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是茶的故乡。《神农本草》载:“神农尝百草,目遇72毒,得茶而解之。”茶叶,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三干多年,是世界上种茶最早的国家,是茶和茶文化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2.
《诗经》“荼”为“茶”源说周蒙茶叶、丝绸和陶瓷为中国三大发明,久负盛名。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其历史传统源远流长,可以上溯到远古的神农时代,距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①作为文化传播使者的角色,在公元4世纪茶便传到了朝鲜,早在汉代就传入日...  相似文献   

3.
唐代茶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茶树原产地,也是世界上饮用茶叶最早的国家。相传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茶在古代称“荼”,又名槚、蔎、茗、(艹舛)、?芦等等。到了唐代,才将“荼”字改成“茶”字。古籍中有关茶事的记载,最早见于《周礼·地官》:掌荼,“掌以时聚茶,以供丧事”;《晏子春秋》卷六亦云: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食,炙三弋五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述专题,吕一燃先生已有研究。在著文中吕先生揭露了清末俄国商人在新疆伊犁、塔城“倒灌”茶叶的非法行径,探讨了《俄商借道伊、塔运茶出口章程》的签订过程和时间及《章程》对新疆茶务的危害。笔者阅后深受启发,但似觉有未尽之言,一些问题还可进一步澄清,如俄茶倒灌新疆的背景、《章程》签订的确切时间、《章程》的结局等问题。本文拟据档案史料对此略抒管见,敬请各位指正。  相似文献   

5.
“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是晋代诗人张载写的咏茶名句。到唐宋时代,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等著名诗人写的传颂一时的咏茶诗篇就更多了。茶是我国的特产,饮茶有一定的保健和治病作用。《神农本草》等书对茶叶的药用价值记载颇详。因此我国很早就有“清晨一杯茶,饿死卖药家”的谚语。苏东坡甚至说:“何  相似文献   

6.
宋代以后,下迄近世,外人习称中国为“唐”,“唐人街”之称,更为世人所熟知。宋人朱或《萍洲可谈》卷二说,“汉威令习于西北,故西北呼中国为‘汉’;唐威令行于东南,故蛮夷呼中国为‘唐’。崇宁间,臣僚上言,边俗指中国为‘唐’、‘汉’,行于文书,乞并改为宋。”又说:“北人过海外,是岁不还者,谓之‘住蕃’;诸国人至广州,是岁不归者,谓之‘住唐’。”不但外人称中国为“唐”,即中国人在海外者亦自称为“唐”。宋人赵汝适《诸蕃志》卷上说:“交趾……王系‘唐’姓。”所谓“唐姓”即中国姓。又说,“占城……‘唐人’被土人杀害,追杀偿死。”所谓“唐人”即中国人。交趾、占城皆东  相似文献   

7.
明代引茶制度初论——明代茶法研究之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资五谷以为食,所以下食者盐,而消食者茶也”。茶是我国人民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但是随着茶业的发展和饮茶风尚的普及,中唐以降,茶叶被纳入了封建国家禁榷专卖的轨道,茶法也就应运而生了。经过宋元的发展,至明代渐臻完备,“凡中茶有引由,出茶地方有税,贮放有茶仓,巡茶有御史,分理有茶马司、茶课司,验茶有批验所”。明茶法有三:曰官茶、商茶、贡茶。仅就商茶之法(商专卖体制下的茶叶流通政策)而言,则又包括引茶和开中两种制度,而以引法为基本特征。关于开中茶法,笔者已有专论,这里仅就引茶制度的若干问题进行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8.
明初甘肃地区汉藏茶马互市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藏两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长期以来,两族间的经济交往十分密切,茶马互市就是其中一项主要内容,而甘肃地区(在明代属陕西布政司管辖)历来是重要的茶马商道和贸易场所。自唐代饮茶之风大兴,茶叶开始普及到广大的民间社会中去,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佳品。当时“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既祛竭乏,难舍斯须,田闾之间,嗜好尤切。茶叶因此而畅销国内外。不久,就经由陇蜀传入吐蕃地区。《唐国史补》中记载:“常鲁公使西蕃,烹茶帐中。赞普曰:此为何物?鲁公曰:涤烦疗渴,谓之茶也。赞普曰:我此亦有。遂命出之,以指曰:此寿州者,此舒州者,此顾渚者,此蕲门者,此昌明者,此浥湖者”分秩绱酥?可以推知在当时的两族贸易来往中,茶叶已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唐蕃双方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的茶马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茶马贸易互市之制,最早始于唐代。但当时唐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换取马匹之物,并非全用茶叶,有时用金,有时用帛。唐初,还以大量金帛易取马匹。唐代宗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新唐书》卷五十一,《食货志》)直到唐德宗贞元末年时,才正式以茶易马,“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新唐书》卷一九六,《隐逸列传》,《陆羽》)但其时唐王朝还缺乏专官以管理边地茶马贸易之事。  相似文献   

