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在领导中国进行伟大民主革命的同时,提出了全面利用外资进行国家经济建设的建国方略。本文从孙中山利用外资的原则、方法入手,来探明孙中山外资思想的核心内容,进而揭示外资思想未能富国强民的原因,及其外资思想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以资能对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议以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是一位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的革命理想是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的三民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民族。他对精神文明的建设是很重视的,他在《建国方略》中,把“心理建设”放在首位。在他三民主义思想体系中处处渗透着建设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思想。今天我们批判地继承这份思想遗产,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领导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同时,提出了全面利用外资,进行国家经济建设的建国方略。本文主要探讨孙中山外资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利用外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与《孙中山利用外资的原则及其影响》①一文,构成对孙中山外资思想的完整论述  相似文献   

4.
1919年孙中山《建国方略》巨著的完成,奠定了他的精神文明建设论思想理论基础。随着革命实践的发展,其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也不断得以丰富,大体上已较为明确地指明了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两大方面。他的具体主张要点是:“知难行易”哲学;造就“政治修明”的境界;树立新时代的道德观念、风尚;“修明党德”;“振兴教育”;移风易俗。其实现途径和方法应注重各方面教育。孙中山的精神文明建设论优长在于:一是对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相互作用关系的认识基本是正确的。二是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进行,他是从中国国情出发而又与世界相比较研究来认识的。三是他晚年主张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建设中国之社会主义并促进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由于时代条件和他本人认识的局限,其精神文明建设论也存在某些缺陷。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先生在他的《建国方略》中规划了中国的铁路建设蓝图,但由于所处的年代战乱不已,中山先生的宏愿未能在生前得以实现。中国共产党人在建立新中国之后,在铁路建设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用实际行动实现并超越了孙中山先生铁路建设的梦想,成为其"革命三民主义最忠诚最彻底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6.
把培育积极社会心态写入国家社会治理的纲领性文件,深化了社会建设的主题,也把握住了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矛盾和问题。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就提到“心理建设”的思想,梁启超、蔡元培等人也把社会心理作为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力。鉴于目前社会心态存在的问题,全面启动社会心理建设将有利于提高我国软实力,践行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对中华民族复兴起到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社会心理建设的主要路径和内容。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的道路,是一条开创之路、奋斗之路、通向中国革命胜利之路。正如孙中山在《建国方略》——《<孙文学说>自序》中所说:“文奔走国事三十余年,毕生学力尽萃于斯,精诚无间,百折不回,满清之威力不能屈,穷途之困苦所不能挠。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孙中山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他不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而且是中国近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伟大的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的经济思想,是中国近代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四大之纲”思想则是孙中山早期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对孙中山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面对着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孙中山痛切地认识到中国的事实就是人民“受贫穷的痛苦”。因此,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抱有强烈的希望和宏伟的理想。他深信,只要在中国实行进步的政治、经济政策。那么:“以中国人民材力”“不过二十年,必能驾欧洲而上之”(<<孙中山选集》第九页《上李鸿章书》。凡以下引文而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在20世纪初年中国蓬勃兴起的社会主义思潮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的特色表现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对中国儒家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它继承了“经世致用”精神;重视道德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提倡社会物质和道德教化协调发展;坚持“和而不同”、“过犹不及”的中庸哲学。这对于我们今天如何继承和发展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试述孙中山的货币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理论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912年12月,他在《倡议钱币革命对抗沙俄侵略通电》①里提出国家以法实行纸币制度,并对货币作了一些初步地分析。1919年在《建国方略之一》,第二章“以用钱为证”里作为行易知难的例证之一,详细地阐述了钱币革命理论。孙中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核心是民生主义,而民生主义的内涵,又因时而异。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一直以“土地”和“资本”课题为中心内容。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民生主义所包括的内容也不断发展,当建设事业提到日程上来,民生主义又增加了实业问题、教育问题。于是,按照孙中山后来的提法、民生主义有四大纲,即土地、资本、实业、教育。他的《实业计划》、《民生主义》、《中国之铁路计划与民生主义》等著作,集中体现了关于中国经济建设的设想。尤其是,他通过实地勘查,积累大量第一手资料,经过深思熟虑,写成洋洋十万余字的《实业计划》,对我国经济建设现代化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和一系列主张。虽然,孙中山关于经济建设的宏伟设想在当时中国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它浸透了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全部心血,表达了革命先行者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个务必”展现出新的丰富内涵、现实意义和深远启示。新时代“三个务必”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明立场,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品格。彰显了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深刻总结,深化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要求,是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对党的时代要求。在新时代,“三个务必”启示我们要坚持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党的建设;增强历史主动。  相似文献   

