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生产的最高目的及其效益、论证现代管理与计划方法,要求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更加重视使用价值范畴。马克思曾说过,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一门特殊学科——商品学的研究对象。由于对这种说法抱有狭隘和片面的理解,在政治经济学领域便产生了某种偏见,就是认为使用价值不  相似文献   

2.
使用价值是社会生产的条件、一般目的和消费对象,是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它。因此,使用价值关系着国计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地位。但是它长期被排除在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围之外,没有得到重视。近来一些同志展开了对使用价值的研究,但他们又大都想通过考察使用价值灼一个特殊历史形式、即商品的使用价值,来揭示使用阶值的一般本质。有的同志甚至认为使用价值和商品使用价值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错误妨碍了这些同志对使用价值的进一步科学探讨。  相似文献   

3.
产品质量的经济含义马克思在创造的劳动价值论中分析产品质量差别时,采用了产品质量的平均水平,“生产部门相同、种类相同、质量也接近相同的商品”,即用正常水平或中等水平的产品作为某种使用价值单位。按此论点,质量高低不等的单位实际产品中包含的使用价值就可能高于或低于使用价值单位,正如马克思所说:“产品的使用价值不是通过产品量的增加而是通过质的提高而提高”。按照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生产优质产品的社会劳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史上常有这种现象:马克思对唯物辩证法的探索总是和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笔者认为: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为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系统批判改造奠定了新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正是在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过程中,创立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反之,唯物辩证法的创立,又为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系统批判改造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唯一科学的方法论指导罗马克思正是在把唯物辩证法运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过程中,创立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唯物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关…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人类智慧史上划时代的巨著。它不仅使政治经济学发生彻底的革命,而且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生、发展及其灭亡规律,尤其是论证了人类社会商品经济的由来和发展,为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资本论》为人类社会商品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一,提出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必须从商品分析开始。正因为要从商品分析开始研究资本主义制度,从而马克思进一步分析了商品的概念、商品的本质、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商品和商品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以及劳动力商品等等。从而创立了马克思的商品和商品经济理论。第二,提出和创立了劳动二重性学说,从而彻底地完成了劳动价值论,为商品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的  相似文献   

6.
一、经济结构的新观念 以往经济学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分析主要限于两层含义:第一,经济结构就是生产关系总和,即通常所说的经济基础,其核心是所有制关系的构成;第二,经济结构就是社会的产业构成,按照传统的理解,主要指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组合内容和比例。 第一种经济结构的含义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阐述的。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经济科学的任务在于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因此,他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生产关系。研究生产关系要以生产力为基础,但生产力只是一个前提,并不是重点考察对象。马克思把…  相似文献   

7.
生态产品价值相关理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通过对生态产品价值相关文献梳理发现,当前的研究大多建立在自然生态系统参与商品价值创造的理论基础之上,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深入研究相对比较少见。首先,本文对当前“主流”生态产品概念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从经济思想史角度研究了自然生态系统参与价值创造的思想渊源。其次,基于马克思科学价值论分析自然生态系统在生态产品价值创造中的作用,从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的二重性角度界定了生态产品的含义,研究了生态产品出现的历史必然性,探讨了政府在生态产品价值生产和实现中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和积极发挥中国在全球生态治理体系中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一篇文章中,我曾对马克思的价值理论进行了再探讨,认为如果全面理解马克思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研究方法,则马克思对价值的理解并不如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是所谓“生产某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平均劳动耗费对使用价值的关系,即“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但是,使用价值在价值决定中究竟是如何起作用的呢?我想在本文中讨沦如下问题:1、使用价值的评价标准何在?2、使用价值通过怎样的途径影响价值量的决定? 使用价值是什么?根据马克思的观点,我们可以将其简单地表述为:它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是说,使用价值是个相对于人的需要而存在的概念,没有需要就无所谓使用价值。但是,仅仅作这样的表述是不够的。因为在这里,“需要”这个概念还仅仅是  相似文献   

9.
鲍德里亚在《生产之镜》一书中,从后现代的立场出发,对马克思建构的批判资本主义制度、解决人类生存自由问题的政治经济学范式做了明确的批判.第一,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提出了质疑,但并没有给出充分的逻缉依据;第二,对政治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即《资本论》中关于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提出了质疑,并试图做出颠倒,然而,这一颠倒是无效的;第三,在后现代的立场上提出了“象征交换”的概念,试图为克服政治经济学的解释范式提供建设性对策,但这与马克思的本意是不相符合的.  相似文献   

10.
《〈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写于1857年10月至1858年5月。它是《资本论》的最初草稿,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研究马克思经济学说形成的宝贵文献。本文仅就马克思在《手稿》中对商品的二因素和创造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所作的阐述,谈点意见。  相似文献   

