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近代巴蜀诗人李士棻曾被曾国藩誉为“太白醉魂”,为曾府门下“四川三李”之一,其诗作有浓郁的巴蜀文化特色。然李氏仕宦不显,长期以来学界对其关注不足,学界近年不多的相关研究,多围绕国内所存的文献,对其诗歌创作进行艺术分析,对诗人的生平介绍多简单略过,没有严谨的考证,目前仍然很有争议。通过搜罗国内外现存典籍,综合目前所见李士棻本人著述,辅以晚清近代重要报刊《申报》和与李氏有交往的朝鲜文人文献,考证其生卒年及别号,冀为今后的相关研究解决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2.
沈祖棻评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书香名媛江南才女——青少年时代的沈祖棻姑苏自古多才俊,秀丽的风光,勤劳的人民,哺育了许多优秀的诗人、文学家。当代词人、江南才女——沈祖棻,就诞生在这里的一个书香之家。先生字子苾,别号紫曼,笔名绛燕、苏珂。原籍浙江海盐,迁居苏州已有几代。一九○九年一月二十九日生于大石头巷本宅。这是一个有着古老文化传统的世家。祖父守谦,号退安,是书法家,和侨居苏州的文士吴昌硕、朱孝臧等都有交  相似文献   

3.
沈祖棻是二十世纪富有诗人气质的学者型女性作家。晚期旧体诗的创作是把诗歌当作苦难人生的精神支柱,亦是一种个人化的写作,同时在被誉为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空前杰作的《早早诗》中成功作到“旧瓶新酒”、“深衷浅语”,创造性地运用旧形式表现了现代人的生存体验,是其一生文学创作所达到的炉火纯青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4.
《涉江诗》是沈祖棻以血泪写成的一部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苦难心灵的历史.沈祖棻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十年动乱的历史现实,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内心的时代特色,是20世纪旧体诗现实主义创作的杰作.  相似文献   

5.
李端棻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作用的贵州籍大员,他的思想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李端棻思想的形成及转变是他个人的人生经历与近代中国社会急剧变迁合力影响的结果,《苾园诗存》是反映其思想转变的宝贵资料。本文试通过《苾园诗存》去探寻李端棻思想转变的心路历程,即从传统的修齐治平、忠君爱民的思想,逐渐上升到资产阶级的变法维新思想,进而接近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沈祖棻是李清照之后最杰出的女词人.从女性词史的角度说,<涉江词>是<漱玉集>之后最好的女性词集;从新文学传统的角度说,沈祖棻词较当时同辈词人多了现代性,却少了沉郁;从学人词的传统角度说,20世纪词家,大多受清代学人词传统影响,与同辈两位女词人吕碧城、丁宁相比,沈词最见学养.  相似文献   

7.
沈祖棻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很杰出的女词人。她不但有精微深透的词学理论,而且有当行出色的创作实践。她不但熟悉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形式,而且善于写新诗、小说和散文。她的词作,为我们运用传统形式表现现代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使词这一传统文学形式的生命得以延续和发展。 沈祖棻一生所写的词均收在《涉江词》中。就其内容、形式、技巧和风格来说,其题材  相似文献   

8.
2007年4月29日上午,中国科协发展研究中心与北航公共管理学院全面合作签字仪式暨“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公共管理学院会议室举行。中国科协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士、副主任刘碧秀,北航副校长郑志明、公共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郑彦良、副院长李成智、胡象明以及相关教师代表参加了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9.
宋人曾季貍在《艇斋诗话》中曾说:“绝句之妙,唐则杜牧之,本朝则荆公,此二人而已。”在宋代诗人中,王安石的七绝小诗,也确实是数一数二的。清人张景星等人的《宋诗别裁集》,于王安石名下的各体中,选得最多的是七绝,共十三首。近人陈石遗的《宋诗精华录》,入选王诗三十四首,绝句占之七、八。程千帆、沈祖棻两先生在《古诗今选》中则多入选安石之五绝,并评论说:“王安石可以说是王维以后五言绝句写得最好的诗人,但人们往往注意他那  相似文献   

10.
根据程千帆、程丽则父女和沈氏亲属所提供的翔实材料,学界对沈祖棻生年的界定有误。沈祖棻《自传》所写年龄乃因个人原因而少填两岁,程千帆力主“还原历史”,应予尊重。《沈祖菜年谱》中的纪事也需要作必要的补充。《沈祖菜的文学生涯》一书中所作的记述,有欠准确之处,需要澄清,力求真实。沈祖菜最可贵的品格是对祖国、对事业、对亲情和友情的忠诚,处险不惊,志浩行芳,是知识女性的典范。最有价值的是她的诗词创作,堪称史诗。  相似文献   

