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众所周知,周原出土的青铜器,为西周铜器的断代提供了可靠的标尺,而青铜器上的铭文更是研究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宝贵资料。长期以来众多学者对周原出土的青铜器从多种角度采用不同方法进行了深入广泛地研究,取得了举世注目的成就。可以看出西周一代,由于史料极为  相似文献   

2.
正宝鸡周秦文化研究会与岐山周文华研究会于2013年12月20—21日,在岐山县联合召开了"第三届岐山周文化学术研讨会",来自宝鸡、岐山近4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共收到论文58篇。有19位专家学者在会上做了发言。现将本次研讨会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周原在周人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关于这一问题,在提交的论文中,有5篇涉及。霍彦儒在提交的《试论周原在周人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一文中,以文献和考古资料,通过对周原  相似文献   

3.
绳克 《殷都学刊》2023,(4):154-156
先秦史专家王晖及其团队于2022年10月在三秦出版社出版的《周王畿——关中出土西周金文整理与研究》,详尽搜集整理了关中地区出土的西周有铭青铜器与金文资料,兼及周王朝宗法宗庙制度、礼仪与政治制度、军事教育文化、周原金文与族属、周王朝与内外服关系、外服制诸侯方国金文等六个问题的专题研究,内容丰富、论证鞭辟入里,充分发挥金文资料在证史、补史、纠史方面的最大功用和史料价值,可谓藉助金文资料探索西周王畿地区历史文化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4.
①扶风法门公社召陈村西周建筑遗址出土的带有瓦钉的板瓦。②扶风庄白一号西周青铜器窖藏出土的史墙盘。③④岐山风雏西周甲组宫室建筑遗址出土的瓷鲁和甲骨文。周原出土文物@刘连山 @巨万仑  相似文献   

5.
先周,应指周人古公宣父迁岐山之前,在泾水流域创业和发展的漫长历史时期.泾水是一条文化河谷,自然地理环境为远古文明的生成提供了舞台,也为先周文化的生成创造了特殊的条件.泾水流域是黄河文化的主要区域之一.先周基业的创立和周文化缘起的早期,就是在泾水流域生成的.在先周的创业史上,公刘是一个重要人物,他带领周人南迁都邑于泾水岸边,立国于豳,为周人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古公亶父迁岐,是周人发展史上又一个重要历史阶段,经济快速发展,文化不断生成,西周的基业已经奠定.周人早期的创业与周文化的形成,是在迁徙岐山周原之前这一漫长历史时期形成的,依托的就是特殊时期泾水流域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泾水流域与周人早期创业与周文化生成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史记·秦本记》在追述秦文公三年以兵七百人东猎,四年,至汧渭之会后发表了一番重要的讲话,曰:“昔周邑我先秦嬴于此,后卒获为诸侯。乃卜居之,占曰吉,即营邑之。”这个“昔周邑”虽然出现在《秦本记》里,对于研究秦的历史至关重要,但它却需要在周文化的研究中探讨其文化属性和地理区域,从而弄清秦文公徙都汧渭之会这个历史悬案的史料依据和历史背景。我们知道,周的都城有岐周、宗周和成周,这三个西周的邑城都很明确,它们分别是岐山和扶风交界处的周原、长安区的沣镐地区和河南洛阳,与《史记·秦本记》中的“昔周邑”没有什么联系。那么这个…  相似文献   

7.
一九七六年以来,周原考古队先后发掘了凤雏村、召陈村两处西周宫室建筑基址、四处西周青铜器窖藏、齐家村西周平民居住遗址以及几百座西周墓葬,试掘了云塘村西周制骨作坊,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和国内外文物爱好者的兴趣。现选其中几件精品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陕西周原所出甲骨文的来源试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周原甲骨文出现的意义周原一带是早周文化的发祥地,1976年在陕西岐山凤雏村发现先周甲组宫殿基址。在这个基址内,又于1977年夏出土了一大批甲骨,估计约有一万七千多片,绝大部分是龟甲。据初步整理发现刻有文字的卜甲一百九十多片,文字数达五六百字。从刻辞所透露的年代和碳14的测定,都可以说明这些遗物产生约在商、周之际。所以,这批甲骨的时代基本上是明  相似文献   

9.
周原位于我省关中平原的西部,南临渭河北倚岐山,西至凤翔,东到武功,拥有扶风、岐山两县的大部分地区,距西安二百多华里。周原是从周人居住在这个地方而著名的,《史记·周本纪》记载:周人从公刘传九代到古公亶父,为了避免北方戎狄的侵扰,不得已由原先聚居的旬邑、彬县、长武一带,率领其部族,渡过漆水、沮水,翻越梁山,来到周原这块土地肥沃,雨量充沛,适宜农耕和狩猎的地  相似文献   