11.
如何评价马克思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后半期的经济思想,对于研究马克思经济学说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学术界,对马克思四十年代后半期的经济思想的评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见解。一种意见认为,在四十年代后半期,“马克思还完全站在古典学派的立场上来理解基本的经济范畴”(维·维戈茨基:《马克思经济理论在其不同发展阶段上的成熟标志》,见《马列主义研究资料》1982年第1辑,第32页);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马克思经济学说在四十年代后半期即已形成,例如卢森贝在《政治经济学说史》中说:“《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中的重要阶段,马克思在这里已经完成了政治经济学革命。”(《政治经济学说史》第455页)本文对上述二种观点持有不同看法,并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2.
宋德孝 《创新》2014,(1):41-45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拜物教根源于商品形式本身,孤岛上的鲁宾逊与原始人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生活中那些具有资本主义特征的生产与记账行为。鲍德里亚认为,鲁宾逊对使用价值的需求,从属于整个社会体系的消费力,因此,使用价值同样是拜物教产生的根源,而且使用价值体系推动着交换价值体系在其一般形式中生产自身。事实上,鲍德里亚有失偏颇。马克思是在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对立统一关系中谈论前者的,只有置身于资本主义商品范畴中的不同使用价值之间的交换关系才是拜物教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白婧 《学术交流》2012,(3):13-16
面对西方社会物质文明的鼎盛发展和现代文化对社会的不断渗透,鲍德里亚开创性地提出了用符号政治经济学思想来诠释当代社会运行规律。他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文化分析,展开了对消费社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对马克思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化和发展,对现代西方社会核心价值扭曲之洞察是颇具远见卓识的。但是,他不承认使用价值的存在,颠覆性地认为人类社会是由消费来主导的,没有把解放的希望寄托到政治革命上,而是企图通过象征交换来揭示社会的运动规律,指明未来的发展道路。这种理解实际上脱离了现实社会的物质大地,是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思想的误读。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或生产方式,这是经济理论界的一致看法。但是,对马克思如何和为什么把生产关系确定为研究对象,似还未引起广泛的重视。而搞清这个问题,对于进一步认识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对于科学地建立社会主义时代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马克思是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的,但很快就停止了。五十年代初又重新进行。这正如他自己所讲的:“1848年和1849年《新莱茵报》的出版以及随后发生的一些事变,打断了我的经济研究工作,到1850年我在伦敦才能重新进行这一工作。英国博物馆中堆积着政治经济学的大量资料,伦敦对于考察资产阶级社会是一个方便的地点,最后,随着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金矿的发现,资产阶级社会似乎踏进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切决定我再从头开始,用批判的精神来透彻地  相似文献   

15.
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思想的核心既是建立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础之上的,同时也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的.正是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完成了哲学革命,确立了从现实的人及其实践活动出发阐释人类历史的基本原则和理论结构,从而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创立则使政治经济学批判超越了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而成为一种社会历史批判.从宗教批判到对国家、法和政治的批判,再到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构成了青年马克思宗教批判的第一重逻辑;而从宗教批判开始的对黑格尔和整个近代西方形而上学的批判,则构成马克思批判哲学的第二重逻辑.无论是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还是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马克思始终是围绕着现实的人及其生存危机展开的.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揭示了人的对象性的本质,将人自身的存在理解为一个在对象性实践活动中现实地生成的过程,这同时也就是现实的生活世界的生成过程.一般形而上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空想社会主义批判三者是统一的,共同构成了马克思唯物史观,脱离三者任何一个,都无法真正理解马克思思想.通过批判分析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实现了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系统化,使之成为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的科学理论.马克思在整个政治经济学批判之中始终贯彻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资本论》的逻辑所展现出来的不仅仅是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经济结构,而是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全部的历史过程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6.
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是时代的要求,是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迫切需要。本文从这个客观要求出发,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任务和研究方法,特别是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范畴和理论体系进行了新的探索。作者认为社会主义劳动产品,即公有制下的商品,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始点范畴;社会主义资金是它的主体范畴;而社会必要产品,即与V+m相对应的那部分产品,则是它的基本经济范畴,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转的核心。作者按照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任务、方法的看法,以及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始点范畴、主体经济范畴、基本经济范畴所作的新探索,提出了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设想,并且已经着手主编一本《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专著。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对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的批判。这种批判,是马克思从1843年末到1844年8月对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的研究过程的反映。同时也是这个研究过程的总结。马克思的《巴黎笔记》的前五本可以向我们说明,马克思是把让·巴·萨伊的《论政治经济学》及《实用政治经济学教程》和弗·斯卡尔培克的《社会财富的理论》作为他研究国民经济学的入门读物的。而对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18.
林卫斌 《学习与探索》2006,1(1):216-218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在解释现实经济问题上凸显了其致用性的不足;理性的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在其选择过程中会受到资源、环境、特定社会制度等条件的约束,也显示出致用性的不足。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对西方经济学的致用性检讨应从中国实际经济问题出发,准确地把握人性和经济行为主体的根本行为动机,将逻辑与历史相结合,避免概念之间的论战与推演。  相似文献   

19.
齐泽克对马克思的商品关系理论有两点误读:一是认为马克思把商品关系的形式看得比内容更重要,他重点研究的是商品关系的形式是如何把社会关系的内在矛盾掩盖起来的;二是认为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缺陷就在于只揭示了商品价值量背后的劳动时间的内容,但并没有清楚地解释把劳动时间的内容隐藏起来的那个商品形式本身的秘密,而马克思的学术贡献就是建立在对上述缺陷的超越之基础上的.这两个观点都是建立在对马克思商品关系理论的误读之基础上的,之所以会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基于拉康式解读思路的齐泽克根本无法进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视域.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把商品视为研究和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生活和结构的核心问题,他对拜物教的批判也是从商品拜物教开始的.在马克思看来,拜物教产生的直接后果是人的关系的物化.齐泽克以拉康哲学为工具,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认为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是意识形态批判的重要范式,商品拜物教在今天已经发展到犬儒式拜物教的新形式,并借助拉康哲学对这种拜物教发挥作用的方式进行了具体解读.齐泽克对拜物教的拉康式解读,有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而发展马克思拜物教理论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对马克思思想的误读,最终弱化了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革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