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地区差距的形成是由历史的和现实的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东部地区自近代以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就优于中西部地区,但建国后我国曾先后实施过均衡布局战略和以加强内地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大三线”建设。这种建设战略重心的设定本来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缩小其与东部地区之间的差距。但由于国家政策力度的原因和十年“文革”的干扰,中西部地区未能很好地把握住这一机会,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策的再度调整却又使东部地区加速了发展,进而加大了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这对于我国生产力的均衡布局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不利的。鉴于这种现实,本文提出:应从“活化市场拉力”、“调整政策取向”、“强化区域间的比较优势”等方面着眼来调适东、中、酉部之间的区际关系,以便将我国推向协调发展的良性轨道。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中西部与东部的差距是多方面的,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从中西部自身发展的角度看。在乡镇企业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上的差距则具有十分关键的“连锁效应”。作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战略来说,加快乡镇企业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对于支撑中西部的大开发,具有基础性作用,二者在高起点上实现“捆绑式”的联动发展,对于缩小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具有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后发地区农村电商发展具有历史地理导致的区域性特征,在市场、技术、观念、基础设施等方面滞后,其发展路径与东部地区不同。本研究通过对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这一西部内陆地区“电商驿站+”模式的个案研究,剖析农村电商发展的社会逻辑。研究发现,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电商发展的脉络可以分为起步、快速成长和持续发展三个阶段。这一发展模式的关键在于“县域整合”:以县域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电商驿站布局、公共品牌打造和城乡双向互动。农村电商的发展,实现了乡村的“价值再造”: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山地农产品的经济价值;提高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尊重电商发展的主体性,提升电商人力资本价值;融合一二三产业,重新发现乡村的多重价值。质言之,后发地区农村电商发展的基本逻辑在于:政府要更积极主动地进行“县域整合”,从而实现“政府-市场-社会”有机合作;农村电商要更注重嵌入其中的社会结构,如中西部农村过疏化、发展能力较弱的现实;“后生产主义乡村”不只包括大城市的郊区,通过数字赋能、三产融合实现“价值再造”是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新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4.
“双一流”战略是对高等教育生产关系的变革与创新,打破了传统重点大学建设较为固化的生态格局,将极大解放和发展高等教育生产力,提高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质量。“部省合建”政策是中国支持中西部高水平大学建设、优化区域高等教育布局、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双一流”战略在特定范围的延伸。“部省合建”高校作为中西部高等院校排头兵、区域高等教育先行者,在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水平提升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双一流”战略引领下,“部省合建”高校应认真分析自身现状,抓住发展机遇,明确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区域发展以及国家重点战略。  相似文献   

5.
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带动大部分地区,实现共同发展,邓小平在1985年提出的这一关于中国经济不平衡发展的战略思想至今仍是正确的.从2006年开始,中国经济的增长引擎已经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故此,即使中国的沿海地区受到了欧美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但中西部地区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长.“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代面临终结”这一断言是有失偏颇的.在地区差异大且多态的发展阶段,依靠“自上而下”地推行产业政策的办法来实行整齐划一的产业升级是难以成功的,应该继续允许和鼓励地方试验和创新.如果存在着“中国模式”,那么中国的模式就不止一个.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我国中西部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认为目前中西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相对滞后,农业生产优势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农业结构仍需调整。中西部地区应采取优化种养加结构,提高品质效益,实施名牌战略,努力发挥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外向度,实行区域布局,扩大规模生产,开拓营销市场,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产业化进程等措施促进今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中西部农村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沿海与内地在经济上的差距正日趋扩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从‘九五’开始,要更加重视支持内地发展。”这为我国中西...  相似文献   

8.
把握全国经济有先有后协调发展的“两个大局”,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全国各地区共同富裕和繁荣,是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当前加快开发中西部地区时机已到,应制定积极的对策,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受2008年金融危机及我国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中西部地区农民工纷纷返乡创业,成为推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分析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体系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对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创业现状的调查,结合Logistic回归模型,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从政策环境、创业培训、金融服务、风险预警等方面促进中西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刚  刘慧 《调研世界》2012,(8):11-14
近年来,从GDP、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等多个领域增速比较分析看,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格局已实现由“东高西低”向“西高东低”转换且“西高东低”现象逐渐成为常态.但是,各区域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面临可持续性问题,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压力明显增大.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区域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中西部地区利用“成本洼地”优势和抓住产业梯度转移机遇实现经济的科学崛起,东部地区则依靠体制机制、人才、创新等优势实现经济加速转型.  相似文献   

