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张立  张文学  杨建林 《西北人口》2012,33(4):1-6,12
文章在界定养老模式这一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村家庭养老模式、自我养老模式和社会养老模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认为在中国现阶段的国情下,单一的农村养老模式难以有效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提出应该按照三种类型的农村地区构建家庭养老、自我养老和社会养老三支柱相结合、互为补充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2.
论现阶段我国农民养老的特殊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和讨论我国农村养老保障、构建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必须首先要了解现阶段我国农民养老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家庭养老的普遍性、农民养老的自我保障性、供养费用的不均衡性、农民养老的功利性以及农民养老的地区差异性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赵小艳 《西北人口》2007,28(3):36-41
由于底部人口老龄化和顶部人口老龄化的双重作用,我国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而解决养老问题的关键在于健全的老年供养体系。虽然学者们对供养体系的子系统——资源系统、提供系统、供养模式各持其说,但是仍不能脱离家庭、社会、个人三者的作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大量混合供养模式。然而,我国正处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过渡阶段,其老年人的制度供给、精神保障、经济效应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西家庭养老的比较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家庭养老蕴涵的家庭养老模式与家庭养老方式两层涵义出发,深入地比较中西方在家庭养老模式与方式上的异同。并就目前我国家庭养老面临的诸多挑战,提出了两种新理念下的家庭养老方式,即分居型的家庭养老与以家庭为依托的居家型家庭养老。  相似文献   

5.
论老年自养在我国城市养老模式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在分析单纯的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在目前阶段所面临的矛盾和挑战的基础上,指出老年自养是在老龄化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新型养老模式,是对家庭养老模式和社会养老模式的有益补充,它对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及应对未来老龄化趋势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参保行为与养老观念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倾向于子女养老的居民参加养老保险的概率较低,而参加养老保险也改变着居民的养老观念。通过联立方程模型以及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后,得出了养老保险淡化“子女养老”观念的净效应,进而指出养老保险制度不仅挤出了子女对老人的经济支持,同时也弱化了人们的家庭养老观念。国家大力推行的养老保障体系在行为与观念两个层面上挤出了家庭养老,以国家制度化养老保障体系为主体的社会养老模式对家庭养老模式具有替代性。在养老模式的变迁中要综合考虑各主体的功能与责任,联合各界力量共同承担社会养老责任。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2014年吉林省居民养老预期及养老方式调查数据,本文考察了家庭结构因素对居民养老预期以及养老方式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完整的家庭结构并不意味着人们的养老正预期就高,因为决定人们养老预期高低的关键因素是子女的孝顺程度及家庭内部代际关系的和谐程度;而家庭结构越完整,人们在养老方式偏好上越倾向于家庭养老,政府和社会提供的公办养老机构只是无家可依者的"托底式"选择。  相似文献   

8.
论当前我国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的新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家庭养老出现了新的情况,主要表现在①农村人口的流动以及核心家庭的出现、家庭人口数量的减少,给老人照顾带来了困难;②农村养老物质供养成本较低,医疗等费用支出大;③孝敬老人的观念弱化,家庭养老纠纷增多,养老质量参差不齐;④农村老人自我保障能力差,家庭养老风险系数增大。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应当坚持以家庭养老为载体,实行家庭养老,同时,正视传统家庭养老不足,解决传统家庭养老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诸多矛盾,积极探索家庭养老的社会化形式,从而为老年人安享晚年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同春芬  汪连杰 《西北人口》2015,(1):73-78,84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养老压力。基于福利多元主义理论,本文构建一个以家庭、社区、国家和社会为主体的居家养老的四维责任框架。从自身属性和社会保障的角度来说,政府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主要存在着四种模式,即"依托第三方组织"模式、"市场化运作"模式、"社区主导"模式和"家庭主导"模式,不同的服务模式,政府的责任的体现也不尽相同。文章最后构建出我国政府在居家养老服务领域的责任体系,主要包括总体责任和政策制定、监督管理、资金投入、政策实施四个具体责任。  相似文献   

