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娱乐广场     
古代笑话搭配“同志,我要买一本《老年天地》。”“买它要搭一本别的书。”“搭配的是什么书呀?”“一本《儿童时代》。”松紧带甲:“这根带子恐怕太松!”店员:“不,系上去就紧了。”乙:“这带,太紧吧?”店员:“系一系就松了。”为何脸肿甲看到一个商贩鼻青脸肿,挑着担子快步走过,就问乙是怎么回事。乙说:这是个卖桃的,他曾向顾客发誓说:“我卖的桃品种名贵,个顶个的甜。要是不甜,你们往我脸上扔。”属于肉类甲:“8种副食品调价,怎么我去洗澡也涨了价呢?”乙:“你属于肉类。”10分钟与30年在收款处的窗口。交款人按捺不住说:“我在你们的窗…  相似文献   

2.
总想保护你     
林先敏 《可乐》2010,(11):46-47
忧郁的味道 第一次见到她时,她拿着我的资料看了半天,冷冷地说:“先试用吧,你可以出去了。” 就这样,我成了这家店里的店员。这是京城颇为著名的快餐店。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几乎无论走到哪个城市,都有华人聚集之地,旧金山、华盛顿和洛杉矶等地的唐人街都很有名。 在洛杉矶,有个华人聚集地,过去主要是台湾人居住于此,故被称为“小台北”。而今,北京人大量拥人,而又有了“小北京”之谓。华人在此开设的中国餐馆和免税店星罗棋布,做着华人的生意。中国去的团组多如牛毛,不愁做不到生意。在这里很少看到美国人光顾,故这儿大都讲北京话。除了所挣的是美元之外,其他和在国内几无二致。国内不少人想方设法去了美国,除了从事高科技之外,从事一般性工作很难进入美国人的圈子。而未去过美国的人却还以为他们成天在洋人圈子里闯荡,其实,当你  相似文献   

4.
佚名 《今日南国》2006,(23):63-65
NO.1香港评语:“手停口就停”的危机感长盛不衰;每个人都有投资观念;艺人们永远是为了工作而不敢恋爱和休息;兼职和充电是工薪族的两翼;快餐型报纸总是销量最大。电视时间:守着电视的师奶居多,亚洲电视和无线电视的650万观众是港人无开销的休闲方式,但人们更多时候忙得只好在路上听广播,于是这个城市的电台多达13个。快餐店:中国城市的中西快餐店数香港种类最齐全,麦当劳的广告也全年无休地做。  相似文献   

5.
在我家门前那块长方形的菜地上,长着一种十分美丽的花——南瓜花,有趣的是,我们这里的人都叫它“北瓜花”。  相似文献   

6.
侃洋人     
区别一个美国人问我:“你看中国人和美国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我说:“你们与人接触,首先是拉开距离,然后选择;我们是先混在一起,然后区别。我们的麻烦是往往绞成一团,人与人之间关系比较琐碎;你们的麻烦往往是孤独。”这位美国朋友点头称是。我指着桌上的菜说:“你们就像你们的菜,这是鸡,这是炸马铃薯条,这是柠檬。全部分开摆,由你选着吃;我们就像我们的菜,都切碎了,拌在一起炒,还嫌粘不到一块儿,再勾上些芡粉,这样味儿才出来。”美国朋友听了大笑。权利西方重个人意志,事事要自己选择决定;东方传统重官方意志,便寄厚望于父母官的仲裁。对…  相似文献   