11.
论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中西部地区在数量指标、质量指标两方面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指出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存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并对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统计了2010~2019年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铁路网、高速公路网的密度,使用区位熵判别方法,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空间演变进行分析,对中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区域间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问题,中西部地区各省区市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区际间经济的辐射、带动效益有待提升; 中西部地区应构建以铁路为支撑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利用“高铁+”新业态发展高铁经济,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聚集,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强化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体系补短板,推动中部地区大通道大枢纽建设,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优化中欧、中亚班列组织运营模式和枢纽节点,打通微循环建立通达全球的寄递服务体系,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和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13.
四川少数民族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较之发达地区显得非常落后。本文通过对该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诸多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四川民族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要以国家“关于加快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和实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工程方案”为契机,着重解决好发展中的资金、人才、技术、基础设施结构等难点问题;结合实际创造性地用好用活上级赋给的政策;因地制宜地找准发展路子;在管理活动中实行目标责任制以为领导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无论是东部沿海地区,还是西部民族地区,过去18年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是以往30年中任何一个时期所不可比拟的。但是,进入80年代后,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有所扩大,本世纪末乃至下世纪初仍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这一地区间发展差距的问题,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指出:“国家要采取有力措施,支持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开发,支持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和经济发展。”江泽民同志也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中指出:“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今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从‘九五’开始,要更加重视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逐步加大解决地区差距继续扩大趋势的力度,积极朝着缩小差距的方向努力。”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确定了缩小我国东西部发展差距的方针和政策,这对于广大中西部地区的民族经济是一个发展、提高、加速的好机遇。  相似文献   

15.
当前,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西部大开发政策,我国民族地区逐步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但客观来讲,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仍相对滞后,而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也呈现出“脱嵌”的典型特征.与此相应,当前我国民族地区的“脱嵌型”资源开发面临四个关系性难题——开发与保护、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外部主导与地方参与、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而要真正实现我国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就需要充分考虑民族地区在生态环境、制度环境及文化环境这三个层面的特殊性,强化资源开发过程的“社会嵌入”,并从理顺政府职能、强化政策及制度执行、实施参与式开发以及强化基层社会组织等多方面努力,破除上述四个关系性难题,进而推动民族地区的内生型、包容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广泛进行,农村经济迫切需要金融支持,长期“一社独大”的农村金融市场亟需改革。村镇银行的建立,有助于解决我国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求失衡、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等“金融抑制”问题,同时也对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作为一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  相似文献   

17.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中西部地区钢铁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中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是钢铁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钢铁企业的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运营能力和偿债能力普遍较弱,企业绩效很不理想。因此,改进的措施为:优化调整业务结构,打造业务单元可持续盈利能力;打通业务全产业链环节,持续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全面贯彻成本领先战略,强化客户关系管理。  相似文献   

18.
在地区间数字经济投资“竞赛”日益激烈,并且增速上形成中西部对东部地区赶超之势的背景下,中西部地区的要素禀赋是否可以支撑其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深入研讨的问题。运用机器学习方法中的随机森林算法,基于地级市层面数据对24种投入要素进行分析,发现职工平均工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人均科学技术支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从业人员占比4种要素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投入要素。进一步运用4种最重要要素的偏效应曲线图进行分析,发现在要素禀赋上,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已经同东部地区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且大多数城市的重要投入要素已经具备了支撑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但城市之间的差距仍然明显。因此,要实现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既要根据不同城市的要素禀赋构成情况实施差异化的补“短板”政策,又要通过推进数字资源的平衡布局来改变城市之间的数字经济不平衡发展状况,以构筑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四川民族地区属于典型的山地经济发展区,拥有丰裕的自然与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并促进其高质量发展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落实“生态立区、旅游兴区”方略的根本抓手,是践行绿色低碳规划引领、助力“双碳”政策理念与目标达成的必然选择,是有效阻断致贫返贫风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动力。基于四川民族地区生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进行探讨,提出了应建立健全政策支持机制、构建多元利益共享机制、优化产业融合发展机制、搭建跨界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多元协同监管机制、创新科技赋能支撑机制。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的内容是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各方面的条件 ,东部地区先加快发展 ,然后带动和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 ,最终实现全国各地区共同繁荣和共同富裕。它要求我们讲政治 ,讲大局 ;处理任何问题 ,都要有利于大局 ,要坚持大局优先 ;要优先发展东部 ;小康目标实现后 ,要把中西部的开发与发展提到议事日程 ,战略高度 ,这一思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