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何雄  易成栋 《南方人口》2004,19(4):45-51
本文在回顾我国人口普查传统方法技术基础上 ,分析了新形势下国内外人口普查技术新进展 ,并指出人口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我国人口普查新工作平台。本文探讨了人口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和系统结构 ,并从五个方面详细分析人口地理信息系统如何辅助人口普查工作 :普查登记阶段 ,GIS技术可以辅助划分普查区域 ,绘制出普查地图和调查小区地图 ,提高速度和准确性 ,确保地域上的不重不漏 ;利用人口GIS ,可以充分发挥基本单位名录库在普查中的重要作用 ;利用人口GIS ,可以拓宽抽样调查和专项调查应用领域 ;利用调查小区空间不变性 ,可以统一普查资料空间基准 ,极大的拓宽普查资料应用范围 ;利用人口GIS ,可以加深人口普查数据的开发利用。未来十年内 ,将会有更多的区域建设各等级人口专题地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2.
人口普查是查清国情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普查工作有不少环节,保证普查登记资料的质量是最重要的基础,这是能否取得准确人口资料的关键。抓好普查登记资料的复查和人工逻辑审查工作是保证普查资材质量的重要环节。为此,《普查办法》第十五条规定:“一个或几个普查区普查完毕后,普查员要按照规定的方法全面进行复查,发现差错,经核实后,予以改正。”复查的方法,首先由普查员每天进行自查,再由普查指导员组织普查员进行互查。在自查和互查中,都应按照人工逻辑审查规则,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实地核查。发现的差错,在核实后予以改正,确属特殊情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人口计生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深化优质服务,完善利益导向,全区人口计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区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工作普遍存在"户难入、人难控、事难管"等问题。为此,临淄区创新举措,强化服务,探索出"格不漏楼、楼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树立"大社区"意识建立城市社区人口计生工作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4.
普查登记,是人口普查全部工作中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艰巨的一步。普查登记工作做好了,就为最终取得良好的普查成果奠定了基础。普查登记是需要动员和组织几亿人民群众和几千万普查人员共同参加的一件大事。因而必须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尤其需要制定出一个符合本国国情的科学的普查办法;训练好一支责任心强,作风细致、业务熟练的普查队伍;做好群众的宣传发动,使十亿人民都明瞭人口普查的意义和要求,对普查工作积极支持和合作。我国1982年的人口普查工作,是在经过两年半的时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展开的,因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邹城市凫山街道办事处在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积极探索建立"四同"服务管理模式,使流动人口很好地融入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了当地人口计生工作的健康发展。同管理。把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同时纳入信息化管理范围,按照"分类划块、房屋准租、以户管人、落实责任"的管理模式,绘制出辖区网格平面图输入微机。根据流动人口分布情况,合理分格,划片定贲,做到"两定、三包、四不漏、五个清"。即定责任区,定责任人;包清查,包登记,包办(验)证;不漏市场,不漏街巷,不漏一店一户,不漏一商一贩;责任区基本情况清,档卡资料清,人口底数清,持证情况清,节育情况清。同宣传。定期开展"五期"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6.
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透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背 景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 1 /5。在这样一个国度里进行人口普查 ,本身就是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大事件。最近 2 0年来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中国目前正处在一个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特殊历史阶段。在转型期间 ,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口也是如此。中国以前的普查都是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进行的 ,2 0 0 0年的普查却是第一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 ,它的艰难程度和技术要求远远超过前 4次普查。因此 ,这次普查过程和普查公报的发表格外引人注目。令人欣喜的是 ,在近千万人口普查员的巨大努力下 ,这次普查…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沅江市计生委立足社区,不断完善网络,加强信息化管理,在创新工作思路上动真格,积极搭建社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新平台。1.澄清社区底子。以街道为单位,分别召集辖区各单位计生分管领导、计生专干、社区干部进行业务学习,层层动员,明确工作任务、步骤和要求,并印发5万份“致社区居民和流入人口的公开信”的宣传资料,使居民理解和配合社区人口信息调查工作。公安、工商、房管等多方面力量配合计生部门对常住人口、流动人口、房屋出租户、特种行业居民等各类对象进行了全面摸底清查,做到清查不漏栋、摸底不漏户、造册不漏人,并将所有人员按…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十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工作,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七清七落实"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市开展了专项活动。清理人口基础信息,落实补漏报、纠错报。以公安户籍、六普数据、全员人口基础信息库数据为依据,进村入户逐人核查、全面核对,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  相似文献   

9.
老龄产业的跨行业特征与统计规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大力发展老龄产业对于补充我国传统的政府养老事业空间和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有重要作用.但老龄产业作为一种按照年龄人群划分的跨行业的特殊产业,当前面临着产业界定难、统计计量难和统计渠道不畅的难题.采用剥离系数的计算方法,可以解决当前老龄产业面临的上述难题.通过开展定期的抽样调查,或依托经济普查,测算得到老龄产业各项产品和服务的剥离系数,然后统计老龄产业各项指标数据,是科学可行的统计途径.  相似文献   

