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老年人社会价值与中国传统社会关系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定和实现老年人的社会价值,必须置之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是指经济发展,而且也包括文化方面的内容。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国合一、重视伦理和直觉思维的文化特征,构建了对老年人的需求,并形成了老年人社会价值的层次性、伦理性、制度性和主导性的特征。由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官本位和伦理本位,政府在实现老年人社会价值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对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老年人社会价值,本文提出了注意文化作用、强调政府功能和突出老年人精神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对老年人社会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姜向群 《人口研究》2001,25(2):61-66
本文认为 ,对老年人的社会价值应该历史地、将人生周期连续起来看 ;比较青年人与老年人的价值 ,必须遵循科学的原则 ;老年人的价值是以历史价值和精神文化价值为主 ;既要看到老年人社会价值积极的一面 ,也应该承认其缺欠的一面 ;老年人也有一个继续社会化 ,克服缺点 ,改造主观世界 ,完善自我、继续提高和发展自己的社会价值的任务。本文就老年人社会价值的评价问题从经济学、人才学和社会文化学三个方面做出理论和学术探讨 ,以期推进这一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我国老年人口的价值观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人的价值体现是指社会对老年人的尊重,对老年人价值的承认及对其生活、工作等提供的条件。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十分必要。我国老人参与社会发展的途径是多元的,其中市镇低龄老年白领人口从事第三产业比重很大。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龄老年人精神失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萍 《西北人口》2007,28(3):51-53
为分析中国高龄老年人的精神失调状况,探讨中国高龄老年人是否健康的度过晚年,本文利用了2000年中国长寿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的调查数据,从中随机抽取了1006个样本,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高龄老年人表现出精神失调症状的占48.9%,老年人的心态,人格,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对老年人精神失调症状都有显著影响,并且发现年龄,性别,对精神失调的影响不显著。中国长寿老年人的精神健康状况需要引起重视。负向心态,离婚,独居和跟家人在一起对精神失调症状影响非常显著;正向心态,自评健康状况好,有偶,住养老机构相比较而言更有利于缓解长寿老人的精神失调症状。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CHARLS 2011年全国基线数据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通过社会地位、家庭经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复杂交互影响关系,解读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差异的来源.结果表明,社会地位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表现出双面性和复杂性;家庭经济是心理健康的首要因素,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家庭经济对身体健康影响不显著,老年人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还表现出性别差异,男性表现更低.  相似文献   

6.
论人的经济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平 《西北人口》2001,(4):8-11
本文认为,人的经济价值是人的价值的重要方面,是人为自己和社会创造的全部收入或财富,是社会存在和进步的基础;人的经济价值有两大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人的经济价值,无论对个人发展还是社会进步,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的价值及其价值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进入老年型社会(<人口研究>编辑部,1999).老年型社会的到来,不仅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有重大影响,而且对于我们社会生活的伦理观念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老年人的伦理观念的问题(徐奕春,1999).当人生发展到老年期的时候,人的体力减退了,健康下降了、经济能力和社会关系都逐渐减弱,于是,很多人都得出"老年无用"的结论.老龄社会背景下的老年人口的价值如何实现?本文试图在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基础上,对老年人的价值及其实现作一简要的分析,以期从伦理的角度为研究老龄社会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中国正迈入老龄化社会,社会人口老龄化不仅是老年人自身的问题,它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因此要积极关注社会人口老龄化。倡导"健康老龄化",延缓老年人精神衰老期。发展以人为本,人以健康为本。健康老龄化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并在全世界积极推行的老年人健康生活目标。它是指老年人在晚年能够保持躯体、心理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将疾病或生活不能自理推迟到生命的最后阶段。联合国提出,将健康老龄化作为全球解决老龄问题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9.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这意味着延迟退休在中国进入了计划实施阶段。尽管以往研究探讨了再就业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但结论却争议不断。立足于中国的现实情境,结合中国家庭经济行为与代际关系的特点,构建了以收入水平、向下代际经济支持、老化态度、社会价值为中介,以养老观念为调节的分析框架,旨在检验再就业与城镇离退休老年人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与作用机制。使用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倾向值匹配、KHB中介分解效应、调节效应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再就业能够显著降低城镇离退休老年人的抑郁倾向,促进其心理健康,通过倾向值匹配检验后,结果依然显著。中介机制表明:在再就业与城镇离退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关系中,收入水平、向下代际经济支持、老化态度、社会价值分别能够解释其中的6.49%、3.79%、23.65%、32.41%,这意味着城镇离退休老年人再就业对精神的需求要远大于经济需求。调节分析表明: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会削弱再就业对城镇离退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这些研究结论对于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以上结论,建议加大...  相似文献   

