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阐述了总和生育率的来源、内涵及其理论基础,论述了人口粗、净再生产率表征更替生育水平与用总和生育率来表征更替生育水平的差异与不同;阐述了稳定与非稳定人口的差异和稳定人口理论的不足之处。文章指出,总和生育率属于稳定人口的指标,在度量非稳定人口的生育水平时,总和生育率是一个假定性条件极强的指标,必然要与实际非稳定人口生育水平存在差异。因此正确认识以总和生育率的真实涵义颇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稳定低生育水平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人口已处在低生育率阶段,但人口过多仍然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保持低生育率,调整人口规模和结构是今后长期的任务。本文结合当前实际分析了稳定低生育率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有利条件。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方法从社会经济发展、生育观念的转变、“独生子女夫妇生育二孩”政策的兑现、生育率的水平及其地区差别等方面分析了中国人口的现状。指出城市化将成为21世纪中国生育率下降空间拓展的主要动因。生育观念的转变,是长期稳定低生育率的直接必要基础。计划生育工作基础和取得的经验为稳定低生育率提供了有利的起点,而盲目乐观情绪不利于稳定低生育率。出生性别比偏高和人口老龄化是值得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涵义和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涵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0年3月下发的“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中指出,稳定低生育水平是今后一个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是未来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然而,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涵义是什么,其理论基础又是什么,这是应当界定和明确的问题。  事实上,90年代中期当我国生育率水平刚步入低生育水平行列之时,不少专家学者即对我国的低生育率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其中既有低生育率的理论探讨,也有中国低生育率后果的方方面面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有现实意…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已降至更替水平以下,并呈递减态势。我们以目前政策允许的生育水平为低方案,设计了低、中、高三个生育率方案来观照21世纪中国的人口前景,结果发现,虽然三种方案下我国的人口形势都不容乐观,但可以肯定的是,1.8的总和生育率较为适当,女性人口普遍生育二胎的提法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5.
背景 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明确指出;人口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之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将转向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中国计划生育和控制人口增长的卓绝努力下,中国人口过快增长得到了有效控制,作为我们几十年为之奋斗的低生育率目标已如期实现,90年代中国的生育水平开始持续地低于更替水平,目前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与多数欧洲…  相似文献   

6.
信息时代的人口动力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宋健 《人口研究》2007,31(1):11-18
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中国的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功,使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代的6.0降到目前的1.8,已低于临界生育率水平,并稳定地保持了近10年。扭转了过去300多年中国人口急剧增长的趋势,有望于2030年前后达到零增长,把人口稳定在15亿左右的水平上,从而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最根本的基础条件。全世界人口的总和生育率近年来有所下降,但高于临界生育率,人口总量仍在继续增长,2050年可能突破100亿。继续降低总和生育率仍然是人口学界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要保持中国未来人口系统的稳定和提高人民的福祉,加强人口学科学研究,建立人口全息系统工程,对全社会的人口状态进行不间断监测,为逐步完善人口政策提供实时信息。该系统的信息应能准确到人,关爱到人,服务到人,与其它社会信息系统联网,如电子健康(eHealth)、地理信息系统(GIS)、环境、社会保障和安全、教育系统等,形成国家基础信息系统的骨干主网。  相似文献   

7.
在今后二十年内,完成不发达国家的人口过渡(demographic transition),是我们现在的能力能做得到的。联合国预计全世界人口在公元2110年会自行稳定在105亿。将来人口生育率的下降,其关键问题将取决于在什么时候人口可以稳定下来和稳定在怎样的水平上。为此,联合国提出了稳定人口的三种方案——高水平、中间水平和低水平——是分别以生育率不过分的、中等的和显著的下降为基础的。预计人口按高的生育率将会增长到142亿,按低的生育率将会增长到80亿。事实是低水平的人口总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的人口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口均衡发展的角度对人口转变理论进行了研究,认为人口转变是由低级人口均衡转变为高级人口均衡的跃迁过程,人口"总量相对静止、结构高位稳定"是最理想的人口发展状态。中国人口转变经历了超前经济发展的"人口转变"和与经济互动发展的"后人口转变"两个阶段,人口转变过程中需跨越"高少儿抚养"和"高老年赡养"的两次陷阱。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和提升人口素质是未来根本任务,从较短期看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8左右,从中长期看总和生育率回归更替水平,是"后人口转变"时期的战略目标,也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21世纪稳定低生育率的战略和政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认为中国人口转变已经基本完成,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转变,是不彻底的、暂时的动态平衡。本文提出了判断人口转变完成的四个标准,指出稳定低生育率是一项战略任务,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基本前提。本文对中国目前人口控制状态做了基本判断,并提出了建立稳定低生育率战略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都在经济不十分发达的情况下快速实现人口转变,形成与欧美模式不同的“东亚模式”。它表阴:在较低发展水平下也可能发生和实现人口转变。 中日两国发生和实现人口转变的动因不同,表现为基本实现人口转变后,日本依然保持着稳定的低生育率,而中国低生育水平不稳定。一旦放松计划生育,就有人口反弹的可能。 战后日本积极利用大人口规模的廉价劳动力和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的有利一面,有效促进本国经济的憎长,这对今天的中国依然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和日本人口问题之探讨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本、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均处于低生育率水平,但各自所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人口问题迥异,应对战略不尽相同:中国台湾地区地狭人稠,人口减少未必是坏事,应以稳定生育率为首要,鼓励适龄结婚,带动生育率回升,放宽移民政策,移入高素质人才,提升竞争力;日本总人口已经负增长,应鼓励生育,改革教育,坚持能力主义;中国大陆人口面临结构和数量双重压力,应以调整人口结构和控制人口数量并重为首要任务,提升人力素质。  相似文献   

