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辉霞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5(6):702-707
企业家制度建设涉及到四个方面的制度安排,是制度企业家产生的基础,也为制度企业家发挥创新才能提供了动力和条件。制度企业家诱致性制度创新及理论支持,源于对新制度服务的需求,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的供给,由此演绎出诱致性制度创新的三种模型。制度企业家以其有别于企业家的独有的特质创新着企业家制度环境,两者互动促使企业制度不断完善,社会制度结构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2.
论企业家制度与制度企业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辉霞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5(6):702-707
企业家制度建设涉及到四个方面的制度安排,是制度企业家产生的基础,也为制度企业家发挥创新才能提供了动力和条件。制度企业家诱致性制度创新及理论支持,源于对新制度服务的需求,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的供给,由此演绎出诱致性制度创新的三种模型。制度企业家以其有别于企业家的独有的特质创新着企业家制度环境,两者互动促使企业制度不断完善,社会制度结构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3.
李楠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4):239-242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和企业管理水平等条件下,企业创新的决定因素在于企业家的创新行为.当前,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系中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部分,提升民营企业家的创新行为能力,是实现其自主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王烈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企业最高管理层的工作 ,并不是为企业确立新的战略 ,而是建立一个能够持续地产生出为广大消费者接受的经营新概念的组织。企业家为了在观念方面有比较大的创新 ,可以从以下 5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是确定经过努力有可能达到的比较高的期望目标 ;二是延伸公司的业务定义 ;三是企业家必须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是某个事业 ,而不仅仅只是在兴办一个企业 ;四是企业家应该经常倾听新的声音 ;五是企业应该像细胞那样不断分裂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理论及其实践的基础,只有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内涵和精髓,才能创建以人为本的现代组织管理机制,从而调动组织中个体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员工都释放出自己的能量,使组织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岳瑨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1):58-61
经济转轨、经济全球化和高技术产业化突出了中国企业家创新精神的重要性。文章通过分析熊彼特的理论,指出“创新”就是“企业家精神”。 而强化市场意识、培植风险意识、增进转换意识是培育企业家精神的三个重要方面,也是培养中国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企业家的本质特征 ,但企业家的创新行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分析影响和制约企业家创新行为的各种因素 ,有利于企业家克服障碍 ,调整创新行为 ,提高创新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9.
企业家创新行为的内容分为7个方面:企业战略、生产经营、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信息搜集、支持的寻求以及创新操作.综合分析发现,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企业家的创新行为表现并不突出,比较而言企业文化管理方面最常出现创新行为,而搜索信息和寻求支持方面的创新行为相对较少.分类比较的结果显示51岁以上的企业家较其他年龄段的企业家更注重企业战略方面的创新行为;41~50岁的企业家较其他年龄段的企业家更注重操作方面的创新行为;民营企业家较其他性质的企业家更注管理制度方面的创新行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家较非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家创新行为更为突出;企业规模越小,企业家创新行为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企业家的创新行为产生新的赢利机会。创新成果在扩散过程中,会造成旧制度的非均衡。企业家为了获得创新所带来的利润会成为制度变迁的主导力量,进而改变了的制度又会促进创新的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11.
论以人为本与执法原则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雅丽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2):46-4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原则,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执法是现代法治的重要环节,应该将以人为本作为执法的原则予以贯彻,创新执法原则的理论。执法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具体体现在:执法应合乎人性,体现人道,彰显人文关怀,以保障和实现人权为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2.
宋敏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28(3)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十七大报告再次凸显了这一思想:实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论的创新,提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推动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更新,倡导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促进了以人为本的群众路线的再新,要求真诚倾听、真实反映、真情关心民情。这样就实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思想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13.
14.
杨连波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1,(2):95-96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也是经济活力的源泉,有人预言,21世纪国家与国家间竞争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一批代表国家科技与经营水平的大型企业之间的较量。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适应21世纪发展的需要,中国需要一大批具有辩证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世界眼光、信息意识和组织能力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15.
韩廷香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1998,(3)
中国的经济体制已从计划经济全面转为市场经济,中国的企业家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重新塑造自己。本文详细阐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应具备的十三种才能,只有造就一批真正的企业家,中国企业才可能具备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汪应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
造就企业家队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企业家素质的高低往往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现代企业家应当具备现代思维方式、政治、思想、知识,能力等多方面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巨人集团的创立者史玉柱和华为集团的董事长任正非的案例对比分析引出企业家精神这个概念,进而探讨了中国社会当前企业家所应具备的精神,以及如何培养这种精神.得出结论如下:企业家应该具备全局观,应该为员工创造具有人文关怀的工作环境,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在当前中国,要培养企业家精神,就需要创造一个以商业文化取代金钱文化的主流思想,另外也需要企业家个人的修炼. 相似文献
18.
胡石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
股份制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实质是企业家职能的分解。股份制的出现是以股东确信职业经理对财产负责为前提条件的,对于股份制企业中的企业家,我们对其绩效应作出公正的评价。他们追求的不仅仅是利润的最大化,社会利益、个人荣誉等这样一些非金钱目标也是他们所追求的。 相似文献
19.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最稀缺的资源不是资本与自然资源,而是企业家精神,尤其是企业家创新精神及其行为,企业家创新行为与企业成长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拟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分析企业家创新行为与企业成长的相互作用规律,探索企业家创新行为在企业成长各阶段的工作要点,并据此提出:在企业的初创期与转型及再成长期,企业家应更多地致力于突破性创新;在企业的成长期与成熟期,企业家应更多地致力于维持中的渐进式创新。 相似文献
20.
论经济全球化下我国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全球化要求我国企业家具有创新思维、冒险精神、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吃苦耐劳、以苦为荣的精神,而传统文化的不利影响、缺乏合理的选拔机制和有效的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影响着我国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培养。要弘扬有利于企业家创新精神培养的社会文化环境,建立健全有利于企业家创新精神成长的选拔机制、鼓励企业家创新的激励机制及监督约束机制,从而建立健全有利于培养我国企业家创新精神的保证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