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暑假里,我去美国看望留学的女儿。在美国的半月里,我亲身感受到美国人的勤奋好学,尤其是美国人喜爱读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从纽约去加州的时候,我看见不少候机的人都捧着书在看。我心里想:"今天看书的人都碰到一起了。"从加州回来的时候又看见了这番情景,我还有些不以为然。后来去西雅图,再次见到候机时很多人在看书的场景,我有些惊讶了。  相似文献   

2.
乔伊 《社区》2005,(23):42-42
从美国归来,给我留下最深的感触不是优越的生活和享受,而是我那些可爱的邻居们。来美国之前,就听人说过,美国人的种族歧视很厉害,和许多外来人合不来。而我到美国后,公寓的左邻右舍不仅都是美国人,而且还是富有的美国人。所以,从一开始我就认定,自己与他们不会有什么共同语言。平时,我从来不主动和他们说话,没课的时候,便将自己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即使出门倒垃圾时,偶然与邻居碰面,我也会抛给对方一张很生硬的脸。然而,无论我怎样避免与他们的正面接触,但麻烦还是源源不断地找上我。一天清晨,太阳还未染红天空。睡梦中,我就被一声接一声的…  相似文献   

3.
贵人巴顿     
叶永烈 《可乐》2008,(11):69-69
长子从美国打来长途电话,一开口,就使我不解。他问我:"爸爸,那本《巴顿将军》,还在家里的书架上吗?"老大在美国获得硕士学位之后,便开始找工作。在美国,找个临时性的打  相似文献   

4.
150年以来,《大西洋月刊》都在试图解答美国的问题。在这其中的1/4时间里,我自己也在从事这项工作。这个过程始于我第一次踏上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也就是1970年夏我从英国读完硕士之后。争论和定义一个国家的各个方面当然总是发生在这个国家内部,但我发现从其他国家的角度来思考美国同样也是有用的。我明白,说从外部最能看清一个国家,那是老生常谈。但至少从某一个方面来讲这是正确的。在美国,人们讨论的是这个国家能够并且应该变成什么样。  相似文献   

5.
不再是无冕之王 1995年,25岁的我心怀梦想背着行囊到美国,在国内,我学的是新闻,干的也是新闻。早就听说,到了美国不管你是学什么做什么的,都得从涮盘子洗碗做起。可是我,舍不得就此丢下我的专业。  相似文献   

6.
去美国之前,曾接受了不少既定观念:美国是个没什么历史文化底蕴却充满着功利和市侩的浮躁社会。不过,去后我耳闻目睹了许多文化现象,从专家角度谈公共文化差异性,实属不敢当。但在美国进行学术讲座期间,倒是让我感受到了好多东西。首先给我印象很深的是美国人很好学。无论是在地铁里还是公共汽车上,许多美国人往往手里拿本书,见缝插针地阅读,且还特别认真。我做讲座讲的是明代史,但来听讲座的人不仅  相似文献   

7.
豆苗 《社区》2003,(24):60-60
一个美国网友问我,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有什么不同?我当时不知道怎么回答他,但后来仔细想想,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之间还真的有很多差别,至少我能想到的就有以下10点—— 1.考上大学 美国学生为了能从大学毕业,上了大学才开始认真学习。 中国学生为了能考上大学拼命学习,上了大学就不再认真学习。 (注:美国的大学是“宽进严出”,中国的大学是“严进宽出”。)  相似文献   

8.
刘寓 《21世纪》2007,(4):28-29
被采访人:姜雨毓刘寓:你是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来美国的?姜雨毓:我是2004年8月从四川来的。刘寓:你来美国以后在学习上有没有什么困难,你是怎样克服的?姜雨毓:我来美国之前在澳洲读了两年,不同于美式英语,澳洲学的是英式英语。这两种英语之间在发音和用法上有很大的不同,美式英语着重口  相似文献   

9.
我有三个母校,一是江苏栟茶中学,这是我整个人生的母校;一是南京艺术学院,这是带我走上艺术道路的母校;还有一个是印第安纳大学,这是我在美国的母校。三所学校,是让我刻骨铭心的人生三大阶梯。而我虽身在美国,从印第安纳大学毕业已经十四年,回访的次数却是在三个母校中最少的。  相似文献   

