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教重玄学是一种兼有宗教和哲学双重身份的学说,其产生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艰难曲折的过程,并对道家和道教产生了空前的影响。通过梳理成玄英《庄子疏·内篇疏》的一些思想及诠释方法,指出其对重玄学的重要贡献和对道教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重玄派是道教中以“重玄”思想注解《道德经》而闻名于世的一个学派。所谓“重玄”,语出《道德经》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以“重玄”为宗旨解释《道德经》,是这一学派的特色。成玄英即是唐代重玄派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成玄英,字子实,陕州人(今河南陕县),生卒不详,曾隐居东海。贞观五年(631),太宗召至京师,加号西华法师。高宗永徽(650—655)中,流郁州。在流放期间注疏《老》、《庄》及撰述其他著作。“书成,道王元庆遣文学贾鼎就授大义,嵩高山人李利涉为序,唯  相似文献   

3.
成玄英是唐代治“重玄”道学的杰出代表,其综众家之长注疏《老》《庄》,深发“重玄”之妙论,“不舍仙家之术,更参释氏之文”,既言修身治国,亦云非有非无。在修炼观上,则主张去躁归静,性命双修。在道教思想理论和道教修炼理论两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道教的“守一”实践论既是对先秦老庄道家的发展,又是推动成玄英重玄学思想建构的重要理论资源。而先秦道家与六朝道教的深度融合,开启于更早问世的《老子节解》的认识中。梳理揭示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守一”学说的独特精神气质,则是把握道教哲学的深刻演变的不可多得的时代坐标。  相似文献   

5.
论成玄英重玄美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玄英双遣双非的重玄美学以“空”代“无”,解决了老庄滞“无”在美学思维方式上造成的偏颇,他所构造的重玄妙境作为最高的审美境界、人生境界反映了修道者的终极追求,而圣人的“妙契重玄”更是大道"圆融无碍"之美的具体展现。作为宗教学家,成玄英在他的美育思想中也始终贯彻了重玄之思。重玄美学不仅是对传统道家、道教美学思想的发展创新,对后来道教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唐代崇道之风盛行,从唐朝开始,对庄子的阐释与接受呈现出多元化倾向,比如成玄英从道教观点出发,其注疏有一定成就,但他又把重玄之道强加给了庄子。  相似文献   

7.
《庄子》中多处以镜喻心,突出的是心斋的无思、无欲、无我的澄静状态。成玄英对心镜的理解是以他的重玄思想为基础的,圣人体证得重玄之道,不执著于有无,动静一源,世俗亦不能损其真性。所以从外在的随物升降和光同尘这一点来看,成玄英对心的"不将不迎、应而不藏"的理解同庄子、郭象取得了基本的一致。  相似文献   

8.
《庄子》解释史上存在着很大的解释差异现象。本文选取魏郭象《庄子注》、唐成玄英《庄子疏》、宋林希逸《庄子口义》和明陆西星《南华真经副墨》为代表,指出他们的解《庄》思想有分属玄学、道佛、理学和心学的不同。并且认为,视界融合,即多义的文本(过去的视界)同具有特定的先在认知结构的解释者(解释者的视界)之间思想的相对和互融,是形成解释差异的根源和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9.
《汉魏两晋南北朝道教史研究》评介朱绍侯汤其领教授从历史学的角度对早期道教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写出了断代道教史专著《汉魏两晋南北朝道教史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研究》有以下四个显著的特点:一、以史探道,独辟蹊径。鲁迅先...  相似文献   

10.
由于种种原因,金元文学研究在学界一直处于比较冷落的境地,至于金元时期的道教文学研究因其涉及宗教,问津者就越发寥寥。事实上金元道教文学却自有它特殊的存在价值和文学史意义。鲁迅先生就曾说过:"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致许寿裳》)而在《全金元词》中,道教词人所写的词竞也占了总数的将近一半。由此看来,对于金元道教文学(尤其是词)的研究,乃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尤其是词史)“绕不过去”的难题,需要有志者敢于前去探求和开掘。  相似文献   

