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嘉恒 《中国民族博览》2022,(14):71-73+133
蒙古族素以马背上的民族著称,其中大多数以游牧为生。蒙古人拥有自己的语言及文字,并且在艺术方面独具特色,例如,蒙古族建筑、蒙古族舞蹈、蒙古族音乐、蒙古族美术等,尤其在美术方面,蒙古人的服饰是饮誉海内外的,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独具特色的蒙古族长袍是蒙古族服饰的典型代表,在袍上经常可见蒙古族刺绣绣于袍身,此外,蒙古族的刺绣应用范围极广,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扎鲁特旗牧民村落的田野调查发现,牧区蒙古族的家庭教育策略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多样性等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牧区蒙古族对学校教育的认可度在不断地提高,但是家庭文化资本匮乏仍然阻碍着民族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科尔沁文化是蒙古族地域性文化。科尔沁草原腹地的通辽市积极响应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提出的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号召,适时提出了"打造科尔沁文化品牌"的口号并已开始实施。打造科尔沁文化品牌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尤其是要进一步加强学术领域科尔沁文化的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4.
佟斯琴 《民族论坛》2013,(6X):77-79
蒙古族中小学民族文化建设,是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构建的新型的、全方位的蒙古族中小学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体系。蒙古族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民族文化教育的内容也已重点落实在学科课堂教学之中。丰富多彩的蒙古民族文化教育活动,深化了学生对蒙古民族民俗文化的了解,激发了师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民族文化建设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蒙古族中小学民族文化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中小学民族文化建设,是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构建的新型的、全方位的蒙古族中小学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体系。蒙古族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民族文化教育的内容也已重点落实在学科课堂教学之中。丰富多彩的蒙古民族文化教育活动,深化了学生对蒙古民族民俗文化的了解,激发了师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民族文化建设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蒙古族中小学民族文化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6.
刘海池 《民族论坛》2011,(7X):59-62
蒙古族聚居区反贫困攻略中生态移民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实施生态移民,可以加快通辽市恢复生态建设步伐,改善生态环境与增加农牧民收入并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当前通辽生态移民攻略实施中面临众多问题。应积极探索生态移民攻略有效实施的对策,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7.
蒙古族曲艺文化在积极参与蒙古族文化传统建构的同时,也在不断接受他民族文化及其基本精神、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清朝中叶开始,东蒙古草原多元文化冲击、交流与融合,给这里的曲艺带来一次前所未有、声势浩大的重构与发展。在其重构过程中,虽然受到他民族文化影响,但始终保持着本民族文化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传承着蒙古族曲艺的传统主题和传统表现手法,使东蒙古地域文化更富有个性。  相似文献   

8.
蒙古民族从成吉思汗统一北方草原诸部落起,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蒙古族工艺美术在蒙古族各部落的文物中具有典型性、标志性。它继承了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承载着愈来愈多的信息,在未来生活、文化等艺术活动中对蒙古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等具有积极的意义。花纹图案在民间装饰文化当中占有重要位置,对我国的民族学、艺术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自然界从简单发展到复杂的过程。有几何、动物、植物三个基本类型,花纹图案融于衣裳、器具、饰品、武器、图书、房屋建筑、寺庙等。作者从蒙古族工艺美术的宝库中,采撷一些图案呈献给大家,从数学文化的视角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9.
幼儿教师双语教学设计能力直接影响幼儿双语教学的成败。文章融合调查、观察等研究手段,以呼和浩特城区三所蒙古族幼儿园为调查对象,从"蒙汉"双语教学目标、双语教学内容、双语教学方法、双语教案编写等方面分析了幼儿"蒙汉"双语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并就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清代,部分关内汉族农民来到喀喇沁蒙古地区,为了生存需要,主动融入蒙古族中,并最终在心理上完成了对蒙古族的认同,从而促进了当地的民族融合,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11.
民族语言意识是反映民族语言学习和使用实际状况的重要方面,本文在调查基础上,对蒙古族小学生民族语言意识现状进行了客观描述,并分析其形成原因,最后提出了培养小学生民族语言意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除教育、就业环境等诸多因素外,少数民族学校学生的反学校文化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学业成就。本文以青海省乌兰县蒙古族学校为例,讨论了蒙校教育低学业成就这一现象与蒙校学生反学校文化的关系。因为蒙校学生意识到学校教育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也认同知识和文凭的价值,所以他们的反学校文化是以一种消极、隐蔽的方式展开的,并对教师权威和学校规范有一定顺从。这种反学校文化主要表现为用"混日子"的态度来对待学业,采取喝酒等隐蔽的越轨行为,在网络上嘲讽学校教育来表达反抗的态度,以及以民族文化为由反抗学校教育和汉语学习。  相似文献   

