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涛 《云梦学刊》2012,33(3):100-100
邓新华撰写的《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史》一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该书以西方现代接受关学为参照,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和中西文化与文论对话的双重视阈下,对中国古典文论所蕴含的丰富的有关读者文学接受反应的材料进行清理、挖掘、研究和阐发,勾勒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揭示中国古代接受诗学独具的理论内容和理论特征,彰显中国古代接受诗学的民族特色和世界意义.为建设有民族特色的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提供有益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吕周聚的新作《中国现代主义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1、8)是一部全面研究 1919年——— 194 9年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现代主义的研究专著 ,本书集中论述了西方现代主义对中国现代作家和作品的影响 ,以及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在思想艺术上的主要特征 ,并侧重从思想、文化变迁的角度  相似文献   

3.
《人间词话》与《红楼梦评论》不仅是中国现代诗学的开端,而且都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文论形态的诗学文本。“红楼”痴情,“人间”寸心,同系于叩开中国现代诗学之门。这是《红楼梦评论》和《人间词话》在中国文论史上的共同意义和价值。《红楼梦评论》阐释的是一种新的文学观,而《人间词话》所演绎的则是一种新的鉴赏批评标准,这是二者诗学意义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文心雕龙》作为一部"体大而虑周"的中国古代文论巨著,其蕴含的极其丰富和深刻的文学、美学、逻辑学内涵根植于中国文学悠久的历史土壤中。以西方现代文学阐释学理论(对话论、阅读论、意义论、空白论)为整体参照系,具体运用视域融合、效果历史、阐释范式等理论要点,绘制《文心雕龙》的阐释路线图,将西方现代阐释学思想与中国古代传统的文论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在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上探析有关《文心雕龙》研究走过的足迹,是中西比较诗学研究方法的有益实践,为《文心雕龙》的阐释研究开启了新的视阈。  相似文献   

5.
文章围绕夏志清学案考察并澄清以下问题:第一,夏志清以艾略特早期诗学建构起《中国现代小说史》的整体观念框架;第二,艾略特早期"感受性统一"理论的复杂性以及艾略特中晚期诗学所做的修正与补充;第三,夏志清将艾略特早期诗学运用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的得与失,重点评价这一批评的价值偏颇在大陆学界的"负效应"。旨在凸显近30年中国文学语境中关于优秀文学与伟大文学的诗学级差问题,此为"重写文学史"之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6.
对古代诗歌诗学价值及意义的评估,应回到历史的原生状态中,从当时的诗学观念及诗歌发展的层次等方面加以考察、分析。用这种眼光重新审视被后世认为诗学价值极高的楚辞便发现:楚辞不是当时诗学观念上的“诗”,它的本质是巫歌和韵文辞赋;屈原没有文学自觉意义上的诗歌创作意识;楚辞并非《诗经》之后中国诗歌发展必经的阶段,即不是《诗经》后续诗。楚辞“当时还没有产生如《诗经》那样广泛的影响”,在当时的诗学价值较低。  相似文献   

7.
弘嘉时期是《文选》在明代流传的一大转关。《文选》诗作为汉魏古诗的审美范例,反映了我国中古诗歌的演进,而以中州文人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复古派恰好以汉魏古诗为宗,便赋予了《文选》诗辨析源流、指导创作等诗学功能,明代"文选学"的文学性也由此凸显。总之,"文选学"、中州传统文化、中州诗学三者阐释共通,加之李梦阳、何景明等文学领袖的激励,弘嘉时期的中州诗坛出现繁盛局面,所阐发的诗学理念既推动了汉魏复古诗学的阐释,又在一定程度上以正统诗学维稳明代诗学。  相似文献   

8.
我不是专门做文艺学研究的,但也可以从相关学科的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近年来我从现代文学转向古典文学研究,从叙事学到诗学的研究中,我提出了多维诗学的说法。我们的诗学应该是生命诗学、文化诗学、感悟诗学构成的多维诗学,以生命为其内核、文化为肌理、感悟为之贯通。在对“感悟”这一关键词进行历史梳理后,我认为中国文学的特质就是感悟。它是一种潜哲学,包含着中国文学潜在的特质,我们所说的“意境”、“意象”等都与之相关。这里就围绕我的《李杜诗学》所引起的争论来谈谈诗学问题。他们认为李杜不过是作家论,怎么可以称为诗学呢?他们…  相似文献   

9.
刘霁 《理论界》2007,(2):211-213
以出版、期刊、副刊为主体的文学生产方式和传播系统,既是中国现代翻译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考察文学译介活动不可或缺的途径。本文回到历史的语境,以同人刊物《学衡》和大众媒介《大公报·文学副刊》中的译介活动为中心,结合译介者群体诗学观的转变,探析中国现代文学报刊从同人话语向大众媒体的转变过程对文学译介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史哲》2014,(6)
就比较诗学而言,研究中国诗论在东亚传播过程中如何被拒斥,较之关注其怎样被接受,无疑更具有意义。石川丈山《诗法正义》对于《沧浪诗话》的去取,反映出江户初期汉诗人共同的诗学取向。尽管丈山引用沧浪诗论颇多,然其《诗法正义》与《沧浪诗话》之间却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这说明沧浪诗论在江户初期的传播,曾遭遇到坚守朱子学文学观及江西诗派诗学立场的汉诗人的抵制。同时也表明,来自异域的文学新思潮在向接受国传播的过程中,除了受到本土文学的排斥之外,来自同一母国的先期输入的文学思想,也会构成传播的障碍。  相似文献   

