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口问题与人口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口问题与人口研究展望乔晓春一70年代初期中国人口研究恢复以来,学术界开始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围绕中国计划生育有关的理论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并论证了“两种生产理论”,明确了中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这无疑极大地推动了全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可以说,中...  相似文献   

2.
美国人口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将要发生的变化,将会深刻地影响美国人民的生活和国民经济。美国人口普查局根据最近人口普查所做的测算预告:美国的中位年龄(Media Age)今后将急剧增加,即从1981年的30.3岁上升为2000年的36.3岁。而人口增长率却将显著地下  相似文献   

3.
背景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战略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我国人口发展和管理中,存在着人口数量继续保持增长、地区之间人口发展不平衡、人口总体受教育素质偏低、出生性别比居高不下、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流动人口不断增多、就业  相似文献   

4.
面向新世纪的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根据中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论述面向21世纪中国人口和世界人口的发展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949年总人口已经超过5.4亿。1973年增至8.9亿。在长达24年的时间里以平均每年增长2.1%的速度迅增。最近十五六年它在推行计划生育遏制人口过速增长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新出现的情况。人口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举国上下正在密切关注这一问题,积极采取对策,克服困难,争取最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中国人口科学发展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2 0 0 1年 10月 17~ 19日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人口学会联袂召开了“2 1世纪首届中国人口论坛———人口发展与人口科学全国学术研讨会” ,本次大会一个引人注目的议题是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人口科学的发展前景问题 ,会议共收到围绕这个议题的十数篇专论。在开幕式当天上午的大会发言中 ,就有三个发言涉及到这个话题的 ,其中有中国人民大学邬沧萍教授的“人口学在 2 1世纪是一门方兴未艾的朝阳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田雪原研究员的“以改革创新推动人口科学发展”以及西南财大吴忠观、刘家强教授的“2 1世纪中国人口…  相似文献   

7.
重新认识中国人口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新形势下中国人口问题需要重新认识:少生不是一切。解决现实人口问题的基本战略既要重视“人口论”,也要重视“人手论”;既要“节流”,也要“开渠”。生育控制中可能存在的两种负效应:欲速则不达效应和顾此失彼效应,并提请注意“没有或不利发展的控制”这种窘境的出现。中国需要的是一种在持续发展的框架内进行的人口控制,需要的是一种综合治理时代所必需的“大人口观”,需要的是“五位一体”的人口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口现代化:挑战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背 景今天的时代 ,是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时代。回首以往 ,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 ,我们在计划生育的推动下 ,创造出生育率急剧降低的世界性“奇迹” ,使人口发展得以超前于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而走上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人口转变道路。面对新的世纪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中国人口将走向何方 ?人口学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再一次面临抉择。90年代初 ,我国已故的著名人口学家刘铮教授曾经率先提出了“人口现代化”这一崭新的概念 ,并特别指出 :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人口素质现代化应该超前于经济现代化。在当时的学术界和计划生育管理部…  相似文献   

9.
二战以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战后的和平环境,把世界人口推向了快速增长的高峰。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人口以年均2%的速度递增,人口增长速度达到了人类历史的顶峰。世界人口平均每年增加9000万,养活这些新增人口每年要花掉世界社会生产总值增长量的2/...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新阶段人口研究和人口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低生育水平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口研究和人口工作的课题,总结了人口工作成功的主要经验,考察了新时期的人口新情况,质疑传统人口转变理论最后阶段的历程,提出从承载力、城市化、就业与社会保障、人口管理制度、低生育水平下的计划生育、老龄化、新的人口研究领域等方面进一步拓展人口和人口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中国老龄人口再就业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老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离退休人口的绝对量和相对量也在不断上升。1988年离退休人口已达2123万人,到2000年可能达4000万人以上。因此,老龄人口的再就业问题也就日益突出起来。 对于离退休人口再就业是好是坏,是利是弊,社会上褒贬不一,理论界看法不同。  相似文献   

