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创新的新视域是把政治制度从阶级的分野中剥离出来,把政治制度看作阶级社会中人类实现自我管理的最高的社会组织形式,它属于人类共同政治文明成果范畴.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创新是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开放性.确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创新的坐标参考系,立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践,吸收人类共同的政治文明成果,汲取经验教训,遵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规律,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现代政治制度.当代中国初步具备了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创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徐晓宗 《社科纵横》2008,23(4):12-15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党提出的一项重大目标,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从理论上对"政治"、"文明"、"政治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几个概念进行探讨,揭示其丰富的内涵,是推进中国特色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3.
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刚 《学术交流》2003,3(11):12-15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所谓政治文明,是指人们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和,它集中体现在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两个层面。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政治文明在“三个文明”中的作用决定的,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深刻总结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为了实现这一重要目标,要牢牢把握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辩证统一,充分发挥我国民主政治优势,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易佐永 《探求》2004,(5):4-7
邓小平的民主法制建设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理论创新,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指南.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广州市的政治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舒国增 《浙江学刊》2003,(5):133-134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综合概念,不仅包括先进的政治文化、政治制度,而且包括文明的政治行为、高素质的政治主体.正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要以扩大基层民主为基础一样,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也离不开基层政治文明坚实有力的基础支持.  相似文献   

6.
吴克学  马永华 《社科纵横》2009,24(8):5-6,19
现代社会主义政治观追求政治文明、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政治文明是现代社会主义的政治境界,民主政治是现代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现代社会主义的政治方略。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并把它作为我国实现小康社会的三大目标之一。这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创新与发展,对社会主义文明理论的建树与升华。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充分保障。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必须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与执政能力,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促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8.
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特征的第一次明确概括。这一新概括,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初步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框架。这个框架的确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模式,又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中国特色,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当代、在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目前,发展协商民主是由我们国家的性质所决定的,体现了我国政党间关系和谐发展的要求,是促进社会政治心理和谐的重要措施,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重要内容,这些方面与政治制度同步发展,分别体现了政治主体文明、政治关系文明、政治意识文明、政治行为文明和政治制度文明的发展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还不充分的情况下,发展协商民主是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政治文明是阶级社会所特有的文明形态 ,政治文明的最高境界是通过发展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而最终实现政治消亡。  相似文献   

11.
论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文明系统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赖于政治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因此 ,我们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 ,必须高度重视政治文明建设。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其实质就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2.
卢卡奇晚年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翼星 《求是学刊》2004,31(5):26-32
卢卡奇晚年在其著作《民主化的进程》中着重分析了革命的“非经典性”、社会主义“危机”和斯大林的错误 ,特别是论述了他对社会主义民主化的根据和特征的观点。卢卡奇的这些思想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理论贡献 ,至今仍值得我们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施特劳斯政治哲学思想的基本精神在于其独特的隐微-显白论,这个理论揭示了哲学和社会之间的深层冲突以及由这种冲突导致的哲学写作的双重教诲特征。面对政治哲学的当代困境,施特劳斯试图通过重振古典政治哲学找回失落已久的古典文明理想。这种文明理想既有对政治现实的清醒认识,又不甘于沦入政治洞穴,因而矢志不移地通过哲学追问揭示政治的不完善性。  相似文献   

14.
制度文明建设与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制度文明是存在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第三种文明形态.它包括社会基本制度的文明,也包含一定社会形态下具体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体制的文明.其实质是法治文明,因而具有民主、制度权威、平等与公正、宽容与大度的内在规定性.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制度文明建设的核心是,通过制度创新,实现由人治文明向法治文明、由政治灌输文明向政治制度文明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关于政治文明概念、结构与政策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政治文明,就是指人民与政权关系中进步、合理成分的历史积聚过程和状态。人民与政权的关系包含着多个层面的内容,具有多种表现形态和结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增强这些具体内容和结构中进步的、合理的成分。人民与政权关系的多维性决定了政治文明概念的多维性,而每一维度的政治文明都包含着相应的政策选择倾向。  相似文献   

16.
刘天才 《唐都学刊》2005,21(5):29-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题、核心和主要内容,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而其实质则是作为政治文明主体的人的文明建设;政治主体的政治文明素养的提升,是转型社会的"政治伦理"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和基本价值追求,主要可从两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加强"公民教育",促进公民意识的确立与培育;二是加快"政治社会化"的进程,促进和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努力实现政治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7.
儒家思想与现代政治文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义霞 《唐都学刊》2007,23(1):88-92
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孕育于西周时期。原始儒学以伦理思想为基础,使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双向结合。儒学一方面既排斥思辨思潮,排斥纯粹的政治法律文化,也排斥各种实学思想主张;另一方面又通过百家争鸣,尽可能地把各种思想要素容纳进儒学的思想体系中。儒家思想深刻影响着历代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同样也影响着现代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8.
Over the long history of political civilization, the 100 years of the party politics of socialist countries has emerged as a new form of politics. Exploration of the last 100 years of the party politics of socialist countries deals with the self-governance and national governance of Marxist ruling parties. It reflects intraparty relationships, interparty relationships, relationships between party and government 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party and society, as well as foreign relations, and spans three historical periods, comprising the first establishment of party politics in Soviet Russia; the adoption of party rule in other countries, with concomitant setbacks; and the achievement by China, Vietnam and other countries of party political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A review of the experience of the past hundred years shows that success in making party politics the basic system in socialist countries and in tapping its full potential is attributable to the efforts made by Marxist ruling parties to undertake fruitful theoretical reflection and grasp values, adhere to the truth and correct mistakes on the basis of exceptional strategic confidence and policy commitment, while constantly opening up new stages of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al development. The party politics of socialist countries in the 21st century drives their modernization and cultivates and improves their practice. The union of the two in the magnificent historical process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institutional civilization will have major and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for building a brighter future for humanity.  相似文献   

19.
吕嘉 《学习与探索》2002,1(5):31-37
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意义不在于系统介绍有关政治现象的各类知识 ,而在于通过探讨、论述政治学研究的目的、对象、方法及基本范畴 ,为研究现实政治提供正确的理论与方法。基于人类政治需要及政治规律的特殊性质 ,政治学的研究目的应是正确认识人民根本利益 ,即具有二重性的社会共同利益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应是涉及二重性社会共同利益的所有社会生活领域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既需要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 ,也需要哲学的形而上思维 ;同时 ,政治学研究也相应需要新的概念工具 :政治需要、二重性社会共同利益、政治真理、政治规律等  相似文献   

20.
论政治法与法政治学——从政治与法律关系的契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与法律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法律的实在化、世俗化是法律政治化的进程。政治不仅以立法过程产生法律,而且是法律的权力基础,并在法律适用中发挥影响。政治的法治化是政治领域建立秩序并有效约束权力的关键,但是政治中也保留不受法律规制的领地。政治的法治化形成政治法这一部门法。交叉研究是西方法学与政治学的研究传统,批判法学是法学、政治学研究结合的典型代表;近年来,我国学者也提出法政治学范式。本文通过廓清政治与法律的关系,冀图明确法政治学的学科性质、研究范围及研究方法和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