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人口计生局紧紧围绕人口计生工作转型发展提升的战略部署,推进信息化建设,着力发挥信息化在促进人口计生工作转型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基础支撑作用,初步实现了人口计生工作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人口城市化与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口均衡发展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确是需要进行理论讨论、百家争鸣,形成社会共识的一个新理念。文章从中国人口大流动与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关系切入,提出如何实现几亿农民工以市民化为内涵的深度城市化;如何迎接未来几亿农村人口快速进入城镇就业、生活,并保持人口与城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政府面临的艰巨考验。文章分析北京市控制外来人口规模屡屡受挫的困惑,论述了转变城市人口发展理念的意义。主张城市政府应从被动的人口规模控制转向主动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发展目标,转向积极的社会制度创新,正视新移民存在的客观事实,突破城市建设、管理以本地户籍人口为规划依据的思维定式,实施一元化人口管理,进而从客观上实现城市人口规模调控的可操作性、实效性,实现城市人口规模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口思想是人们对人口现象和人口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它产生于人口发展变化过程之中,又服务于实现人口科学发展的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统领当前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人口思想建设,无论对于做好当前人口计生工作,还是促进我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凉山彝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人口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长德 《西北人口》2008,29(4):49-54,58
本文根据凉山州历年人口资料和最近几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讨论了凉山彝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人口的变化。文章发现,总体上,民主改革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凉山州少数民族人口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少数民族人口还存在着人口增长较快,少数民族人口文化素质偏低,人口负担重等问题,影响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和经济的发展,文章认为当前凉山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战略关键期”,人口问题特别是少数民族人口问题是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保证,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文章提出,要通过稳定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力资源,有目标、分阶段地推进人口发展,实现民族地区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实现人口零增长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国际横向比较和中国人口发展的纵向比较,从定量与定性两方面分析人口零增长与老龄化之间的关系。中国已经进入人口低增长阶段,常把人口零增长作为人口发展的终极目标,很少关注老龄化与实现人口零增长的关系。按中方案预测,2045年中国将经过人口零增长点,21世纪末期将有可能实现相对人口零增长域。同时,人口老龄化水平不断升高,且与实现人口零增长域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6.
人口发展治理理论视阈中的政府人口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发展治理主张在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间形成互动关系,并通过对相关人口发展事项进行参与、合作与互动,最终实现人口发展目标。在人口发展治理的理论框架及逻辑视野下,政府人口管理创新包括:创新政府职能,优化人口发展治理结构;培育人口发展治理的社会自治能力,构筑和加大人口发展治理的社会基础;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社区人口管理创新以及完善人口发展的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人口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人口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新时期,我国人口现代化的形势十分严峻,要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加快人口现代化进程,实现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发展是人类的永恒主题,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中,人口问题始终是影响最大的问题之一,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中,要实现四个现代化,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识人口问题的重要性。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方针。”“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人口问题的重要性。”指出了人口问题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人口环境,而人口问题的解决则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人口问题是关系到民族生存与发展,关系到…  相似文献   

9.
