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很多人在看到她们的资料后会由衷地发出感叹——投胎真是一项技术活。靠后天努力跻身豪门,是娱乐圈多少女人的梦想,又有多少人穷其一生还未必能如愿,而投一个完美的胎,只是一个小小的运气,丝毫不用费任何力气。她们是中国台湾的豪门名媛"千金帮"和"贵妇帮",是最具"偶像"魅力的强势团体。要么含着金汤匙出生,要么成功嫁入豪门。  相似文献   

2.
走近外来妹     
伴随着中国的城乡改革,在城市出现了数以千万 计的打工族,在上海也不例外,特别是九十年代对浦东的开发,招徕了数百万的打工族,他们之中不乏女性打工群体。其中一些女性打工族就落户上海,即上海人称之的外来妹,后来又成了外来媳妇,这一群体不断壮大,据宁越敏在《90年代上海流动人口分析》载:“现有越来越多的外来妹同本市男性结婚,上海市民和外来妹结婚的数量每天已达30人,占结婚户的15%”。虽然她们常年生活在城市里,家在城市里,家人在城市里,但她们仍没有获得相应的认可,如此特殊的群体,人们自然要问,她们究竟是…  相似文献   

3.
今天,在英国有成千上万健康、漂亮、生气勃勃、充满梦想的姑娘。她们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产儿——在妇女运动影响下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人。她们的母亲为她们自己今天所享有的权利作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她们的女儿今天在想些什么?她们是怎样看待生活的?是怎样看待未来的?她们的愿望、忧虑、梦想和雄心是什么?以下是通过询问200多名16岁姑娘和一些专门调查得到的情况。到2000年,今天的16岁的姑娘将是31岁。调查中,这群16岁的姑娘大多数都盼望结婚、工作。一位姑娘说,她有两个期望,一是成为妻子和母亲,一是开办一所属于她的公司。另一名姑娘想当祖母,还想成为一名高级沙龙船上的美容师去巡游世界。一位姑娘愿同一位保守党的律师结婚,并渴望怀孕,同时还希望成为美国的一名核工程师。这群姑娘对世界的现状,例如饥饿、贫穷、失业、强奸,特别是核战争等问题有自己  相似文献   

4.
聘娶婚,又称媒妁婚,是依据“六礼”程序娶妻聘女的嫁娶形式。既是中国古代广泛采用的标准结婚方式,又是法定的结婚方式,并对中国当代的结婚方式、嫁娶习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探寻聘娶婚的起源、习俗的演变及分类,将有助于认识中国古代聘娶婚的实质,达到移风易俗、净化婚姻园地的目的。 一、聘娶婚的起源聘娶婚的出现与“六礼”的形成紧密相连。探究聘娶婚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找寻“六礼”形成、发展、演变的过程。“太■庖■氏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①的传说,既揭示了俪皮为礼的买卖婚性质,也揭示了俪皮为礼是聘娶婚的萌芽。…  相似文献   

5.
出典与活卖     
把房变成钱,古人的妙招是:房不起租,钱不生息,各得其所。我有房,没钱,想把房变成钱。怎么办呢?不外三条路:要么出售,要么出租,要么把它押给银行,换一笔贷款。以前还有第四条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女人,她们很善良,她们很能干,只是一点也不有趣。这倒并不是说,如果做一个不守规矩的人,就会变得非常有意思,一点也不会,那样的人,更多的是让人觉得厌烦。  相似文献   

7.
云歌 《东西南北》2010,(4):32-32
女人的见地有时才是决定婚姻境界的高度。启这两年,对未婚兄弟们说的一句掏心掏肺的话是:"想发达,想活出一股子健旺的精神,一定要娶个人性好、上进心强、有眼光、有见地、有良好人生规划、懂得辅助男人的老婆。"启说的完全是他自己的经历,老婆小王是他本科时代的同班同学,毕业后二人瓜熟蒂落地结了婚。小王去了一所二流大学做助教,  相似文献   

8.
不可否认,现在有一些都市未婚者是怕结婚的,理由嘛,这不,钱钟书有名言在先:“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过去”。钱钟书对婚姻的这番描述,我想是被大多数人误解了,如果钱老先生是指婚姻本身,那么,这种让人进来了就想脱身的婚姻,岂不是大有废弃的理由?事实上,一些文学作品中的婚姻悲剧也好,媒体中的婚姻凄惨故事也好,这种种的不尽如人意,这种种的冷战热战,这种种不幸结局,并不是描述婚姻本身的不幸,而是这组成婚姻、构成婚姻的男女两人相处的不幸,是他们相处的不成功。人是与他人产生关系才具备社会意义的,而婚姻是此种…  相似文献   

9.
从公主婚嫁视角考察唐代皇室与士族的博弈,主要表现为基于士族的礼法、门第观念,唐代士族始终不愿娶公主,而唐代皇室对嫁公主与士族的态度则有一个从打压到接受、靠拢,乃至迎合其娶妇标准的复杂转变过程。本文第一部分首先从情理上明确了唐代士族不愿娶公主这一现象的存在,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唐代士族不愿娶公主的主要原因不是反对公主本身,而是许多唐代公主不遵守礼法,她们的违法乱纪容易招致家族祸端。第二部分说明了唐前期利用三次修谱对旧士族进行打压的过程及其结果,通过若干史例考察了李唐皇室主动与士族联姻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0.
倪震和周慧敏已在充满无限悬疑的时刻低调结婚,是娱乐圈岁末最惊艳的一笔。倪震堪称史上忽悠王,结婚当天两人没有迈出寓所一步,让苦苦守候一天的娱记全部扑空。一个看似圆满的结局,却留给我们无尽的猜想,媒体也许不应该看笑话,但是对于这样的惊天逆转,等着看后续的人很多。我们的疑问来了,倪震为什么要结婚、周慧敏为什么同意结婚?是真心相爱还是条件交换,其中有什么布局呢?本刊记者从港台同行处得来第一手消息,从激吻照背后的惊天内幕、倪震的追女技巧、倪周二十年情感发展深度剖析,也许,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最起码不是表面的那样……  相似文献   

