支持,林宗素专程到南京报告本会组织缘由。同时针对“中华民国联合  相似文献   

6.
黎族女子“不落夫家”婚俗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黎族的一夫一妻制婚姻形式中,盛行着女子婚后“不落夫家”的婚姻习俗,即在婚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女子重落母家,过着不受婚姻制约的自由性生活,甚至已婚女子终身保持着母系血缘氏族的隶属身份。研究近代黎族这一婚姻现象与实质,对探讨人类社会原始家庭的演变,是颇有裨益的。本文主要就本世纪五十年代黎族合亩制地区的海南岛保亭、乐  相似文献   

7.
宓淑贤 《天府新论》2021,(5):132-142
抖音“婆媳”话题下的短视频内容文本和评论文本,反映出新生代已婚女青年的婆媳关系和婚姻样态。同时,婆媳关系的变化也呈现出家庭结构变迁和社会变迁的烙印。自家庭核心化之后,父代家庭与子代家庭以准主干家庭结构模式运行,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婆媳,面临的是家庭界限模糊化现状,争夺的是子宫家庭与核心家庭之间的权力。新生代媳妇对新生代婆婆在尊重和付出方面有着双重期待,而代际角色的不同认知和双方不同的成长环境、处事方式是造成婆媳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学历、收入和家庭背景成为新生代婆媳家庭权力“议价”的重要指标,多数婆媳关系是矛盾型的,直接冲突并不普遍。  相似文献   

8.
家庭性别角色是夫妻双方在家庭生活中用各自行动建构的性别差异.我国传统家庭生活中"男主外,女主内","男子养家,女子持家"的角色分工,是经过封建政治文化加工并被烙上"男尊女卑"印记的一种社会性别,对社会发展一直产生着影响.改革开放30年来,这一性别分工在我国现代化的社会实践中,作为社会变革的内容,与现代化的社会发展进程发生了重要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相比现代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价值特点在古代社会更明显,中国传统社会,女子主要的职司场所是家庭.在父系男权社会,女子始终是协从、辅助的地位.因而,围绕婚姻家庭生活这个道德实践场域,卑顺、卑弱成为对中国传统社会女子道德的总体品质要求;女子道德教育和美育、智育、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特点,可资现代社会借鉴吸收.  相似文献   

10.
“挫折教育”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挫折教育”论吴金林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把人们推向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竞争激流中。风险、挫折、失败是人们不可回避的普遍社会现象,向生存在这种竞争激烈、变迁加速的社会中的每一个人进行“挫折教育”,将人们培养成能防止或驾驭挫折、失败的强者,已成为家庭...  相似文献   

11.
1989年12月8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1994年为“国际家庭年”,国际家庭年的主题是“家庭一个变化中的世界的资源和责任”.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新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整个社会生活,其中包括婚姻、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冲击。1.对妇女生活方式及婚姻观的影响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丑的也包括在内)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大大增加了妇女的就业人数,妇女参加工农业生产以及文化、教育管理工作,不仅促进了妇女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的提高,而且对妇女生活方式及…  相似文献   

12.
一、“中心”与“边陲”的思想格局:默认还是反抗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体系中,一个客观的历史事实就是一些国家和民族占据着“中心”的位置,而另一些则扮演着“边陲”的角色。在哲学的思想世界里,同样存在着这样的“中心”与“边陲”格局:西方哲学依托于整个西方世界强大的社会经济实力,在世界的哲学思想舞台上扮演着“中心”的角色,而其它社会和民族的哲学则处于“边陲”地位,并受到前者强有力的影响和渗透。面对哲学世界中的“中心”与“边陲”格局,人们只有两种态度可以选择:一是把它视为不可抗拒的思想宿命予以消极的默认和接受,…  相似文献   

13.
儒家通过“礼”来建构正常的社会秩序。从社会学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儒家礼的形成是对社会失范的回应,礼以正名的方式确立社会个体的地位角色,以内在或外在的方式对个体进行社会化,最后以家庭为桥梁,将对个体行为的规定以实践性“推延”的方式扩展至社会,形成了一个从个体到家庭直至社会的“推延式”社会建构框架。“推延式”的社会建构摆脱了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的二元对立的纠缠。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的价值观与两性人口比例的失衡造成人数众多的“过剩女子”群体.这一群体成为困扰家庭和社会的难题.但是,与妻子相比,她们拥有相对独立的财产权,她们中的一部分人积极参与投资经营活动,或进入职业场所,成为自食其力的经营者和劳动者,从而形成独立自主的生活观、性别观、婚姻观,为重建性别关系提供了新的范式,推动了19世纪中产阶级的价值观与妇女性别角色定位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正> 有文明古国之称的中国,却有一个极不文明的现象:除极个别特例,广大妇女一直屈居于“第二性”地位。因为孔子说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论语·阳货》,下引《论语》只注篇名)所以有人便将责任完全委之于他。虽也有人著文证明孔子说“女子难养”非但不是轻视妇女而是歌颂妇女,但该说势力相当单薄。笔者不赞同轻视说和歌颂说,而认为孔子说“女子难养”仅是发泄对女性的抱怨。仔细分析一下孔子此说的产生因缘,便会发现孔子作如是之说是相当自然且情有可原的。  相似文献   

16.
“改国号”是“台独分子”为实现其所谓的“台湾独立”而要采取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岛内政治生活中一个敏感的问题。近几个月来,陈水扁当局对所谓的“国号简称”问题频频表态,其相关言论令人侧目。种种迹象表明,“台独分子”与陈水扁当局合力推动所谓的“台湾正名运动”已向公开化与实质化方向发展,这无疑会给仍处在僵局中的两岸关系带来进一步的伤害。  相似文献   

17.
马基雅弗利(1469-1527)是世界历史大转折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思想家.四百多年来,他的声誉升沉多变,他的地位浮动不居;还有他的所谓“马基雅弗利主义”,在许多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中充当着常在角色的怪影.这种情况表明,正确地评价他的学说及其所谓“马基雅弗利主义”,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而要这样做,有几个问题不能不讲清楚.  相似文献   

18.
在个体化崛起的中国社会,“空巢青年”成为社会热点现象,备受学界和媒体关注。近年来,个体化崛起致使“空巢青年”基于自我视角出发,呈现了一种亲密有间的生活方式和情感表达,既实现了基于个人诉求满足的生活设计,又维护了个人与家庭和社群的关系互动。但是亲密有间作为“空巢青年”在微观层面的生活策略,不仅展现了社会力量形塑下“空巢青年”对当下生活的自我探索与妥协,同时也暗含着对转型期中国社会制度变迁的能动回应。这既不同于西方第二现代性下自我意识和自我权利的崛起,同时也彰显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个体化崛起的本土特征,为中国婚姻家庭变迁带来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城市比较研究的一个误区──对“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评价”之评价赵永革城市是不同层次区域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级以上城市包括了我国所有大、中城市,在国民经济生活中地位尤为重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社会的“个体-共同体”的关系变迁中,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家庭也在现代与传统的张力中走向个体化。个体化浪潮下的家庭变革为个体和家庭共同体带来一定的危机,在新时代背景下进行家庭建设,这一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家庭观和中国共产党人对家庭建设的积极探索,又符合中国家庭特殊发展模式的国情需要。“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这四个层面阐明了新时代家庭建设的理论内涵,展现出中华文化独特的家国情怀和社会主义色彩的建设路径。在走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阶段,新时代家庭建设思想对完善家庭与社会治理,构建家庭共同体,积极发挥家庭在社会治理、个体发展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使命,促进人的发展,增强社会凝聚力,使家庭成为社会和谐、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