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sST2联合NT-proBNP对急诊心衰患者生存状况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急诊心衰患者130例,分为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Ⅳ级组,对照组选择健康的体检者60例.对3组NT-proBNP及血浆sST2水平进行观察对比,对心功能不同分级患者NT-proBNP及血浆sST2水平进行比较,比较NT-proBNP,sST2,NT-proBNP联合血浆sST2对心衰患者死亡状况的预测价值.结果随心功能分级递增,NT-proBNP水平逐渐升高, sST2曲线下面积(0.776)及NT-proBNP对死亡判定的ROC曲线与NT-proBNP曲线下面积(0.775)相比较没有明显差异,但二者联合曲线下面积为0.813,与NT-proBNP 及sST2曲线下面积相比较差异显著. sST2联合NT-proBNP进行心衰患者死亡状况预测时的敏感度为99.0%,特异度为93.2%.结论作为急诊心衰患者诊断、预后和风险评估的主要标志物,sST2联合NT-proBNP对患者生存状况进行评估可以很好地预测患者的生存状况,提高准确度和敏感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浆脑钠素(BNP),心钠素(AN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对80例心衰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人群进行血浆BNP和ANP水平检测,同时用多普勒超声心电动仪测心衰患者在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对心功能进行分级。结果心衰患者组血浆BNP浓度,AN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健康人≥51岁组BNP浓度较<51岁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NP浓度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差异有显著性(P<0.05),ANP浓度Ⅲ级与Ⅳ级差异无显著性(P>0.05),BNP水平与LVEF、LVESD、LVEDD的数值有相关性。结论临床上血浆BNP浓度比ANP浓度对心衰患者诊断具有更大意义,BNP是反映心室功能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应用于老年充血性心衰患者对心功能保护及(N末端脑钠素原)BNP、一氧化氮(NO)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接诊的老年充血性心衰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一组(n=40)和观察二组(n=40),观察一组使用常规治疗+丹参酮ⅡA进行治疗,观察组二组进行常规治疗,另外在相同期间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对心衰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分析心衰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心功能指标、BNP和NO等指标水平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NO、BNP水平明显降低,LVEF水平明显上升,并且观察一组NO、BNP水平更低,LVEF水平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vWF水平明显降低,6-keto-PGF1a水平明显上升,并且观察一组vWF水平更低,6-keto-PGF1a水平更高(P0.05);心衰患者N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越高,指标水平变化越明显(P0.05);心衰患者vW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6-keto-P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越高,指标水平变化越明显(P0.05);观察一组和观察组二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70%,观察一组效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 vWF、6-keto-PGF1a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与患者心衰严重程度相关,临床治疗老年充血性心衰患者,使用丹参酮ⅡA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联用地高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慢心衰)合并快室率房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分析慢心衰合并快室率房颤患者加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前后心功能、心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心率、心功能改善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不良反应有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结论小剂量倍他乐克联合地高辛治疗慢心衰并快室率房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浆B型利钠肽(BNP)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90例CHF患者设为CHF组,同期选择参与体检的60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并对CHF患者心功能分级与BNP关系进行分析,同时根据出院前患者的BNP水平进行分组,统计CHF患者出院后的再住院率及死亡率。结果 CHF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浆BNP水平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血浆BNP≥110pg/ml者的再住院率、死亡率分别为25.0%和17.9%,显著高于BNP110pg/ml者的6.5%和3.2%(P0.05)。结论血浆BNP是反映CHF病情程度的重要指标,可为CHF的早期诊断、病情判定、预后评价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老年肺部感染是特指年龄≥65岁的老年人所患主要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各种病原体侵袭引起的终末气道、肺泡及肺间质的感染性疾病。由于老年人免疫力下降、机体功能退化、慢性基础疾病多,肺部感染患病率及致死率明显升高。而老年肺部感染患者血清ChE与NT-proBNP水平有显著变化,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和死亡风险也显著相关。检测血清ChE与NT-proBNP水平,方法简便、安全,临床上易广泛开展。因此深入了解胆碱酯酶、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在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对老年肺部感染诊断、预后评估、病情监测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血尿酸在老年心脏瓣膜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89例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血尿酸(UA)水平进行分组,分为UA正常组(n=40)和增高组(n=49),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UA水平以及超声心动图等指标。同时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性功能分级进行分组,对比不同心功能患者血浆BNP和UA水平。结果 UA水平增高组患者的LVEDV水平和LVEDD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患者,而LVEF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患者,两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t=6.22,3.11,7.74;P0.05)。