7.
一篇作文,特别是考场作文,如果语言上进行了精彩的描摹,势必会增加文采,也会得到批卷老师的青睐。那么,什么是描摹?描摹就是用语言文字表现人或事物的形象、情节、特性等。它是一种语言表达技巧,能把静的变动,把抽象变具体,把无形变有形。举个例子,放学后,同学们隔着铁门看外面快餐店炒菜,一位同学说:“外面快餐店正在炒菜。”这是叙述。叙述语言通常只能告诉我们“情节”。如果我们变换一下表达方式:“快餐店,掌勺的正忙个不停。锅烧得通红,油煎得滚热,活鲜鲜的小白菜往油锅里一倒,爆得脆响。铁瓢翻动,铁锅抖起,两分钟后捞起来,油灵灵、香喷喷的。同学们隔着铁栅子门,看得口水直往肚子里咽。”这就是描摹,不仅有情节,而且有画面,色、香、味、感一应俱全。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语言的描摹之美呢?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我在对外贸易中接触交往了不少美国商人。这些美国商人虽然从事不同的业务,背景也不尽相同,但是有一点是共性的,即生意场上的美国人是异常精明和颇有城府的,现撷取几则,人们可以窥见一斑。 HOW MUCH与美国人的直率 在广州交易会和平时的业务洽谈中,美国人说的最多的是“HOW MUCH”(多少钱)一词。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桩生意的撮成与否。一次,  相似文献   

9.
“五一”这天,长沙芙蓉区的一条街上,一阵鞭炮响过后,小秋的干洗店开业了。都说时下开干洗店是“黄花菜凉了”的行当,但人们看到,小秋的干洗店生意不赖,两个店员似乎忙不过来。加上该店讲究质量,收费合理,交货快捷,因而顾客与日俱增。其实,小秋的真正胜算是靠两个“另类”卖点走向成功的。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输了?     
一个中国人决定到国际市场 去做生意,凭者中国人特有的勤 劳、聪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生意 做得如日中天。没多久,轻而易举 就能赚取巨大利润的生意吸引了 第二个、第三个……中国人进入 到了国际市场。中国人的产品吸 引了更多的人来到国际市场采购, 中国人的生意从当初的一家做到 现在的N家。 一个美国人来到国际市场, 他走到第一家中国人做生意的地  相似文献   

11.
路勇 《社区》2006,(12)
何老板是我们小区最有钱的人。在这个城市,他的连锁影楼开进了许多商品房小区,生意好得不得了。他似乎是为了方便照顾他的买卖,也在我们小区里买了一处房产,正好和我做邻居。作为“大款”的标志,何老板有一辆白色的宝马轿车。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宝马车主是为富不仁的一群人,“拖  相似文献   

12.
小说《店员》是美犹太作家伯纳德.马拉穆德的著名作品。主人公莫里斯在事业上是一个失败者。他经营的杂货店生意每况愈下,甚至不能保障家庭的温饱。莫里斯失败的原因是:第一,犹太人民族心理中的"受难精神"造成了他自身价值观的矛盾性,即他对人性抢着完美期望,却对自身的生命持着消极的宿命论。这阻碍了莫里斯的行动力。第二,莫里斯的性格与当时美国的大环境格格不入。莫里斯不能很好适应美国竞争激烈的商业大潮,他过度的牺牲精神阻碍了他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阿虎 《山西老年》2012,(10):34-34
传说古时山西太原郊外有个饭店的掌柜,为吸引客人,在门前挂上牌子,写着“明天吃饭不要钱”。牌子挂出的第二天,来了三位顾客,一个穷大夫,一个穷秀才,还有一个乞丐。他们看到了牌子说:“这里吃饭可以不要钱,我们明天去吃吧!”第二天,三人酒足饭饱后刚想走,却被店主拦住:“我牌子上明明白白写的是‘明天吃饭不要钱',今天还得照付。”但三个人囊中分文没有,店掌柜也无法。他想了想,又说:“这样吧,我出11个字:上、下、左、右、前、后、天、地、三、五、心,谁能用它们凑首诗,就放谁走。”  相似文献   

