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民主党人是些什么人呢?他们是工人阶级、劳动者的敌人,帝国主义的走狗,资本主义的保护者,反共主义者;还是劳动人民的保护者,共产党人在争取和平、民主和社会进步斗争中的伙伴?在苏联首次出版的《当代社会民主党词典》中,读者可以找到对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改变着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结构,使其中雇佣脑力劳动者的比重增大。这就是所谓的与先进工艺相联系的新中间阶层。在新中间阶层的成分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各类科技知识分子、中下层管理人员(经理)和大部分职员。所有这些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政治力量,其中包括西欧社会民主党对他们的注意。本文打算分析新中间阶层在社会民主党党员群众中比重增大的事实,考察社会民主党纲领性文件及其思想家著作中对新的劳动者队伍的评价。作者也研究社会民主党对新  相似文献   

3.
苏联哲学界把活动问题看作社会科学的重要问题,投入了很大的力量进行研究,许多人认为对活动问题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近年来,苏联理论界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角度对活动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拟对区个问题作一简介.一、活动的含义、特点及其基本类型A.B.马尔古利斯认为,活动是社会现  相似文献   

4.
苏联改革的出发点:发展后的停滞苏联的官方统计认为,苏联的“国民收入”概念与西方的纯社会产品概念不好相比,因为今天西方纯社会产品的绝大部分是由劳务组成的,而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错误的理解),劳务只能理解为“非生产性的”。阿甘别吉扬明确表示,他对这样论述问题并不满意。随着苏联经济的发展,劳务也在不断增长,但苏联经济的纯社会产品却增长太少。作者在他著作的第一章(标题为“改革的挑战”)中,认为有必要指出,官方的统计数字或多或少是不可信的,必须用“现实的价格指数”来修改那些有名无实的统计数字。从官方的统计数字得出,国民收入增长率从1966—1970年的约每年8%下降到  相似文献   

5.
苏联1984年出版了C·N·戈洛德的专著《巩固家庭》,这是苏联社会学界和人口学界近年来研究婚姻家庭问题所取得的最新成果之一。书中所阐述的某些观点新颖、独特而深刻,作者大胆突破或修正了A·r·哈尔切夫等权威学者先前提出的一些见解。因此,该书出版后,立即受到苏联学术界的重视。社会学家H·B·马利亚洛娃称这本专著是“对家庭社会学的重大贡献”。作者首先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不仅没有肯定一夫一妻制永恒不变的观点,而且为建立家庭进化的学说提供了依据。他们认为,家庭在其发展过程中走过了崎岖不平的道路,一夫一妻制是这条道路的终点;但一夫一妻制并不是一种停滞不变的家庭形式,因为一切家庭形式,包括一夫一妻制家庭在内,都始终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作者认为,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对苏联六十至七十年代出现的家庭规模  相似文献   

6.
“大一统”扼杀了文学的生命力──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问题初探吴国璋本文从列宁与无产阶级文化派之间在文化理论和政策方面的斗争的角度,主要探讨了导致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终结的一个重要原因:“大一统”扼杀了文学的生命力。作者认为在苏联文学所走过的几十年...  相似文献   

7.
苏联提出审美文化这个概念,大约是在30年以前。最早开始研究审美文化的是苏联科学院院士A.叶果罗夫和美学家B.K.斯卡捷尔希科夫。叶果罗夫在《艺术与社会生活》(1959)一书中提到审美文化的概念时指出,研究审美文化主要是为了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运用“美的标准和原则”,“它(审美文化)不仅要求我们善于在生活和艺术中发现、理解和评价美,而且要求遵循美的标准和原则进行实践活动”。B.斯卡捷尔希科夫在他的专著《共产主义建设时期苏联审美文化发展理论问题》(1965)中,所持的也是  相似文献   

8.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指出;“现在的苏联是资产阶级专政,是大资产阶级专政, 德国法西斯式的专政,希特勒式的专政。”看过苏联近年来的报刊、文学作品,都会有 这样一种感觉,在今天的苏联资本主义泛滥成灾,资产阶级的法西斯式的专政渗透到 一切领域,每一个角落。《圈套》这本书多少暴露了今天苏修叛徒集团对苏联广大人民实 行的法西斯统治,苏修统治下的人吃人的社会本质。 维拉案件发生后,就有人很有把握地判定:维拉是不会自杀的,因为“在我们的条件下没有也不可能有自杀的原因。”看,他们说得多么动听!这个“发达的社会主义 社会”简直是仙山…  相似文献   

9.
在最早对巴罗的《抉择》一书的分析中,何塞·罗哈斯的见解最为深刻。罗哈斯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历史上,巴罗代表着一种真正的抉择,一种深刻的决裂,一种新的理论水平的出现,是一次真正的共产主义运动理论的革命。《抉择》第1章阐述现代化理论,标题是《通往工业社会的非资本主义道路的现象》。巴罗认为,苏联革命成功之后,使社会生产力现代化这一历史性任务是一种推动力。既然在实现这项任务的过程中不存在资产阶级,那么,布尔什维克将不得不通过巴罗称之为“发展专政”的形式来开创“非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巴罗否定了苏联的发展模式以及这种模式在发  相似文献   