结果表明,随着患者心功能水平的恶化,患者的UA和BN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LVEF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临床检测UA水平对患者的心功能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助于临床的诊断,且有助于患者预后效果的判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心肌营养素-1(CT-1)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的影响及心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法将86例年龄在65岁以上的心功能不全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抗心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治疗,2周为1个治疗周期,比较1个治疗周期前后两组患者血浆CT-1和NT-pro BNP水平变化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1个治疗周期后,两组患者血浆CT-1和NT-pro 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功能指标得到有效改善(P0.05);观察组血浆CT-1和NT-pro BNP水平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且超声心动图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可有效降低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CT-1和NT-pro BNP水平,显著改善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CRF)血透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B型钠尿肽(BNP)水平及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42例透析组患者在服用叶酸和VitB12前后及23例健康对照组作了HCY的测定。结果 CRF血透患者血浆HCY和BNP水平分别为28.42±9.53μmol/L和193.39±48.4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93±4.96μmol/L和26.64±9.81μmol/L(P0101)。伴有心脑血管病变者血浆HCY和BNP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心脑血管病变者。透析组患者服用叶酸和VitB128周前后HCY水平下降明显(P0.01),BNP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 CRF血透患者存在高HCY血症和高BNP血症,服用叶酸、VitB12可降低HCY水平,可能防止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房颤患者治疗中,归脾汤加减联合胺碘酮对患者心脏充盈及射血分数情况的影响。方法将76例老年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接受中药安慰剂联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接受归脾汤加减联合胺碘酮治疗。分析两组治疗过程中心室充盈及射血分数的变化情况。结果在6个月的治疗过程中,两组LA、RA、LVD及RV均呈下降趋势,LVEF均呈上升趋势,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时LA、RA、LVD、RV及LVEF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治疗6个月时,观察组LA、RA、LVD及RV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归脾汤联合胺碘酮口服治疗可有效改善老年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心脏充盈情况,并提高患者的射血分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炎患者血浆中脑利钠肽(BNP)的表达,及BMP在急性心肌炎诊断中的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8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浆BNP的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LVEF、SV、CK-MB、cTnT等指标均优于研究组患者指标,且轻症组患者优于重症组;研究组患者血浆BNP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轻症心肌炎患者相比,重症心肌炎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炎患者血浆BNP的表达水平较健康人高,且重症心肌炎患者血浆BNP水平高于轻症心肌炎患者,血浆BNP水平在急性心肌炎诊断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人心房颤动的相关基础疾病、临床特点及抗栓治疗现状。方法对黄山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经住院明确诊治的42例80岁以上高龄房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持续性房颤33例(78.6),持续性房颤5例(11.9),阵发性房颤4例(9.5)。患高血压22例、心衰19例、冠心病12例。永久性房颤患者和阵发性、持续性房颤患者LA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患者大都具有一种以上中危因素和或高危因素,35例患者选择抗血小板治疗,接受华法令治疗为0,4例患者存在抗栓禁忌证,3例患者放弃抗栓治疗。高龄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率增高,因心衰致死率增高。结论慢性持续性房颤是高龄老年人房颤的主要特征,老年房颤同时伴有多种相关基础疾病,高血压、心衰、冠心病是高龄老年人房颤的主要因素,老年房颤常有多个卒中危险因素,脑卒中发生率高,但华法令抗凝治疗率低,应针对个体选用合适有效的抗栓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情况相关性及临床意义,并分析脑钠肽水平对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入选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我院重症医学科(ICU) 135例脓毒症患者,分为脓毒症组50例,严重脓毒症组46例,脓毒性休克组39例,并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于入院确诊后第1天行脑钠肽、超声心动图、血乳酸等检查,行APACHEⅡ评分评估,并于4周后观察各组死亡率.分析4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乳酸、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APACHEⅡ评分的变化,并比较各组死亡率变化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①各组脑钠肽水平均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脓毒症休克组脑钠肽水平、APACHEⅡ评分较严重脓毒症组及脓毒症组高,严重脓毒症组较脓毒症组高,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脓毒症休克组LVEF较严重脓毒症组及脓毒症组低,且乳酸水平较其他2组增高(均P<0.05),但严重脓毒症组与脓毒症组LVEF、乳酸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②Pearson相关进行线性相关性分析后脓毒症休克组脑钠肽与LVEF、乳酸呈正相关,与APACHEⅡ呈负相关(均P<0.05);严重脓毒症组脑钠肽与LVEF呈相关,与APACHEⅡ呈负相关(均P<0.05);脓毒症组脑钠肽与APACHEⅡ呈负相关(P<0.05).③4周内患者死亡率以脓毒症休克组患者最高(P<0.05),而脓毒症组与严重脓毒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亚组分析表明死亡组脑钠肽、LVEF、APACHEⅡ评分、乳酸均较存活组高(均P<0.05),但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BNP水平升高、APACHEⅡ评分增高、乳酸增高均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10、1.107、1.098,均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且与病情轻重、左心室收缩功能、早期预后有关,BNP水平的检测可以作为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早期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血清脑钠肽(BNP)水平是否与缺血性卒中后功能预后相关。方法年龄≥18岁入住卒中单元的患者,检测血清脑钠肽水平。研究终点为采用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和死亡率。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估计BNP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57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平均年龄67.9±15岁,经年龄和性别校正分析显示BNP升高与较低的射血分数(P〈0.0001)和心房扩大(P〈0.001)相关。