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中FLAIR血管高信号征在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20年8月住院治疗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据FLAIR是否呈现血管高信号征分为对照组(50例、血管高信号征阴性)和观察组(50例、血管高信号征阳性)。对比两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侧支循环分级情况、入院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轻中度狭窄病例数、重度狭窄病例数、入院时梗死体积、入院时NIHSS评分、出院时NIHSS评分、1分及2分侧支循环病例数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完全闭塞病例数、4分及5分侧支循环病例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分侧支循环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LAIR血管高信号在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中具有显著的价值,FLAIR血管高信号患者侧支循环较好,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高压氧对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76例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38例。对照组予以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觉醒意识、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电生理变化,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CRS-R)、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上述评分明显较高(P0.05)。治疗前两组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血流速度(Vs)、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Vm)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Vs、Vm明显较大,PI明显较小(P0.05)。治疗前两脑电图(EEG)、体感诱发电位(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上述评分明显较低(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5.26%,与对照组对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高压氧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昏迷可有效增强患者觉醒意识,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电生理情况,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支架血管成形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6例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明显疗效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有明显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临床表现的患者,经脑血管造影检查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后予以支架血管成形术治疗。结果狭窄血管均得到成功的扩张,术前、术后狭窄程度分别为(78.4±6.2)%和(13.4±4.5)%,所有残余狭窄均小于3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均得到控制,脑梗死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支架血管成形术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短期疗效肯定,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FLAIR序列高信号血管征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从2019年10月到2021年3月期间随机选择30例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外随机选择同一时期入院接受治疗的30例非大脑中动脉梗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FLAIR序列高信号血管征诊断并分析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高信号血管征阳性率较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观察组高信号血管征阳性患者血管闭塞或狭窄检出率显著高于组内高信号血管征阴性患者(P0.05)。结论通过运用FLAIR序列高信号血管征对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检查,能够对诊断结果产生积极作用,其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网络平台跟踪管理的延续性护理在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160例老年(≥65岁)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常规组(常规延续性护理)和网络组(基于网络平台跟踪管理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网络组、常规组NIHSS评分为12.35±4.05分和13.54±3.84分,HAMD评分为3.78±1.38分和4.39±1.84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ADL评分为72.36±8.99分和68.66±7.36分,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两组上肢、下肢和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提升(P0.05),且网络组上肢和运动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网络组用药、康复训练、生活方式、态度、意志和责任依从性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网络组、常规组护理满意率为(91.25%和78.75%,P0.05),门诊复查率为(93.75%和81.25%,P0.05)。结论基于网络平台跟踪管理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脑梗死患者出院后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和门诊复查率,进而提高运动功能和改善抑郁情况,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单纯糖耐量异常(AGM)冠心病老人的冠状动脉造影表现。方法连续选择2015年1~12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冠心病患者294例,收集及分析他们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并按有无AGM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29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AGM者107例(36.39%),老年AGM组的双支病变例数、三支病变例数、弥散性狭窄例数、重度狭窄例数、完全闭塞例数及C型病变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AGM冠心病老人冠脉病变范围广、程度重,进行干预治疗时应予考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评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行颈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12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像资料作为试验组,同期行颈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2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等三维后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重组,比较其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及各段颈动脉斑块的分布及斑块性质。结果 12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113例(87.6%)检出颈动脉斑块,对照组72例患者中34例(47.2%)检出颈动脉斑块,试验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检出颈动脉轻度狭窄53处(24.2%),中度狭窄88处(40.2%),重度狭窄72处(32.9%),完全闭塞6处(2.7%),狭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颈总动脉以软斑块为主,颈内动脉颅外段以混合斑块为主,颈内动脉颅内段以钙化斑块为主(颈总动脉段χ~2=6.33,P0.05,颈内动脉颅外段χ~2=6.12,P0.05,颈内动脉颅内段χ~2=8.54,P0.05),各类型斑块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和/或非钙化性斑块的溃破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因素,颈动脉CT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颈动脉病变,为早期的诊治和预防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重度二氧化碳(CO_2)潴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老年COPD合并重度CO_2潴留患者92例,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45例患者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2019年5月至12月47例患者为观察组,予以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每天排痰量、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干预前与干预1周后肺换气功能指标[pH值、血氧饱和度(Sp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每天排痰量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周后观察组pH值、Sp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应激性溃疡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95.74%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老年COPD合并重度CO_2潴留患者,能有效增加排痰量,改善肺换气功能,减少并发症,缩短机械通气及住ICU时间,提高患者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金水宝胶囊对老年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替米沙坦组),治疗组40例(替米沙坦联合金水宝胶囊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UALB)、尿白蛋白/肌酐(ACR)、血清肌酐(CRE)、血清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脂(Lipids)。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血压均有所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没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对照组的CRE,UA无明显下降(P0.05),而治疗组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UALB,ACR,β2微球蛋白均有下降(P0.05),且两组之间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的TG,TC,HDL-C,LDL-C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治疗组的TG,TC,LDL-C明显下降,HDL-C上升,且LDL-C与治疗后的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金水宝胶囊可以减少糖尿病肾病尿蛋白的排泄,可以延缓甚至阻止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发展,其疗效优于单独应用替米沙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使用脑CT灌注扫描参数对脑血管重建术发生过度灌注综合征(CHS)患者进行研究,探讨脑CT灌注参数对预测CHS发生的价值。方法对进行脑血管重建术患者在术前1周进行脑CT灌注扫描,获取脑CT灌注的相关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达峰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相对脑血容量(r CBV),相对脑血流量(r CBF),相对达峰时间(r TTP),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 MTT)。结合患者基线数据,对发生CHS及未发生CHS患者的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其统计学差异。