12.
朱宝树 《南方人口》2011,26(6):42-48,41
乡一城人口转移作为城市化过程,总体上有利于生育率下降或低生育水平的稳定。但是,由于乡一城转移人口的生育率水平具有既不同于城也有别于乡的差别特征,因此这种转移对城乡生育率的变化必然产生一定的差别效应。通常认为,乡一城转移人口的生育率水平介于城乡之间,即低于乡而高于城。但是,有关研究认为,我国乡一城迁移流动人口的生育率水平已经转变为低于城市。对此,很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城乡生育率的变化和区域差异,然后对乡一城转移人口的总和生育率进行尝试性的推算,最后聚焦讨论流动人口生育行为的流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生育理性和生育决策与我国低生育水平稳定机制的转变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李建民 《人口研究》2004,28(6):2-18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人口生育率水平出现了迅速的转变 ,特别是 1 992年我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经济改革以来 ,生育率水平更是进一步降低到更替水平以下。如果说 ,生育率的迅速转变是在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干预下启动的 ,那么 ,在 1 990年代生育率的下降应该主要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结果。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已经为稳定我国城市地区人口低生育率水平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条件 ,同时 ,制度、技术和文化等因素的变革已经为我国个人生育决策理性化创造了条件 ,低生育水平的稳定机制已经开始从政策控制为主转向群众自我控制为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论稳定低生育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经济已进入以扩大内需为主的新发展阶段,从可持续发展计,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必须把已出现的低生育水平稳定住。我国已经是低生育率国家,但低生育水平还不稳定。从当前和今后的发展来看,稳定低生育水平,必须使人口政策和经济政策协调起来,积极寻求扩大内需与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政策结合点,增加计划生育的政府投入,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处理好稳定现行政策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机制改革与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低生育率条件下的中国人口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目前低生育率条件下的中国人口控制问题存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论述了人口数量控制与几种人口现象的关系 ,论证了低生育率水平下控制人口数量仍然是首要任务。最后认为 :对现行生育政策需要进行调整的意见仍需要审慎考虑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研究人口抚养比入手建立人口增长的差分方程组模型,据此推算人口总量和人口抚养比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有一个极限,不会无限制地恶化下去。同时,我国生育率控制指标的最佳调节时机至少还要再等待20年.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须维持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不变,稳定低生育率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相似文献   

17.
欧盟人口转变与中国之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原新 《人口学刊》2001,(2):39-43
我国在世纪之交已经完成人口转变,与欧盟内生性的均衡人口转变过程相比。我国人口转变是典型的外生性非稳定过程,二者在主导因素、途径和结果上形成强烈反差。我国将面临的人口挑战主要是巩固和稳定低生育率,缓解人口年龄结构改变的负外部性,促进内生性低生育率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总人口、老年人口规模与生育率呈正向变化以及老龄化程度与生育率呈反向变化的矛盾, 决定了低生育率导致人口数量较少但高度老龄化; 高生育率导致人口规模扩大但老龄化程度较低,造成未来生育政策调整的艰难抉择。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未来中国发展的最主要矛盾,继续坚持低生育率政策,坚持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是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与中国的人口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30年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社会和人口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的低生育率和长寿水平都已经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本文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生育率、死亡率的重大转变,刻画我国人口转变的主要特征,讨论我国未来人口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中国所经历的迅速而重大的人口转变,在人类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伟大的实践创造出伟大的模式。中国特色的人口转变为世界人口转变的理论与实践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口转变必将在人类发展历史上留下波澜壮阔的一页。  相似文献   

20.
中国妇女生育水平变动考证和未来人口发展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1990年以来各类人口调查和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目前的低生育水平的实现有外在政策强力的作用,更有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内生化的作用;真实的生育水平既不是调查包括人口普查所显示的那样低(低于1.5),也不是有关部门和政府所想象的那样高。调查显示农村居民平均生育意愿不会高于2个孩子,这是生育率持续稳定的根本。众所周知,为了保证人口稳定持续的发展,应使妇女生育率保持更替水平或至少接近更替水平。从人口发展规律和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规律出发,结合当前我国居民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走低的实际,我们应该抓住生育政策调整的最佳时期,调整应该在最佳时期即未来5-10年内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