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一直认为大学文化的美育本质是塑造完美人格,这自然与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但这不应该是唯一的本质,完满人性的培养,也是美育的本质之一,而且是第一本质。因此,大学文化应该在美学的视野下建设,美育要贯穿在大学文化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大学精神中。  相似文献   

2.
王银娥 《唐都学刊》2006,22(6):61-65
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总目标,是一个国家的教育活动在实现各种具体教育目标时的终极性追求,它同时也是一种教育模式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是教育活动中的“哲学”,它体现着教育的理性。现代性社会需要具备公共性精神与优良人格品位的人,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建立起现代性文明、健康、公正和合理的公民社会。但从中国目前的大学教育制度安排与教育实践来看,与这种要求显然存在较大差距。现代大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化了的公民教育,即“公众教育”,是指全社会都参与到新的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学习、传播、创新和实践中来,其核心是对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公民精神”的教育,使其具有公民的人格意识、责任意识、权利意识、义务意识、纳税人意识、规则意识,等等。  相似文献   

3.
试析大学毕业生就业最低工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毕业生工资待遇关涉个人、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建立大学毕业生最低工资制是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是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这一制度的建立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既有劳动力价值理论、成本—收益效应理论等经济学依据,又有特殊问题特殊处理的哲学依据,还有社会控制、需求—满足等社会学、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钟俊生  黄原芳 《社科纵横》2010,25(10):123-125
中国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于培养身心俱佳、知识和品格兼备、富于理想主义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概括说即造就具有强壮的身体和充满人格魅力的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生物因素和环境刺激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旨在通过对影响人格发展完善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从人们社会化过程中具体的社会环境里,包括家庭、学校、舆论以及朋辈四个方面去寻找成就完美人格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5.
钱文娟 《社科纵横》2012,(3):174-176
大学英语教学受到以传授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的传统教学法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忽略了文化内容教学造成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偏低,导致一些交际障碍和失败,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与必然性日益凸现。我们反思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根据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特点,重新定位教学目标,有意识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通过多途径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关于构建和谐大学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德静 《学术交流》2006,(8):145-148
构建和谐大学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和谐大学的核心在于“和”。和谐大学体现了社会发展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的统一性,具有学校与社会、教育主体、教育功能、学生群体、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等诸多特征。构建和谐大学要处理好权力关系、利益关系、人际关系、改革与发展等方面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语言和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可分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交际。本文就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进一步阐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既要传授语言知识,又要导入与该语言相应的文化知识,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个性化、多元化教育理念与高校人才培养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将会是以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时代,新的时代要求我们要有不断更新的知识体系,勇于发展和创新的奋斗精神,这就给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学校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个性化、多元化的教育理念。要培养个性化人才,就需要实行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多元化是实现个性化教育的手段。同时,二者又是统一的,共同体现当代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因此,实施个性化、多元化培养战略,其作用在于:确立了受教育者在高等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  相似文献   

9.
郭建华 《唐都学刊》2003,19(4):154-157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有完善道德的人,德性与文明乃是教育的灵魂.这是传统文化的精粹和生命力所在.现代教育由于片面强调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授与创新,忽视了伦理道德知识的传授与人文精神的培养,从而造成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冲突与失衡.自然科学强调创新;人文科学贵在继承.21世纪的教育既要传承科技知识,又要传扬人类追求至善的伦理精神,并把追求至善重新塑造为教育的灵魂.这对失魂落魄的现代人来讲无疑具有崇高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的大学精神,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内涵素养和精神品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精神的形成,受大学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外部社会环境动态、地域文化差异等诸多因素影响,高校往往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内涵素养的提升,多具有其特有的大学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1.
余新卫 《学术交流》2012,(2):194-196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人才培养的应用性、服务的社会性,加之体制的行政性使大学游走在世俗的边缘,由此,导致大学批判精神的式微。处在新世纪的大学面临着如何把高等教育大国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的新的发展目标。重构大学批判精神成为实现这一新的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对于大学精神家园意蕴的"象牙塔",在大学批判精神重构中,选择精神的守望是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一 )学校的一切工作 ,最终都要落实到培养人才上。坚持以育人为中心 ,是学校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也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能不能培养造就出在政治方向、价值观念、道德人格、思维能力以及将来的实际工作能力等方面都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 ,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 ,关系到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学校教育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只有使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即从中小学生抓起 ,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努力把人口大国变成人才大国 ,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大熔炉 ,炼就出…  相似文献   

13.
鲁飞 《社科纵横》2008,23(4):149-151
大学公共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学生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站,要完成青年大学生从接受大学体育教育到自主步入社会体育的衔接与转换任务.定位与目标是大学公共体育教育的顶层设计,由理念层和行为特征层构成.构建大学公共体育教育定位与目标的内涵体系,应以先进的理念为先导,以准确的定位为基础,以凸显最高层次的体育教育目标为重点,处理好三个关系,完善综合配套.  相似文献   

14.
王震 《学术交流》2012,(3):192-195
依据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针对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提出应从培育大学生和谐精神入手,其意义在于:能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能够坚定大学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念,能够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要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相融合,并以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公平正义精神、诚信友爱精神、生态和谐精神等四个维度的思想意识为内涵。同时,还应建构大学知识体系、目标体系、任务体系、教材体系和保障体系五个方面的实施路径,以此建立大学生和谐精神的理论与实践的架构。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是高等教育实现"三全育人"的必然选择.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受众最广泛的通识课之一,是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该文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应用型大学英语》课程为例,运用案例分析法,论述如何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将学生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从课程思政内容搭建、方法改革、评价体系和教师发展《四个方面开展应用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可行性思路和方案.  相似文献   

16.
浅论大学教育理念重构与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严琳 《学术交流》2005,(9):179-182
教育可概分为两大类:一是“大学”之学,作用于人性的完善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一是“小学”之学,作用于获取现实利益和促进社会的富有,二者有机贯通与整合,构成完整的教育理念。中国高等教育思维中有重实用、技能、职业的导向,忽视了“使人成为人的教育”的本质。大学教育理念的重构和人文素质教育的提高,责无旁贷地落到校园文化建设上来。  相似文献   

17.
大学管理的伦理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文英 《社科纵横》2008,23(11):154-155
现代大学生存在政府、市场、社会编织的三元体系中,淡化了"意义世界",降低了"组织品位",扭曲了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终级目标.大学管理伦理的缺失是大学管理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强调大学伦理管理,既有国内外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的支撑,又有大学自身重建伦理秩序,重拾价值维度的内在冲动.  相似文献   

18.
大学外语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不能进行融会贯通下的现象,基础学科的认识和理解还停留在初高中的水平,更有甚者,有的知识已经在学生的记忆中被淡化。这种现象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今后进入社会后要接触其他专业或知识,要求学生可以进行自学,对各学科知识能够融会贯通。特别是作为语言交流的公共外语,假如不进行主动探索,就不会应用自如。所以,大学公共外语教学要在通识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给他们今后的生活和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研究性教学因为全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在大学公共英语课堂实施研究性教学就是通过教师有计划的指导,学生从一定的情境出发,通过亲身实践活动主动的去探究英语学科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本文以“研究性教学”为研究基点,以大学公共英语课堂为视角,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讨了教师进行研究性教学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6,(7):170-174
研究性学习是当前重要的学习理念。变革大学教学的观念系统以促进大学教育体系的重建,从而提升学生实践与研究水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的要求,成为当代大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以我国南方某独立院校学生和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访谈的方式了解大学研究性学习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因素,从而提出促进大学研究性学习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