11.
李滨 《云梦学刊》2003,24(5):127-128
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一些学者开始以西方接受美学为理论参照。对中国古代文论中有关读者接受的思想资料进行审视和研究。如今,中国古代接受诗学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一批可喜的成果,同时也向我们展示出广阔的学术前景。邓新华的《中国古代接受诗学》(武汉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诗学》)就是该研究领域内一部有代表性的学术著作。接受美学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西方文学研究领域内兴起的,它主要研究读者文学接受活动的一系列特点和规律。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接受美学就是西方的专利,事实上在中国古代文论中,有关文学接受的思想资料就相当丰…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学人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1):F0002-F0002
陈文新,1957年生。哲学博士。现任武汉大学珞珈学者特聘教授、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人文论丛》副主编,兼任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中国水浒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主要著作有:《中国文学流派意识的发生和发展》、《明代诗学》、《中国文言小说流派研究》、《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等。主编国家重点图书十八卷本《中国文学编年史》、《中华大典·文学典·明清文学分典·明文学部二》和大型图书《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等。  相似文献   

13.
如何系统科学地建构中国新诗的形式诗学,一直是百年新诗不容回避的重要理论课题,而现代汉语是研究新诗形式美学的原点。王泽龙的专著《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诗歌》较深入地发掘了现代汉语与现代诗歌形式建构的内在关联,解析了现代汉语白话、虚词、人称代词、节奏、分行、对称等现代语言要素在新诗形式建构中的特性、功能及意义,丰富了新诗形式美学的内容。同时,该书始终聚焦于语言问题,既从发生学的角度,对早期新诗的合法性予以中肯的现代语言诗学阐释,又从传播学的角度,对现代诗歌传播接受与新诗形式建构关系做出了历史的逻辑的考辨。《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诗歌》显示出新诗形式诗学建构的综合意识和方法论上跨学科、系统性的特征,是新诗理论与形式本体研究的一项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中国性别诗学观是晚清民国时期伴随现代中国的形成而逐渐生成的,“民族国家共同体”意识是其独特之处。现代中国性别诗学观的生成与发展同时、同步、同向于民族国家的现代建构,这既是一种时代的选择,也是女性解放的内在要求。“民族国家共同体”意识下的现代中国性别诗学观亟须正本清源,进行价值重估,其不仅是与女性解放的社会历程和文学实践相契合的历史产物,也带有鲜明的传统性别文化印记。女性文学研究中的“‘性别压抑’说”与西方身份政治思维有关,在身份政治愈来愈向激进化、极端化发展的今天,“民族国家共同体”意识下的现代中国性别诗学观愈发显示出不可或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近二十年来学术界关于明代诗学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对明代诗学主要流派的研究 ;二、对明代诗学主要范畴或术语的研究 ;三、探讨哲学与诗学之间的联系。兹依次就相关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一、关于明代诗学主要流派的研究明代诗学流派 ,以茶陵派、前后七子、公安派受到的关注较多 ,而关注的焦点则是 :这些流派在诗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如何 ?其基本特色是什么 ?茶陵派标志着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的开端。 1 980年 ,郭绍虞主编、王文生副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第三册选录李东阳《怀麓堂诗话》,其说明云 :“明七…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介绍了云南《文心雕龙》研究的先驱杨鸿烈先生的生平及其见解 ,高度评价了杨鸿烈在《文心雕龙》研究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学界在研究民国时期的中西诗学交流问题时,大多会进行个案研究,也就是选择民国时期在中西诗学交流史上有典型意义的文学团体、中外学者和作家、诗人的文学活动来进行爬梳和探讨。这也势必形成一种片面的印象,即民国时期的中西诗学交流似乎大多数都是属于民间行为,是由民间的各种文学团体、文学协会或文学个体自发自觉地组织进行的活动,从而使研究者在考察和研究中国现代文  相似文献   

18.
《中国诗学丛书》①(以下简称《丛书》)的诗学概念,系取狭义。不过,中国古代诗学特别是先秦乃至魏晋,往往是将诗与文(广义的“文”含历史、哲学、文学等)混合在一起谈论,故我们在解读古代诗学时,又不能不逾越狭义诗学的范畴。《丛书》的内容,涵盖中国古代诗词的理论、批评、鉴赏和20世纪的新诗诗学。它共分9卷,主要以朝代为主分卷,兼顾中国诗学历史发展的特殊情况。先秦两汉广义的诗学为第一分册(孙家富著);魏晋至隋为第二分册(陈顺智著);唐代单列,为第三分册(乔惟德、尚永亮著);宋金元诗学,列为第四分册(张思齐著);明代诗学…  相似文献   

19.
《文史哲》2014,(2)
《文心雕龙》研究面临的全新的思想任务之一,乃刘勰的诗学思想如何启示当代中国诗学的新创造。从刘勰的情感本体论出发,联系当代文学本体论的研究成果,深入探索刘勰情感本体论的合理思想内核,无疑有助于文学本体论的思想重建。刘勰的"情感本体论"规定了文学的审美特质,彰显了文学创作的动力,确证了文学的思想方式,包容了文学的多元本体意蕴。在刘勰诗学中,情感本体与语言本体和形象本体,属于文学本体论的不同侧面;文学本体论是对文学本体特性或功能特质的内在规定,它不是对生存本体论的超越,而是服务于生存本体论自身。  相似文献   

20.
王芬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0):57-58
刘勰《文心雕龙》论"兴"体现出试图突破前代论"兴"传统,关注文学本体规律,更加侧重于分析文学的审美特征的趋势。刘勰"拟容取心"说的意象论意义在于把握诗人、外物以及义理的内在统一,从而创造出心物交融的"意象"。刘勰论"兴",完成了对汉儒诗教比兴理论内涵的巧妙置换,并引领了这个古老的诗学范畴的审美化演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