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已经在崛起,但远未到达应有的高度,如何建立世界秩序、是否应当追求联盟政策、如何实现军事崛起、如何平衡美国……在中国崛起的道路上,这些问题犹如一个个路障,必须得到稳妥的解决才能继续前进。该书是作者对中国崛起的一些思考。尽管中国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现实,但海内外对中国的崛起能够对世界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和理解都不足以明了中国崛起的意义和作用,很多人仍然停留在情感和意识  相似文献   

2.
中国崛起的可能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崛起的可能选择阎学通世界中心转移至今是国际关系研究中尚未解开的谜。一个国家如何崛起成为世界主导国家的研究已经很多,对于新兴大国成为世界中心国家的成败分析也有了许多成果。本文亦就大国崛起的战略选择作一简单的分析。崛起与挑战国际社会的基本性质与国内社...  相似文献   

3.
周方银 《领导文萃》2013,(10):24-28
中国的崛起是在单极下的崛起,这意味着中国崛起是在十分不利的国际格局下展开。在中国崛起过程中,虽然国际环境具有总体上和平的性质,但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实现权力的和平转移,如何把中国上升的实力转化为在体系中的实实在在的影响力,则对中国外交提出了一个比较现实的挑战。中国的崛起无  相似文献   

4.
中国崛起最重要的力量就是市场主体崛起,就是民营企业的崛起。没有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就没有国家的竞争力,就没有中国崛起。但号称民营经济大省的浙江最近却自曝民企国际竞争力缺失!11月18日在杭州召开的第五届浙江·中国民营企业峰会以"创业创新——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为主题,集中探讨民营  相似文献   

5.
中国崛起,是21世纪头十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而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崛起已从理念变为现实。崛起的中国不仅需要一流的GDP,更需要开放、包容、理性的大国民风范。徘徊于自卑与自负之间  相似文献   

6.
张伶 《领导文萃》2014,(7):48-51
<正>历史上,能称得上大国的都是有世界影响力的国家,那么大国的崛起也必然会产生世界性的影响,造成国际体系的变动。如今,随着中国的崛起,"安全困境"的历史命运也降临到中国头上,但由于时代条件与中国国情的不同,中国崛起的"安全困境"又被赋予了新的性质与形式。"中国威胁论"背后有历史惯性阻力随着国际安全局势和国际关系的发展,安全日益超出纯军  相似文献   

7.
<正>大国的崛起首先要通过海洋,正确处理海洋问题是中国崛起的必由之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海洋大国也不是一天成就的。考诸历史,西方发达国家在崛起的过程中,基本伴随着几点:一、强权;二、国际司法规则;三、最主要的是这些国家长期以来有海洋文明或称蓝色文明的基因。几千年来,以农耕为主导的黄色文明已渗透到我们的骨骼和血液,在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8.
有人预言:中国崛起将在未来10年变成现实。当下世界范围内已无任何国家有能力阻止中国的崛起。从国际趋势而言,过去500年,近代历史的基调是西方主导的。15世纪末哥伦布开始地理大发现,16世纪初麦哲伦环球航行,此后工业革命、现代科技、现代意识形态、社会运动等世界性的重大事件都在西方集中发生,如英国光荣革命、法国大革命等,这也促成了西方势力加速在世界各地拓展。如今,中国崛起的趋势已经改变着世界格局。全  相似文献   

9.
目前,举世关注中国崛起,似乎中国崛起是件很出乎预料的事情,甚至带有某种偶然性。然而,如果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有个基本的了解,就不应当对中国崛起感到惊异。中国在历史上曾经长期保持世界头号大国的地位,只是从西方工业革命之后才退出世界大国、强国的行列,算起来不到200年。这  相似文献   

10.
于文轩 《领导文萃》2014,(19):117-119
正从积贫积弱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国际政治、军事、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软实力的培育和展示非常重要。近年来,中国在与国际社会打交道时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的哲学、价值观、制度和文化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冲突。近年中国大力发展公共外交,希望通过更柔性的非正式手段,加强中国和世界的沟通,增进相互的理解和信任,化解外界对中国崛起的忧虑。如何达成这个目的,是中国政府面临的严峻  相似文献   

