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者按 :本刊前两期连续介绍了各种长、短效避孕方法以及有关避孕套的知识 ,除此之外 ,人们还应当掌握其他一些避孕方法 ,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避孕概念。)阴道隔膜一般又叫作子宫帽 ,这是一种很好的女方使用的避孕工具。如果使用方法正确 ,其避孕率可高达98 %。阴道隔膜是由优质乳胶制成的 ,外形象一个圆顶的帽子 ,周边膜内包着一个弹簧圈 ,所以它富有弹性。子宫帽按弹簧圈的外围直径分为50号、55号、65号、70号、75号、80号 ,这些型号是根据弹簧圈的直径大小来划分的 ,若弹簧圈的直径是50毫米即为50号 ,其他类推。我国…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外的长效避孕针剂已有不少 ,如复方己酸孕酮避孕针 ;复方炔诺酮庚酸酯避孕针1号、2号 ;复方甲孕酮避孕针、甲孕酮避孕针、新复方甲地孕酮避孕针等等 ,有效率都很高 ,副作用小 ,对人体无明显不适。常用的有以下三种 :1 .复方己酸孕酮注射液(也叫避孕针Ⅰ号)。用法 :第1个月在月经的第5天和第10天分别注射1针 ,可避孕1个月。以后每月月经后10~20天内注射1次 ,可维持1个月的避孕效果。2 .醋炔诺醇环戊丙酸脂(“316”针剂)。用法 :在月经的第5天注射1针 ,可避孕2个月。隔2个月后注射第2针 ,可避孕3个月。…  相似文献   

3.
皮下埋植避孕法是一种新型的避孕方法 ,目前已被较广泛地采用。但是 ,皮下埋植避孕法的采用 ,有以下需要注意的事项 :1 .皮下埋植避孕法手术时间 :从月经来潮的当天算起 ,1~7天内均可埋植 ,第4~5天这两天埋植效果较佳。2 .皮下埋植避孕法的优、缺点分别是 :埋植剂具有高效避孕、长效性、高度可逆性、安全性高 ,术后24小时即可发挥避孕效果。埋植一次可避孕3~5年 ,埋植剂一经取出能较快地恢复生育能力。如果需要连续避孕 ,可在取出原皮埋剂的切口同时再植入一组新的皮埋剂。手术操作过程简便、安全 ,只需在妇女左上臂内侧4~6…  相似文献   

4.
皮下埋植避孕法是一种新型的避孕方法,具有高效、简便和可逆长效避孕的特点。这种方法是在人体的皮下组织内埋入几根类似火柴杆一样的东西—硅胶囊,以达到避孕的目的,避孕年限在5年以上。这种硅胶囊内装的是左旋18甲基炔诺酮(一种避孕效果较好的孕激素)。这种药通过硅胶囊...  相似文献   

5.
什么时间和什么情况下放置宫内节育器最合适?放置宫内节育器要在适宜的时间内,如果时间不合适会影响放环效果,导致出血过多,给妇女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通常情况下,以下时间放置宫内节育器较为合适:1.月经干净后的3~7天内为最佳时间。因为此期间正值子宫内膜早期增生期,子宫内膜较薄,此时放环可减少手术后出血。2.产后3个月的时候。3.施行人工流产术的同时放置避孕环。4.自然流产又来了月经后、中期引产3个月后可放环。5.剖宫产半年后,如果健康情况正常可以放环。6.月经延期或因喂奶闭经的妇女,应先检查证实没有怀孕再放环。宫内节育器能在宫…  相似文献   