11.
《结婚十年》的典型意义在于它揭示了40年代知识女性的矛盾存在,她们精神上是个性主义的拥戴者,而行动上又总受旧思想潜在支配,她们的价值追求正是在新旧合璧的观念泥淖里挣扎出来的社会真实  相似文献   

12.
一个男人谈过千百回恋爱,总能够全身而退,万花丛中过,片叶不粘身。而女人,几次恋爱之后就一身伤痕。要么从此变成怨妇,对爱情甚至对生活统统失望,要么想像男人那样,潇洒地把性与爱分开,做一个情场玩家。问题是:你真的有能力做个情场玩家吗?  相似文献   

13.
贾府内到底有多少个世界,这是一个不易回答的问题。 比如许多男主子,他们当然既不青春也不高雅,甚至他们连凤姐等的管理安排也不过问。也不需要凤姐那样搞点以权谋私,中饱私囊。而只剩下了赤裸裸的贪婪掠夺,穷奢极欲。像贾赦那样去抢夺石呆子的扇子,像贾赦那样一心想再娶小老婆,像贾琏那样偷鸡摸狗,像贾珍贾蓉父子那样下作成性。而且这些人一无所长、一无可取,除了腐烂只有腐烂,  相似文献   

14.
正辽河水运让田庄台这个小镇在史上风光了很久,也为这里攒下了很多老铺子,留下来很多老说道儿。嫁娶方面就有这样一句老话:嫁女要嫁山东汉,娶妻要娶河北女。这是因为,过去田庄台居民以山东、河北的移民为主,山东人素向不大瞧得起河北人,觉得他们小本小利又小富即安,然而却公认河北人的闺女是娶得的,称她们个个孝顺贤良,尤其会过日子善持家。田庄台的老刘家便是迎娶了祖籍河北的姑娘姚秀君,二十多年过去,老  相似文献   

15.
成群结队的打工妹是广东、上海等地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中有很多是刚结婚不久的年轻少女妇。严格地说,她们应该被称为打工姐。她们以艰辛的劳动资助着家庭,努力营造着幸福的生活。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她们中许多人最终不知不觉地违背了打工的初衷,走上了一条使婚姻和家庭解体的路……  相似文献   

16.
应琛 《东西南北》2012,(16):77-79
但凡奢侈的事物,要么花费高昂,要么与贵族挂钩,或者说是颇有历史渊源……奢侈运动也不例外。它的昂贵,并不在于运动本身,而是在于与之相关的一切。马术、滑雪、航海、高尔夫、登山、潜水等大概在此列。它们不属于全民参与的范畴。  相似文献   

17.
你的身边是否潜伏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对内积极装备自己,参加化妆、社交等课程;对外则积极相亲、约会交友——这些俨然本着找工作的严肃态度寻觅结婚对象的群体,便是勇敢的"婚活族"。这一群体以女性居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们为结婚而抓狂,一切围绕结婚而经营,频繁忙碌的相亲表面下,隐藏了一颗恨嫁的心。既为"婚活"之人,就要讲究效率,以期在最短的时间找到最对的人。专家为不同特质的"婚活"人给予了专业指导,婚活们可以据此有的放矢,智慧取胜。  相似文献   

18.
古罗马妇女寻求婚外恋和通奸是她们对爱情和性爱自由的渴求,与当时罗马社会经济大背景密不可分。 东西方文明确实有不少差别。 在古罗马共和早期,妇女在婚姻问题上,一切要听从家长的包办,罗马父亲们很早便把自己的女儿嫁出去,十二三岁的女孩子结婚非常普遍。没有自己的选择权,造成了婚姻的不幸,而且,丈夫因为种种原因,还频频和她们离婚。在共和晚期以后,婚内不幸的妇女大胆追求爱情,婚外情、通奸等现象日益普遍。她们也可以选择离婚,离婚率日渐提高,曾出现“五个春秋嫁了八个丈夫”的女子。虽然罗马统治者曾严厉整饬离婚、通奸等现象,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东西南北》2012,(1):78-79
在北京想找二手表店并不如想象得那么容易,要么隐匿在小街窄巷,难以寻觅;要么良莠不齐,不敢冒然前往。不过,在北京这个圈子里有一位小有名气的人物——张进,他在西安门大街上经营着一家叫做北京乐盛名表行的二手表店,店铺的面积虽不大,却在那条街上生存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张进,更是被人们称之为二手表的掌眼者.仅仅“掌眼”两个字,就能知晓他就是这个圈子里的行家里手。  相似文献   

20.
法国学者米·杜夫海纳把爱情视为既想与对方结合,又须尊重对方个性差异的“二律背反”。原因很简单:所爱对象不是无意识的物,而是有意识的人。人是自由的,因而爱情中永远存在着对方改变主意、收回承诺的危机,这就是“喜新厌旧”、“见异思迁”之类的永恒的爱情宿命。爱情就是用信念战胜这种危机的痛苦与欢乐相互渗透的生命过程:它既渴望着结合,又拒绝着完全的结合。而后者意味着要么否定对方的个性,使其成为自己的占有物;要么否定自己的个性,使自己为对方所占有──因而危机随时处于一触即发的态势。无独有偶,德国学者弗洛姆也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