10.
牧野之战克商后,周人仍面临稳固东方统治、纲纪天下重任,武王为此欲营建洛邑,但两年后病死,重任落在周公身上。周公采取了救乱、克殷、践奄等措施,尤其是秉承武王遗志营建成周,并于此采取相应的政治礼乐文化措施,巩固了周人统治,奠定了其政治文化格局,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
扶风庄白出土的一百零三件西周微家青铜器,是研究用、微史和微、周关系电的重要资料,也为函周青铜器的断代树立了标尺。但对这批器物的研究,在墙盘年代上有穆世、恭世  相似文献   

12.
扶风庄白村墓葬出土的"伯■"诸器与上海博物馆所藏传世《■簋》当是一人所作,这组器物应当与"彔"和"彔伯■"所作器物区分开。伯■不是周人,而是殷遗民,其家族使用"■■"族徽。伯■家族可能是专司武事的家族,商周之际臣服于周王室后被迁往周原。伯■家族的政治境遇和文化特征都体现了典型的殷遗民特点。  相似文献   

13.
周原出土的甲骨绝大多数是属周人的,这在学术界已无大分歧,有争议的主要是歧山凤雏村宫殿基址H11所出的几片,即编号为H11:1,H11:82,H11:84.H11:112等。这四片上有在商王帝乙的宗庙中举行对商先祖祭祖和“册周方伯”等内容,是探索商周关系的重要资料。所谓“族属”问题,指的就是这几片甲骨而言。  相似文献   

14.
先秦史 周与商是不是臣属关系 一种较普遍的意见认为,周与商是臣属关系,西周的奠基者姬昌(周文王)是商纣王之臣,他受商之封为西伯(西方诸侯的首领),又称伯昌。周与商王朝之间的隶属关系,在1976年陕西周原出土的一万多片周初甲骨中得到了反映。1号卜骨记述了周文王曾在纣父帝乙的宗庙祭祀祖成唐的事情。84号卜骨提到的“(册口)周方伯”,就是指周文王被封之事。周文王任西伯期间,由于礼贤下士,为崇侯虎所谮,被商纣王囚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北),因重赂得免。周文王在任五十年间,积善累德,教化推行南国。为周武王灭商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周原甲骨刻辞行款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原出土甲骨刻辞虽然字数不多,但辞例、行款却较为复杂。有学者分析了它们的字型与孔型,有学者研究了它们的文法,也有学者从辞例、命令副词开首的句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如此等等。从不同方面对周原出土甲骨刻辞进行分析,对判定它们的用途和族属是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作为西周的发祥地,近年来,泾河中上游地区西周遗存及青铜器的发现逐渐增多,但鲜见综合研究。随着宁夏固原“获国”都邑遗址的发现,周人对西北的经略更为清晰,姬姓周人、殷遗民、北方游牧民族共同构建了泾河中上游西周多样的文化面貌。泾河中上游地区发现铜器的器型、纹饰的转变也反映了西周早期统治者对西土的扩张,这些遗存的时间分布规律同周人东迁等史实相互佐证。  相似文献   

17.
近三十年来,陕西武功郑家坡、周原岐山凤雏村、扶风召陈村和沣西长安张家坡等遗址中,都出土过西周陶文,大部分是属于记数文字,少数属于其它一些文字,至于成文语词那就更少了。现对上述地区所出土之部分陶文试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古公亶父迁居歧山之下,定居周原,并起邑于周原,已成为史学界的定论。但是,岐山究竟是指箭括岭一处呢,还是应当包括相当长距离的一段山岭?周原是指箭括岭下雍水以北地方呢,还是应包括雍水整个流域?周城的地望何在?至今看法尚不一致。我的看法是:  相似文献   

19.
岭南地区出土的西汉中晚期青铜器,其出土地域扩大,但数量锐减;出土的生活用青铜器占绝大多数;铜钱出土大量增加。南越国灭亡是出土西汉中晚期青铜器锐减的直接诱因,而出土西汉中晚期青铜器的地域扩大与汉武帝平定南越后在岭南置九郡七十多县有关。  相似文献   

20.
鸭形尊     
一九五五年五月十二日,凌原县海岛营子村,小转山北坡出土。这是一处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窖藏。同时出土还有其他青铜器物及残片等。此尊作鸭形。身高45公分,前后长36公分、背出一园形喇叭式口,上腹饰方格纹,体侧有云形两理、颈部无纹饰。双足在前,蹼张如扇、腹后又加一立足以支撑,使器体平稳安定。鸭延颈伫立,身平如船,目注前方,若有所待。造型秀美、神态宛然,是这一时期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同时出土其他器物有经修补的痕迹,在花纹的凸起处和器底,有的还带有烟熏和黑炭灰屑,说明这批青铜器是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