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维和语言孰先孰后?这个问题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把各家之言归结起来,不对乎有三种看法:其一,是语言先于思维说。这种观点流传很广,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就不可能进行思维”;其二,是同步说。这种观点认为,思维和语言是同时产生、同步发展的。因而语言史同人类的整个历史同样长久;其三,是思维先于语言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人类和人类思维的发生,都先于语言。他们认为语言是在人类思维有了初步发展之后,原始先民为了固定和交流思维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以往人们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基本上是直观的,没有深刻理解其重大意义。只有结合语言逻辑分析 才能深刻理解哲学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在一定意义上都是“不可说的”,这促使我们去考察如何进行哲 学研究的语言逻辑机制。语言的基本结构包含形式、内涵和外延三个层面,其间存在重合、透明和转换的机制, 只有懂得这个机制才能解决西方哲学留下的“存在之谜”等许多难题。思维具有直观和反思两个维度。应当克 服直观思维方式的影响,按照恩格斯指出的方向去推进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逻辑的共同性与特殊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问题的提出在逻辑史研究与逻辑的比较研究中,诸多中外学者早就注意到不同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的逻辑有共同的一面,也有特殊的一面。沈有鼎所著《墨经的逻辑学》一书的“结论”是很简短的,但在这十分简短的“结论”中,却有一大段文字被用来讨论具有人类共同性的思维规律和形式在中国的表现方式的特质。他说:“人类思维的逻辑规律和逻辑形式是没有民族性也没有阶级性的。但作为思维的直接现实的有声语言则虽没有阶级性,却是有民族性的。中国语言的特性就制约着人类共同具有的思维规律和形式在中国语言中所取得的表现方式的特质,这…  相似文献   

4.
人类思维的发生和幻想思维形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思维的发生和幻想思维形式蔡俊生本文认为,人类思维的发生、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由传统逻辑规则标明的有语言的“类思维”,幻想思维形式,科学理性的思维形式。人类思维的上限是语言的发生。幻想思维形式发端于旧石器技术,成熟于图腾的出现,它是人和人类社会形成...  相似文献   

5.
话剧文学的艺术魅力是通过其语言实现的。从语言入手考察政治思维定势对中国现代话剧艺术形态的影响,具有不可或缺的必要性。中国现代话剧语言形态,大约可以分为宣传说教型、情绪宣泄型和动作——性格型三种,其中宣传说教型占总比例的绝对多数。宣传说教型语言,主要见之于政治剧。它是作为政治思维定势运行极致的政治思维对中国现代话剧文学的决定性影响在语言上的表现。政治,可以分为观念形态与实际运作两个层面。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认为,在同一政治集团内部,一部分人是作为该集团的思想家而出现的,他们是这一集团的积极的、有概括…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没有语言,人们在思维活动中产生的一切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和分析都无法保存和传达;没有思维,语言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语言、思维和现实世界是互相依存、互相联系的。由于社会现实不同,思维不同,各个国家的语言世界图景也不尽相同。这体现在现实的范畴化原则中,在物质层面上则体现在词汇和语法中。  相似文献   

7.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本文从社会语言学和人类文化学的角度,分析了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传播和延续的工具。语言不仅反映人们的思维方式,而且还反映社会现实。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是传统文化的积淀。而文化对语言也有很大的影响。文化是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语言中的许多因素(如句子结构、词汇意义等)无不与文化息息相关。此外,文化还是制约语言运用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8.
论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境巨朝军一、思维、语言、语境思维是人脑对于客观世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就是人在脑子中运用概念以作判断和推理的工夫”①。思维活动的结果叫思想。思维的载体是语言。“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②,“没有语言材料、没有语言的‘自然物质’的赤裸裸的思想,是...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探讨幽默语言发生的几种基本思维方式:退位思维、错位思维、非耦思维、偏零思维,以从不同侧面揭示幽默语言的发生机理。当然,在实际生活中,幽默语言可能是若干种思维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划分边界也具有较为明显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10.
如同哲学上难以分清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思维和语言也呈现出先后顺序无法分清、相互依存的关系。可以断言:没有思维产生不了语言,而没有语言也就无法思维。思维是语言的本质,语言为思维的表象。思维方式和语言表现具有较强的稳固性,即使变化也呈表里性。欧美人的思维方式是个体的,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集体的、日本人的思维是整体的,所以,欧美人的语言表现为清晰、简洁,中国人、日本人的语言表现则含蓄、委婉。人们习惯于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对方的语言,而不愿意用对方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对方的语言,这便是许多冲突的导火索。因而,如果只注重语言的表象,而不涉及其本质——思维方式,确实难以找到语言所表达的真实内容所在。  相似文献   

11.
文章的外部语言形式是作者思维语言物化的结果。研究文章写作不可不研究文章外部语言形成的内驱思维动因,抓住了文章写作的思维动因便抓住了文章外部语言形式形成的本源。本文从文章写作的思维主体动因和思维客体动因两方面对写作的内驱思维动因进行了论述,以求探索出外部语言形式形成的思维内部规律。  相似文献   