11.
周邦彦词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较新的视角结合《清真事迹新证》一文及周邦彦可确考的 1 85首词作 ,对周邦彦生平、行谊、仕履略作考订 ;并据此推论出周邦彦之所以不为州里推重 ,不排斥他“疏隽少检”的生活作派中有为当时清流所訾议的道德缺陷方面的因素 ;由此得出了其词作中的抒情主人公与现实中的词人有人格分裂倾向的结论。但是这并不妨碍周词因艺术表现技巧深合时代文化精神而在词史上具有不祧之正宗地位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现代戏剧之父,还是诗人易卜生,都值得我们关注和学习,易卜生的诗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加直观地表达诗人内心丰富复杂的情感,并与其剧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以《易卜生文集》第8卷中收录的61首诗歌为研究对象,将易卜生诗歌中的光分为四种:生命之光、洗礼之光、希望之光和恐惧之光。阐释易卜生诗歌中四种光的内涵和象征意义,并联系易卜生的戏剧作品,探索光的来源和相互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七窍生烟笔下的诗大都是由生活而来的一些只言片语,表面看来朴实平淡,但是平凡的文字织出的却是生活中的奇观,饱含着别样的感情,在口语诗写作中显示出别样的追求。其诗的背后是诗人迷醉的心灵,心灵的背后安放着他灵魂的巢穴,在那里,诗人幸运地获得了海德格尔式的诗意栖居地。  相似文献   

14.
论沈约的山水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约是齐梁之际的著名诗人。他的山水诗集中创作于东阳外任期间。其山水诗作景物描写细致生动,而诗中的情与景却呈现为不相交融的割裂状态,并带有较多的述行意味。沈约山水诗的这种特征与当时的文学风气虽然相左,却与前代的谢灵运有类似之处。而导致这种相左与相似的主要原因便在于个人的遭遇与心态。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评析重庆诗人梁平的诗作,认为他的诗表现了一种不同于第三代诗的世俗化、个人化的对生命现实的体验,这种体验经独特的情感的符号创造发而为诗,营构出一片美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6.
刘禹锡之佳诗多产生于贬谪时期 ,其中描绘巴山楚水的部分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 ,景物色彩明丽 ,寓含乡国之思。其描述当地的民俗风情 ,呈现出鲜明的地域色彩 ,充盈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当地的劳动生产习俗、崇巫好祀风俗、喜好歌舞风情。这些与诗人坚定的信念、豁达的心态 ,及其心系朝廷、关心百姓疾苦 ,受南方文学、文学传统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现存1458首(据浦起龙《读杜心解》)杜诗中,有33首以"戏"为题的诗。文章以杜甫的游历为线索,将他的戏题诗创作分成四个时期分别论述,试图探寻诗人一生的经历和遭际对其创作的影响,从而勾勒出一个更为丰满的诗人形象。  相似文献   

18.
浙江诗人李浔,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版了多部诗集,近期出版的《随笔诗》是一部诗歌自选集,可以看到中年李浔的诗歌中所有的抑郁、感伤以及摆脱现实束缚的渴望。他的诗歌有着一贯的温婉细腻,有的幽默风趣。新疆体验,使他的诗歌呈现出亮色。然而,他担心的是,回到故乡该怎样去生活,他所热爱的诗歌是否在三十年之后还有读者。  相似文献   

19.
穆旦晚年的诗歌创作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歌颂与向往,展示了人情、人性美好的一面。他晚年的作品突现其坚毅的精神,展示了人情人性的至善至美,较之以往的诗歌创作更注重表达内心的体验与感悟,诗风更加深邃成熟。他晚年的诗作对以往诗作既有继承,更有发展与超越,放射着迷人的光泽,书写着中国新诗的辉煌,并成为永恒的经典。  相似文献   

20.
朱敦儒作为著名的南渡词人,其创作以“靖康之变”为时间断限,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前期之词清新俊爽,而后期之作则沉郁曲折。即便晚年为后人所称道的隐逸词也是在故作放旷的掩映下透露出悒郁难言的哀思。与人生经历相对应,其心路历程的曲线走向呈现出先扬后抑,春风得意的早年与郁郁而终的晚年之间形成巨大的反差,从一个侧面展示出一代士大夫的内心世界与精神层面,与之相偕应,艺术上也表现出来了这种内心世界与精神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