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龄老人健康自评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对高龄老人健康自评状况进行了总结和比较:高龄老人的健康自评状况总体上较好;男性高龄老人的健康自评好于女性;有文化程度的高龄老人群体的健康自评好于无文化程度群体;结过婚的高龄老人群体在健康自评上好于未结过婚的群体。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龄老人照料资源分布及照料满足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龄老人是一个对照料需求更高的群体,目前,高龄老人的照料完全满足感并不高。在居家养老建设不断加快的背景下,高龄老人的照料资源仍然集中在家庭内部,他们对社会服务的利用率极低;高龄老人的年龄、健康状况、经济状况、所在城乡以及照料者类别及其意愿对照料满足感的影响较大。政府及社会在提升高龄老人照料满足感的过程中,要科学规划居家养老服务,关注贫困、认知能力差和空巢高龄老人群体,重视家庭代际和谐建设,加快专业社工队伍发展,加强国际交流。  相似文献   

3.
林湘华 《南方人口》2007,22(4):45-51
本文利用2005年12月中山大学人口研究所与广州市人口信息研究所合作完成的"广州市老年人生活状况研究(城镇部分)"的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广州市丧偶老人的群体特征,并与有配偶老人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吴欣 《西北人口》2010,31(3):78-81,85
老人是中国传统社会中一个集弱势与强权于一身的特殊群体。因为弱势,而被给予诸多优恤;因为强权。又被赋予多种责任。在孝道文化的传承与敬老政策的引导下,老人成为传统社会中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农村空巢老人是我国农村老年群体中的特殊群体,目前正面临生活和养老困境,急需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重庆市潼南县Z村58位农村空巢老人的实地调查,采用系统分析法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方式、经济状况、生活状况及面临的养老困境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目前农村空巢老人以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为主,其经济来源主要来自子女供给和务农收入所得,总体经济供养水平偏低,生活来源稳定性较差。同时,大部分空巢老人身体状况不佳,缺乏精神上和生活上的照料,而目前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十分匮乏。为此,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高龄老人的心理状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勤 《人口学刊》2001,(5):45-52
心理状况是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 ,随着高龄老人的迅速增长 ,研究高龄老人的精神生活越来越成为必要。通过对高龄老人性格特征、心理感受、认知能力及对生活满意度等的分析表明 ,高龄老人心态的变化及认知能力的衰退十分显著 ,女性老人的心理状态不及男性老人。健康状况是高龄老人最关心的问题 ,生活环境和医疗条件对生活满意度有直接影响 ,积极的生活方式和提高文化程度有助于改善他们的心理状况。高龄老人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群体 ,需要家人和社会从卫生保健、经济、家庭氛围、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给予关怀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龄老人就医及时性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 1 998年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 ,对中国高龄老人患病能否得到及时医治的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高龄老人调查当时若患病 ,只有 3 7%左右的高龄老人不能得到及时医治 ;农村 (4 2 % )该比例略高于城镇 (3 0 % ) ;患病得不到及时就医的群体比较固定。LOGISTIC回归还揭示患病由家庭成员提供照料服务的高龄老人比由社会提供照料服务的高龄老人得不到及时医治的可能性小 ,与患病不能及时医治的高龄老人相比 ,患病能得到及时医治的高龄老人健康自评好的比例高 ,完全自理的比例高 ,认知健全比例高 ,疾病对日常生活妨碍比例小 ,隶属健康纯类的可能性大 ,其后死亡的可能性小 ,健康存活的可能性大。说明患病得到及时治疗对高龄老人晚年健康促进和生存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海龙 《西北人口》2014,(2):40-44,49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老年人口高龄化现象日渐突出。高龄老人失能概率高.长期护理需求大.是老年人口中的脆弱群体。本文基于MarkOV多状态转移模型.对我国高龄老人长期护理需求进行量化预测。结果表明.2010--2050年我国失能高龄老人人口规模将从860.47万人激增至4764.52万人.高龄老人长期护理费用从1020.47亿元攀升至5650149亿元。昂贵的长期护理费用致使传统以家庭为主体的长期护理模式难以为继.为有效缓解未来高龄老人长期护理财务压力,满足高龄老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发展长期护理保险与提升长期护理服务水平成为契合我国现实国情的政策方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城市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而持续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则催生了一个日益增多的特殊老年人群体:候鸟式老人。他们频繁地往返于原居住地与城市之间,其生活特点、需求与本地老年人有较大差异。本文选择了广州市外来移民较集中的穗园小区和中山大学小区为研究案饲.调查候鸟式老人在社区中的休闲生活状况,分析他们在原居住地和广州居住小区之间的活动差异,总结了城市候鸟式老人的特点。由此提出从城市、社区、家庭三个层面来改善城市候鸟式老人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10.
孙博  雍岚 《西北人口》2009,30(1):7-12
在我国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调整退休职工养老金待遇的背景下,作为反映退休职工生活水平的指标,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将发生较大变化。本文运用精算理论。针对新人、在职中人、退休中人、老人分别构建预洲模型,以陕西省为例分析了不同群体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群体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都呈现出下降趋势。2025年前后,可能面临基本生活无法保障的困境。各群体间的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差异较大:退休中人的替代率水平最高:老人的替代率水平最低;在职中人与新人处于中间状态。研究还表明,高龄退休职工的替代率显著低于同期的低龄老人.现行养老保险政策对他们的保障存在较大不足。  相似文献   

