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后人口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口发展的实践启示我们,人口的运动变化在一次人口转变完结之后并未真的"静止"下来,而是呈现出与以往截然相反的演变趋势,其最显见的一个特征就是因死亡率的反降为升并超过出生率而导致的前所未有的人口萎缩,由此势必引发性状和结果都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另一次人口转变,亦即本文所欲予求解的后人口转变.笔者认为与后人口转变进程形影相随的三大特征是低生育、负增长与高龄化.  相似文献   

2.
再论"中国进入后人口转变时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后人口转变"质疑,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人口转变和"后人口转变"的概念.笔者认为,"后人口转变"是传统人口转变理论的延伸,不过是说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开始进入了"低低低"的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时期而已.本文还引用了国外一些学者的观点,指出对"后人口转变"的讨论尚未结束.  相似文献   

3.
关于"后人口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中国人口转变研究的发展的角度,通过对"后人口转变"概念的国内外提出和使用,概念内涵的辨析,反映了笔者对"后人口转变"的认识和对有关争论的看法,并从中提出了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岸柳 《人口研究》2002,26(6):69-73
本文从个体与国家对人口再生产的双重价值取向入手 ,探讨人口转变的历史本质及其与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关系 ,归纳中国人口转变的独特模式。指出一定生产方式下个体对生育价值取向的转变是人口转变的关键 ,国家价值取向支配下的生育政策是实现人口转变的手段 ,但它与人口转变的本质是分离的。提出仅有统计指标是不够的 ,可结合现代化标准来衡量人口转变的完成。  相似文献   

5.
根据世界人口发展新趋势,在传统人口转变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人口转变过度理论,并认为当前人类人口转变远未完成。随着各国生育率持续下降,人类人口发展表现出“较低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负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并正逐渐由发达国家向其他国家蔓延,我们将这一人口发展模式称为“人口转变过度”。首先,人口转变过度这一人口发展特征的存在意味着传统人口转变中出现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并不是人类人口发展的最终形态,但人类社会又不可能永远处于人口负增长的状态下,人类自身再生产水平终将会回升到更替水平左右,因而人口转变过度又可以分为“人口转变恶化”和“人口转变回归”两个子阶段。其次,虽然人口转变过度是在传统人口转变基础上形成的,但与传统人口转变存在明显差异,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人口发展阶段,最主要特征是人口规模持续负增长。再次,人口转变过度形成的原因在于维持高生育率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基础发生了改变,是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所产生的客观结果。人类走出人口转变过度的关键是人口再生产水平回升并长期稳定在世代更替水平左右,这依然要有赖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最后,世...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后人口转变及其特殊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时亮 《人口研究》2001,25(3):8-12
中国在 2 0世纪 80年代已经完成了传统意义上的人口转变 ,目前已经进入了后人口转变时期。中国的后人口转变与先发人口转变国家相比 ,有着复杂性、超前性和政策性等特点。正确认识到中国已经完成人口转变 ,以及中国后人口转变的特殊性 ,将更加有利于我们认识中国人口的现状 ,便于我们在人口政策及相关社会经济政策中作及时的调整  相似文献   

7.
人口转变完成后的中国人口老龄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宝 《西北人口》2009,30(4):19-22
在人口转变完成之后。由于人口惯性的存在,人口老龄化将比人口转变过程中的人口老龄化速度更快。中国已经基本完成人口转变,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时期,老年人口比重和规模以及老年人口乘数均快速上升。因此,必须在思想上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真正重视,实现人口政策和人口工作的重心从控制人口数量向数量与结构并重转变,并尽快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改进管理方式 ,推行电子政务 ,提高行政效率 ,降低行政成本 ,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 ,依法承担着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职能 ,在新形势下 ,根据党中央的要求 ,转变行政职能 ,改进管理方式 ,规范行政行为 ,突出服务功能 ,正确处理好行政行为与村 (居 )民自治之间的关系 ,建立起政府与社区协调配合、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 ,这既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部门职能转变的题中之义 ,也是探索建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新机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进入“后人口转变”时期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中国人口在经过了 50年代和60年代无计划的高速增长、70年代生育水平的大幅下降、80年代的徘徊波动,终于在世纪之交实现了阶段性的突破,完成了传统意义上的人口转变历程,进入了低生育的“后人口转变”时期。中国人口转变之所以能在90年代实现历史性的飞跃,是党和政府在人口问题上逐步统一了认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日臻完善,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快速变迁的必然结果。传统意义上人口转变的完成,并不意味着所有人口问题的终结。相反,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前提下,解决 21世纪的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不但是中国,也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人口转变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转变新论李建新传统的人口转变理论是西方学者总结西方人口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变化而提出来的,但是传统的西方人口转变理论已经不适合解释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因此,不少学者对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本文将把人口转变放在现代化理论这个框...  相似文献   

