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中国十多年来伟大的实践,雄辩地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新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之一。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继承前人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对社会主义民主治国、民主国情、民主过程、民主决策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探索 ,并将其付诸实践 ,开创了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和实践的新局面。这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理论开创性地回答了"什么才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性的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了新时期党的执政理念和指导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目标进行了科学定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境界;科学发展观发展了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执政理论,创新了发展理论,是新时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4.
江燕 《兰州学刊》2004,3(5):4-6
党的建设目标 ,直接回答的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 ,“怎样建设党”也据此而展开。在新时期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问题源于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随后 ,这两大根本的理论问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相互促进、相互交织、相互发展。最后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思想发展成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 ,反过来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这是新时期党的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 ,同时也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目标思想的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5.
中共十二大是我们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举行的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大会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指针和组织保障。十二大因此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此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贡献熊述碧民族问题是关系到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兴衰安危的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一方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并取得了伟大成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民族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  相似文献   

7.
张玉蓉 《理论界》2008,3(1):25-27
邓小平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的现实实践,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社会主义终极目的和根本手段的辩证统一、社会主义发展过程和最后结果的辩证统一。新时期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恩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相似文献   

8.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新飞跃;丰富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思想。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体现在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层面上,就是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肖治安 《东岳论丛》2001,22(1):17-2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是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创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结构及其实现形式和条件等方面 ,作了全面准确的界定 ,是完成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伟大历史使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