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发展与改革的历程中,地方政府的职能经历了深刻的变化,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地方政府形成了发展主义取向、勇于体制创新、政绩导向及地方政府相互间竞争的特征。在我国现有的制度结构中,中央与地方关系塑造着地方政府的职能。通过提高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和制度化水平,有助于推进地方政府责任制建设,提升中央对于地方的治理水平,有效发挥地方政府的职能。  相似文献   

2.
宏观调控下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政府至今仍然在资源配置中居于举足轻重的位置。放权让利和分灶吃饭财政的改革,使地方政府具有了与中央政府不同的效用函数。地方政府为了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政绩需要,与当地企业形成利益集团,在宏观调控中与中央政府进行利益博弈。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应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确定中央与地方事权的划分规则,规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行为,构建中央与地方的新型关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确保宏观调控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3.
地方高校占我国高校数量上的绝大多数,面临巨大挑战的同时也有自身的优势。在地方高校课程设置上存在课程培养目标过于学术化,脱离地方需要等问题。地方高校需要贯彻多样化和地方特色指导理念,在课程设置上开设服务地方的选修课,建设符合现代要求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4.
地方法治实践的动力机制及其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方法治实践的动力机制研究有两种理论取向:一是国家“试错”策略理论;二是地方竞争理论。就其本质而言,两者并不存在内在冲突,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都深深嵌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结构之中。国家策略导致地方竞争,地方竞争形塑国家策略,地方法治的逻辑就是国家策略下的地方竞争。反思地方法治实践的动力机制原理,发现国家策略下的地方竞争可能导致地方法治演变为地方应对中央的权宜之计,使地方法治建设流于形式化和表面化,从而使地方法治建设被悬置,难以落地生根。在未来的地方法治发展中,国家或许仍然会采取试错策略,但地方法治应以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法治化为前提,依法试错。同时,应引导地方法治竞争从应对中央转向回归社会,并将此作为地方法治建设的动力基础和建构逻辑。  相似文献   

5.
论建立地方立法的听证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法听证制度是现代立法制度所追寻的公正性与民主性的集中体现,在地方立法中,必须建立听证制度,以保证地方立法的民主性、科学性。在我国地方立法中建立立法听证制度,不仅有充分的法律依据而且还有国内外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因而是可行的。地方立法的听证制度必须遵循一定的听证程序规则,在确立地方立法听证制度过程中,还应根据地方立法的实际情况,使地方立法的听证制度做到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6.
地方债券是地方政府发行的按期还本付息的债务凭证。在发达国家,发行地方债券是发展地方经济和地方公益事业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我国债券市场中缺少地方债券这一品种,但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导致变相融资和发行债券,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只能按照企业债券的方式进行运作,短期行为十分明显。我国应当明确地方债券的法律地位,规范其发行、交易及偿还机制,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地方立法带来全新机遇。大数据技术有利于发挥地方人大在地方立法中的主导作用,提升地方立法机关的科学决策能力,提高地方立法机关的立法工作的效率,增强地方立法机关对立法草案审议的准确度,减轻地方立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大数据时代我国地方立法面临诸多挑战:立法机关不仅立法能力不足,而且缺乏大数据意识,传统立法调研机制存在缺陷以及立法机关数据治理存在瓶颈等。在大数据时代,地方立法机关必须拓宽思维,创新地方立法的手段,让互联网大数据成为信息时代联系公众和收集民意的新渠道,运用大数据建设地方立法的新智囊,运用大数据创新地方立法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有关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五个重要问题,即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涵义、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性质、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法律地位、自治法规制定主体的系属、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重点选择。在此基础上着重指出,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是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具体行使国家立法权的一种治国活动;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是原创立法与地方立法、一般立法与特殊立法的统一;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只能在本辖区内有效;赋予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以自治法规的制定权,实行经济立法和文化立法并重,既是民族自治地方完善立法体制的需要,也是民族自治地方适应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地方高校是地方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引擎,也是地方先进文化的重要标志,与地方的政治、文化、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地方政府和地方高校发展的大方向、大目标是一致的,而地方政府与地方高校怎样协同一致,怎样发挥地方高校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地方作为与中心相对应的话语,逐渐成为人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在现代性与后现代语境中,人类学领域中的“地方”已演化成为一种认知系统。在地方性实践活动中,当传统与现代、全球与地方在地方性实践活动中遭遇时,地方感的缺失造成了空间的迷失和精神的弥散,地方主体通过调整与再造地方认知分类,可以逐步完成地方性知识的解构与重构。  相似文献   

