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海经》与原始社会研究──神话乎?历史乎?张箭近年来,宫玉海先生撰写了系列论文,对《山海经》记述的上古时代的历史、地理、科技、自然等进行了新探索,其中《试谈如何揭开(山海经)奥秘》一文(载《长白论丛》1994年第3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该文对世界范...  相似文献   

2.
《山海经》和夏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海经》历来被看作是我国古典时代的一部奇书 ,多数学者把它作为神话来研究 ,而本文则先对《山海经》的作者、成书年代及其书的性质有一个比较确切的判断 ,并将《山海经》与《禹贡》、《天问》、《穆天子传》等著作进行比较研究 ,然后从《山海经》中寻觅有关夏史资料 ,对其中叙述的关于夏族始祖、鲧禹父子关系、鲧禹治水、鲧的下落、禹后裔的又一支系、启的传说以及夏桀之亡等资料一一加以辨析 ,从而证实 ,以神话传说形式表现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同样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韩流生颛顼之说不存于现存的中原文化系统典籍,却存在于南方文化系统的《山海经》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认同《山海经》涵括了真实的先民历史,本文拟通过文献的比较分析,以及参考考古成果,略探讨是否有韩流这一代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西王母的三面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西王母有三副面孔:历史上确曾存在过的真实的人、历史题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神话传说中的神仙。作为人的西王母应是西周初期活动在环青海湖地区的羌人母(幕、膜、穆)部落首领,不一定是女性。《山海经》对西王母形象的描绘是傩文化现象的记录,同仁县的"於菟"舞极可能是《山海经》所记西王母形象略有变异的再现。  相似文献   

5.
《淮南子》与先唐志怪小说的发展有着一定关系。首先,《淮南子》在西汉初年最早引用《山海经》作为思想资料,扩大了《山海经》的影响,促进了其在汉代的传播。其次,《淮南子》中的神话传说不但在两汉志怪研究中值得注意,而且对汉魏六朝志怪小说也产生了一定影响。第三,《淮南子》博大瑰奇的审美倾向,在先秦《山海经》和汉魏六朝地理博物题材志怪小说之间的美学传承上起了过渡作用。《淮南子》在先唐志怪小说发展中的历史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6.
闫德亮 《中州学刊》2005,(4):195-197
记载远古神话故事的<山海经>(或同类的著作)应当先于屈赋而存在.屈原作品中有许多词语是对<山海经>神话传说或神话意象的直接运用,包括神话人物、神话故事、神话地理、奇物异象等;有些则是出于需要对<山海经>故事进行了发挥,甚至是重新改造.<山海经>对屈赋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山海经》虽是一部先秦古籍,但历来为学者视为怪诞之书。清代考据之学大盛,出现了一批研究《山海经》的著作,其中成就最为突出者是郝懿行所著《山海经笺疏》。此书自问世后即获得学者们的高度评价,成为乾嘉学派的代表性著作之一。现代学者研究郝懿行时大多侧重于他的另一部名著《尔雅义疏》,而很少关注《山海经笺疏》。本文试对《山海经笺疏》的学术成就、版本及其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镜花缘》引用《山海经》神话手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镜花缘》对唐敖海外游历的描写是全书的精华 ,这一海外世界大都取材于《山海经》和一些志怪小说 ,本文对《镜花缘》引用《山海经》神话的手法进行系统的分类和说明 ,归纳出直接引用《山海经》中珍禽异兽、奇花异草 ,根据《山海经》中提到的点滴国民特征扩张幻想渲染夸张 ,仅用其国名的含义演绎故事情节借题发挥无中生有等手法。  相似文献   

9.
《山海经》是人们常见常用的书,可是对此书名称的理解历来颇不相同。为此,不妨也谈谈个人看法。《山海经》原为说图文字,前人已有论述,如明代杨慎的《山海经补注序》、清代毕沅的《山海经新校正序》。我认为,既然是说图文字,它应当随图行世,最初未必有其名。不然,先秦诸子如《庄子》、《吕氏春秋》时见引用,为什么都不说出自《山海经》呢?查《隋书·经籍志》云:“汉初,萧何得秦图书,故知天下要害。后又得《山海经》,相传以为夏禹所记。”这是唐朝人据当日所见《山海经》写本而作的追述,并不能说明秦朝已有该书名称。但它所说…  相似文献   

10.
关于《山海经》与上古社会研究——历史需要什么样的澄清?宫玉海非常感谢《社会科学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和园地,使我们看到了一篇难得的驳文:《〈山海经〉与原始社会研究》(作者张箭,以下简称《箭文》,载《社会科学研究》1996年第2期)。这标志着...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笔者在阴山山脉狼山地区发现了成千上万幅古代游牧人的石岩画,其中不少画面强烈表现出狼山地区原始居民的美学观念、世界观和精神世界。这些画面,与我国古典名著《山海经》记载的人类野蛮时代和开化时代的情况是非常相象的。《山海经》中的部分内容,可以作为解释阴山岩画的一把钥匙,而一些岩画可说是对《山海经》的图解,两者进行对比研究,不仅对正确地判断部分岩画的时代和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有巨大意义,同时对剖析长久争论不休的《山海经》的思想内容和解决其成书时代有很大帮助。本文拟通过岩画的题材内容与《山海经》的有关记载逐一对比的方法,来探索部分岩画的时代和内容,并力图揭示凿刻这些岩画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2.
碣石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碣石是历史上有名的地方,特别是毛主席的诗作《北戴河》中又有“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的名句,碣石问题就更被现代人所注意。碣石究竟在哪里?很早就说法不一,而且久经争论未获解决。最早《山海经》和《禹贡》都讲了碣石。《山海经》说:“碣石之山,绳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这是指黄河支流上源的一座山。《禹贡》中有两个碣石,一是在常山:“太行恒山,至于碣  相似文献   

