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在MBO相关的法律制度尚不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尚未完备、股权分置的情况还未解决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下,MBO是否能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改善资本结构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对中国所发生的MBO事件的经济后果及各种客观条件进行全面深入的实证与理论研究。本文运用统计学的因子分析法,对中国2001-2002年17家实施了MBO的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在MBO当年和后一年有所上升,但是在MBO后二年,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因此,文章认为,在目前,由于中国MBO运行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尚不成熟和不完善,上市公司MBO还须慎行,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规范上市公司MBO,以使上市公司MBO后的经营绩效能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2.
行政因素的大量介入是中国MBO的一大特点,也是造成MBO诸多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减少政府对MBO定价和管理层选择的操纵,加快政府对MBO的立法工作,对中国MBO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MBO是近几年并购界热点问题之一,以中国MBO产生的深层动因入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加以分析。宏观方面从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三个方面剖析了MBO在中国产生的特定背景,微观方面着重于信托收购业务开展及MBO基金的推出,分析了MBO在中国未来规范化操作的可行性。最后,借鉴国外的经验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4.
管理层收购(MBO)起源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是一种重要的资产剥离和公司重组的手段.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MBO逐渐进入中国,并成为产权改革的一种新的探索形式.美国市场经济发育完善,管理层收购相对成熟.相对于美国,中国管理层收购在实施环境、实施动因、融资方式、定价机制和利益获取机制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继续探索和规范.<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的颁布是规范中国MBO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针对中国的现实情况,与战略投资者相结合是中国MBO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MBO不宜成为中国国有企业改制的一般模式或主流模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上市公司MBO后财务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理论界讨论最多就是中国MBO如何地不规范,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规范,例如法律健全、金融创新等.但是对已经进行MBO之后公司经营如何却少有涉及.选择进行典型MBO后7家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研究,从而发现MBO后公司的业绩并没有达到期望的提高,因此,建议中国上市公司应谨慎进行MBO.  相似文献   

6.
管理层收购(MBO)是发达资本市场的一种重组形式,是在市场化高度发达的条件下对公众公司的否定和矫正措施,其实施离不开完备的法律制度和完善的金融环境与工具。中国目前作为一种新型加转轨的市场经济,在法律制度和金融环境还明显滞后的情况下,不宜极力推崇MBO这一创新。从MBO的基本含义出发,通过对已实施MBO的上市公司所暴露的问题的分析,旨在说明中国不应选择MBO作为上市公司重组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自1999年四通改制起,MBO在中国已有了十几年的发展.这十几年的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兴起阶段、逐步规范阶段.MBO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有着自己的动因,MBO本身是否是国企改制的有效途径并不重要,关键是完善其操作环境,纳入市场化管理,让市场来抉择.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MBO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由于其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法律和规范化市场监控机制的严重缺失与滞后,政策和监管态度的模糊性,以及管理层道德理性的有限性等因素的制约与影响,面临着诸多的风险及障碍,尤其是道德风险。因此,从经济学及法学的视角,理性分析中国上市公司MBO中的道德风险,探索、构建预防机制和策略,对于规范和促进中国MBO的健康发展,深化企业制度改革,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试论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中的道德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委托代理关系中出现道德风险。中国上市公司特有的股权结构使得其MBO过程中广泛地存在着道德风险。国有股协议转让的定价是否公平等问题成为 MBO在中国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只有认真地分析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中的道德风险 ,提出有效防范措施 ,才能发挥 MBO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MBO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由于其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法律和规范化市场监控机制的严重缺失与滞后,政策和监管态度的模糊性,以及管理层道德理性的有限性等因素的制约与影响。面临着诸多的风险及障碍,尤其是道德风险。因此.从经济学及法学的视角,理性分析中国上市公司MBO中的道德风险,探索、构建预防机制和策略,对于规范和促进中国MBO的健康发展,深化企业制度改革,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Buy-out简称MBO),是随着西方国家大企业集团业务分拆和反收购而产生的,在降低代理成本,激励内部人以及提高管理效率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MBO在20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被视为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和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实施MBO还存在很多制度障碍,融资问题是其中之一。文章分析MBO融资障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管理层收购(MBO)是通过改变产权结构提高绩效的交易手段和资本运作方式,转型国家MBO具有效率提高和财富转移双重特征。在经济社会转型和国有企业改制的背景下,中国的MBO具有在特殊含义,中央和地方政府关于MBO的政策也在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3.
虽然目前国内对MBO的法律法规有所松动,国内一些上市公司也在实践着MBO。但是,MBO是一项技巧性强,牵涉各方利益的系统工程,并无统一模式,而且在中国实现MBO最核心的两个问题:适合的收购主体和收购资金的来源这两个问题都没有很好解决,因此,本文通过对已实行的案例进行分析,可或多或少为今后其他公司选择实施MBO的实现方式和融资方面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对于MBO与古典企业、现代企业以及后现代企业之间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深刻理解MBO在企业制度变迁中的积极效应。由于我国经济转型期的环境约束和产权约束,MBO的实践效应受到了制约与阻碍,从而使我国MBO的运行陷人困境。规范和完善交易规则,确保MBO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是实现MBO并购效应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国内外上市公司MBO实践,对国内上市公司MBO运作的制度障碍进行深入探讨,以求对上市公司MBO立法与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目前反对中国国企大规模推行MBO方式改制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推行该方案涉及的指导思想、依据的有关理论和现实后果进行了研究。本文认为,对国有企业特别是上市的国有企业大面积地推行MBO即私有化是不正确的,现在的改革理论过分地偏向了既定的权力层面,上市的国有公司实行MBO不是进步,在目前情况下实行MBO为腐败的深化打开了新的大门。  相似文献   

17.
借鉴美国管理层收购的实践经验,结合中国具体的实施环境,分析了管理层收购(MBO)实践过程中存在收购主体不具备合法性、收购价格不公平合理和资金来源缺乏规范性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MBO的政策建议,认为应进一步减少实施MBO的法律障碍、增加收购透明度、拓宽融资渠道等。  相似文献   

18.
MBO被引入中国以后,主要是为了解决国有资产退出和民营企业产权清晰的问题,文中论述了中英MBO的发展,并从收购动机、收购主体、融资方式、定价模式以及中介机构作用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要完善我国MBO的运作模式首先应该从制定合理收购价格、完善金融市场以及确保收购主体的独立性做起。  相似文献   

19.
MBO在中国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BO作为一项经西方国家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制度,本身对中国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以及经营者激励机制的建立等方面都具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制度价值。但由于中国法律法规滞后、信息不对称、交易没有公开等原因,导致MBO过程中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监管MBO的法律政策、相配套的市场机制及思维意识,推动国有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80年代,发端于美国的上市公司管理者控股收购(Management Buy-out,缩写为MBO)异军突起,并迅速席卷全球.上市公司MBO实质是市场经济对效率最大化追求的必然产物,其不仅有利于实现产权结构调整,同时还可以降低公司代理成本,激励管理人员等,尤其对于急需明晰产权与减退国有股的国内上市公司,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从国内外上市公司MBO实践来看,要重视再对国内上市公司MBO运作的制度障碍与监管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求对上市公司MBO立法与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