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中国近代史若干问题断想关威《资政新篇》表明太平天国要发展资本主义吗?《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由天王洪仁提出的改革计划,是中国最早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之一,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由于《资政新篇》是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的纲领性文件提出的,这...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曾有许多文章论及。但是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与太平天国的关系少有深论,同时对《资政新篇》与太平天国的关系还存在一些争论。①本文对洪仁玕和容闳的思想及其意义略作比较,以求正论。  相似文献   

3.
《天朝田亩制度》不仅只是一个分配土地的方案,而是太平天国建都之初的一个立国方案和制度,具有强化天京政权的功能;《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的一个近代化方案,并有改变太平天国的现状和借此以“资政”的现实作用,它把太平天国运动引向了符合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新轨道。《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内容除乡官制度外基本不同,很难说二者之间有相通之处,但它们所反映的则是中国近代农民运动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4.
王开玺 《河北学刊》2003,23(3):168-173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正是西学东渐时期。就文化的表现形式而言 ,太平天国领袖不可避免地带有中西文化扭结的特点和西方文化影响的表征。然而就文化的阶级属性或本质而论 ,农民当属封建文化的载体 ,他们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是疏离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即折射出太平天国这种既扭结又疏离的文化倾向。 186 1年《天朝田亩制度》的重颁 ,是太平天国农民领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回归和对西学的反动  相似文献   

5.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前后期颁布过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前者的核心是试图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其亦中亦西而又不中不西的“天国”理想,留下了中西文化冲突交融的时代痕迹;后者的重点则因向往发展近代西方的资本主义,成为那个时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经典性文献。从制定《天朝田亩制度》到颁布《资政新篇》,反映了太平天国中西文化观由传统向近代转变的轨迹,也体现了近代中西文化冲突、碰撞和交融的行进历程,其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足迹和认识、接纳西方文明的心路历程,对后人继续探索救国之路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省历史学会付秘书长沈嘉荣同志的《太平天国政权性质问题探索》一书,最近由重庆出版社出版。该书收进了沈嘉荣同志近二十万字的论述太平天国政权性质的文章十篇,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对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作了剖析:他认为无论从其政治及其经济制度来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建立的就是一个封建政权”。理由是:“在新的生产力没有出现之前,不可能实现生产关系的改变”,“在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上,不可能建立非封建或超封建的上层建筑”。《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是没有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洪仁玕是太平天国后期一位重要的首领人物,也是近代中国一位首倡对外开放的有识之士.在他主持太平天国后期朝政时,秉承传统文化的影响和面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不断渗入,他撰写了《资政新篇》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文化史名著,表明他对中西文化进行了优化的选取和对策,形成了自己颇具特色的中西文化观.本文仅就洪仁玕西方文化观问题作些探讨和反思,欢迎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洪仁玕,以他在后期太平天国的重要地位和他制订颁行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资政新篇》而成为史学界关注的一位历史人物。然而较长时间以来,由于我们过多地把眼光集中于洪仁玕经济改革(而不是全部改革)的具体措施上,而同时又以其是否挽救了太平天国的失败来衡量其价值,某种程度上只将《资政新篇》视为不切实际的空想,贬低了洪仁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今天,通观洪仁玕的全部改革方案,走出太平天国的圈子,从整个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考查,洪仁玕在中国首倡近代化,设计并实施近代化的功劳是不可湮灭的。他的努力,连同他的失败都在客观上刺激和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9.
洪仁玕与《资政新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仁玕是洪秀全的族弟,拜上帝会最早的成员之一,也是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他参加太平天国革命虽然只有短短5年多,但却是太平天国的重要人物,被称为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中“最开通的中国人”。洪仁玕对太平天国的重要贡献就在于他曾提出一系列改革的主张和措施,他的思想比较集中系统地反映在他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中。 一、《资政新篇》产生的历史背景 1.国内形势 洪仁玕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一方面中国原有的资本主义萌芽仍在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正在逐步崩溃,中国已经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漩涡之中。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促进了这种发展”。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2.国际形势 清朝封建统治走向衰落的时候,世界资本主义正处在上升时期,西方一些国家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富强起来,这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抢占原料产地积极对外侵略,争夺殖民地,中国便是他们掠夺的主要目标之一。1840年英国用炮舰  相似文献   

10.
1859年4月,洪仁玕由香港辗转到达天京。不久,他向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进呈了《资政新篇》这个极其重要的系列资政书和其它革命文书,主张“革故鼎新”,建立“新天新地新人新世界”,并在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上,首次提出了“与番人并雄”的新思想。在洪仁玕的著作中,“新”字显得十分突出和珍贵。这个新思想集中地表现在他敢于面对先进的西方和落后的中国这一客观现实,大胆地提出了多方面的改革措施,不仅要达到“太平一统江山万万年”,而且还要使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并与国际社会并立竞存。这个新思想的价值就在于他为当时的中国指明了一个正确的方向,一条正确的道路。中  相似文献   

11.
一 《资政新篇》作者洪仁玕,号益谦,1882年出生于广东花县一个农民家庭。幼学经史,曾五试秀才,不第。太平天国革命前夕,曾与族兄洪秀全共谋革命。金田起义时,因病未能参加。以后几度试图投身革命,均未能如愿。直到1859年,才到达天京,成为太平天国后期革命领导人之一。  相似文献   

12.
今年6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太平天国史论文集》(续集)(下简称续集)是1986年5月举行的两广纪念太平天国起义135周年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选集。这次会议是一次具有较高水平的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与会者大多是国内外的知名学者、会议收到70余篇论文,《续集》收入的31篇文章,大多是围绕会议讨论的中心议题——洪秀全思想和太平天国对外关系,同时也收入涉及到太平天国其它问题的文章。这些论文正如罗尔纲先生在《续集》序文中所说:“都有一定质量,既有新课题披露新成就,也有旧课题做出新成果;有宏观的研究和微观的探索,也有理论的阐述和史学的考  相似文献   