10.
当代学人赵朴初有《咏天华谷史》诗云:深情细味故乡茶,莫道云迹不忆家.品遍锡兰和宇治,清芳独赏我中华.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故乡.中国人饮茶,自古便带有普遍性.上自宫廷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中国人从何时开始识茶、饮茶,已不可考,但至少在作于战国时代(一说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茶的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即茶也)而解之”.茶是一种智慧,犹如酒是一团情感.中国文化自古有阴阳互补的异质同构性,茶属水,性主阴柔;酒属火,性主阳刚.酒调整着情感,茶津润着理智.酒表征着热烈,茶象征着淡泊.酒把万物距离拉近;茶使人的心灵宁  相似文献   

11.
唐代茶政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唐代茶政己成为唐史研究的热门问题,通过多方探索,有些问题已形成了共识,但也有一些问题尚待做进一步研究。笔者不揣学力浅薄,拟做一初步探讨,以祈求教于方家。一、从贡茶到贡、税、榷三者并行的唐代茶政以茶作贡的史迹,可追溯至周武王伐纣时期。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其时巴蜀地区献给周天子的贡品中已有了茶叶。《三国志·吴志》记载,吴主孙皓每逢宴会,给予宠臣韦曜的特殊照顾便是“密赐茶■以当酒”①。《世说新语》记载:晋时的司徒长史王■好饮茶,每宴宾客,“令辄命饮之”,客大呼“水厄”。延至南北朝,人们认…  相似文献   

12.
辛人 《家庭科技》2006,(7):34-35
茶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云:茶为万病之药。《神农本草》亦云:“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茶能祛病健身, 古人早已知晓。他们以茶叶为原料,制成各种茶菜,并视为珍品。早在春秋时期,就曾有过将茶叶制成菜肴来招待客人的记载,且被当时的上层人士所看重。唐宋以来,各种以茶为原料的茶点、茶菜更是名目繁多,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13.
一条史料年代之辨正徐伯夫《清朝续文献通考》卷42《征榷》14《茶榷》说:“八年,谕,那彦成等奏,严禁奸商私贩茶叶,并设局稽查一拆。甘肃官引额销茶叶每年例应出关二十余万封,近来行销竟至四五十万封之多,显系以无引私茶从中影射。其行销各城,又复递加价值,每...  相似文献   

14.
鲁迅书信中,有时还出现“某×”之类的字样,情况不一,有的是忘其姓名,遂用“某君”代之;有的故隐其姓名,遂用“某公”代之。鲁迅在二九二一年七月十三日致周作人信(《鲁迅书信集》误署八月十三日)中说:“《时事新报》有某君(忘其名)一文,大骂自然主义而欣幸中国已有象征主义作品之发生。然而他之所谓象征作品者,曰冰心女士的《超人》、《月光》,叶  相似文献   