13.
《山海经》与战国时期的造神运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山海经》中绝大多数的志怪神话并非史前文化的“遗存” ,而是在战国时代根据特定社会需求对前赋文化做出的新综合。记录在儒家经传上的传说故事也不是神话的历史化 ,倒正是《山海经》神话的原始素材。中国在很早的时候就缺乏高昂的宗教热情而以现实主义为文化的基调。这种文化在个人生活上追求长寿、富贵、多子孙。战国诸侯在享乐腐化方面超过春秋 ,他们注重养生 ,追求长生。这样 ,方术之士为取信诸侯而为历史人物制造神圣故事使战国发生了一场造神运动。这一运动的主角方士以长生不死之术谒见诸侯时多备有说辞底本 ,临事取用。《山海经》当是神仙方术之士事先备好的资料汇编  相似文献   

14.
袁珂先生以《山海经》为战国时楚人所作,其论据有四:一、楚盛巫风,而《山海经》与巫术有关;二、有楚方言;三、楚辞神话与《山海经》相合者极多;四、楚为黄帝、颛顼之后,而《山海经》于此二神的事迹记述最多。袁说近是,下文将补充七条证据。一,楚辞特有的修辞在《山海经》中时有出现。(1)《北山经》云;蔓联之山有兽,见人则呼,名曰足訾,其鸣自呼,灌题之山有鸟,见人则跃,名曰竦斯,其鸣自呼。郝懿行《山海经笺疏》云:“《楚辞·卜居》云:‘将哫訾傈斯’,王逸注云:‘承颜色也’。哫訾,即足訾,其音同;傈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存在着大量的原始物占,这些物占的很大部分被收入号称保存神话最丰富的《山海经》中.《山海经》中的神话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和研究的兴趣,并取得很多研究成果,而原始物占却始终没有受到重视而被束之高阁.这可能与这样一种认识有关:物占纯属迷信,没有文化价值可言.其实,这是一种很大的误解.诚然,原始物占也有迷信成份,但是,作为原始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后代的一般物占以及卜筮、星占等具有重要的区别,而富于社会历史内容和文化精神.那么,原始物占有什么历史文化特征,在文化发展史上具有什  相似文献   

16.
《山海经》在中国知识体系的构架中几经迁移,由数术略形法家移植到史部地理类,转而又与“小说”这个类目建构了亲缘关系。《山海经》与“小说”完成对接的内在动力主要来自于,它叙述“遗事”的体例特征,怪、异的美学风格,以及诞、幻、虚的成书性质。《山海经》还与《穆天子传》《搜神记》等聚合成为知识统一体,这成为《山海经》与“小说”形成亲缘关系的外缘推助力。《山海经》演化成为中国“小说”的源头,这实是承续、顺应了它在中国本土知识体系建构中的归类逻辑,以及运动轨迹。  相似文献   

17.
《山海经》书中有二处提到“涅石”: 《山海经·北山经》:“贲闻之山,……其下多黄垩、多涅石”;“孟门之山,……其下多黄垩、多涅石”。按:贲闻之山不明所指,孟门之山据《名胜志》云:“今在山西平阳府(临汾)吉州(吉县)”(《山海经广注》卷三)。《山海经还有三处提到“石涅”。关于石涅,据  相似文献   

18.
杨钊 《江汉论坛》2012,(2):101-104
《异鱼图赞》为杨慎考订博物之名著。图赞作为一种文体,在内容上上承万震《南州异物志》、沈怀远《南越志》的博物,义兼美恶,寓道于器,对明代鄙陋学风展开批评;而体制效郭璞、张骏之赞体。上承《尔雅》,因图而立赞、"前赞后题","赞"为精整的四言韵文,在"题"中多引典籍加以解释说明,而内容上突出异鱼之独特性,写作中"或述其成制,或演以新文",语言质朴、雅驯,文风古隽,在文体上是对郭璞《山海经图赞》、《尔雅图赞》,张骏《山海经图赞》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同《周易》一书一样,《山海经》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最为奇特的一部。关于它的性质,作者与成书年代及其价值,虽历来众说纷坛,却论之者颇多;但对它的“荒诞”,至今学术界尚未作出理想的科学解释。为使《山海经》的研究走出迷茫,今笔者不揣浅陋,试力求给以合乎逻辑的解释。其说当否,恳请方家指正。《史记·大宛列传》载太史公曰:“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不仅太史公不敢言“《山海经》所有怪物”,班固在《汉书·张骞传》赞语中,更加上了“放哉(荒唐)”的判断词。王充《论衡·谈天》也说《山海经》“为…  相似文献   

20.
《楚辞》《山海经》作为保存神话资料最丰富的两部先秦典籍,其中的神癨具有明显的趋同性特点。不论是主宰天地人间、拥有至高无上权威的至上神,还是具有贤德睿智、地位显赫的人类各族祖先神,或是掌管自然界各种具体事物的功能神,在称谓和司职上都有众多相同或相近之处。这种趋同反映了《楚辞》、《山海经》在文化渊源上的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