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853年5月,太平军开始西征,经过一年的奋战,攻取了长江中游大片地区,控制了沿江许多战略要地,战果硕累,威震两湖三江。 但是,战局迅即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太平军自1854年5月1日湘潭之战为湘军所败后,八个月中,连吃败仗,节节后退,被迫退守九江,战斗力大受挫伤,水军力量几乎遭到致命的打击,已经取得的西征成果,逐一丢失。为此,曾国藩得意地狂呼:“长江之险,我已扼其上游,金陵……所需米、石、油、煤等物,来路半已断绝。”并扬言要“肃清江面,直捣金陵”。 西征战局的恶化,不仅使西征目标变得难以实现,而且严重地威胁着太平天国的安全。奕詝在湘军东下的同时,命令各地清军“择扼要之区,截贼往来之路,与曾国藩声势联络,上下夹击”。按照这一部署,清廷从广东调来的红单大船,对天京江面的太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而又复杂的人物.最近读到了唐浩明先生的新著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拜读之下,觉得内容确属精彩,既是小说,也是历史,基本上如实地反映了曾国藩的一生,对曾国藩研究,无疑提供了一部颇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因此,想借评这部大著之机,发表我个人对曾国藩的一些看法,就教海内外衮衮诸公!1 曾国藩以一介书生和一个穷翰林丽一举成为晚清的一代名臣,靠的是扶助清朝镇压了太平军.因此,曾国藩和太平军的关系,既是他一生的主线,也是这部书的主题.这部小说洋洋120万言,分成《血祭》、《野焚》、《黑雨》三  相似文献   

3.
1863年春,黎庶昌因前一年应诏上书万余言切论时事,为清廷“加恩以知县用,发交曾国藩军营差遣委用,以资造就”.曾国藩很赏识黎氏之才华,“接庶昌延入幕”,即优礼待之.从此,黎庶昌与曾国藩朝夕相处十余年,受曾氏“以躬行为天下先,以讲求有用之学为僚友劝”思想言行的浸染和熏陶,成为“曾门四弟子”之一,俩人之间形成了一种师生加父子般的深厚情谊.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家书》广泛流传,曾国藩治学思想与品格蕴含其中.曾国藩治学之道,主要包含:治学须先立志,有志向治学才能上进;做学问须“有恒”,只有坚持才能取得成功;治学还须转学一艺,专精一业,方能深入穷尽;治学最好能勇于实践.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与他的理学师友王澧华曾国藩最初是以理学新秀的角色崛起的。及至在咸同年间建中兴之业,极人臣之荣,身前身后,朝廷内外,皆以理学名臣视之。作为一代儒臣,曾国藩有过一批志同道合的理学师友。本文特意选取唐鉴、倭仁这两位著名理学家,试图考述曾国藩这位理学后...  相似文献   

6.
中国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重要性决定了西线地缘政策的重要性.在中国的西线地缘中,西北的中亚三国与西南地区国家形势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需要制定不同的外交对策,以争取西线安全环境不断改善,为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梅乐 《船山学刊》2022,(4):105-114
从1906年的日记到1960年致友人的书信,胡适在多处对曾国藩进行了评述。在胡适笔下,曾国藩是修身之模范人物,是桐城派古文的“中兴大将”,亦是带来清王朝短暂“中兴”的著名将相。胡适视曾国藩为修身之模范,是基于一般意义上的修身角度。实际上,他从早年起即不甚在意曾氏那些理学意味极浓的修身名言,对其理学成就更是忽略不提。关于曾国藩的古文,胡适肯定其具有一定的“应用”功能,对曾氏在古文上的具体造诣却论述不多。胡适固然认为曾国藩是使清王朝“中兴”的关键人物,但明确指出曾氏的中兴事业并未长久,并加以批评。总之,胡适以他自己的标准描摹了一个他心目中的曾国藩形象。  相似文献   

8.
<正> 张謇《张季子九录》《政闻录》卷一,第二篇为《代吴忠壮公拟陈中日战局疏》,题下注“清光绪八年壬午”,谓作于是年也。一似值“壬午之变”吴长庆带兵赴朝鲜时所作者;而细读其疏,则殊不然。疏云: 今则陕甘督臣左宗棠扼强敌之要冲,直隶督臣李鸿章控京都之门户,……守御有恃,攻讨有资,何惮于战。且臣侧闻俄夷所要诸条,苟或从之,则是开门揖盗,坐弃全局,战即不利,亦尚万不至此; 况以今筹之,战固不必不利乎?  相似文献   

9.
曾国藩核心价值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藩是湖湘文化的典型代表,他的核心价值观充分展示了湖湘文化的精髓.本文试图揭示在湖湘文化影响下曾国藩思想中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内容,进而探究曾国藩核心价值观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来论证曾国藩在湖湘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和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非常重视家教。他曾说过:“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性,四分由于家教。”①曾国藩家教当然有许多不合时宜的东西,而且有些地方明显地反映出他立场、观点、性格上的矛盾和两重性。但它的主旋律还是好的,是给人以教益的,有许多东西是可以为今人所借鉴的。立志和敬恕是作人之道教育子弟,当然首先要从教人做人开始。曾国藩教育子弟作人强调立志有恒。他写道:“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②他要求子弟立志走的效法圣贤之路,要认真琢磨,改造自己的品格气质。“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欲求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