10.
“趋同论”在本世纪60年代初刚提出之际,苏联理论界曾对它进行了批判。在其后近30年的历史进程中,苏联理论界对“趋同论”的评价发生了变化和分歧。追溯一下苏联理论界评析“趋同论”的变化历程,对于我们分析“趋同论”具有借鉴价值。拒斥与批判:80年代中期以前的态度从6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这一历史时期中,苏联理论界对“趋同论”的基本态度可以用下面的话来概括:绝对拒斥、彻底批判、全盘否定。苏联理论界率先批判“趋同论”的是经济学家列昂节夫。列昂节夫于1966年12月在苏联《经济报》上发表《两种制度和睦的神话》一文,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和政治意识形态的性质在自身范围内不可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欧洲社会民主党是当代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了克服自身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难题 ,以应对 2 1世纪的挑战 ,社民党正面临着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和调整。作为这种变革和调整理论基础的“第三条道路” ,是当代资本主义经过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和注重市场调节的“新自由主义”两个发展阶段后 ,社会民主党寻求新的经济和社会平衡点的探索。本文认为 ,“第三条道路”的出现代表了西方国家在现有制度内进行探索和改革的一种方向 ,成为东西方“冷战”时代紧张消解后的一种新的政治选择 ,并使之成为“全球化战略”的基本纲领  相似文献   

12.
印度现代著名学者D.D.高善必的《印度古代文化与文明史纲》,是其在历史研究领域中的代表作之一。该书向为我国从事南亚历史与文化研究的学者所推重。季羡林先生认为该书“是一部学术价值很高的著作”,并盛赞其作者“一空倚傍,独立创新”的精神。他进而指出,印度和世界学术界给该书以很高的评价,因而将其“译为汉文,实有必要。”该书行文简约,不足二十万言,但内容却涉及印度古代政治、经济、社会、民族、宗教、文化和艺术诸方面,勾勒了印度从原始时期到封建社会前夕的历史轮廓。作者力图从生产发展和经济活动的角度来探寻印度古…  相似文献   

13.
反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参与社会主义"是六十—七十年代社会民主党的主要思想家们提出来的.它反映在社会民主党的纲领以及所谓"民主社会主义"理论中."参与社会主义"主张通过工人更多更广泛地参与管理社会的途径,使资本主义逐渐发展为社会主义,用以代替对社会的革命改造.1975  相似文献   

14.
日本和韩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德〕Ch-K.科本文作者在《马克思主义更新》杂志第26期里批判地探讨了“儒教”经济学的观点,同时指出了对“亚洲”资本主义从文化方面加以阐述的片面性。作者认为,关于“亚洲”资本主义的讨论应该把文化差异以及政治经济的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历史本质问题是历史哲学的最高问题。文章认为,马克思的历史观是对“历史之谜”的真正解答;而历史认识的最高视野,则是历史的社会价值观点。作者首先分析了生产实践本身的双重价值意义,认为一切社会历史实践,本质上都是人们通过对象客体价值的创造,来实现人的主体价值的活动。文章又从个人价值、群体价值的追求活动,进一步提示了社会历史的深层本质,是人对社会价值的追求、创造和实现。文章通过人的“双重生命价值”的分析,论证了社会价值的本质取决于人的类价值和类本质,其表现形式是人以“自在生命价值”为基础对“自为生命价值”的追求;而其实质内容则是人对人自身类本质的追求、创造和实现。最后,作者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规律观点及其人和社会发展“三形态理论”为依据,进一步论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最高规律和最深层本质,是人们通过他们个体本质、群体本质的实践创造活动,去不断追求、创造和实现人之为人的类本质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马克斯·韦伯的“儒家伦理不发生资本主义”的命题和东亚一些学者的“儒家伦理有助于经济发展”的假设的分析,探讨了儒家经济伦理对我国经济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全面转变的历史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作者认为: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一些所谓“后工业社会”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族宗法经济伦理被用以救治其种种社会弊端,这反映了儒家文化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某种积极作用。但儒家经济伦理作为自然经济的产物与商品经济观念是根本对立和互相排斥的,我们在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不可盲目照搬资本主义国家对待儒家文化的经验,对儒家经济伦理的痼弊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苏联社会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刻已问世。这部著作概括了近年来苏联社会学家在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方面的成果,分析了社会学理论和实践上的一些综合性问题。这些问题,对于苏联社会学的发展以及提高它在共产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总地说来,作者是把社会学学科的历史和现状同解决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出现的理论和社会实践问题结合起来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8.
对西欧各国和北美的经济、政治、军事、社会和文化发展及其过程从学术角度进行分析,这就是“西方研究”。苏联和部分东欧国家都从事这一研究,不过在苏联不称“西方研究”,而称“现代垄断资本主义研究”。苏联的西方研究始于1925年,以创建苏联科学院世界经济和世界政治研究所为其标志。该所的建立,改善了苏联领导层对美国情况的了解。该所第一任所长是F.A.波契坦,任职两年后,即1927年由叶甫盖尼·瓦尔加接替。作为所长瓦尔加通常受到  相似文献   

19.
革命理论与当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理论发展中的某些最复杂的问题,强调必须根据变化了的历史条件创造性地革新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理论。正如作者所指出的,这种革新应当向着更加具体地认识各种社会力量在革命运动中的作用、革命运动的目的和方式的方面发展;应当全面地既考虑到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又考虑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发展的经验。创造性地发展理论需要大胆进行革命思维,摒弃那些已成定论,但未为当代社会实践所证实的观念。作者不认为自己的结论是最终结论,并承认它们带有讨论的性质——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那些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尹健  刘同舫 《浙江学刊》2023,(2):153-160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反思资产阶级基于理性观念所展开的宏大叙事,确认观照现实实践的“叙述方式”对辩证法在审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内在驱动作用。伴随辩证法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深度融合,马克思揭露出庸俗经济学家将辩证法先验规定成专制性叙事来为资产阶级利益辩护的实质,澄明了辩证法作为改造资本主义现实力量的理论意义,并恢复辩证法作为社会历史总体推演、自我超越、感性实践以及突显本质与意义的四种“叙述方式”。为唤醒人们在现存社会中所具备的辩证本性,敦促人们通过辩证活动在社会生产中不断积聚本质性力量,马克思辩证法的“叙述方式”采用了“隐喻式”的独特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