多变量分析显示,BNP升高会降低良好预后的可能性(OR0.64,95%CI0.41-0.98),增加患者死亡危险(OR1.75,95%CI1.36-2.24)。添加BNP于多变量模型增加功能预后(P=0.013)和死亡率(P〈0.03)预测性能。结论血清BNP水平与缺血性卒中6个月后功能预后强相关,BNP入选多变量改善卒中患者死亡率和功能预后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RP水平和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代谢综合征(MS)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应用立普妥对CHF代谢综合征预后的影响。方法观察120例CHF代谢综合征患者在常规应用心衰治疗药物的基础上,给予立普妥干预前后血清CRP和LDL-C的变化。另选30例无心衰MS患者为对照组。结果心衰代谢综合征患者CRP、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心衰代谢综合征患者(P〈0.05)相关分析显示CHF患者的CRP水平和心衰程度呈正相关(r=0.14,0.21,0.32,0.39,P〈0.05)。CHF患者的LDL-C水平和心衰程度亦呈正相关(r=0.21,0.33,0.46,0.50,P〈0.05)。药物干预组立普妥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LDL-C水平有明显降低(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LDL-C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药物干预组患者给予立普妥干预治疗4,8周后比较CRP水平均有显著降低(P〈0.01),且与应用时间的长短呈正相关(r=0.11,0.34,P〈0.05);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CRP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CRP可以作为CHF代谢综合征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检测在老年急性呼吸困难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70例老年急性呼吸困难患者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及肺源性呼吸困难组各35例,入院后立即检测患者血浆NT-proBNP,30分钟出结果,治疗后呼吸困难缓解时再次抽血化验NT-proBNP。结果治疗前心源性呼吸困难组NT-proBNP明显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随着呼吸困难缓解、心功能改善,心源性呼吸困难组治疗后NT-proBNP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源性呼吸困难组NT-proBNP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NT-proBNP对老年急性呼吸困难快速、准确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心力衰竭的治疗评估、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水平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预见性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科治疗的106例AMI患者设为AMI组,另选取同时期在本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106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浆BNP,hs-CRP,hs-cTnT水平;再将AMI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较治疗30天后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者血浆BNP,hs-CRP,hs-cTnT水平。结果对照组血浆BNP,hs-CRP,hs-cTnT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AMI组(P0.05);经治疗后AMI组血浆BNP,hs-CRP,hs-cTnT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且未发生组血浆BNP,hs-CRP,hs-cTnT水平较发生组低(P0.05)。结论血浆BNP,hs-CRP,hs-cTnT水平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有效指标,对评估急性心肌梗死预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氨基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7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组)和57例老年AECOPD患者(AECOPD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NT-proBNP水平与肺功能指标,并研究老年AECOPD患者NT-proBNP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相比于COPD组,AECOPD组患者的NT-proBNP水平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AECOPD组患者的PEF、MMEF、FVC、FEV1、FEV1/FVC明显更低,差异显著(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老年AECOPD患者NT-proBNP水平与PEF、MMEF、FVC、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性。结论老年AECOPD患者NT-proBNP水平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性,且NT-proBNP在区分COPD和AECOPD方面具有优异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心衰模型鼠B-型利钠肽、细胞因子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将37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和造模组(n=25),造模采用盐酸多柔比星诱导心力衰竭,造模成功随机分模型组和厄贝沙坦(6.75mg/Kg,1次/日)组各12只。厄贝沙坦应用4周后,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死亡数、心肌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心肌细胞凋亡及细胞凋亡指数,检测B-型利钠肽(BNP)、肿瘤坏死因子-a(TNF-a)及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死亡数增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加,BNP、TNF-a及IL-6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显著。与模型组比,厄贝沙坦组大鼠一般状况改善明显,死亡数减少、心肌组织形态学明显改善、心肌细胞凋亡减少及细胞凋亡指数,BNP,TNF-a及IL-6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显著。结论模型组大鼠BNP,TNF-a,IL-6水平明显升高,心肌细胞凋亡增加;厄贝沙坦通过降低细胞因子水平,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延缓心力衰竭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多巴酚丁胺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未接受溶栓或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患者11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多巴酚丁胺组( B组)、替罗非班组( C组)和替罗非班联合多巴酚丁胺组( D组)。检测治疗前后血中B型钠尿肽(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 BNP)水平和记录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的变化并记录住院一周患者存活率。结果四组患者治疗前BNP、LVEF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组患者治疗后血BNP水平低于B组、C组和A组(P<0.05),LVEF及存活率高于B组、C组和A组(P<0.05),B、C组治疗后血BNP水平及LVEF、存活率分别低于和高于A组( 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多巴酚丁胺对未行溶栓或急诊PCI治疗的AMI并发心衰的患者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