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她结婚了,可能6个月也可能一年,丈夫是个什么样的人,也无从知晓。总之她忽然变成了一个急于出轨的人,急切程度类似于已经结婚10年的中年男们。她这么个一向正经的女性,胡乱去找一个男人显然是不可行  相似文献   

2.
一位离过两次婚、第三次婚姻又濒临破裂的女影星,对她祖母的婚姻竟维持了60年感到不可思议。她不相信祖母能使她做演员的丈夫爱得死心塌地,因为这位祖母只会洗衣做饭又不十分漂亮。一天,她拿出一张磁盘,这张磁盘是她第一次结婚时,父亲送给她的结婚礼物。当时,他父亲对她说,这是  相似文献   

3.
素有"中国婚姻第一写手"之称的女作家王海鸰创作出版了系列婚恋题材小说,她用"冷静而近乎残忍"的写实手法阐述婚姻困惑从而引发社会思考。文章探析了她情感心理中对男人迷信的破灭、人生成功的喜悦及婚姻否定观对其小说创作主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的睡眠越来越差了,经常整夜整夜地失眠,饭莱变着法地吃,也都是一个味:经常莫名其妙地忧虑,看什么都烦:对什么事都提不起神,除了无聊,就是沮丧。  相似文献   

5.
上帝创造了男人和女人,男人和女人创造了婚姻。恋爱是一种神话,婚姻是一种谎话,别人的恋爱和婚姻只是一种闲话。没结婚的女人。只能算的上半个女人,当你跟她结婚后,你就完全失去她了。世界上折扣率最高的东西是爱情,淘汰率最底的游戏是婚姻。男人在母亲手中长大,在老婆手中毁灭,孩子又在自己老婆手中成长,然后也在他太太的手中毁灭,这就是循环不止的生命定律。婚姻如同上吊,别以为绳索一拉,双脚蹬空,就很快结束。事实上你还得经历一段挣扎,窒息,才能到达平静的阶段。男人和女人之间之所以不好,是因为男人要的是女人,而女人要的是仆人。叫一…  相似文献   

6.
菊贝 《社区》2010,(36):61-61
从一开始,她对自己的婚姻就是不满意的。他是个中学教师,老实憨厚,在市中心有一套四居室,薪水也不错。第一次约会,在清静优雅的咖啡厅,她看着他穿着崭新笔挺的西服,打着整整齐齐的领结,却是那般局促不安,还没开口说话,脸已经红了。借着灯光,她甚至看得见他额头上细密的汗珠。这个男人,和她想像中那种洒脱不羁天马行空的男人,完全不是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国平 《社区》2005,(8):56-57
张玲,39岁。曾有过两次不幸的婚姻:两个丈夫都酗酒成性,并经常殴打她。结束了两次充满暴力的痛苦经历后,张玲对婚姻深怀恐惧,不知该如何面对今后的生活……十三年,不堪回首的日子看到屏幕上播放她两次不幸婚姻的电视短片时,坐在《心理访谈》演播室的张玲,又忍不住地伤心落泪。一幕幕往事浮出脑海:与第一任丈夫生活5年,几乎天天挨打受气。他爱喝酒,喝完酒回来就耍酒疯。张玲劝说什么,他都听着烦。张玲说轻了受骂,说重了挨打。一个女人撞在丈夫酒劲上,还能有好日子吗?丈夫根本不管张玲平日里对他的百般照顾,总是凭着酒后的蛮劲殴打妻子。就是…  相似文献   

8.
根据王海鸰女士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中国式离婚》中三位女性面对丈夫"身体的背叛,心的背叛或身心的背叛"时,采取的方式大相径庭: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林母,有着浓厚的"家本位"思想,原谅了丈夫,从而家庭和婚姻得以保存;徘徊在传统和现代之间的林小枫,既有女性初步的觉醒意识,同时在她的心目中又有着浓厚的"夫贵妻荣"的男性文化情结,两种文化因子的碰撞,最终导致了她的婚姻艰难地解体;娟子勇敢地摒弃不忠的婚姻,体现新时期女性自我意识的彰显。三代女性生动地诠释了当代女性婚姻观念嬗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9.
正她们的丈夫是同性恋者,她们从不知情、受辱、困惑、不愿公开身份,到如今出现在网上,群体发声……这个群体数量惊人,"80%的中国男同性恋者会进入婚姻或已在婚内","同妻数量在1000万以上"。萧瑶新婚的甜蜜日子还没有开始,就面临结束。2007年6月,24岁的萧瑶结婚不过一个多月,婚前体贴细心的丈夫一下子变得冷漠起来。随后她在丈夫的电脑和手机里发现了"第三者",令她惊讶的是,对方竟是男人。  相似文献   

10.
郑咏是中国著名美声女高音歌唱家,曾获得过比利时第9届国际声乐比赛中两个一等奖之上的唯一最高大奖、纽约国际大型歌剧比赛第一名等奖项。郑咏身边不乏优秀的追求者,但有过一次失败婚姻的她却因恐婚而不敢再轻言感情。直到韩国著名企业家尹中弼的出现,才让她走出了恐婚的阴影,并做了两个异国男孩的后妈。在这个不同民族组成的家庭中,她用真诚的爱不仅赢得了丈夫的爱,也赢得了两个孩子的真情。  相似文献   