15.
鲁迅小说一些人物的命名,确实独具匠心,深含寓意,绝非信笔由之,正显出作者的深刻博大来。如阿Q、孔乙己等,已有多人谈及。鲁迅给《孤独者》主人公起了“魏连殳”这个怪名字,我以为,个中亦有奥妙。查《辞源》,魏,“魏然。独立貌。”连,“相续不绝也。”殳,“兵器,长一丈二尺。无刃。”将三字连在一起,似是此意:独立不倚地接连不断地舞动着长而无刃的武器。再作引申:孤独地不断地以个性主义为武器进行战斗(鲁迅在驳杂繁多的中国古代兵器中,独取“殳”者,正因其无刃——因个性主义对于强大的旧势力来说,确是驽钝无刃的)。如此看来,“魏连殳”者,孤独者也!——但是是不停地战斗着的。  相似文献   

16.
(一) 唐宋时期是我国茶史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那时候,饮茶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风尚,制茶业和茶的贸易也很发达,茶叶的生产和流通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市贸易,宋比唐更为发达,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有茶的互市。茶的输出国外也比唐代有所增加。北宋李觏曾说:“茶非古也,源于江左,流于天下,浸淫于近代,君子小人靡不嗜也,富贵贫贱靡不用也。”王安石也说:“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足见用茶之普遍。  相似文献   

17.
四川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童恩正在撰写《略谈秦汉时代成都地区的对外贸易》一文时,曾接触到《史记》、《汉书》、《华阳国志》及中外学者有关中国对外贸易的研究情况。作者认为,早在秦汉时代,成都已是仅次于长安、临淄的第三大城市了。由于成都平原经济发达、物产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因此成都在当时已是我国西南最大的经济中心,初步具备了国际市场的物质基础。兼之西汉初年,北方匈奴势力膨胀,威胁西汉帝国的西北边陲,一度遮断了中国与西方往来的“丝绸之路”。所以,汉武帝在加强兵备,“专力事匈奴”的同时,又命张骞“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此举虽未直接打通南方线路,却促进了成都与南亚诸国的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18.
厄普代克长篇小说《葛特露和克劳狄斯》重构了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颠覆了后者中的人物关系,把“被说者”变为“说者”,“说者”变成了“被说者”,从而传达出在新的文化语境中,作家对历史、善恶尤其是女性问题所做的辩证性思考。  相似文献   

19.
察隅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南与缅甸、印度接壤,是西藏偏远边境县之一。植被丰富,地势险要。20世纪初叶,在高山密林之间曾居住着许多部落族群。据相关史料记载,程凤翔于1910年进军桑昂地区时,在桑南发现了一种数量巨大(多于滇茶和川茶)而价格低廉的茶叶:“倮茶”。夏瑚于1911年到当地考察时,又在深山密林中见到了茶树。关于“傈茶”的迷雾就此形成。在“倮茶迷雾”的背后,隐藏着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倮茶”的实质是英国殖民主义扶持下,印度阿萨姆地区生产的专门供西藏察隅边境地区“保人”等部落族群消费的一种劣质茶叶,妄图以此打压中国内地茶叶,切断以茶叶建立起的当地部落族群与内地的有机联系,蚕食中国国土,以实现其殖民主义之险恶用心。  相似文献   

20.
宋代的“产茶额”和“买茶额”中所记载的数字 ,是我们了解宋代茶叶经济发展状况最好的材料。然而 ,“买茶额”和“产茶额”究竟代表什么含义 ?如果我们从字面来理解 ,显然会产生很多的误会 ,而以此为根据对宋代的茶叶经济作出的推断也就不准确。本文从对宋代榷茶制度及其运作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 ,在此基础上对北宋时期的“买茶额”和南宋的“产茶额”的含义作出解释。认为 ,所谓“买茶额”是指国家的榷茶机构买纳产茶州县政府收购上来的部分好茶 ,以供大茶商长途贩运到北方地区进行销售的茶叶数额 ,而所谓“产茶额”是指产茶州县“批发”和“住卖”的茶叶数 ,也就是官府控制下茶叶在全国的销售总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