结果研究发现,发生CHS患者的年龄,病变狭窄程度,患侧MTT,TTP,r MTT,r TTP较未发生CHS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血管重建术前患者患侧MTT,TTP延长,r MTT,r TTP减小可能预测CH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BIS监测下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和芬太尼在老年患者无痛肠镜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60例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和芬太尼麻醉组(观察组)和单纯丙泊酚加芬太尼麻醉组(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情况、苏醒时间和丙泊酚总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T1和T2时心率(68.1±7.4,72.2±6.9和69.6±7.8,74.3±6.3)和平均动脉压(79.6±7.2,84.1±7.3和77.6±9.8,82.6±8.9)较T0(82.9±7.1,93.3±5.1和83.7±6.6,95.0±6.8)均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T1和T2时心率(68.1±7.4,69.6±7.8)和平均动脉压(79.6±7.2,77.6±9.8)下降幅度大于同时期的对照组(72.2±6.9,74.3±6.3和84.1±7.3,82.6±8.9)(P0.05或P0.01)。对照组患者检查后MMSE评分(24.6±4.9)较检查前(28.3±6.1)降低,定向力评分(246±37)较检查前(224±29)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检查后MMSE评分(27.3±5.3)高于对照组(24.6±4.9),定向力评分(227±31)低于对照组(246±37)(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11.5±4.1)和丙泊酚用量(164.0±33.4)低于对照组(14.2±5.9,207.5±40.9)(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术中体动反应(16.7%)和术中呛咳(10%)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0%,33.3%)(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和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检查,可以缩短苏醒时间、减少丙泊酚的用量,但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经椎体成形术联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双盲对照试验将120例患者均分两组,对照组为接受单纯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患者,观察组为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椎管狭窄率、椎体前缘压缩率、疼痛指数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椎管狭窄率、椎体前缘压缩率、疼痛指数分别为(7.6±0.8)%,(9.8±1.6)%,3.6±0.4级,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5.6±2.5)%,(16.4±2.2)%,4.4±0.6级,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3%,P0.05。结论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临床效果良好,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功能性喉部分切除术后老年患者应用吞咽功能早期康复训练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99例功能性喉部分切除术后老年患者分组,对照组49例采用术后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50例联合吞咽功能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临床疗效、吞咽功能改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5%),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SA评分20.01±1.19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5.64±3.03分(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的20.41%(P0.05)。结论吞咽功能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有效促进功能性喉部分清除术后老年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减少误吸,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老年脑梗死的神经功能改善及预后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接诊的12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情况。按照溶栓治疗方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采用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治疗前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BI指数变化情况,并对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0651,P=0.0244)。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BI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BI指数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8.33%vs 6.67%,P0.05)。结论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老年脑梗死,神经功能改善效果良好,明显优于常规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汤治疗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疗效及对脑血流灌注、神经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长春西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指标(CBV、RI、Qmean、TTP)、神经功能重建因子(NGF、BDNF、Dny-A)变化及临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CBV、Qmean、NGF、BDNF均升高,RI、TTP、Dny-A均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CBV、Qmean、NGF、BDNF均高于对照组,RI、TTP、Dny-A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化瘀汤可显著改善康复期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状态,促进患者神经功能重建,临床疗效满意,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和讨论采用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并遵循单盲平行的原则将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因患原发性高血压而至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64例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联用氢氯噻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血压状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96.87% VS 71.87%),舒张压与收缩压明显较低,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厄贝沙坦联用氢氯噻嗪治疗,不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还能充分改善患者的血压状况,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微型营养评估表在长期卧床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营养不良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老年长期卧床心血管患者112例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采用微型营养评估量表评价,对比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居住地区以及不同疾病类型的评估结果,以及营养不良风险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共112例,微型营养评估量表评分在7~30分,平均得分为(20.12±5.15)分,营养不良总发生率为16.96%(19/112),营养不良风险的总发生率为34.82%(39/112),营养状况良好者为48.21%(54/112)。微型营养评估量表评分:女性比男性低,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及营养不良者占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患者比低龄患者评分较低,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及营养不良者所占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患者比城镇患者评分较低,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及营养不良者所占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及心律失常患者的微型营养评估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存在营养不良风险者及营养不良者所占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利用微型营养评估量表能够对长期卧床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营养不良的情况进行监测,同时还可筛查早期营养不良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介入治疗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进行保守治疗,观察组给予PCI治疗。以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心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为观察指标,评估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LVEF为(53.2±4.7)%,高于对照组的(48.2±5.1)%,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LVED为47.2±3.5mm,低于对照组的50.7±3.6mm,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二尖瓣E峰/A峰为1.14±0.57,高于对照组的0.76±0.29,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含量为5.2±3.6mg/L,低于对照组的8.6±3.4mg/L,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介入治疗应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能够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促进患者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预防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老年重症监护室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53例作为常规管理组,选择2013年1~9月在老年重症监护室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47例作为集束化管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VAP发生率、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等。结果与常规管理组对比,集束化管理组的VAP的发生率由52.83%降至2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由30.19%降至1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时间由21.63±11.53天降至16.21±7.3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住院时间由25.76±14.86天降至19.25±10.3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VAP的发生,减少病死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120例,均于6~12个月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复查,根据是否发生ISR分为ISR组32例和无ISR组88例,观察两组一般资料、靶血管病变和支架特征、支架置入前左室射血分数及临床血清学指标,分析ISR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ISR组有吸烟史、糖尿病患者比例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高于无ISR组(P0.05或P0.01);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术前狭窄程度、支架长度大于无ISR组(P0.05或P0.01),支架直径小于无ISR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糖尿病、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和术前狭窄程度及支架长度较大是ISR发生的危险因素,支架直径较大是ISR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吸烟、糖尿病、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和术前狭窄程度、支架长度和直径与ISR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