11.
改革后中国地方政府的相关利益主体包括中央政府、同级地方政府、微观主体,这三者之间实质上都是委托代理关系。地方政府的目标函数中最具有交集的理性变量就是辖区GDP的增长。在地方政府竞争态势下,地方政府会追求更高的GDP增长,其地方政府主导经济的手段在于选择性的产权保护。当然,地方政府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在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条件下,可能会损害中央政府在全国的整体利益,也可能会危害辖区居民和企业的公共利益。而要改变这种地方政府竞争所带来的弊端,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对地方政府行为进行有效地矫正。  相似文献   

12.
社交媒介不断发展,渗透并影响着社会的变迁,成为旅游目的地地方建构的重要力量,形成了“社交媒介—人—地方”的新型人地关系,然而现有的地方建构研究较少关注社交媒介在旅游目的地地方建构中的角色和效应。文章对社交媒介在旅游目的地地方建构中发挥的作用展开了概念性的探索,依托社会媒介化理论与地方建构理论,从媒介化的视角提出地方建构的概念框架。根据该框架,目的地的地方建构涉及虚拟空间、现实空间、虚实交叠空间等3个层面。在目的地地方建构的过程中,社交媒介不仅作为变量对地方建构产生影响,而且还作为社会语境融入旅游目的地地方建构的动态进程中。  相似文献   

13.
地方高校的最大特点是地方性,其价值定位在于立足地方,依托地方,全方位地为地方服务。地方高校服务社会的价值体系在于:增强科技创新力,服务地方物质文明建设;提高政治亲和力,服务地方政治文明建设;提升文化竞争力,服务地方精神文明建设。地方高校服务社会的价值取向有三,其一是以教学强校为主体,突出科研兴校,奠定地方高校自身生存的基石;其二是以人才培养为支撑,突出特色兴校,打开地方高校自身发展的瓶颈;其三是以服务地方为立足点,逐步面向全国,发挥地区高校向外辐射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地方高等学校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地方高等学校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应面向行业与地方建设,为行业与地方建设服务;地方高等学校的办学特色一定要有其所服务行业与地方的空间和地域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比较详尽地阐述了地方高等教育在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以及作为地方高等教育的载体 ,地方高校在“文化强市”中的支撑作用。指出 ,“文化强市”不仅是经济形象 ,更是文化形象 ,文化的繁荣更能促进经济的繁荣 ,而地方高等教育及其载体的地方高校则是地方文化建设的排头兵 ,是实现“文化强市”战略的主力军 ,它通过文化培育、文化创新、文化传播、文化交流 ,提升地方品位 ,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提高地方综合竞争能力。总之 ,它对“文化强市”的支撑作用是任何领域都不可替代的 ,它在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中 ,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构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发挥地方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本文根据国务院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结合地方高校自身发展的条件,从地方高校的定位与发展、培养方案等方面对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分析,提出要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制订培养方案,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实施分流教育,注重综合素质培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17.
在目前我国尚不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背景下,许多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已经以"多元化融资"等名义举借了大量债务,可见,是否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已成为目前无法回避的问题。根据公共财政理论,地方政府拥有发行公债的理论依据,我国也已初步具备了发行地方公债的现实基础,在现阶段发行地方公债并不必然引发地方政府债务的过度膨胀,适时地赋予地方政府合法的举债权,应是建立和完善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由于没有相应的制度约束,财政分权制使中国在获益的同时,也导致了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地方政府间的策略行为是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形成的重要因素。但除了地方保护因素之外,还存在着自然的市场分割因素。因此,可以将地方保护分解为合理的地方保护和不合理的地方保护,将市场分割分解为由地方保护形成的市场分割,以及由运输费用、风俗习惯等非地方保护因素形成的自然市场分割。自然市场分割水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难以改变的。为了促进我国统一市场的建设,应该实施向经济落后地区进行财政转移支付、地方政府从竞争性产业中退出及相关的司法体制改革等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中央与地方关系是极其重要的结构框架。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央对地方的分权化改革,中央与地方关系及其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产生了大量的学术成果。通过梳理近十年相关研究文献发现,研究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中央与地方关系存在的问题、中央与地方关系模式、中央与地方之间财权与事权合理界定以及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运行机制构建等,基本涵盖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方方面面,但是,在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研究上,新理论工具的引入仍是一个薄弱环节,从国家治理结构转型角度探讨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是一个需要加以开拓的创新空间。  相似文献   

20.
特色校园文化是地方高校赖以生存的基石。在全球化背景下,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人文精神相对缺失、个性文化比较欠缺、地方文化认同感弱化和校园文化理论研究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地方高校应高举弘扬地方文化的旗帜,充实校园文化的内涵;要注重对原校区文化融合、坚持服务地方的方针,以世界眼光和创新思维,丰富和发展特色校园文化,在对地方文化合理扬弃的基础上,打造地方高校独特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