11.
在公开场合,丈夫总会拉起她的手向朋友自豪地介绍:她就是我温柔、漂亮的妻子。这让她所有的女友感到羡慕。有一天,一位女友跑来向她倾诉婚姻的不幸。女友说丈夫在家时喜欢开窗,而女友不喜欢  相似文献   

12.
幽默放送     
《21世纪》2009,(7):44-45
我把丈夫变成了百万富翁 “我把丈夫变成了一个百万富翁。”一个女人告诉她的朋友。“那他结婚前是什么样的呢?”朋友问。“那时他是个千万富翁。”  相似文献   

13.
《一位女士的画像》中的女主人公伊莎贝尔·阿切尔虽然在结婚以后已经认识到了自己丈夫的骗子的本质,但是她最终选择回到罗马,回到丈夫的身边。本文试图从人物个性本身主体性的丧失对伊莎贝尔最后选择回归的动机作一试探性分析,通过对比她婚姻前后性格的变化挖掘她最终回归的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诱惑的力度     
陈鲁民 《中华魂》2012,(21):20-21
美国有个电影《致命的诱惑》,麦克是个无业男人,没有顶住阿莉克丝美貌的诱惑,和她有了一夜情,成了噩梦的开始。因为她死缠着他不放,并声称已怀了他的孩子。阿莉克丝有步骤地威吓麦克,甚至还绑架了他的女儿,来逼他就范。这个颇受困扰、满怀罪恶感的丈夫,想方设法,试图将他的家庭和婚姻从自己轻率行为造成的后果中挽救出来,类似的影视剧还有《回家的诱惑》、《大辫子的诱惑》等。  相似文献   

15.
《女人世界》2006,(4):83-83
“我的第二号情人。那时我二十岁,和一个男人结婚了三个月,但后来他变成了同性恋,在那段婚姻变调之后,我需要一个男人来让我觉得我仍然是有魅力的,而第二个他做到了他让我了解到,不管怎么样,我都不能去改变我的丈夫除了很长的聊天之外,我们有了最棒的性爱,充满了欢笑和实验性,他教我好多东西,让之后我所遇到的每一个男人,包括我的老公在内都受惠了。”——蜜雪儿,28岁。  相似文献   

16.
吃过晚饭,我经常在小区散步。时间长了就发现,小区的广场上很少有男士们的身影,刚开始我认为是男人不爱散步,直到有一天,陪我散步的老公说:你看,你多幸福,我每天陪着你;看那些女人,大多是老公长年不在家,她们又要忙生意,哪有人陪她们散步。我才明白为什么在小区没有见过那些女人的丈夫,而女人们成了我们小区的“主要内容”。小区8号楼一层是车库,但没有人停车,车库变成了门面房──两家小诊所、一家小卖部、外加两家棋牌室的领地。第一家棋牌室的老板是个近40岁的女人,当初她先是用这房子开了一家水果店,我每天都要在她那里买些水果回家。我…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上族抢婚习俗,首先把土族在解放前的婚姻概况作一介绍: 解放前的土族处于封建社会阶段,婚姻中实行一夫一妻制。不过,也有一夫多妻现象存在,主要是因第一个妻子不育而造成的。当丈夫为解决后继乏嗣问题,打算娶第二个妻子时,必须征得第一个妻子的同意才能付诸行动。按照土族中的不成文法规,男子娶妻最多不超过三个。青年人的婚姻是“听父母之命,凭媒妁之言”的包办卖买婚姻。通婚中遵守同姓  相似文献   

18.
接纳父亲     
胡淑华 《社区》2004,(4):63-63
我的一个在大学任教的朋友苏文告诉我,有一次她下午没课,突然想到去丈夫所在的报社看看工作状态下的他。她的丈夫是该家报社的副社长,当时正在开会。苏文就呆在丈夫的办公室里等他。偶然间,她在丈夫办公室抽屉里发现了丈夫和一个年轻美丽女孩的数张合影。两人看上去有着说不出的亲密和谐。苏文突然热泪盈眶。她说:“我当时的心情真的很复杂。在照片中,我看见丈夫的眼中闪烁着在我们十年婚姻生活中所不曾出现过的爱情火焰。那么多年了,我从未见过他如此快乐。”“他是个出色的男人,有着非常好的人品和才干,是个好丈夫、好父亲,非常有家庭责任…  相似文献   

19.
《可乐》2006,(9)
婚后,她固守着"三点一线"的生活,上班、做饭、晚上给丈夫适度的温存。偶尔,她也会翻翻菜谱,学做一两样可口的菜肴。因为她坚信,要拴住一个男人的心,首先要拴住他的胃。但丈夫的筷子总伸向那盘野山椒炒肉。她知道,丈夫2岁时,父亲病故,贫寒的母亲便从山上摘来野山椒,再捉来蚂蚱炒成菜,让他解馋……记得第一次去他家,他母亲就拉着她的手说:"我儿子念旧,天天要吃野山椒炒肉,所以我  相似文献   

20.
《可乐》2006,(11)
男人曾经的女友玲儿要结婚了。玲儿告诉男人,她的婚期将在半年后的某一天举行。也许只是出于一种世俗的礼貌,她才通知男人。尽管男人早已心静如水,可是他认为,还是应该送她一件像样的礼物。可送什么呢?男人和女人结婚时,玲儿曾送给他一块漂亮贵重的表,作为结婚礼物。婚后男人一直戴着那块表,只是一种习惯而已,什么也不代表。甚至男人认为,这更能代表自己的坦然。男人最后决定,回送玲儿一块精致的表。能告诉自己的女人吗?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