13.
《起事来历真传》是至今流传下来的太平天国作家所写的唯一的一篇小说作品.在封面上刊有“太平天国三年新刊”字样,可知写成于清咸丰三年(1853),亦即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天京)这一年.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阿英先生曾见到过这篇小说的一个孤抄本,他当即写了一篇介绍文章,连同小说原文公布于世,并指出这是有关太平天国的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献.这篇小说今见于他所著的《小说二谈》中,至于其原抄本已不知下落.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经济改革思想的不成熟性.集中体现在它对待农村改革的问题上.作为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国农村是封建经济关系统治根深蒂固的地方.在中国这个农业大国中,任何成熟的经济改革思想都应把农村改革放到至关重要的地位.近代经济改革思想恰恰忽视或回避了这个问题.林则徐、魏源的经济改革思想虽然论及田制问题,但拿不出妥善的解决方法.《资政新篇》中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设想尽管较系统,但却偏偏只字不  相似文献   

15.
一般中国近代史著作和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论述,曾经都把冯桂芬放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范畴里。但1956年王栻先生写的“冯桂芬是不是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改良主义者”一文,认为冯桂芬的《校邠卢抗议》,“只能代表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资本主义还没有得到初步发展,因而改良派还没有从洋务派分化出来以前的思想”。这就是说冯桂芬的思想属于洋务派。因此近两三年来,有关论述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发展的文章中,就很少看到冯桂芬的名字了。冯桂芬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虽然不占重要地位,但就中国近代思想史发展的环节,特别是就十九世纪中叶以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发展的过程来看,他的思想体系到底属于洋务派还是改良派,仍不可不论。这里关系到如何理解一种思潮产生的最初形态。约在十九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的交叉中,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两本引起人们重视的书,一本是洪仁玕的《资政新篇》,一本是冯桂芬的《校邠卢抗议》;前者是向太平天国革命政权提出的政治革新主张,后者是准备为清朝封建统治者采纳的政治改革主张。两者的政治立场是对立的,而主张学习西方、改革中国旧政的精神,却有相同之处。侯外卢同志曾经论证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是改良主义思想,颇有道理。但是洪仁玕是要求太平天国革命政权的革新,和冯桂芬要求清政府的改良不可同日而语,同时要求革新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林环 《天府新论》2000,(6):84-87
洪仁玕是早期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思想家的杰出代表,《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提出的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发展资本主义的完整纲领,从政治、法律、经济上提出了具体的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主张,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治理想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的历史进步的总趋势,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 在太平天国史的研究中,《天朝田亩制度》要废除私有制的提法由来已久,而且它往往又与平均主义混同一起,造成了一定的混乱思想。郭沫若同志主编的《中国史稿》在分析这一制度性质时说:“要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以求人人平等,这是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的表现,是一种空想”(《中国史稿》第四册第29—30页)。罗尔纲先生认为:“太平天国这种农业社会主义思想,企图在小生产的基础上,采取平均社会财富,消灭私有制的办法来实现社会主义,是空想的,不能实现的”(《太平天国史稿》增订本第  相似文献   

18.
《伪自由书》,是一九三三年一月底至五月中旬,鲁迅写给《申报》副刊《自由谈》的短评合集,共四十三篇。一九三三年十月由上海北新书局以“青光书局”名义出版;一九三六年十一月曾由上海联华书局改名《不三不四集》印行一版。这是鲁迅成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之后写的第一本集中地讥评时事的杂文集。它闪耀着鲁迅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异彩。它是艺术的武器与武器的艺术辩证统一的结晶,是鲁迅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思想和文学遗产。  相似文献   

19.
<正> 我的朋友钟叔河主编了一套《走向世界丛书》,介绍我国近代史上的先进人物向资本资主义学习的事迹,为研究我国近代史立了大功,影响很好.但是,在这套丛书中,没有将近代史上走向世界的先驱,而且是农民阶级的代表人物洪仁玕编入,不能不说是个遗憾.也许是洪仁玕缺少像容闳、郭嵩焘、黄遵宪那样的直接介绍资本主义的著述,而只有《资政新篇》,单薄得很.然而,中国农民阶级走向世界,引进资本主义,这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创举,恐怕在世界史上也是罕见的.它的意义非凡,值得大书特书.下面,我们谨就这个问题,并结合史学界的某些认识,作几点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著名历史学家、太平天国史研究专家。广西贵县(今贵港市)人。1925年考入上海浦东中学高中特另班,1923年就读于上海大学社会学系,1930年毕业于中国公学大学中文系,后在北京大学文科研究年、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曾兼任广西通志馆编纂太平天国史料工作,并负责太平天国纪念馆筹建。任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1954年调入近代史研究所工作,为一级研究员。先后完成并出版学术专著40多种,发表论文400多篇,研究涉及太平天国各个领域,重要著作有:《太平天国史纲》、《湘军兵志》、《李秀成自述原稿注》、《绿营兵志》、《晚清兵志》、《水浒传原本和著者研究》、《金石萃编校补》、《太平天国史论文集》、(十集)、《太平天国史》等,观点独到,史料翔实,对太平天国研究起到开拓与奠基的作用,在史学界有重大影响。其治学方法是:“断不盲从,断不轻信,去伪存真,实事求是。”著名史学家刘大年先生评价《太平天国》时说:“它不止在著名的研究工作中是带总结性的,在新中国的太平天国史研究中也可以认为是带总结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