13.
关于现代化研究问题的一点感想吴晓明读了霍英东先生《中国的现代化与香港“九七”》一文,很有启发。觉得这篇讲演与单纯的学理不同,有对中国近代崎岖经历的切从体察,有深重的历史感——而这正是我们当前的现代化事业和文化研究所必须具备的东西。例《t,,霍先生认为...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中国富强辛劳一生,不仅在政治思想方面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东西,而且在国家建设思想方面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孙中山从事革命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民富国强”,使中国赶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就是按照当时的标准实现现代化。他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的伟大开拓者。我们对孙中山的建设思想进行哲学探讨,对于我们认真地研究符合国情的建设战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孙中山在其革命道路上,数次游历日本、欧美诸国,考察各国的社会情况,寻求救国救民的道理;与此同时还目睹了西方的经济建设成就。孙中山在认真分析国内外形势,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利用国际力量,发展中国实业,以实现具有中国特点的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5.
《资本论》是马克思成熟时期的经典论著,它以剩余价值论与新陈代谢论为核心,有力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对人与自然的双重掠夺;提出了“新陈代谢”及其断裂的崭新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然导致的双重危机——经济危机与生态危机;预示了未来人与自然统一的生态型自由王国的实现。《资本论》包含着深厚的生态存在论美学意蕴,对于“美丽中国”的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以拓展其思想并助于他的实践活动,其思想中既有折射中国传统文化的光点,也有以传统文化建构其思想体系的特征。孙中山的传统文化观的三维结构体现在能够从“因袭”传统文化与“规抚”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加以“创获”,积极主张对传统文化保存好的和放弃不好的;强调在恢复中华传统文明的同时仍要学习外国长处的层面。这样的文化观不但超越了前人,而且对后人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赖晨 《中华魂》2014,(6):22-23
正马尾是中国著名侨乡、中国近代海军基地、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发源地、中法海战的古战场。孙中山曾经三次光临马尾,并在其《建国方略》中提到马尾。那么,孙中山和马尾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交集呢?想到马尾求学孙中山诞生于1866年,这一年左宗棠开始在马尾筹办船政学堂。船政学堂从一开始就从广州、  相似文献   

18.
由于近代中国特殊的国情,中国的现代化呈现出与世界现代化不同的两种形态,即变被动现代化为主动现代化和主动现代化。文章以变被动现代化为主动现代化为研究点,对孙中山与毛泽东在实现被动现代化为主动现代化的努力中外现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作了比较,并得出了两大启示:现代化理论应随着国情的变化而变化;须从全球的角度把握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现代化建设风雨兼程50余年,留下非常丰富的经验和教训,给我们以重要启示:中国现代化不是部分地区的现代化。而是整个国家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化不是某个层面的现代化,而是全面的、全方位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化不能照搬别国模式,而应该走自己的路;中国现代化不能急于求成,而应该循序推进。这些经验教训和启示弥足珍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在21世纪顺利推进并最终实现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全面利用外资,推动国家经济建设,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促发孙中山外资思想的原因是近代中国的贫弱。其外资思想的形成、发展、完善经历了几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孙中山利用外资的思想为近代中国提供了必要和可能的建国方略,更缺乏付诸实践的土壤,但影响至今,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