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来看,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标准,从经济方面来说,大体上有五条: (一)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根据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的判断,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生产、分配都具有直接的社会性,即直接的社会生产、直接的社会劳动和直接的社会分配。 (二)根据生产、劳动、分配的直接社会性,认定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及其货币关系已经消失,以不通过市场的产品经济模式作为劳动等量交换原则的实现形式。 (三)实行《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产品生产的按劳分配原则——等量劳动的直接交换。 (四)社会直接组织和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及其发展,实行产品生产与计划经济相统一的计划产品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从人的直接社会生产和交往的类本质出发,分析批判了私有制条件下的商品生产和交换。他认为货币是异己的媒介,是人的外化的类本质,是物化的社会权力。商品交换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以私有制为基础,是私有者之间相互外化的关系,是人与人的不信任。商品交换以谋生的劳动为前提,谋生的劳动是以谋取私利或以维持生存为目的的活动,是私利性生产与社会性需要矛盾的表现,是劳动和资本对立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杨圣明 《学术探索》2005,1(4):19-26
资本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自然形态和社会形态的两重性。从自然性和自然形态来说,资本是一种有用物,是一种财富。价值的源泉是一元的,即劳动;财富的源泉是多元的。不仅劳动是财富的源泉,资本、自然资源等非劳动生产要素也是财富的源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产品是财富的主要形式,在一切财富的源泉中,最根本、最核心的是人的劳动能力、创造能力。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财富观的基本点。要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创造条件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从资本的社会性来说,资本是一种社会关系;从资本的社会形态来说,资本是一定量的价值,或者说是一种能够使价值增值的价值,这种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是资本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在当代,劳动的外延已经大大拓展,除了直接的生产劳动外,科技劳动、管理劳动和服务劳动成为新的重要劳动形态,不仅直接在企业就业的人员属于生产劳动者,那些直接或间接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科研、服务的人员也成为生产劳动者,劳动者群体已经大大扩展了。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并不是所有的劳动都创造价值,只有生产劳动才创造价值,而非生产劳动不创造价值。凡是直接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而又生产商品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否则便是非生产劳动。不创造价值的劳动不等于剥削劳动,更不等于无用劳动,只要是符合社会道德、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劳动,都是人类社会的有益劳动,如国防、外交、公共卫生等。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资本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资本相比,既有共性的一面,又有自己新的特征。社会主义资本是能够带来“净增价值”的价值。私营企业主的收入中有一部分是无偿占有的剥削收入。我国今天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剥削仍将在一定程度上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一些同志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不存在商品经济。其实,商品经济的基本内容就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两者之间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商品经济依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它的存在和发展及其特点都与特定社会中占居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相联系。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经济的性质和地位问题,应从这些方面着眼。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但不排除商品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商品经济是一种经济形式,它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是存在并得到发展,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而具有普遍性。商品经济是相对自然经济而言,它的出现和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已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或者说是在计划指导下的商品经济,这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这是我们多少年来经济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那么与此相联系的,作为整个经济运行出发点的劳动是否具有直接社会性,同样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对此经济理论界无论教科书还是报刊杂志几乎都在沿用以往的传统观点,即认为社会主义劳动都  相似文献   

6.
我们知道,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长期起作用的矛盾,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不同的性质和表现。在资本主义社会,由其对抗性质的基本矛盾所决定,生产和消费的矛盾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它直接导致经济危机并具有对抗的形式。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建立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因而使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具有不同的性质并以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和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研究会于11月6日至13日在安徽巢湖联合召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理论讨论会”,与会者133人。兹将讨论的主要问题和有争议的观点概述如下: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问题 与会者一致赞同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但对商品经济的性质,有观点分歧。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带有若干产品经济的因素,因为它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劳动带有直接社会性,指令性计划的存在就表明了这一点;另一种观点认为商品经济与产品经济是根本对立的,不能共存,因为商品经济是按价值规律运行的,而产品经济则相反,如果两者共存,就等于说它既按价值规律运行,又不按价值规律运行。  相似文献   