11.
刘毅 《领导文萃》2015,(4):7-22
<正>新世纪以来,中国崛起无疑成为和平学研究的聚焦点。中国和平崛起的事实与东亚"长和平"现象在政策界与学术界引发持续关注。如何看待当今世界和平的总体图景?和平学理论如何解释历史与现实?如何理解中国和平崛起的创新含义?针对这些问题,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在京出席学术会议的国际和平学权威专家、著名  相似文献   

12.
政治     
《领导文萃》2010,(8):7-8
<正>趋势:中国将在全球实现伟业中国而今是一个大国,其在全球的重要性超过了欧洲和日本。没有中国的合作,世界几乎很难就任何问题进行决策或达成共识。有多位学者已开始考虑,一个新兴大国如此大规模的崛起将给世界带来什么后  相似文献   

13.
《领导决策信息》2013,(13):16-17
中国的崛起引起一些国家的担心、忧虑和恐惧。如果通过各种传播手段,让世界了解"中国梦",会拉近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距离,减少中国崛起的阻力,加深世界对一个真实中国的了解。同时,也会淡化中国和西方国家意识形态鸿沟,符合"韬光养晦"和去意识形态化的大国博弈之策略。十八大以来,"中国梦"以其清新的理念和亲和的风格迅速为整个中国社会所认同、所追捧,并日益成为最为重要的主流政治话语之一。"中国梦"  相似文献   

14.
社论社评     
网络舆情是社会矛盾冲突的反映,因而关注新媒体必须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这样微博用户大国才能成为微博有效利用的大国。2012年10月9日《"微博大国崛起"是一件好事》社评北京青年报单单削减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不等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功。宽准入之后,伴随着的必然是严监管。行政审批项目的削减和调整,  相似文献   

15.
正中美两国元首于2013年6月在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了历史性的会晤,在此次会晤中,双方确认了应共同致力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此前,习近平主席曾在多个场合表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至少应具备三方面含义:一是不冲突、不对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赢。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围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这一主题谈几点看法。一、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内涵从宏观层面上来看,"新型大国关系"这一理念意在表明中美关系作为十分敏感和相对脆弱的"老大与老二"关系,应努力探索走出一条新路,以避免陷入在国际关系史上反复出现的崛起国与霸权国之间进行冲突、对抗甚至战争的旧有模式,从而实现习主席提出的"前无  相似文献   

16.
春天的约会     
无论是即将召开的"两会",还是正在进行的抗旱浇麦和保经济增长,对我们来说都只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解决了这些问题,中国经济就可以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17.
<正>中美博弈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全球范围、立体化的大国博弈笔者近期与不少美国学者、官员交流后发现,美国对十八大以来中国崛起态势的焦虑前所未有。尽管中国一再声明,中美关系要跨越大国兴衰的旧历史逻辑,但美国人的情绪却是相当纠结的。在美国看来,中国是有史以来国家实力最逼近美国、且令美国无力拉开差距的崛起大国。苏联鼎盛时期工业生产总值仅是美国的70%,上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就已找到对付苏联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春天的约会     
无论是即将召开的"两会",还是正在进行的抗旱浇麦和保经济增长,对我们来说都只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解决了这些问题,中国经济就可以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19.
最近,《大国崛起》这个电视纪录片很受关注。我觉得,“大国崛起”这个题目是应当研究,可以写的,但关键是做到完整准确。从目前的这个纪录片来看,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大国崛起》中提到的九个大国,有些并不是“大国”,而是强国,所以,准确地说应该是“强国崛起”,而不是“大国崛起”。其二,如果光谈崛起,还不能给人家一个完整的概念,这里面如何科学地归类以及它们整个崛起的客观历程、动因可能反映得还不够全面,因而理应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后,全球政治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多级的和多文化的。随着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国际体系中的力量逐渐多元化。亨利.基辛格曾注意到:"21世纪的国际体系——将至少包括六个主要的强大力量——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俄国,也许还有印度——以及大量中等国家和小国。"。眼下,在世界上的一些国家看来,中国正在崛起,并且可能成为世界的大国、强国。但是,在中国国内看来,因为几千年来悲情意识的影响,使得中国人具有较强的"忧患意识",中国国内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自身崛起这一点。而悲情意识属于社会意识和民族情感的一部分,应该在国家崛起中得到认同。因此,本文主要通过悲情意识来阐述,悲情意识在中国的具体状况,悲情意识对中国崛起的作用和影响,以及中国在崛起中应如何正确的对待悲情意识,这对中国的崛起之路也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