10.
宋悦华  谢敬宇 《西北人口》2010,31(6):49-53,58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知识分子的开发利用对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贡献。本文将通过分析老年知识分子所具有的社会价值,以及制约老年知识分子发挥其社会价值的因素,提出挖掘和利用好老年知识分子社会价值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性别价值观视野下的农村出生性别失衡原因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生婴儿性别失衡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人口社会问题,农村出生性别失衡更是如此。农村出生婴儿性别失衡的直接原因是性别选择性生育;根本原因是偏好男性的性别价值观。农民的性别价值观有其现实的合法基础:生产方式、养老方式、婚居方式、父系制度。调适农村出生婴儿性别失衡的现行政策措施存在三方面的问题:治标不治本;社会问题解决行政强制化;政策目标与生育者个体和家庭利益诉求相矛盾。因此遏制农村出生性别比失衡应坚持三原则:科学的态度;标本兼治;农民个人利益和家庭利益应纳入到政策的考量范围。  相似文献   

12.
农村空巢家庭的养老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龚文君 《西北人口》2007,28(1):14-16
当前空巢家庭在城市和农村的大量出现,在中国家庭发展史上尚属首次,而且可以说现在仅仅是才开始。空巢家庭是新出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相对于城市里的空巢家庭,农村空巢家庭的老人可以利用的养老资源极少,养老保障问题更为严重,也更容易被忽视。本文立足于我国农村空巢家庭日益增多的现状以及这类家庭的老人面临的问题,就如何实现其养老保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中的价值理念及政策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价值理念及政策取向是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基础和前提。维护人权和社会正义是社会保障的基本价值理念,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应是我国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人口老龄化所引起的老年人口负担问题应该从经济和社会含义的深层次上去分析。本文运用莫迪格里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和机会成本等有关的经济学理论和概念,对老年人口负担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分别从老年人口的经济和生活负担两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引起的老年人口负担是客观的、一定的,无论是经济负担还是生活负担都有着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含义,而经济是基础性、决定性的含义。提出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建立和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是解决我国老年人口负担问题的最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9年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与南开大学老龄健康与民生保障研究基地在全国四个省市组织的“家庭老年照料经济价值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意愿调查方法(CVM)评估家庭老年照料的经济价值,并检验收入水平和健康状况对家庭老年照料经济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家庭老年照料,受访者支付意愿(WTP)的平均金额为每小时31.73元,接受政府补贴意愿(WTA)的平均金额为每小时41.98元。收入水平和健康状况仅对支付意愿的金额产生显著影响,并不影响接受补贴的意愿。此外,相较于对照组,年龄较大、患有慢性病、无配偶、初中学历、不住自己房子的受访者不愿意为家庭老年照料付费也不愿意接受补贴的概率更大。本文的研究结论将为政府出台家庭老年照料的支持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刘庚常  彭彦  孙奎立 《西北人口》2008,29(1):65-67,71
借鉴西方典型社会分层指标体系,结合老年人口的社会、经济、身体特性,和我国社会实际状况,采用多种社会分层指标,既按收入财富分层。也按地位身份分层,还按性别年龄和自理能力分层,将我国老年人口划分为:老干部阶层、老年知识分子阶层、老年工人阶层、老年农民阶层、老年妇女阶层和需长期照料老人阶层。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中.我国老年人口社会分层研究对于更好的关注老年人口问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性别价值观与农村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综合分析模型对我国农村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原因展开专门研究。认为性别选择性生育是农村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衡的直接原因;性别价值观是农村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衡的根本原因。但是农民的性别价值观有其现实的合法基础,调适农村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衡的根本出路,在于改变农民的现实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18.
对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家庭养老功能的日益弱化,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居家养老的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已形成自己的特色。为促进我国城乡居家养老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稳定增长的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加强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和服务项目,不断满足亿万老年人日益增长的个性化、人性化和多样化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9.
赵小艳 《西北人口》2007,28(3):36-41
由于底部人口老龄化和顶部人口老龄化的双重作用,我国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而解决养老问题的关键在于健全的老年供养体系。虽然学者们对供养体系的子系统——资源系统、提供系统、供养模式各持其说,但是仍不能脱离家庭、社会、个人三者的作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大量混合供养模式。然而,我国正处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过渡阶段,其老年人的制度供给、精神保障、经济效应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