8.
不论是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还是发展这一理论,都应该把具体的、现实的和发展的劳动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出现了一系列的动态变化,劳动的内涵不断扩大,因而有必要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作一划分,对劳动性质加以界定。只有重新划分了劳动、界定了劳动性质,才能更好地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并处理好社会主义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9.
知识商品化到底对不对,从理论和实践上弄清这个问题很重要。本文想就此谈点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理论界同志和读者。 一、从文化专制转化到知识商品化是社会的大进步 知识产品和物质产品一样都是劳动的产物。不管是创造和传播知识都是一种艰苦的劳动。马克思认为,物质的商品交换产生于原始社会的末期。如果我们把诸如作为商品交换的陶器,因绘有图画而增加了交换价值,看作是知识产品随物质产品的交换而交换,那么知识的商品交换与物质的商品交换是同一时代产生的。如果把术士卖卦才算知识产品的出卖,那知识的商品交换也不晚于奴隶社会。不过,那时它象物质商品一样处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社会主义经济时,特别是在研究按劳分配问题上,理论工作者常常为“劳动货币”(或劳动券)迷惑着。不少同志由于马克思曾经赞许过欧文的“劳动货币”,并且在《资本论》中提出过“劳动券”的设想,因而认为在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劳动货币”将成为现实,甚至认为现阶段我国的人民币就已经带有一点“劳动货币”的性质。其实,“劳动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商品关系的认识。我们已经不仅必要而且可能用一种新的眼光,从一个较前人更广阔的社会历史范围来重新认识商品经济的本质和作用。本文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个研究商品经济的新角度。一、商品交换的机制首先要考察一下,商品交换是怎样的一种交换。马克思已经证明:商品交换实质上是不同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这种交换不同于其他性质的交换,它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在实际的交换中,只有当商品符合特定的条件,商品才是可交换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  相似文献   

12.
李云晋在山西《经济问题》1983年第1期《试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拜物教》一文中认为,由于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由于劳动产  相似文献   

13.
许多文章在论述社会主义劳动性质问题时,往往有这种提法:“社会主义劳动还带有个人谋生手段的性质。”这就给人一种印象,似乎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劳动就不具有谋生手段的性质了。其实,  相似文献   

14.
《文史哲》1975,(3)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商品生产的原因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和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使劳动的性质和产品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是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强制劳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的劳动,是劳动人民为自己阶级的利益而进行的自觉劳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是私人的事情,劳动是私人的劳动,产品归资本家私人所有。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私人劳动和私人产品必然以商品的面貌出现,而且只有通过交换证明生产出来的商品确实是社会所需要的时候,劳动和产品的社会性才能表现出来。马克思和恩格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党性原则同商品经济原则的关系成为人们思考的热点问题,其实质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什么样的价值观念来指导、规范、评价党员的言行问题。本文试就此作一探讨。一、商品经济原则的历史局限性对人的价值观念的双重性影响商品经济原则是商品经济活动客观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指导人们进行商品生产与交换的基本行为规则。商品经济是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以社会必要劳动为尺度进行等量劳动相交换,以货币为中介而建立社会联系,通过商品交换使个别劳动具有(转化为)社会劳动性质的社会性经济活动形态。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是市场机…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经过不长的过渡时期,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分为初级和高级(即我们现在所说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阶段。两个阶段在经济上的共同特征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生产资料归全社会占有,社会生产全部由直接计划调节,劳动具有完全直接的社会性,不存在商品  相似文献   

17.
一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如何从理论上论证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其中的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以下简称“双包”)的经济性质问题,是一个突出的、急待解决的问题。有的同志认为“双包”实际上就是分田单干,具有单干时的优点和缺点;有的同志认为“双包”后,其社会主义性质没有改变,并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例如,对于“双包”,从分析生产过程中联合劳动的性质,直到分析分配上以产量为衡量劳动的尺度,因而能够成为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在农业中贯彻按劳分配的较好的具体形式;还分析了承包户通过生产队而与代表全民利益的国家之间的关系也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8.
加快四个现代化的步伐,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根据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客观规律办事。我国是从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基本胜利以后,还处在不发达或不完全的社会主义阶段。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这一初始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还存在广泛的商品经济。这是因为由于存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两种形式,它们之间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但也还存在着经济利益不同的矛盾,从而决定了这公有制两种形式之间的劳动交换,要通过商品交换来进行;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企业间存在着集体利益不同的矛盾,因而它们之间的劳动交换也要实行商品交换;城乡间都还存在少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因为它直接涉及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陈秀华同志认为社会主义劳动力具有商品性质(见《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85年第10期).本人对此有相反的看法,提出来与陈秀华同志商榷.一究竟什么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历史条件是否消失?这是弄清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否商品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对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研究,均认为当生产资料归整个社会所有以后,也就是在实现了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不存在了。马克思说:“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它们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着。”恩格斯也说:“一旦社会占有了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