11.
人口转变理论是对经典的人口转变模型的描述,它是根据十九世纪西欧的人口死亡率和出生率随时间的演变过程而提出来的,反映了发达国家所共有的人口转变特点。由于人口转变理论阐明了人口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它得到了人口学界的普遍承认;但是,因为它只是对人口转变的一般模型的介绍,而不能对特殊的转变过程进行具体描述,故它又遭到了许  相似文献   

12.
人口转变类型的概念国际上早已提出,近年来国內发表的文章中也常见到但均系、定性概念,即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三个类型。由于没有数量指标概念,不好具体应用,不能分析某一国家人口已转变到何种类型,也不好比较国家与国家之间人口转变所处的不同类型阶段。因此,有必  相似文献   

13.
在扼要解析狭义人口转变及其经典模型的基础上,认为第二次人口转变的提出,是结合人口"中间变量"从广义上阐释了人口变化的内在动因与作用机理,进而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引入了对现代人口转变与社会变迁关系的思考。主张人口转变是一个多维的动态历史过程,蕴涵着婚姻、生育、家庭、健康、人口调控等系列转变。提出第二次人口转变在中国的城市地区已露端倪。最后特别指出人口转变不仅仅是人口变化,更重要的是将其嵌套的社会变迁,两者关系的空前紧密折射着社会变化与社会需求。过去30年中国通过计划生育让人口"适应"了经济腾飞,而今后三、五十年以至更长时间,应使人口的"主体"地位逐步复归,让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新的人口变化与社会需求,提高人口生存与生命质量,这才是发展的目的本身。  相似文献   

14.
我国快速实现人口转变,使老龄化社会于世纪之交提前到来.在一定的资源环境和技术、制度条件下,统筹解决好人口总量较大与结构矛盾突出的两难问题,成为现阶段人口均衡发展的基本命题.如果及时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并择机进一步调整人口及相关经济社会政策,将妇女生育水平提高到1.8左右并逐步回归到更替水平上下,那么,未来三、四十年,我国人口将趋向于一个稳定人口,年龄构成和城乡构成将大体稳定下来,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约为1/3,老龄化程度达到发达国家的整体水平,但仍低于德国、日本等国家的水平,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届时,人力资本积累居世界前列,基本实现国家现代化,人口自身各要素之间及其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可望保持总体协调.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对人口转变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象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传统文化对人口转变的作用是双重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中国人口控制工作的巨大成就,实际上就已经直接或间接地包含了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中有利因素的作用;但传统文化对中国人口转变过程的完成也有难以估量的障碍。因此,正视传统文化,并合理地利用和批判地继承,将有利于加速实现中国人口转变。  相似文献   

16.
现代世界人口正在全球范围内逐步从所谓“多生多死”类型向“少生少死”的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这是世界人口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巨大转变.但是,这个转变过程,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又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并且它的转变形态也颇不同.这不仅对人口发展本身,而且对各国整个经济、社会生活,都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现代世界人口转变的规律及其历史史经验,以便更自觉地加速实现本国的人口转变并促进它向着更有利于社会经济进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梁宏 《南方人口》2002,17(3):34-37
利用1969-1998全国分省人口的统计资料,描述了西部人口转变的过程,比较了西部与东部和全国人口转变的差异,以及西部内部人口转变的差异,总结出西部人口转变的三个特点,指出西部人口转变的彻底完成还有待于西部地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口转变理论述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年来人类人口经历的深刻变化和目前世界各国人口状况与趋势的巨大差异都与人口转变紧密相联,并由人口转变理论得到解释。在世界人口的变化与实践中,人口转变理论得以产生和发展,并在战后促进了人口研究的繁荣。本文从三个方面回顾和总结了人口转变理论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于学军、李建民博士的“后人口转变论”提出了质疑 ;对“后人口转变论”一文进行了较详细的解剖和评论。现阶段中国人口是否进入了“后时代”,“后人口转变论”是否形成了对传统人口转变论的突破和超越 ,是否建构起了新的人口理论 ,本文对此作了回答  相似文献   

20.
"后人口转变时期"我国人口问题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我国人口发展进入了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增长率”为特征的“后人口转变时期”。本文首先对“后人口转变时期”我国人口发展的特征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时期我国人口问题面临的挑战,并对“后人口转变时期”我国的人口问题的解决特别是计生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