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初治菌阳肺结核(PTB)患者外周血各类细胞因子(CK)表达现况。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结核二病房接受治疗的老年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55例,对照组选择在我院接受体检、结论健康老年人58例,比较两组对象外周血细胞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a(TNF-a)、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结果老年初治菌阳肺结核组的TNF-a、IL-2、IL-4和IL-10等细胞因子表达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FN-γ表达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老年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存在明确的外周血各类细胞因子表达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菌阳肺结核(PTB)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相关细胞因子(CK)表达变化。方法连续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老年菌阳肺结核患者42例,对照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结论健康老年人39例。老年菌阳肺结核患者均按肺结核标准化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指标,包括促炎因子:①白细胞介素-6(IL-6);②γ干扰素(IFN-γ);③肿瘤坏死因子-a(TNF-a);抗炎因子:①白细胞介素-4(IL-4);②白细胞介素-10(IL-10)。结果老年菌阳肺结核患者治疗前血清IL-6、IFN-γ、TNF-α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L-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老年菌阳肺结核组治疗后血清IL-6和IFN-γ表达浓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而IL-4和L-10表达浓度高于治疗前(P0.01,P0.05)。结论老年菌阳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有着明确变化,后者可作为评估抗结核药物化疗疗效标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γ-干扰素释放试验对老年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0例老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对照组)、41例老年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γ-干扰素释放试验、结核菌素皮试、细菌涂片镜检、结核杆菌抗体检测等,对比不同检测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两组血清CEA水平以及胸腔积液ADA水平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阳性率为90.2%,均明显高于涂片镜检、结核菌素皮试、结核杆菌抗体检测(P0.05)。结论胸腔积液γ-干扰素释放试验对老年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沈阳市区老年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身心症状表现。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51例,他们在治疗前接受了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评估,并与同期在我院门诊体检结论健康的老年人(对照组,55例)比较。结果 SCL-90量表评估中,老年菌阳肺结核组SCL-90量表多数因子分及SCL-90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沈阳市区老年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负性情绪评分高,身心症状表现多,进行有针对性干预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老年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现状.方法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APAAP)、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T-S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老年呼吸疾病患者进行RSU Ag、RSV IgG、RSV RNA进行检测.结果患者标本中,RSV抗原阳性率:老年人组为14.48%,对照组为8.75%;RSV IgG阳性率:老年人组为52.33%,对照组为26.25%;RSV RNA阳性率:老年人组为12.15%,对照组为7.5%(P<0.05).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RSV感染较为普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和抗幽门螺杆菌抗体(Hp Ab)联合检测作为胃癌标志物用于临床普查的可行性。方法根据纤维胃镜和病理组织细胞学诊断入选的病例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50例,胃癌组11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组203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检测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的水平,计算出PGR(PGⅠ/PGⅡ),采用尿素酶抗体胶体金法定性检测抗幽门螺杆菌抗体。结果胃癌组PGⅠ与PGR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GⅡ的含量变化不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G组PGⅠ与PGR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GⅡ的含量变化不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与CAG组PGⅠ、PG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与CAG组的抗HP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胃癌组与CA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G和抗幽门螺杆菌抗体(Hp Ab)两者联合检测同时阴性可以85%排除胃癌的诊断,作为大规模人群中早期胃癌筛查的有效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抗痨药物与胸腺肽联合治疗老年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老年肺结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注射液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6%,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治疗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痰菌阴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痨药物联合胸腺肽治疗老年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痰菌阴转率,治疗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照分析老年乙肝(HBV)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指标表达。方法连续选择2014年1月至12月前往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老年HBV肝硬化患者34例,对照组为同年参加我院健康体检结果正常的老年人37例,比较两组对象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指标表达现况。结果老年HBV肝硬化患者组外周血IL-6,IL-8,IL-10,IFN-γ及TNF-α表达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老年HBV肝硬化患者存在明确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指标表达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伴HP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明确诊断为NAFLD伴HP感染的老年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健康饮食、强化运动锻炼、口服水飞蓟宾和二甲双胍治疗2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根除HP四联疗法14天。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及HP根除情况,半年后复查肝脏超声。结果 HP根除率观察组为90.7%,对照组为0.0%(P0.05);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1%,显著高于对照组76.7%(P0.05);治疗后两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明显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上升(P0.05),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超声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除HP治疗能更好地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症状、肝功能及血脂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交替运动疗法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老年骨质疏松患者84例,随机分成研究组(n=42)与对照组(n=42),对照组服用钙尔奇D600及实施健康教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交替运动疗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2个月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8%,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骨密度上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腰椎总骨密度值(BMD)变化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血钙和血磷均高于治疗前,血清磷酸酶则低于治疗前,仅研究组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的两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替运动疗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骨密度,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老年初治涂阳肺结核住院患者的健康行为量表评分。方法 55例初治涂阳老年肺结核患者入院后接受了"肺结核患者健康行为量表"评估,并与42例同期住院的中青年同病患者(对照组)测试结果比较。结果老年初治涂阳肺结核住院患者的躯体症状、心理焦虑、防痨认知和社会支持等因子得分和健康行为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老年初治涂阳肺结核住院患者的健康行为评分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体检中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患者73例。