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充分利用乡土史资源,积极推进乡土史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新课程理念的集中体现。为提高学生对历史课堂教学的兴趣,活化教材,应积极挖掘乡土史资源,并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将乡土史资源灵活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与初中历史教材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样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与自身的距离不再遥远,感受到自己家乡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从而喜欢历史这门学科,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相似文献   

2.
我国已经有了四千多年文明史。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物资文明,而且创造了丰富多采的精神文明。 在当今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中,乡土历史的宣传教育,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正如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家乡开始的。具体说来,乡土历史的宣传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乡土史具有独特的亲和力,基于这一特性,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提示型、自主型、共同解决型等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对家乡的独特视角,积极建构对家乡的体验与感知,以爱乡达到爱国.乡土史教学可以视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一、乡土地理是国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乡土地理是中国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地理限于本县(市)地理,可安排在中国地理的最后学习。”在今年颁发的(修订本)大纲中又将乡土地理的教学时间由原来的10课时增加到12—15课时,这就充分说明了乡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为什么要不断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乡土地理的教学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感情呢?这主要是由我国四化建设和对我国青年学生进行国情教育需要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乡土素材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中,乡土素材的适当运用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思想教育的功能。乡土素材在"纲要"课程中的运用是切实可行的。因为它不仅符合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原理,而且在该课程内容中,与大学生的家乡有关联的乡土素材也比较丰富。备课、上课以及课后作业是乡土素材具体实施的三个阶段,其中各有一些方法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背景下,开发和利用乡土史课程资源已成为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对高师历史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师历史教学乡土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方法主要有:开设乡土历史文化专题课程、在通史课程中增加乡土史的内容、指导学生尝试进行中学乡土校本课程的编写、指导毕业生在教学实习中灵活运用乡土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7.
传统生态文化与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环境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西部民族地区乡土知识蕴涵着优秀的传统生态文化,具有很高的环境教育价值。如民歌民谣可以陶冶学生的环境情操;地方风物传说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人类起源神话可以使学生感悟自然之恩;民间信仰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环境观;生产生活过程中环境保护习俗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历史故事可以启发学生积极参加家乡环境建设等。开发富含乡土知识的校本课程可以为环境教育立足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文化提供较为开阔的田地。  相似文献   

8.
乡土教育资源是在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生成的重要概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而小学作文教学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当然也离不开作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源泉,可供师生在作文的教与学中大力开发和利用。那么,如何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为小学作文教学服务?这是所有语文老师必须思考和实践的问题。笔者家乡淮安地方乡土教育资源丰厚,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进行了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9.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遵循这一原则,运用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互为渗透的手段,在中学地理课教学过程中,引入乡土地理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  相似文献   

10.
赵亚美 《新天地》2011,(5):55-56
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教学生学习一些描写家乡的诗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名优土产,历史变迁,容易激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习作的兴趣,有助于提高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有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本文就此谈一谈自己的做法和感受。  相似文献   

11.
乡土教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学历史课的教学内容之一。中央教育部制定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各省、市、自治区可以自编地方乡土教材,补充教学。《中学历史教材教法》简明中学历史课的教学内容即是“中学历史教科书”和“乡土教材”两个部分。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对乡土教材予以足够的重视。首先,运用乡土教材进行历史教学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的极大兴趣。学生是否能够自觉学习,兴趣是关键。教育学要求教师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进行有规律的启发诱导,促使他们自觉学习,其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课教学  相似文献   

12.
发展和坚持美术教学的多样性周美海由于种种原因,美术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仍处于最薄弱的环节,忽视、轻视美术教育的思想和现象比较严重。这在农村小学尤为突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作了以下一些尝试:一、因地制宜,开发乡土教材以往的教材从纯美术角度编排,与学生生...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利用乡土历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加深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理解,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乡土历史是很重要的课程资源,有待深入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国家教委制订的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地理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应使学生进一步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乡土地理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使他们树立把祖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雄心壮志。  相似文献   

15.
近年历史高考试题中出现的许多历史理论知识方面的内容,引起广大中学历史教师的密切关注。我们感到,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历史理论这个薄弱环节,加强对学生的教学指导。现以春秋战国时期为例,结合高三历史教学的实践,阐述如何从历史理论的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层次来指导学生考察这一大变革、大动荡时期的历史,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运用历史理论的能力。一、宏观历史认识:指导学生加深认识历史发展的动力和规律1、关于春秋战国大变革大动荡时期的历史发展动力的认识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民,只有人…  相似文献   

16.
国家教委制订的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是我们中学地理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准则和规范。它对德育教育的目的规定是:“中学地理教学应使学生进一步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有关的政策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的教育。此外,还应结合乡土地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使他们树立把祖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雄心壮志”。  相似文献   

17.
李洪省 《新天地》2011,(12):191-192
心怀对乡土文化的热衷和对地域文化资源发掘的情结,笔者执教了我校的校本课程《可爱的家乡》,火热的教学情境不得不让人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的文本教学,我们的课外实践,几时对学生产生过这样大、这么强烈的诱惑?几时激发过学生有这么强的探究欲望和探求冲动?!也由此,不能不令我们对教学现象,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动机、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等方面作一番审视和思考。这个妙手偶得的机缘,启示并激发我们,对校本课程教学的反省、研究与探讨。从而也使得我们对校本课程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领悟。  相似文献   

18.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要求教师不仅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还要尽可能开发、利用校内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尤其是对学生而言十分熟悉、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乡土资源。近期我在教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六单元第二课第二目“遵循规则,寻求双赢”时,采用乡土案例教学法,收集了我们温州著名小城镇支柱产业的发展过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物质条件相对缺乏、教学环境相对较差的农村音乐教育领域,应当更加重视开发与利用乡土音乐教育资源.其主要途径有三:一是教育主管部门重视乡土音乐教育资源;二是农村音乐教师自身挖掘乡土音乐教育资源;三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传承乡土音乐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20.
颜爱华 《新天地》2011,(9):167-168
作文教学是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不喜欢作文,甚至怕作文,这是什么缘故呢?这值得我们语文教师认真思考、研究。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主动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消解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使学生由被动习作到主动写作,由畏惧作文到喜欢作文,语文教师必须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