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福利多元理论视角下"医养协作"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6月齐齐哈尔市龙沙区符合入选标准的5所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与护理员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机构开展"医养协作"模式。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提供健康知识宣教、常用护理及康复技术培训、定期诊治及护理、就医绿色通道等医疗服务,养老机构建立并完善老年人健康档案。比较干预前后老年人慢病知识掌握情况、老年人对护理员服务的满意度、老年人生存质量及护理员常用护理及康复技术掌握情况。结果干预后,老年人慢病知识掌握情况、老年人生存质量与对护理员服务的满意度得分的变化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员常用护理及康复技术掌握情况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福利多元理论视角下"医养协作"模式的实施,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慢病知识、改善老年人生存质量、提高护理员常用护理及康复技术及老年人对护理员服务的满意度,为构建系统规范、标准明确、经济有效、切实可行的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积极人口老龄化建设需从切实保障老年人健康水平出发,为应对健康养老服务挑战,社会保障、长期照护及养老服务等体系已作为国家优先发展策略。医养结合既与政策、环境及经济水平相关,又与照护服务水平以及医保及保险体系相关。应针对性优化医养结合服务,改善老年人的健康及医疗、康复、照护等各方面保障,促进积极老龄化建设。积极老龄化建设研究包括健康养老服务挑战及需求、政策法规、医疗保险、社会服务、医养结合及商业保险等内容及体系研究,积极人口老龄化建设中加强医养结合与医疗保险的需求研究,可加强医养结合服务体系保障研究,引导我国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模式及保障方式进行合理选择,优化补偿及保障机制设计。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倦怠和职业认同现状,以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MBI职业倦怠量表和职业认同量表对400名养老护理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情感耗竭维度中,58%的养老护理员处于中度情感衰竭状态,10%的养老护理员处于高度情感衰竭状态;职业认同的总体概况得分为35.84±5.89分,选项"我希望我的子女以后也能从事这项工作"得分最低,为2.20±0.97分;养老护理员职业认同水平越高,其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及低成就感程度越低。结论养老护理员职业倦怠与职业认同成负相关,提升养老护理员的职业认同,可以减轻其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4.
对南京市浦口区各养老机构及从业人员、机构上报民政局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现阶段南京市浦口区养老机构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服务的需求及满意程度、从业人员配置及培训情况、机构运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结果显示:老年人认为在医养结合服务中康复服务(16.5%)、精神慰藉(13.8%)方面较为欠缺,机构收费水平、健康体检为影响老年人满意程度的因素(P<0.05);64.7%的从业人员接受过养老相关专业培训;取得养老资格证书和业务培训为影响从业人员对医养结合了解程度的因素(P<0.05);目前养老机构获得政府支持较多,社会捐赠不足,服务形式有限。养老机构应加强专业照护人员队伍建设,医养结合服务形式有待丰富并完善,要加强与第三方社会组织的合作。  相似文献   

5.
基于健康老龄化理论,阐述了民族地区发展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理论逻辑。利用5个民族省份的调查数据,引入安德森行为模型作为分析框架,并对其进行修正,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考察了先决、促能和需求三类因素对老年人选择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促能因素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选择影响最大,先决因素和需求因素也对因变量产生了显著影响。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推进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日本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得益于家庭、政府、市场三方面的密切配合。文章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理论,从家庭逻辑、政府逻辑以及市场逻辑三个维度,对比分析中日两国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与中国相比,在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方面日本的老年人思想态度、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地区福利政策体系、市场竞争机制及人才信息体系都具有较大优势。因此,借鉴日本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成功经验,从转变老年人思想、完善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立地域福利政策体系、吸引企业参与竞争、培养专业护理人才、健全智慧养老信息体系等方面,为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提出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养老护理员离职意愿与职业承诺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常德市154名养老护理员,运用一般情况问卷、离职意愿量表、职业承诺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养老护理员离职意愿得分为12.56±4.279分;职业承诺及各纬度得分与离职意愿呈负相关(P0.01)。结论养老护理员离职意愿较高,职业承诺对其影响较大,管理者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职业承诺水平,稳定养老护理员队伍,促使养老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与日益增长的老龄健康需求共同推进医养分离向医养结合发展,未来医疗卫生服务与养老服务结合发展的工作重心将由疾病治疗转向改善老年群体的生命质量。参照主要发达国家整合式照护模式,思考其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困境,提出构建健康养老多元需求评估体系、建设多层次长期照护保障体系、探索整合式监管模式等对策,并通过老龄健康社区治理来推进医养融合进程。  相似文献   

9.
面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我国养老模式面临较大困难和挑战。人口老龄化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与老年人晚年幸福生活息息相关,而新时代下老年人对养老模式有着更高的需求。医养结合嵌入式养老模式在面对现实需要、结合时代发展和人们传统养老观念改变中应运而生,该模式将医疗和养老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老年人在家附近也能享受到医疗和养老的双重保障,在未来养老模式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该研究通过对上海市医养结合嵌入式养老模式供需两方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将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明确医养结合嵌入式养老模式的研究意义,分析医养结合嵌入式养老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完善医养结合嵌入式养老模式顺利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人口老龄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养老服务面临资金瓶颈、医养结合存在现实障碍、养老服务人才短缺、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方面的挑战。为此,政府应该加大财政补贴并拓宽投融资渠道、发展医养护结合模式以方便老年人养老与就医、加大养老服务护理、管理和评估人才培养力度、建立以居家社区养老为重点的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城市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利用2009年福州、厦门和泉州三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的抽样调查数据,描述分析了城市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满意度,并借助多元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居家养老服务在试点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影响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因素包括:老年人的文化程度、生活自理能力、居住情况、婚姻状况、退休前的职业和收入状况以及阶层认同状况。   相似文献   