"转型"是时代对我国社会发展模式提出的新要求。实际上,不仅在社会发展模式上需要实现转型,在人口计生工作的方方面面也必须实现转型。当前人口计生事业进入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阶段,"以宣传教育为先导"是人口计生事业30年来实践中得出的成功经验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人口经济活动、人口总量、人口结构、人口素质和人口再生产等方面,通过构建人口发展方程,分析了人口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表明我国的经济增长与人口发展之间从长期看具有稳定的互动关系,短期内两者之间存在动态均衡机制。在国家人口发展战略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体制创新,实现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的转变等要求下,当前平衡出生人口性别比,进一步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提升人力资本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Y Ren 《人口研究》1985,(2):8-14
A general review of papers and discussions at the Beijing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held December 10-14, 1984 is presented. Discussions on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included China's population change 1949-1982, impacts of economic change on Tianjin's population, the population factor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cy-making, Japanese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cent population development in Hungary, population and economy, comprehensive long-term population development in Russia, fertility rate change factors in China, Shanghai's population change, and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Mian County, Shaanxi Province. Fertility rate changes were discussed, including multinational borderline value assumptions, recent trends in life span fertility rate in China, fertility rate in Jiangsu Province, fertility rate change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sterilization in Yangjiaping, Thailand. Population and employment discussions included the economic impact of world population change, the 1984 International Population Conference, changes in economically productive population and employment strategy, employed/unemployed populations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the economic composition of China's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discussions covered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methodological problems, population growt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Pacific region, surplus rural population transfer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urbanization analysis, trends and urba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problems, and Laioning Province population development. Issues in migratio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regional population included mi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Great Northwest, internal migration to Beijing, Chinese population growt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y major region, and current population changes of Chinese Tibetans. Under social problems of population, discussions included women's status,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change, Shanghai's aging trend, analysis of the aged population, analysis of educational quality in Anhui Province, and the retirement system in Chinese villages.  相似文献   

12.
由于基础数据的不完备以及发展时间较短,开发区人口研究较为薄弱。以三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人口发展为例,通过个案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讨开发区人口发展规律。开发区人口呈阶段性增长态势、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暂住人口比例高、就业人口中通勤现象比较普遍。开发区人口发展态势主要受开发区两大转变的影响,即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功能定位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口发展指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人口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人口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础。从人口自身发展水平、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层面建立人口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依照熵值法、层次分析法集成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编制全国及各地区的人口发展评价指数。测算结果表明,2007年全国人口发展综合指数为40.6%,较2006年提高1.7个百分点;东部沿海、东北地区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4.
根据“五普”数据显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为106430000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41%。虽然少数民族整体人数相对较少,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因素法模型对我国人口数量较少的门巴族未来人口进行预测,分析未来50年门巴族人口的发展状况以及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少数民族人口可持续发展,以及对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国家制定少数民族尤其是人口数量较少的少数民族人口发展规划提供政策依据,也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社会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徐晓斌 《西北人口》2012,33(4):115-119
改革开放至今,山东省的人口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人口再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进入了健康、合理、良性互动的发展时期。但是,人口规模持续膨胀、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城镇体系结构不合理、人口分布与城镇分布矛盾等问题依然制约人口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协调发展。促进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协调发展,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人口与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是山东省不懈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分析了人口数量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机制,从环境承载力角度分析了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在特定空间内相对稳定时,若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超过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与承受能力,这时经济发展就要受到人口增长的困扰。其次本论文运用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和协整技术研究了中国人口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相互作用数量关系。结果为:在短期内,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人口增长率对经济发展水平没有显著影响,而经济发展水平却对人口增长率有显著影响;从长期看,人口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最后得出结论:只有控制人口增长(尤其是农村人口增长),才能促进经济发展;而只有促进经济发展,才能更好的控制人口增长,两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新疆兵团人口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月兰 《西北人口》2008,29(4):69-71,76
区域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人口的规模、素质和结构都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文章选取兵团人口规模、职业构成、素质以及生活条件等指标构建了兵团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兵团人口的发展现状及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是兵团人口的综合发展指数呈下降趋势,发展具有不可持续性。对如何提高兵团人口发展的可持续性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影响循环经济发展的人口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婧 《西北人口》2006,(1):25-28
由于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循环经济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生态经济的实践模式。本文以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基础,对影响循环经济发展的人口因素进行分析,指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加快人口城市化进程,使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才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广东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和经济的发展现状为基础,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对该区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从总体上讲,人口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较强,但存在产业结构尚需调整,人力素质有待提高。文章从可持续发展和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要求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论人口素质在和谐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口素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它与社会的全面进步相联系,又给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巨大的推动作用。和谐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口素质的提高。充分认识人口素质在和谐社会中的主导作用,将利于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人口素质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社会整体水平的提高,加速和谐社会的发展;人口政治素质能够调节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人口身体素质能够推动经济进步,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人口综合素质能够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提高人口素质观的认识,确保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