6.
1 引言 自70年代后期广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以来,中国育龄夫妇的避孕使用率及避孕方法构成均发生了显著变化。据国家计生委1982、1988、1992年三次大规模生育率抽样调查的结果,在全国水平上,有偶育龄妇女(1982,1988)或已婚育龄妇女(1992)的避孕率分别为70.9%、72.1%和83.5%,后者已达到世界高避孕率地区北欧国家的水平。与此同时,绝育法的比例由35.4%上升到53.5%,避孕环的比例由50.1%下降到40.1%,而采取“其它”方法(口服、注射及外用避孕药、避孕套、传统避孕法等)的比例由14.5%下降到6.4%。可以说,高避孕使用率及高绝育比例构成了现阶段中国育龄夫妇避孕状况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避孕是计划生育中的主要措施,宫内避孕器是我国目前用于避孕的主要手段,在推行计划生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宫内避孕器的失败,受术者发生宫内避孕器脱落、带器妊娠、因症取器,均属宫内避孕器放置失败。宫内避孕器效果可因类型不同,使用期限长短而各异,因此宫内避孕器放置失败原因也比较复杂。下面就宫内避孕器放置失败原因浅析一二:1、宫内避孕器类型:各种类型的宫内避孕器各有其优缺点。带铜“V”形及“T”形宫内避孕器的模臂两端容易因宫缩而损伤子宫内膜,引起阴道点滴出血或腹痛;还可能因铜离子作用,使少数人月经…  相似文献   

8.
《人口学刊》2019,(5):5-17
近年来我国生育政策经历了重大调整,其对生育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避孕是生育的中间变量,通过对避孕模式变化的深入探究可洞察人群生育取向的变化趋势。流动人口中育龄人口比重大,避孕方法使用率高,可能有较为明显的政策效果辨识度。文章利用2011-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交叉分类的分层结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HAPC-CCREM)解决一般线性模型的共线性问题,探讨流动育龄妇女是否采用不可逆避孕方法的影响因素并描述其动态变化。研究不仅探讨个体层面、家庭层面和区域(主要从政策角度)层面因素对流动妇女避孕模式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考察了可能存在的时期与队列效应,即政策效应及作用人群。研究发现中国流动育龄妇女采取不可逆避孕比例随年龄下降而减少;不同出生队列避孕方法选择存在差异,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较大的1976-1984年的出生队列更倾向采用不可逆避孕措施,而年轻队列主要使用短效避孕方法;时期因素对流动人口避孕方法选择的效应最为明显,主要体现在生育政策调整后不可逆避孕的使用率大大降低,对未生育的或已育一孩的流动妇女的避孕模式有显著影响,子女性别构成在短期内并没有改变性别偏好对避孕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流动人口避孕方式的改变是长期趋势性因素影响的结果,生育政策的调整对其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是指让育龄群众对有关的避孕节育知识有相当认知以后,选择最适合自己使用的避孕方法。选择的前提条件是知情,知道国情,知道自己的情况,知道多种避孕节育方法的原理、适应症、禁忌症、优缺点及使用注意事项,为正确选择避孕法打下良好的基础。一、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的外部环境一改进宣传教育方法,是推行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的先导。任何一种避孕节育措施,无论多么科学有效,没有群众的自愿配合也难以落到实处。因此,坚持以宣传教育为先导,把思想工作寓于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指导中,以达到群众树立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是至关…  相似文献   

10.
周云 《人口研究》2004,28(5):85-91
作为男性避孕方法之一的避孕套在中国育龄人群中的使用率始终在 5 %左右。艾滋病和性别在中国已呈上升发展趋势 ,在人群中宣传和促进使用这种方法可以起到良好的避孕防病的作用。本文通过检索已有的相关文献 ,研究和分析了避孕套在我国的出现、宣传和推广使用的过程。发现这一方法从国外传入我国的时间不长 ;推广这种方法的人群在扩大、倡导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法律法规的引导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介入与协作对宣传使用这种方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科学家研制成功一种供男人使用的激素类避孕膏。使用时可把这种避孕膏涂布在腹部的皮肤上,就会使其  相似文献   

