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人口增长率与人口文化素质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兆霞  赵军 《西北人口》2004,(5):17-18,22
依据1990-2000年人口统计资料,运用相关分析方法,对我国人口增长率的降低与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人口增长率的降低与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存在强相关关系,特别是大学(含大专)文化程度人口所占人口比重与人口增长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同时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所占比重与人口增长率之间也存在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哈萨克族人口文化素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丰交  朱新莲 《西北人口》2009,30(2):116-119
本文运用衡量人口文化素质的几项主要指标,即每万人口中的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数、每万人口中拥有各种文化程度人数、文化教育水平综合均值、文盲率等,以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为主要依据,分析了哈萨克族的人口文化素质,并与全国、自治区平均水平和其他几个民族相比较,其非文盲率在全国住居第三,仅次于塔塔尔族和乌孜别克族。大大高于全国、自治区平均水平,其他几项指标在自治区被比较的13个世居民族中处于偏下位置。  相似文献   

3.
马宁 《西北人口》2007,28(6):123-126
甘南州藏族人口文盲率高,是历史上封建王朝和奴隶社会长期统治留下的痕迹,而甘南的藏民真正摆脱旧的落后的部落头人的掠夺式统治时间并不长。由于长期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甘南州与内地在各方面都有较大差距,在文化教育方面同样存在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4.
马芒 《人口学刊》2003,(2):32-36
安徽省经济基础薄弱,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教育事业总体上比较落后,导致安徽省人口,尤其是劳动人口文化素质偏低,严重地制约了安徽省经济的发展。针对安徽省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人口文化素质的实际状况,结合省情省力和"科教兴皖"战略,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包括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调整教育结构;增大政府教育投入,并建立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体制;巩固和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优化农村教育结构;加强师资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等可行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几次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资料 ,对贵州女性文化素质状况进行初步分析 ,探索其特点和存在的一些基本问题 ,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阐明提高贵州女性文化素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广东经济发展与人口文化素质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人口经济历史资料,考察比较了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发展与人口文化素质在全国所处的地位,分析了两者相互关系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人口死亡率的地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PEMS统计软件对第五次人口普查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和比较性分析,描述与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不同区域分布的人口群体死亡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可以看出,内蒙古地区死亡水平的地理分布具有"东高西低,中部地区差距大"的特点,死亡水平较高的人口群体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和部分中部地区,男性高于女性,农村牧区高于城镇。并就影响死亡水平的社会环境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8.
从人口受教育程度看我国东西部地区人口文化素质差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振  周春山 《西北人口》2003,(2):32-34,37
本文以人口普查的资料为依据,对中国东西部人口各种受教育程度指标进行了大致的分析,进而比较了这两个地区人口文化素质的具体差异,同时提出了缩短两地人口文化素质差距,提高西部地区人口文化素质的相应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人口文化素质对阜新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羡虹 《西北人口》2007,28(3):89-92
阜新市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文化素质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高等教育如何在学科结构上做出适应性调整?这是阜新等矿业城市经济转型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产业经济学、人口地理学有关理论分析了阜新市产业结构及人口文化素质的现状和变化调整趋势,探讨了阜新市未来产业结构变化对高层次人才学科结构变化的影响,并从战略角度提出了高等教育学科结构进行适应性调整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0.