10.
去年,我作了一次美国西部游,从麦迪逊出发,乘飞机到达美国的拉斯维加斯,在那里租了一辆越野车,游览了美国的影都好莱坞、美国西部的野生动物园和美国海军军港之后,驱车直奔著名的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相似文献   

11.
下午3点多,忽然接到尼娜的电话,问能不能来我家"打扰一下"。我虽然吃惊,但还是答应了。尼娜是她在公司的"叫名",真名是王爱红。她父亲是我中学同窗,比我大一岁。我是看着尼娜长大的。她从美国留学回来,在一家美国金融机构做事,前年已获中层职位。  相似文献   

12.
阮晓皓 《可乐》2010,(4):39-39
我在公司驻美国纽约办事处工作半年多,从美国人的结婚请柬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美国人是“现实主义者”。  相似文献   

13.
张奉连 《新少年》2012,(Z1):30-31
母亲去世后,父亲为我申请到在美国加州圣荷西中学就读的名额。同时,父亲在电话里委婉地告诉我,他为我找了一位新妈妈。2008年圣诞节前一天,我到了美国。我的新家在一幢别致的公寓楼里,刚进门,就见从厨房里走出一个外国女人。父亲忙说:"她就是丽莎!"我意识到,眼前这位褐色头发、蓝眼睛的女人就是我的洋继母。  相似文献   

14.
城市     
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美国城市的所有问题归咎为一个根源:我们美国人非常不喜欢我们的城市。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是荒谬的。无论如何,我  相似文献   

15.
印象美国     
去年7月我在美国探亲旅游,先抵达的地方是美国东南沿海的康涅狄格州的一个小镇,而后又去了大都市纽约,领略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地域文化,也从不同角度感受了美国。美国人在着装上比较朴素随意,大部分男士穿着T恤衫和短  相似文献   

16.
小玛格丽特是我房东的女儿,今年才四岁。大大的眼睛,翘翘的睫毛,笑起来还有一对美国小孩少见的酒窝。一头披肩的金发,看上去就像一个洋娃娃,实在招人喜爱。一年半前,我还在美国依阿华大学念书,偶然从报上看到一条招聘广告,工作是照顾小孩。我正想找机会和美国人多接触,好多了解美国人的风俗习惯,于是就欣然应征。通过面谈,我了解到我要照顾的小女孩叫玛格丽特,才二岁半。母亲在医学院当实习医生,是位单身妈妈,需要有人早晚开车接送上幼儿园的小孩,交换条件是我可以住在她家,免收房租。玛格丽特看到我一点也不见生,第一次见面就把她房间里所有的玩具都搬出来给我看。多么可爱的孩子,我一口就答应接受这份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我有点记不清第一次见到"住家"的情景了。2018年8月11日,我独自从上海飞芝加哥,又迅速转机飞到堪萨斯——这个我听都没听过的州。为了帮助理解,我总是这么向别人解释:你在美国画一个平分东西南北的十字——对,堪萨斯就是中心那个点。初中的地理课本讲过"美国中部大平原"这个知识点:玉米地、小麦田、先进的现代  相似文献   

18.
我是湖北省枣阳市钱岗乡劳动管理服务所副所长,今天我怀着激动心情向《专业户》杂志报喜:《专业户》是我致富的良师益友,圆了我多年的致富梦。2000年底,我斗胆用自己的“私房钱”从市邮政局购阅了2000年全年的《专业户》。2001年,我从《专业户》上找到了饲养美国王鸽的致富路子。如今,我仍  相似文献   

19.
败之所值     
杨澜 《可乐》2011,(6):40-41
我的生活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没有完美。有人说,杨澜,你一直很顺利,我只是无奈地一笑。我没有办法跟每个人去解释我的艰辛和失败。从2000年到2005年,长达五年的时间里,我都处于这种状态。1996年,我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成回国。美国几大电视网都希望我去做出镜记者,报道亚洲事务和美国华人社区,但我觉得,  相似文献   

20.
<正> 1996年4月2日至4月18日,我随“水利部人事考察团”赴美考察.从美国的西部到东部,对美国cisco系统股份有限公司、sybase公司、加州大学;洛杉矶市水电部自来水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