12.
<正> 1988年初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受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的委托,在湖南、山西二省农村进行了典型调查。本文就是在这次调查的基础上,对妇女避孕情况调查数据进行了汇总处理,从中得出的一些浅见。根据调查,在2,274名合格育龄妇女(15—49)中,有2,042人分别采用了不同的避孕措施,避孕率为89.8%。这个比例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相当于西欧、北美等国家妇女的避孕水平。其中,采取绝育措施的有1,355人,占全部采取避孕措施妇女总数的66.4%。采用宫内避孕环的妇女人数为624人,占全部采取避孕措施妇女总数的30.5%。仅此二项,就占全部采取避孕措施妇女总数的96.9%。其它方法,如口服避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宫内节育器停用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内节育器(简称IUD),是一种简便、有效、经济、安全的避孕措施。目前我国约有6000万妇女使用IUD,占全世界使用人数的70%,占我国所有采取避孕措施妇女数的50%左右)。但是,在我国,IUD避孕效果不高,据1991年王绍贤教授报道我国IUD农村的避孕效果为0.78,城市为0.83,而国际推荐的标准为0.95。不过与口服避孕药等短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城市已婚育龄夫妇使用的避孕方法主要是可逆性方法,较少采用绝育这种高效但不可逆的避孕手段。在可逆性避孕方法中,可以自己控制的避孕方法使用率比较高。以北京、天津、上海三大城市1992年的统计数字为例,三市的男女绝育率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宫内节育器(IUD)、口服避孕药、避孕套和其他方法的使用则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下表)。  相似文献   

15.
避孕套作为一种简便、高效、多功能的避孕工具 ,在避孕节育活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期“婚育视窗”栏目向读者系统介绍有关避孕套的知识 ,以帮助广大育龄群众在避孕节育方法知情选择中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6.
1.妇女患有生殖器炎症时,一方面要积极治疗,另一方面要选择适当的避孕方法,达到既能正常地进行性生活,又能避免加重炎症。轻度炎症时可选用避孕套或口服避孕药,炎症较重时则不宜使用宫内节育器或外用避孕药。2.妇女有乳房肿块时,应积极诊疗,未诊断清楚前,不要用口服避孕药或注射长效避孕针,可用宫内节育器或避孕套。3.女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时,不要用避孕药,可用工具避孕,如避孕套、宫内节育器或阴道隔膜,最好根据身体条件做结扎手术。患有严重心脏病者,即使没有孩子,也应首先顾及大人,施行绝育手术。4.一方患有乙型肝炎、性病或其…  相似文献   

17.
(i)避孕流行指数增长目的在于缩小家庭规模。(ii)私人经济团体而不是国家支持的家庭计划组织在巴西生育率转化过程起决定作用。(iii)生育率下降原因是由极有效避孕措施带来的婚育率下降。总论:据巴西1986年人口与健康调查,全国平均妇女终生生育率降至3.3。南方各州生育总数大体相同(为2.4—2.6),北方各州相对高些(为5.1)。资料分析得出的结论是70年来全国都经历了生育率急速下降。1986年15—44岁已婚妇女避孕流行指数达66%,三十来岁的妇女尤其盛行。3/4的妇女都采取节育措施和使用口服避孕药,而妇女节育者居多。近十年避孕流行指数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相似文献   

18.
四、避孕状况 (一)避孕知识普及,平均每个在婚妇女(即调查时有配偶的妇女)知道四种以上的避孕方法。 数据表明,各省在婚妇女对避孕方法的了解是不同的。北京在婚妇女对避孕方法的了解最多,平均每个在婚妇女知道7.3种。 了解最少的是甘肃,平均每个在婚妇女知道4.1种。  相似文献   

19.
“紧急避孕”是指两性之间在无保护性措施的房事后,对可能发生的妊娠而采取的一种临时性补救措施,其目的是防止非意愿性的妊娠发生。通过采取紧急避孕法,可以有效地降底人工流产率,有益于保护妇女的身心健康。1.开展紧急避孕服务的主要方式。目前在我国已经开辟的紧...  相似文献   

20.
口服避孕药是实行计划生育最广泛使用的技术手段,也是目前所有避孕措施中,避孕效果最可靠的一种,有效率可达99.9%以上。但由于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含量对有些妇女显得过多或过少,加上雌激素、孕激素的种类、剂量、配伍等因素,对少数妇女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多数人服药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症状可自行消失。下面就口服避孕药常见副作用及处理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