11.
面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前景,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老年公寓是住宅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契机, 广大房地产商应积极开发经济实惠、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环境优美的又具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老年公寓, 以此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家庭养老功能的日益弱化,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居家养老的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已形成自己的特色。为促进我国城乡居家养老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稳定增长的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加强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和服务项目,不断满足亿万老年人日益增长的个性化、人性化和多样化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3.
赵小艳 《西北人口》2007,28(3):36-41
由于底部人口老龄化和顶部人口老龄化的双重作用,我国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而解决养老问题的关键在于健全的老年供养体系。虽然学者们对供养体系的子系统——资源系统、提供系统、供养模式各持其说,但是仍不能脱离家庭、社会、个人三者的作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大量混合供养模式。然而,我国正处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过渡阶段,其老年人的制度供给、精神保障、经济效应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江南三镇农村老人的养老状况及意愿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江南三镇农村老人的养老状况及意愿进行了比较,并且得出了社会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传统西方社会经济理论将养老方式的变革与工业化发展水平之间划上必然的联系。事实上 ,养老问题是一个与经济、文化、政治、人口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在我国城市家庭养老功能趋于弱化的今日 ,政府应在保障和激励家庭养老方面有所作为 ,使家庭养老这一最为经济的养老方式在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中发挥更为出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医疗保险视角的老年人医疗费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2008年数据集基础上,应用Tobit多元嵌套模型考察不同类型医疗保险身份对老年人医疗费用的作用。结果表明,老年人的经济状况以及健康状况等因素(而不是医疗保险身份因素)对其医疗费用存在显著作用,当前医疗保险尚且不能满足我国老年人群医疗健康需求,老年人医疗费用主要还是以子女支付为主,其医疗保险身份呈现出典型"不足论"的特征。老年人医疗健康需求处于被压抑状态,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和保险额度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增强老年人的医疗费用支付能力。  相似文献   

17.
家庭养老需求与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张力及其弥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一方面,老年人的特征和人性本能共同决定了人们对家庭养老需求十分强烈;另一方面,家庭结构变迁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两者之间的张力造就了当前中国社会所特有的家庭养老困境。如何弥合二者之间的张力需要建构家庭和社会联动性的居家养老模式,应发挥各方优势,整合资源,破解家庭养老困境。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口居住安排与居住意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2011年中国社会状况调查数据,分析城乡老年人口居住安排现状及居住意愿。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口家庭规模日益缩小,老年空巢家庭数量不仅在城市大幅提高,农村的独居老人家庭比例也在持续上升。在老年人理想居住方式方面,能否自理对老年人的养老意愿产生很大影响。在生活可以自理时,老年人以居家养老为主,希望独居的比例较高;在生活不能自理时,城市老人希望到机构养老和与子女同住的比例提高。此外,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居住地类型、生活费来源等对养老的居住安排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相关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广东省老年人口空间分布变化和特征进行分析,阐明导致该空间格局演变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完善养老服务的建议,主要包括:全面提高全省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经济落后的、老人比例较高的地区应完善公办老年公寓、托老所、老人活动中心等相关养老福利的落实;经济发达的、老人比例较低的地区除提供基本养老福利以外,还可以尝试新型老人居住模式,如旧社区适老性改造、商住—养老复合社区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老年贫困人口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利用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于2000年12月组织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一次性抽样调查”的原始数据,在得到中国老年贫困人口规模估计的基础上,将总体规模按照老年人的人口、社会、经济、健康等多种特征,对老年贫困问题进行描述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在中国的老年人口中,女性贫困人口大大多于男性;高龄老年人的贫困比例高于低龄老人贫困的比例。受教育程度低的老年人,遭受贫困的风险明显高于受教育程度高的老年人;农村老年人贫困的比例高于城市老年人贫困的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