10.
根据重庆市十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分析 ,对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城乡统计口径变化 ,从统计口径的概念、范围和实证的角度进行了比较研究 ,得出的结论是两次普查城乡口径基本一致 ,两次普查的城镇化率在口径上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城乡划分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12.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small area population estimates calls for both innovative ways of using existing data and new techniques suitable for small area estimat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ethods for population estimates by age, sex, race, and Hispanic origin at the census tract level for Multnomah County, Oregon. New techniques include employing building permits to indirectly estimate migration and examining the changes in age/sex structure using the American Community Survey (AC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bridging the race categories is also developed. Finally, the paper discusses some reflections on small area estimates and the potentials of using ACS to track the changes of 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sub-county level.  相似文献   

13.
慈勤英 《人口研究》2003,27(1):28-33
人口普查是一次规模空前的国情国力大调查 ,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 ,取得了全面翔实的人口社会经济信息。如何开发利用这些得来不易的宝贵资料 ,牵扯到人口普查资料的管理、使用方式的界定、资料的开发模式以及相应的法律建设等一系列问题。香港在人口普查数据开发使用上的信息提供、法律建设、实际操作的规范性管理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可供我们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4.
人口普查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如遗漏、重复。为发挥普查的作用,对其结果修正是必要的。一般采用事后调查法修正。事后调查在人口普查结束后进行,主要目的是为修正提供基础数据。普查局利用这些数据,使用捕获再捕获模型,修正人口普查数。  相似文献   

15.
人口普查的传统方法是全面调查。这种方法的缺陷是成本高、居民负担重和数据质量不高。为了改变这个局面.一些国家正在尝试或者是已经把行政记录作为人口普查数据来源。  相似文献   

16.
National surveys monitored growth in the foreign-born population for the 1980s, especially net undocumented migration's continuing role, but the 1990 census portrayed an even larger foreign-born population than these surveys. Undercoverage in 1990 could have been higher than initially presented because preliminary studies may have insufficiently accounted for decadal net immigration. Assumptions intended to maintain a high undocumented undercount performed poorly when census counts of foreign-born residents became known. Any point estimate for net undocumented migration, calculated as a residual, is likely to be biased by assumptions and data gaps for components of calculating net legal immigration, especially in the direction of underestimation. A reasonable statement is that at least 2.1–2.4 million undocumented residents were enumerated in the 1990 census. The number of unenumerated undocumented residents may easily have ranged between 0.5 million and 3.0 million, and a narrower range of 1 million to 2 million is plausible. Despite the importance of undocumented migration measurement for census evaluation and policy purposes, differences among various undocumented estimates are more likely to stem from discrepancies in universe, reference dates, or individual judgment, rather than analytic refinement. Better measurement of the foreignborn population or its census coverage would aid in setting upper limits on net undocumented migration.  相似文献   

17.
While the decennial census provides poverty figures for states and other subnational geographic units every ten years, their utility declines over the course of a decade. Consequently, there is growing interest in producing post-census estimates for a variety of indicators. This study extends recent efforts to estimate post-census poverty figures for states by producing such estimates using a multiple regression approach. The accuracy of the multiple regression estimates along with recently produced estimates from the Current Population Survey (CPS) are evaluated relative to the decennial census. The 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point error (MAPPE) using the ratio-correlation technique (1.56 percentage points) was somewhat higher than the MAPPE of 1989 CPS (1.37 percentage points) and an average of 1988–1990 CPS data (1.15 percentage points). However, a simple regression technique using data from 1979 to estimate poverty in 1989 produced a set of estimates where the MAPPE (1.37 percentage points) is nearly as accurate as the single-year CPS estimates. Estimates which average regression estimates and CPS-based estimates are more accurate than either regression or CPS estimates used alone. Several suggestions are offered for improving regression estimates.This article is a revised version of 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Population Association of America, 1–4 April 1993, Cincinnati, OH, USA.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口终身迁移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出生地”是用来收集人口迁移信息最常用的调查项目之一。中国以往的人口普查中一直缺少这一调查项目 ,这使得利用出生地资料对人口迁移状况进行分析在国内一直是个空白。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在中国人口普查史上首次调查了人口的出生地信息。本文主要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提供的出生地资料 ,对中国各省人口的终身迁移水平、流向以及不同年龄人口的终身迁移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1990年代中国出生性别比:究竟有多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1990年代各种人口调查"过低的"生育水平难以置信时,其"过高的"出生性别比数据却被广泛接受。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2000年人口普查出生数据漏报的性别差异的分析,利用教育统计数据,重新估计2000年及90年代的出生性别比。结果表明我国实际的出生性别比并不像2000年普查数据反映的那样严重偏高。我国实际的出生性别比和低年龄组性别比要比普查反映的水平低5~9个百分点。1990年代在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部分中,女婴漏报的作用高达50%以上。本文还根据2000年普查千分之一抽样数据,考察了出生性别比的社会经济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