12.
<正> Ⅰ中国人口问题的重要性,已日益为大家所认识。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人口问题有人口发展与生产资料生产之间的比例不够协调、人口发展与消费资料生产的比例不相适应的经济问题,也有人口再生产、社会世代交换、人口老龄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拟就老年人口问题作初步的探讨。单纯从人口结构和人口与生产资料发展、消费资料供应上看,中国的老年人口问题并不算严重。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60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重只占6.09%,是一个人口老化水平很低的国家,老年人口问题还不严重。但是,如果从我国当前的社会情况来看,不但老年人口正在不断增长,目前已超过8,000万,占人口总数的8%以上;而且由于老人问题还没有得到普遍重视,这就大大助长了“养儿防老”  相似文献   

13.
人口寿命在人口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进行人口再生产分析、人口预测、确定人口模型等都离不开寿命表。但由于编辑寿命表所需要的年龄别死亡人口数据在我国不易搜集到,所以,长时间以来我国人口寿命一直没有准确的答案。旧中国没有计算过全国人口平均寿命。但在三四十年代南京金陵大学和陈达、袁贻瑾等  相似文献   

14.
一、西北干旱区人口城市化简况西北是我国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按行政区划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五省区(本文对内蒙古自治区也做适当论述)。本区深居内陆,具有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面积辽阔、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和东部有着迥然不同的特征,长期以来形成了独特的城市发展格局,具体表现为人口城市化程度低、聚集度高、大小城市对比强烈、城市人口分布不均衡等特点(图1)。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人口分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主要特点 中国有10亿人口,主要偏集在东南近海各省,例如东南近海11个省、市(包括台湾省)面积只占全国的13.3%,而人口却占全国的40%以上。中国北部的13个省(区)、市(东北、华北、西北)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0%,而人口只占27%,其余南方17个省、市、区,面积只占全国的40%,而人口占73%以上。如果从黑龙江省漠河到云南腾冲划一条直线,线以东的面积约占全国的50%,而人口却占总人口的90%以上,线以西面积约占50%,而人口所占比重却不到10%。  相似文献   

16.
1990年进行的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取得了关于中国人口规模的最新数据,为研究人口发展历程和趋势提供了重要依据,是科学制定人口计划和发展规划的基础。 近年来中国国内外不少单位的专家和学者对中国人口的形势作了极有价值的分析和预测,这对研究和制订政策无疑是有益的。但是,认识是在对客观  相似文献   

17.
文章总结了中国人口文化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方面60多年的变化.揭示出现阶段人口文化发展面临的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展望了未来中国人口文化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中国人口理论研究的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97年匆匆地过去了,迎来了1998年的春天,这意味着新的世纪离我们更近了。承《人口研究》编辑部的好意,让我这个人口学界的老兵谈谈自己从事人口研究的感想,我深感盛情难却,选了这个题目,展望一下新世纪中国的人口理论研究。人类在新世纪将继续追求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新世纪将是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加速发展的时代,特别是生命科学有质的飞跃发展的时代,是人类探索可持续发展最优途径的时代。这对以人口为研究对象的人口科学,无疑是全面深入地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大好时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展望未来之前,先简单回顾一下…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也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始终是中国追求发展的全过程中面对的重大问题.因此,一百多年来,中国的人口问题一直受到高度的重视.无论是孙中山、李大钊、陈独秀亲自撰写人口论文,还是毛泽东对美国前国务卿艾奇逊关于中国人口问题议论的激烈反驳,以及20世纪50年代关于人口问题的大辩论,都说明了人口问题和人口科学在中国极其重要.但是,中国人口科学发展的道路却艰难而曲折.  相似文献   

20.
世纪末的俄罗斯人口问题和发展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巨变,俄罗斯产生了一系列的人口问题,如高离婚率、低生育率与高人流比,多种原因造成人口素质下降、人才大量外流等。俄罗斯未来15年人口数量将继续减少,人口素质略有提高,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才外流状况短期内将难有改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