13.
在壮族社会里,假托汉人后裔(其心理表现即"汉裔情结")的现象十分普遍.岑毓英是近代历史名人,他出身壮家,却自称为汉人后代,并通过编撰族谱、营建祖墓等途径,极力打造"汉裔"身份.他崇尚汉文化.鄙视少数民族,镇压民族斗争,是壮族"汉裔情结"的典型个案.这种情结的产生,是古代夷夏观、正统观、历代朝廷的民族政策、先祖传说及儒家思想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在多维视角审视下,"汉裔情结"具有现实功用,是利益驱动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多JL--体格局进程的鲜明例证.  相似文献   

14.
蒙古族的民间舞蹈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以其中的"顶碗舞"最具代表性,她不仅充分体现了蒙古族人民淳朴大方、热情豪放的品行,也展现了蒙古族的文化特点和地方特色.本文以顶碗舞作为论文的切入点,对于蒙古族舞蹈内涵、意义和发展进行简要的分析,同时在加强对于"顶碗舞"内涵研究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在积极保留传统舞蹈精华的基础上,着力加强蒙古舞和现代社会与技术的结合,不断开拓创新蒙古舞蹈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更加贴合普通社会大众的多样化艺术需求.  相似文献   

15.
南阳市是河南省蒙古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本文通过对南阳市镇平县砚台村蒙古族民族认同感的实地调查,全面分析了当地蒙古族外在和内在的特色,为增强南阳蒙古族民族认同感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同时结合现状,通过历史、血缘及政治的阐释,深层次剖析了南阳蒙古族心理认同感增强的原因,指出了应正视民族心理认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的民间舞蹈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以其中的顶碗舞最具代表性,她不仅充分体现了蒙古族人民淳朴大方、热情豪放的品行,也展现了蒙古族的文化特点和地方特色。本文以顶碗舞作为论文的切入点,对于蒙古族舞蹈内涵、意义和发展进行简要的分析,同时在加强对于顶碗舞内涵研究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在积极保留传统舞蹈精华的基础上,着力加强蒙古舞和现代社会与技术的结合,不断开拓创新蒙古舞蹈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更加贴合普通社会大众的多样化艺术需求。  相似文献   

17.
18.
文化贫困是贫困状态的重要特征和主要致因,反贫困问题研究必须要高度重视、有效应对文化领域内的消极因素。因此,对通辽市蒙古族聚居区的反贫困问题而言,一要加大消除教育公平缺失的力度,教育脱贫;二要多种途径提升民众的科学素养水平,科技脱贫;三要解禁民众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矫正畸形消费,观念脱贫。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声乐艺术、民族艺术也在迅速发展,民族音乐中不断的融入了美声唱法元素以及其他文化艺术精髓.文章主要分析草原歌曲《莫尼山》的背景介绍及演唱过程中如何将美声唱法完美运用于草原歌曲的演唱当中,并提出了在演唱这首作品时美声唱法中气息、高位置、共鸣腔体的融入以及美声唱法在咬字吐字的融入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游牧经济的机动性分析--以古代蒙古族的游牧经济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00年以前,世界的军事优势一直控制在生活在亚欧大陆腹地的游牧民族手中.在此前两千五百多年间,游牧民族曾经在亚欧大陆纵横驰骋,东亚、南亚、西亚和欧洲的许多农业帝国纷纷被来自草原的游牧民族所吞并,其原因何在呢?本文认为,这正是游牧民族独特的生产方式赋予游牧民族的灵活的机动性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