围绕西部开发,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口文化素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人口文化素质是西部经济起飞和“追赶”东部的决定性因素;西部地区现有的人口文化素质状况严重地阻滞着该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西部人口文化素质提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人口较少民族因其居民较少、大多居住在边境区或者偏远区域、以农业生产为主等原因,导致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滞后,与其他少数民族相比,有更大的特殊性。论文以西藏自治区人口较少民族为例,分析了这一区域人口较少民族社会经济现状,认为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尤其是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缓慢是限制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人口较少民族人口增长较快又加剧了社会事业发展的困难,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发展中面临财政、人才等方面的困难。基于此,文章从社会事业发展、人才引进、财政补贴等方面探讨西藏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对策,为西藏边境地区发展及"兴边富民"政策的落实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胡伟华 《西北人口》2011,(6):79-83,88
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复杂的,内蒙古是民族自治地方,人口有其独特性,运用OLS模型实证分析各人口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的上升及少儿抚养比的下降对1990年以来的内蒙古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作用;老年抚养比的上升、少数民族人口比重的提高对经济增长具有负相关作用;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性别比及平均受教育年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赵晓彪 《西北人口》2003,(3):59-61,F003
本文对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西双版纳州各民族人口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它们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The expanding use of resettlement as a tool for addressing environmental and poverty-related concerns in China calls for further research into its impacts on local populations. Our knowledge of the effects of such resettlement is very limited, particularly in relation to its social impact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overishment risk of social disarticulation as it is experienced by resettlers in an Inner Mongolian environmental resettlement village—Wan Sheng village. We argue that social disarticulation as a risk of resettlement is by no means an inevitable downward spiral towards social oblivion and anomie. Resettlers, in this case at least, have recreated a living, functioning community that provides many aspects of support for its inhabitants. This is in spite of unfavourable construction and increased economic deprivation. It is the adaptive abilities of these resettlers that come to the fore in Wan Sheng, suggesting aspects of rearticulation and cohesion, and not simply disarticulation.
Mark Wang (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
  相似文献   

15.
关爱 《西北人口》2007,28(3):105-107
内蒙古是西部大开发的省区之一,地跨西北、华北、东北三区。其在现代化建设中,强烈的发展要求导致该地区的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生态和谐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重视。和谐处理内蒙古牧区生态建设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对于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大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华玉超 《南方人口》2003,18(1):34-39
本文本着批判继承祖国文化遗产的宗旨 ,以《四书五经》及儒家其他书籍为研究对象 ,重点探讨和分析了儒家文化对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产生的正负面影响 ,并提出了消除其负面影响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苏东海  马鑫 《西北人口》2007,28(6):106-112,116
随着回族地区失地农民的增多,失地农民在经济上、文化上、社会生活等方面与城市居民的融合问题日趋突出。能否使失地农民尽快与城市居民融合到一起,不仅仅是个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问题,更是关系到回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大局。作者在进行大量的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回族地区失地农民与城市融合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经济发展和人口变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和新疆等5个民族自治区的经济社会都得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快发展。但是,5个民族地区因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差异导致发展的进程有所不同,其中内蒙古基础最好、发展最快,广西次之,西藏、宁夏和新疆等3个自治区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5个民族地区的经济和人口变动显示出3个不同队列特征,反映了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那些影响国家和民族现代工业化进程的社会历史基础及自然地理等经济发展条件,而不是民族和人口因素。5个民族自治区的人口变动状况都直接反映了各个民族地区经济因素的作用结果,而生育政策对人口过程却没有显示出预期应有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西藏自治区人口数据的有限性、数据序列的不平滑性等特点,分别采用一元回归、马尔萨斯模型、lo-gistic模型、GM(1,1)模型等4种方法,利用西藏自治区1980—2009年统计年鉴数据进行人口预测,综合考虑各种方案预测值,确定西藏自治区2010-2030年的人口数,在此基础上探讨基于人口增长的西藏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结果表明,几种预测模型中平均相对误差率最小的是一元线性预测模型Ⅲ,仅0.2611%,马尔萨斯预测模型Ⅲ的平均相对误差率最大,也只有2.0767%;从预测结果看,Logistic模型的预测结果最为保守,仅为339.61万人,马尔萨斯模型预测最为乐观,高达380.10万人,未来相关研究中,可应用Logistic模型预测值作为下限,马尔萨斯模型预测值为上限;为综合应用四种模型的优势,研究中综合平均四个不同模型的预测结果,则西藏2010年人口将达到294.07万人,2015年达到311.34万人,2020年328.81万人,2025年346.54万人,2030年364.57万人,未来20年总人口增长趋势逐渐加快,区域发展中有一定人口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