将愿意接受健康教育的37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实施6个月规范健康教育;将接受常规宣教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干预前及6个月后分别采用骨质疏松症知识问卷(OKT),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量表(OSES)和自设的骨质疏松健康行为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及健康行为自我效能变化情况。结果 6个月后干预组OKT得分22.12±2.29分,对照组OKT得12.77±2.78分;干预组OSES得分75.13±8.46分,对照组OSES得分52.43±9.27分,两组患者OKT和OSE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重视补充钙剂(91.89%)、维生素D(91.89%),含钙食物的摄入(97.3%),锻炼(每周锻炼3次以上每次大于30分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有烟、酒、茶、咖啡嗜好减少人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用量有所减少。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水平,提高健康行为自我效能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和维护对策,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及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健康教育认知为70%,对照组的健康教育认知为46%,观察组的健康教育认知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L2-L4腰椎骨密度相比对照组以及护理前明显升高(P0.05),其他各个位置的骨密度均无明显改善(P0.05)。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健康教育,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效果较为良好,值得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穴位按摩在股骨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股骨骨折患者分组,对照组40例术后行常规护理及康复训练,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穴位按摩,对两组干预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干预前、干预12周后血液流变学及生活质量变化予以观察。结果干预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观察组为92.50%,与对照组的75.00%对比,差异显著(P0.05);干预前,两组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及血浆黏度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12周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与同期对照组对比,明显较低(P0.05);干预前,两组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量表(ADL)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12周后,观察组上述评分与同期对照组对比,显著较高(P0.05)。结论股骨骨折术后对患者实施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穴位按摩,能有效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CP)对口服阿帕替尼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科室从2014年12月至2015年9月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靶向治疗的73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进行分组。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入院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运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指导,2015年5~9月份的入院3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运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为94.7%,对照组为8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97.4%,对照组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口服阿帕替尼老年患者对用药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在老年妇女子宫脱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本科接诊的子宫脱垂患者56例,按入院顺序进行分组:试验组28例,接受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对照组28例,接受传统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治疗的效果,比较手术消耗时间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比对照组的75.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的手术消耗时间为54.42±10.25分钟,术中出血量为124.83±26.58ml,住院天数为7.42±1.06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63.76±10.27分钟,293.24±23.16ml,11.87±1.29天,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妇女子宫脱垂患者应用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老年腓骨干骨折患者采用弹性髓内针治疗对足踝功能及骨折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74例老年腓骨干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内固定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7例患者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37例患者则实施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和足踝功能,分析手术治疗方式对患者骨折愈合效果产生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并发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足踝功能优良率(94.60%)显著高于对照组(78.3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骨折愈合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弹性髓内针治疗有助于提高老年腓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指标,改善患者足踝功能,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下的多重感觉刺激配合高压氧在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入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的80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实施高压氧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属参与下的多重感觉刺激,观察两组干预前、干预8周后意识状态、神经电生理变化、8周内清醒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及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CRS-R)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8周后观察组上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8周内清醒率为72.50%,与对照组的47.50%比较,明显较高(P0.05)。干预前两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脑电图(EEG)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8周后观察组上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与对照组的20.00%比较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率为92.50%,与对照组的75.00%比较明显较高(P0.05)。结论家属参与下的多重感觉刺激配合高压氧可有效改善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意识状态及神经电生理状况,提升促醒效果,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并能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应用。方法选取近年我院收治的151例ICVD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到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颈动脉增厚情况、斑块形成情况、管腔狭窄发生情况及狭窄程度。结果观察组IMT内膜增厚率为91.4%,斑块形成率为69.5%,管腔狭窄率56.3%及管腔狭窄50%发生率为29.1%,均分别高于对照组(22.5%,6.6%,5.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检查可用于诊断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核转录因子-kB p65(NFk B p65)在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20只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各10只,模型组小鼠自由饮用5%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连续7天,对照组小鼠自由饮用生理盐水7天。造模成功后处死小鼠,取同水平段结肠组织,以免疫组化法观察两组小鼠黏膜形态学变化,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及病理组织学分级,并检测PPARγ和NF-κBp65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DAI评分为8.42±1.13分,对照组DAI评分为0.47±0.23分,组间差异显著(P0.01)。PPARγ和NF-κB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的细胞核中,对照组可见大量PPARγ阳性细胞,NF-κB阳性细胞较少,模型组PPARγ阳性细胞较少,可见大量NF-κB阳性细胞。模型组小鼠病理分级越严重,PPARγ表达水平越低,NF-κB表达水平越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PARγ和NFk B P65可能参与UC小鼠炎症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其表达水平有助于判定病情严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