10.
家庭养老需求与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张力及其弥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一方面,老年人的特征和人性本能共同决定了人们对家庭养老需求十分强烈;另一方面,家庭结构变迁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两者之间的张力造就了当前中国社会所特有的家庭养老困境。如何弥合二者之间的张力需要建构家庭和社会联动性的居家养老模式,应发挥各方优势,整合资源,破解家庭养老困境。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中国迫于巨大的人口压力开始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一方面使巨大的人口规模得到了有效控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另一方面也使得中国老年型社会在经济社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先期而至。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人口发展趋势来看,传统养老模式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甚至陷入无法超越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寻求新的养老模式成为学术界和政府共同关注的问题,而上海市亲和源老年社区以市场化运营方式对养老问题所做的探索,无疑给人们带来了诸多启示。这是一种有可能从个案走向模式的案例,它可能成为解决中国未来养老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的养老意愿是建立养老服务体系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文章根据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分析我国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多分类Logit回归模型比较城市和农村老年人的居住意愿.分析发现城市老年人的居住意愿受个体、家庭、社区三类因素的共同影响,呈现多元化特点,而对农村老年人居住意愿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则基本集中于家庭因素.结果表明城市老年人更趋向于独立居住或入住养老机构,而农村老年人对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更取决于家庭成员的态度和支持程度.  相似文献   

13.
陈景亮 《南方人口》2012,27(1):59-64,48
本研究以福建省为例将机构养老资源划分为制度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以及自我资源五种。研究认为该机构养老资源体系存在:制度资源还不完善、经济资源分配不均、社会资源供需不平衡、自我资源有所弱化等问题,因此,必须全方位的认识并构建机构养老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4.
社区服务型居家养老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较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社区服务型居家养老符合农村实际情况,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居家养老需要来自社区、政府、社会等诸多方面的、比较完备的社会支持。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倡导新农村建设,在这一有利契机下,我们要将社区服务型居家养老与新农村建设有效结合,通过新农村建设要为农村居家养老提供相关的社会支持,并逐步建立农村居家养老的社会支持系统,促进农村居家养老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农村养老资源供给变化及其政策含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乾 《人口与经济》2005,(6):55-60,43
随着人口转变、社会转型和制度变迁,家庭资源和自我资源趋于减弱,而制度性资源仍较匮乏。政府应该通过经济政策、劳动力市场政策、社会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来调整农村养老资源的组合,即提高家庭资源和自我资源的供给,逐步增加制度性资源的供给,当前应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夫妇、农民工和失地农民三类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6.
The notion of social support is one which midwives often intuit rather than clearly articulate or conceptualise. Increasingly social support is being touted as an area of midwifery assessment and potential intervention which may improve birthing outcomes for mothers and their infants. This paper is the first of three to address social support within the discipline of midwifery. It aims to review the fundamental theoretical constructs relating to social support and proposes a conceptual model to assist midwives in applying social support theory to their practice. Further papers will address social support-related research assumptions and the validation of measurement instruments in midwifery research.  相似文献   

17.
贺丽丽 《西北人口》2007,28(6):117-122
家庭养老是目前我国贫困地区农村主要的养老保障形式。对甘肃省镇原县张老庄村家庭养老现状的研究表明,农村老年人在经济来源、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对家庭和子女的依赖性较强,尽管家庭养老的保障水平较低,但老年人对家庭养老的满意度较高。笔者从历史、文化、经济、制度等方面对家庭养老长期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新时期家庭养老的诸多弊端,提出了家庭、社区、社会三位一体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农村老年保障的历史沿革、特点及成因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老年保障是指家庭或社会为老年人提供经济和服务等方面的支持。从经济支持的角度讲 ,建国以来农村老年保障经历了建国初的家庭保障、人民公社的集体保障、80年代至今的以家庭保障为主、保障多元化等三个时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非平衡发展战略及事实上存在的等级制度 ,城乡老年保障存在巨大差别。农村老年保障形成了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以家庭保障为主、保障水平不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