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承包制和股份制,是企业体制改革的两种不同模式.这两种模式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它们之间到底具有哪些联系?如何把它们对接起来?企业体制改革最终将会选择哪一种模式?这些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入,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讨和解决.  相似文献   

2.
承包制普遍推广实施以后,受到了通货膨胀的冲击。这样,隐蔽着的承包制与市场价格环境之间的矛盾公开暴露了,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然而,1990年以来,由于政府有力地采取了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物价总水平明显得到控制。这种物价暂时  相似文献   

3.
现行承包制存在着明显的制度性缺陷,不能使企业产权关系明晰化,必须加紧改造与创新。股份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较好实现形式,是我国企业制度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在于转变企业经营机制,使之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我们认为,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因其内在的机制性缺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问题,因而不可能成为企业改革的方向。只有股份制,才是重构企业经营机制的最佳选择。目前,应当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承包制向股份制的转换。  相似文献   

5.
租赁制、承包制是目前我国全民所有制企业通行的经营方式,股份制是学术界多数人推崇并开始试行的企业模式。在我看来,租赁制、承包制与商品经济有着难以克服的矛盾,股份制在我国相当长时间内很难普遍推行,目前,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的现实途径是实行法人所有制。  相似文献   

6.
股份制企业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一种客观经济现象。在深化企业改革的今天,分析研究股份制企业的法律本质,揭示其法律特征,有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在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过程中,对于全民所有制企业用自有资金投资购置的生产资料的所有权问题,人们一直持有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全民所有制企业用自有资金购买的生产资料及其收益应归企业集体所有,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使国有资产在企业里保持全额;另一种意见认为,全民所有制企业用自有资金购买的生产资料及其收益应归国家所有,如不然过不了多少年这些企业都会变为集体所有制了.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只作简单的是或否的回答,而应该对此作动态的分析,才能从理论上和在实行承包制的过程中解决全民所有制的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手工业生产中曾出现过承包制和股份制的萌芽。明清时期临清官砖窑的烧制,由原来的在籍工匠轮班服役改为由商人窑户承包,这是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同时期的博山煤矿采取资本所有者、山场业主与实际经营者分离的方式,实行一种简单的股份合作制。这类承包制和股份制的萌芽,后因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而夭折。  相似文献   

9.
一当我们并非权宜之计地选择了承包制作为推进两权分离制度,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形式时,我们就不能无视它在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所面临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任务。这些任务无疑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刻不容缓地是应尽快驱散笼罩在承包制主体上的迷雾。如果我们静听一下理论界关于承包制主体众说纷纭的争议;目睹一下企业界与司法界面对承包制主体问题是如何陷入困境;或者让我们随手拣起一张报纸,浏览一下那些“承包期间一切债权债务概由某某自行处理,与本企业无关。”的严正声  相似文献   

10.
一 区域经济在我国主要是指国内地域性经济发展问题,尤指社会再生产中的区域分工协作问题。十四大报告把“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加快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全国经济布局合理化”作为今后十大任务之一,并提出要“努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就国民经济系  相似文献   

11.
论土地家庭承包制时期农村产权关系及其发展袁庆寿,王兴化土地家庭承包制是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起点和基础.正是土地家庭承包制的实施,使我国农村经济从80年代开始,出现奇迹般的发展和变化.是什么原因使家庭承包制具有如此巨大的作用?长期以来,人们基本上把家庭承...  相似文献   

12.
重塑国有企业机制,改变国有企业的公有制形式,使其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心环节。在企业改革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承包制”是企业改革的目标,提出“坚定不移地推行承包制”(新政发(1992)107号文件),要求在承包制的基础上贯彻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以为只要不断完善承包制,就可以把企业搞活。另一种观点则认  相似文献   

13.
围绕着深化大型国有企业的改革,理论界形成了“微观基础再构造”和“两权分离”两种思路,以及代表这两种思路的股份制和承包制的两种主张。目前,主张股份制的许多同志都将承包制视为治表不治本的权宜之计,因而不赞同推行承包制;相反,主张承包制的许  相似文献   

14.
承包制作为一种企业制度,几经周折,已成为新一轮推进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格调。它的历史功效,不仅在于能够依托旧体制培养出新体制的生长点,而且还在于它使改革与发展的两难选择得到很好兼容。同时,随着承包制的普遍推行和不断完善,也暴露出一些操作不及的问题及其制度性缺陷。这又为下一步改革的深入,提供出新的实证性思路。由此会使人们更清楚地看到,承包制在整个改革进程中最恰当的历史位置。  相似文献   

15.
论农户家庭承包制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我国沿海地区的农户土地规模经营现象出发,深入探讨了我国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本质和完善的必要性;提出了农户土地承包权在现实中具有所有权分割(分享)性质的观点;阐述了土地规模经营现象的内在机理以及与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的辩证关系;强调了处理好两者关系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16.
股份制作为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企业组织形式,可以包容不同的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它使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资产的价值形态与实物形态相分离、股权与产权相分离,可以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形成上起到积极的作用。股份制是国有企业产权关系改造的良好形式。  相似文献   

17.
经济体制结构对于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决定性意义。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片面追求发展速度,以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是苏联式集权经济体制模式的  相似文献   

18.
股份制及股票市场在动员资源、配置资源以及调动经理阶层经营积极性等方面有着有效的作用。但股份制也并非万能的,在国有资产委托代理、调动职工积极性、保持企业行为长期化和摆脱国家对企业的干预等方面有它所不能解决的问题,需要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9.
论日本大型股份制企业及其集团的产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二战后的几十年中,日本企业的产权关系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其总的变化趋势是:原来的国有企业产权逐步向私人产权转变;大型民间企业的私人产权又逐步向法人产权转变。本文着重分析后一种趋势,即大型股份制企业及其集团的产权关系变化的若干特点。 一、日本大型股份公司产权关系的“法人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股份资本所有制关系变化有一个总的趋势:以大型公司为中心,法人股东所有制逐渐替代个人股东所有制而成为公司产权关系中的主体。这就是股份公司产权关系的所谓“法人化”现象。 在全国证券交易所正式登记的投资者(股东)分为个人、金融机构(除投资信托外)、投资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企事业法人、国营或公营事业团体以及外国人(法人或个人)等。总的来说,这些股东基本上分成个人股东和法人股东(或机构股东)两大类。除个人股东以外的各类机构投资,虽有一些不同情况,但就其区别于自然人股东而言,可以将它们统称“法人股东”。由表1所示,日本从50年代到80年代末个人股东和法人股东在股份公司总股份中的地位变化,大体如下: 1.个人股东地位逐年下降,而法人股东的总体地位不断上升。在这40多年间,个人股东的持股比率(不包含外国人)由原来的69.1%降至22.6%;同期,法人股东的持股率由原来的30.9  相似文献   

20.
承包制作为搞活企业的一种经营方式,被相当数量的企业所采用,因而具有了广泛的适应性。目前,很多企业已经结束了第一轮承包。但是,对这一特殊的经营方式,人们的认识和态度不尽相同,在要不要继续坚持承包制的问题上,存在着意见分岐。我们认为,在承包制的推行过程中,不可否认存在着一些失误和缺陷,给国家和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但是,承包制在巩固和发展公有制、建立充满活力的企业机制、培养适应商品经济要求的经营管理人才等方面,仍不失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