12.
逻辑学的对象是什么?李先焜同志撰文提出是语言而不是思维形式。我则认为逻辑学的对象是思维形式而不是语言。 我们认为,说研究逻辑必须研究语言,甚至说逻辑直接研究的是语言,这本是对的.因为思维和语言是密切联系、互为依存的.浯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思维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存在和表现。因此,逻辑学要总结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必须研究语言,只有透过语言才能“捕捉”住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特别是逻辑学的创立阶段,人们对思维形式及其规律本来茫无所知,人们更是只有通过语言去探索。但是,逻辑学研究语言和语言学研究语言不同。后者研究语言在于总结语言(形式)的规律,而逻辑学研究语言,则在于透过语言总结出思维(形式)的规律。另外,逻辑学一旦透过语言总结出思维形式及其规律以后,就可以撇开语言,对思维形式及其规律进行专门的系统的研究。当然,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人深刻认识到文学创作构思中伴随着意象思维的语言存在,认为在此思维发生之际语言就推动和制约它的发展,直到在语言和思维的往复运动中,思维用语言获得存在的物质形式,也越来越清晰.虽然他们没有再进一步讨论思维中语言的性质、特点等,但是其思想在今天思维和语言的讨论中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内部言语"的理论对文学创作思维中的语言性质以及与意象思维的关系做了补充,进一步论证了意象思维和内部言语没有隔阂,可以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4.
《理论语言学教程》第一章带有总论性质,讲述的是关于语言和语言研究的一般理论问题,其中有些内容可以看作后面一些章节学习的纲要。这一章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l)语言、语言的属性及其功能;2)语言的起源与发展;3)语言学体系及西方语言学简史。下面拟分三个专题来讲述本章前两个方面的内容。因篇幅所限,后一问题从略。一、语言是人类用于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符号系统古往今来,人们为语言下了许多定义,但究竟什么是语言,学术界至今也没有统一的看法。《理论语言学教程》(《以下简称《教程》》)根据当前多个分支学科对语言…  相似文献   

15.
谈思维与语言可分的相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思维与语言的起源、个体心理发展中思维与语言的发生、聋哑人的思维和掌握了语言的正常人的思维现象探讨,说明思维与语言的可分具有相对性  相似文献   

16.
论诗歌语言的结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诗歌语言的结构特性仲文当我们说诗是语言艺术,没有语言就没有诗时,无疑是对语言在诗歌创作中的决定性意义的确认。潜在于诗人生命深处的律动,只有投射到语言的结构上,才能成为视觉、听觉可以认知的结构形态,才能成为诗意的表达和交流。但是如上所说,这只是指认了...  相似文献   

17.
洪琼 《晋阳学刊》2009,(4):65-68
中西对“游”和“游戏说”都有着丰富的理论探讨,且存在诸多的共通性,但两者毕竟植根于两个相距遥远的文化,它们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特别是表现在中西不同的人生态度和思维方式上、不同的审美体验方式上、不同的话语体系上。当然,这并不等于说,两者便没有任何对话的可能:(一)思维方式,对于西方的“游戏说”而言,应当淡化主客二分和主体性原则,提倡人物融合的诗化之境;而对于中国的“游”而言,既要引入西方的主客二分和主体性原则,但又不能重蹈西方文化的覆辙,真正的道路或许便是于中西思想的边界处的冒险。(二)审美心态,海德格尔的“诗化之思”或许为中西“游”和“游戏说”之审美心态的融合和对话提供了某些指引。(三)语言,自从“语言转向”以来,西方传统的语言观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不再是那种表象一工具型的现成性的语言观,而成了一种生成性的语言观,这似乎与我们中国的“道言”观有着某种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18.
论动作思维的特征及其认识论价值苟志效所谓动作思维是人以自身的肢体、肌肉等的活动来表现的思维,也即是说,这是一种用动作符号或动作语言(BodyLanguage)来表达的思维。发现和确认动作思维的存在主要是皮亚杰和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J·Bruner)的...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历经几千年的探索,仍是一个神奇的未解之迷.尽管各大领域如哲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的专家、学者对其穷尽一生心血,但不管是在二者的产生孰先孰后方面,还是二者的作用孰轻孰重问题上,仍无法给出完全令人信服的答案.这一百家争鸣的局面无疑为世人提供了更丰富,更具体的来自各个领域的证据,使我们能更详尽地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本文拟对语言与思维"等同说"、语言与思维"同时共生说"、语言"关联性假说"中的一些术语及其使用进行评述,以便理清各种流派间分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与西方哲学相比 ,中国哲学在思维方式方面有一个显著特征 ,即重直觉参悟、经世致用 ,而逻辑推理与为求知而求知的方面则欠缺。其中直觉参悟实构成中国哲学的深层思维向度 ,它可分为正负 (或肯定式与否定式 )两个方面 ,本文拟探讨否定式思维向度的必然性及其理论意义。一、“说”之对象——中国哲学的本体论否定式思维方式在中国哲学中有很多具体表现 ,其最典型的说法就是“无可说即是说也”。“说”即是用语言描述 ,“无可说”即无法用语言描述。“无可说”之“无”严格地说应是“不”,“无可说”也即“不可说”。如果这里的“无”不是“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