14.
翻开《贾平凹散文自选集》,不难发现散文的叙述主人翁是第一人称“我”,而“我”常常化为天真稚气的山村儿童。贾平凹散文中对儿童心理、言行的叙写,逼真传神,又各有特色,给文章平添了情趣。 《鸟窠》中“我”觉得白杨树上的鸟儿很寂寞,于是把树上的鸟窠搬到磨坊门口,想与鸟儿作伴。鸟飞回来看到树上无窠叽叽喳喳叫着,“我”大声地说:“窠在这儿,窠在这儿!”人鸟语不通,“我”的叫喊当然召不回鸟儿,但这些叙写十分真实地刻划了天真、纯洁的童心,既使人感到可笑,又令人觉得可爱。 《天上的星星》开头写道:天刚黑,我们孩子们才在家捉起迷藏,大人就来烦了,大声呵斥!“只好慑慑地出来,在门前树下的竹席上,躺下去,纳凉是了”。后来,看到漫天满空的小星星闪闪发亮,天空十分热闹,孩子们又“都快活起来了,一起站在树下,扬着小手。星星们似乎很得意了,向我们挤弄着眉眼,鬼鬼地笑”。孩子们的活泼、淘气,大人的威严,跃然纸上,真切动人。  相似文献   

15.
也不知在哪张小报看到“比萨饼”的来历:当今家喻户晓的比萨饼是在35年前由美国密歇根城两个名叫英纳汉的爱尔兰兄弟从意大利人手里买下的多米诺比萨饼屋开始的,这笔不起眼的生意后来竞在美国餐饮业中掀起了一场革命。今天,饱尝创业甘  相似文献   

16.
平安 《社区》2003,(13)
一位年轻的小伙出差回来,发现自己门前放着一双拖鞋,很是诧异,对门的老太太出来告诉他:“孩子,这双拖鞋是我放的。”原来,这位老太太从电视上看到近来有贼白天撬锁入室偷盗,担心有人趁小伙子不在家入室行窃。于是,这位老太太便每天拿一双拖鞋放在小伙子的门前,并每天都把塞进小伙子家防盗门中的广告取下来,形成家中有人的迹象。我们在称赞这位老太太精明的同时,也为老太太关心邻居的行为所感动。与那些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者相比,老太太的确是“多管闲事”,可正是这份自找的“闲事”,给不相往来的邻里关系松了绑。现实生活中,同…  相似文献   

17.
美国人和旅美中国人几乎都幽默地说:美国是儿童的“天堂”,青年的“战场”,老年人的“地狱”。其实,美国老年人并不是生活在上刀山、下油锅的地狱中的,“地狱”之喻,是与“天堂”、“战场”相比较而言。人到老年,耳聋、眼花、腿胯不灵,不能像年轻时代那样潇洒,不能随心所欲到野外参加游艺,也不能像儿童那样普遍受到关爱,于是就与“天堂”粘对儿说是生活在“地狱”了。 美国税多,即使买一节电池也打税。个人收入所得税占工资的三分之一,而且有联网电脑控制,根本无法偷税、漏税。联邦政府有了钱,社会福利就是真正的铁饭碗了。有人担心“社会福利基金”会破产,实近乎杞人忧天。  相似文献   

18.
汪斋 《山西老年》2014,(1):23-23
一次,周恩来接见的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做马路?”他听后没有急于用刺人的话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马路。”这个美国记者仍不死心,继续出难题:“总理阁下,在我们美国,人们都是仰着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低头走路,这又怎么解释呢?”周总理笑着说:“这不奇怪,问题很简单嘛,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当然要仰着头走路了,而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当然是低着头走了。”  相似文献   

19.
《北方人》2007,(3)
一位辍学的孩子,到城里寻活干,找份替快餐店送“外卖”的工作,每月工资不高,但活辛苦,高峰期一天得送六百份快餐。他人瘦小,又腼腆。熟悉他的客人问:“是不是不想上学,逃学来打工的?”他说是,但不是为了赚钱。这个回答让人惊讶,他母亲病了,常年药物不断。父亲是个残疾人,在集镇上摆了一个烧饼摊。他是家里惟一的顶梁柱。孩子  相似文献   

20.
购买时光     
在富兰克林报社前面的商店里,一位犹豫了将近一个小时的男子终于向店员开口问道:“这本书多少钱?”“1美元。”店员回答。“1美元!”这人又问,“你能不能少要点?”“它的价格就是1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