11.
在《庄子》诠释史上,郭象和成玄英是两个重要人物,但对于郭象和成玄英注庄的异同,却少人比较。本文详细分析郭象和成玄英在《逍遥游》注上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色,以及由此而导致的逍遥观和自然观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丁原明、白如祥、李延仓所著的《早期全真道教哲学思想研究》(齐鲁出版社,2011年5月),是全真教研究的重要成果,是近年来全真教哲学思想研究最系统的学术专著,也是全真道教哲学思想研究的重要创新,更是山东道教研究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庄子》思想对道教的影响,通过深入解析相关文献,并联系道教实践,发现《庄子》“齐”与“忘”的思想对道教重玄学义理的建构起了重要作用,《庄子》“缘督以为经”、“守一”、“养神”、“吹啕呼吸”、“熊经鸟申”的养生思想构成道教炼养术的重要来源;同时《庄子》的神鬼思想也为道教所吸收,对道教神灵世界的形成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庄子》思想是道教的理论源头,反映了道家与道教的深层关联。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一条《经》《说》的诂释。文中,比较详尽地考察了有关前人成说,驳正了不少误解,如认为原文另有什么奥义,或是在论述四种不同的判断或逻辑的基本规律,以及“狗又名犬”就是“重同”等等。结论是:(一)“重、体、合、类”所论述的,只是概念或其所反映的事物之间的四种相同关系。(二)“重同”,是两个名称指着同一个事物的同。(三)“体同”,是都分与整体之间的相同关系,也就是概念之间的属种关系。(四)“合同”,是不同事物并存于一处的同,也就是概念之间的并列关系。(五)“类同”,是一部分相同的同,亦即概念之间的交叉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广泛影响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命题,蕴含着丰富的内容。重玄学的理论代表成玄英对此予以了积极的发掘,建构起了思想史上包容肯定的方法与否定的方法统一的精神创造,成为重玄学极具特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生存论哲学主要是围绕着人的生存而展开的研究,其核心是人的生存方式的问题。在生存论视域下对成玄英的"重玄"思想进行审视,发现:成玄英对"玄"的界定,以及通过"遣有去滞"、"和光同尘"的认识方法对"玄"的形而上追问,达到"人"与自然、道与德、境与智的冥合,从而超越了主客关系,寻求主客未分的前状态,又"处染不染"而回归现实。无疑对人的生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六朝论语学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出版)是宋钢教授在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扩展增补而成,作者重新界说了论语学的概念,全面揭示了论语学的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六朝论语学诸家学说,准确描述了六朝论语学在中国古代学术史尤其是论语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成书于魏晋之际的《老子节解》是以道教养生修炼思想注解《老子》的一部代表性作品,其特色在于突出神仙信仰,强调身国一体,而且将老子思想解释成了一套具体的修炼养生之术。《老子节解》不仅与《老子河上公章句》、《老子想尔注》、《老子内解》等书关系密切,而且与另一部早期道教经典《老子中经》也有关联。  相似文献   

19.
敦煌赋校补(四)伏俊连贰师泉赋该赋(以下各赋同)今人校录本有潘重规《敦煌赋校录》(《华冈文科学报》11期民国67年11月)、张锡厚《敦煌赋校理》(《敦煌研究》1987年4期)。二位先生有漏校或校而末是者,试为补校若干条。录之于次。1、擒名王之禄蠡,卤...  相似文献   

20.
《庄子·列御寇》内有一则著名的寓言,录如下: “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殚)千斤之家。三年枝成,而无所用其巧。”自唐代成玄英《疏》谓其寓意为“虽大无益”以来,几无异议。然而,如仔细考察,这则寓言似有其更深的内涵。《列御寇》隶《庄子》杂篇,当作周手笔,但必然代表着庄子学派的观点。“屠龙”的寓言前,有一段庄子后学祖述庄子的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