12.
在少子老龄化的背景下,(高龄)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问题成为家庭和社会面临的重大难题,医养结合可能成为缓解该难题的创新性模式。通过对部分医养结合试点地区不同类型医养结合实践的调研发现,医养结合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的医疗和养老困境。但是,由于医、养、险分别涉及不同部门,其良好运营的复杂程度远超过单纯的医疗或养老,在管理者、运营者、筹资机制、受益者、服务者、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多个方面,医养结合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结合日本医养结合经验,提出了应对医养结合挑战的初步思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老年人对医疗辅助的需求增加,“医养结合”模式成为新时代的养老趋势。虽然“医养结合”模式的实行极大地提高了老年人的养老质量,但是其实行过程中老年人权益未能得到有效保障。从法律规制视角而言,当前“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人权益保障主要存在立法有缺陷、执法不规范、司法救济乏力、普法宣传不当等问题,需完善相关立法、深化执法规范建设、强化司法保障、改善普法宣传效果,以切实保障老年人权益。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时期,老年人口总量急剧增加,高龄化程度日益加深,慢性老年病患者不断增多。然而我国针对老年人的医疗条件不足,医疗服务水平普遍不高,而且我国现有的养老模式如家庭养老、社区养老、社会养老等均存在医养分离、有养无医等问题,无法满足老年人及其家属对于健康养老的要求与期望,因此,"医养结合"这种新型养老模式应运而生。本文对"医养结合"模式产生的背景、"医养结合"的理念及分类进行了阐述,并对"医养结合"模式在机构养老中的健全方式进行了研究及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拆迁小区老年人养老照护现状和需求。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课题组编制的《拆迁小区老年人照护现状与需求》问卷,在成都市某社区采用偶遇抽样法对该社区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养老照护现状和需求进行深入调查,运用Epi Data软件录入数据和建库,使用SPSS 17.O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拆迁小区73.2%的老年人表示对现在的养老模式满意,教育程度、家庭规模及生活自理能力等因素对老年人选择养老方式有不同的影响。结论不同影响因素对拆迁小区的老年人选择养老方式有不同的影响,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养老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尽量满足拆迁小区老年人的合理需求,完善拆迁小区养老服务体系,解决因城市扩张及发展而引发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应对老年人不断膨胀的综合性服务需求,在国家的政策引导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给发展迅速,已然成为当前养老服务的重要方式和热点话题。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给实践中存在碎片化的困境,其深层根源是体制机制问题。医养结合服务供给组织的多头管理、权责壁垒,供给主体的多元分离、信息不对称,“医”“养”资源分散、政策割裂,诸多因素造成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困难、供需错位、有效供给不足。解决供给碎片化的路径是整合,通过组织协作、政策连接和资源整合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服务机构在照护失能、半失能老人方面拥有独特的医疗资源优势。本文结合实际,以实地调研的方式,走访山西省某三甲医院老年科,在详细了解其医养结合机构发展机制的基础上总结了一些有益经验,并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基础设施不足、护工缺乏且专业技能不足等问题作了相关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建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拓宽资金渠道、建立长期护理保险机制等相关建议,促进医养结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问题急需解决,“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是我国解决该问题的一种政策创新。安徽省在响应“医养结合”政策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养老服务模式,各种模式的养老服务效率是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问题。文章运用专家评价法构建了“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服务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地调研对安徽省“医养结合”主要养老服务模式的服务效率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目前安徽省“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整体效率较低;“医中设养”模式是各种模式中效率最高的一种,其中预防保健服务和康复护理服务是“医中设养”养老服务模式中效率最高的两个模块,“养中设医”模式在设施环境以及服务人员数量和服务质量上具有明显优势,而“医养合作”模式在规章制度和老年人精神慰籍方面则胜于其他模式。可以从四方面入手提升“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服务效率:树立“医养结合”服务理念;加大“医养结合”政策推动力度;提升医养服务人员技能,完善基础设施;深入分析自身资源,选择最佳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9.
“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有利于整合养老和医疗资源,有效解决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的医疗、养老问题。目前,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机构高收费与老年人的低购买力,养老服务单一化与老人需求多样化,医护人员紧缺等,如何进一步拓展“医养结合”供给主体的资金来源,完善其服务方式以及人才培养机制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文章以马鞍山市为例,探讨新型养老模式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事业是政策导向和现实需求,但仍未建成覆盖农村基层和功能齐全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基于粤北N自治县和S自治县的考察,研究农村基层组织、民族老年人家庭、镇敬老院、县城社区、县社会福利院等养老服务供给主体与乡村医生、村卫生站、镇中心卫生院、县级医院等医疗服务供给主体耦合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给模式。从两县自然村、行政村、行政镇、县城社区、全县5个区域层级入手,比较分析两县各层级耦合模式的运行状况,总结"医养结合"适宜模式、待全面实施模式、不适宜模式和耦合关键点,进而构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给侧层级体系,据此提出患病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决策路径。最后,针对耦合关键点和存在问题对每个区域层级提出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