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肖伯纳的历史剧《圣女贞德》,描写的是同名法国民族英雄的生平事迹。 贞德《即冉·达克,1412—31)是法国一个农村牧羊姑娘,生活在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期间。当时,法国半壁河山被英国军队侵占,濒临亡国的危险。贞德,为强烈的爱国热情所激励,自称奉上天之命  相似文献   

2.
论王冕形象     
在<儒林外史>中,王冕是作者高标的儒家理想人格.作为小说臧否人物的人格标准,王冕这一形象的塑造与作者的创作思想密切相关,映现出人生价值失落、"圣""王"失兼的吴敬梓矛盾、痛苦的精神面相.  相似文献   

3.
文章指出萧伯纳历史剧《圣女贞德》(1923)至少从两方面重构了法国历史上这位天主教圣女形象:其一,贞德形象被平民化,消解了笼罩着她的神异光环;其二,贞德被赋予明显的新女性和新教(而非天主教)殉道士等多重意义.进而分析形象重构的时代背景和历史缘由,并揭示了真正将贞德引向火刑柱的是她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的他者身份.剧本由此承载了关于如何对待他者的普遍思考.  相似文献   

4.
窗与两性的灯塔——《到灯塔去》中象征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灯塔去>作为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压卷之作,具体而生动地展示了她的小说理论--探求生活的真实性在于表现人物的"内在真实",即人复杂多变的精神世界.为实现这一理念,伍尔夫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意象来暗示人物内在的性格和思想情绪.<到灯塔去>中的两个重要人物拉姆奇夫妇和两种实物--灯塔与窗--充分表现了作者独特新颖的想像力和创作思想.充满神秘特质的象征意象不仅赋予了小说多元的意义,而且为读者提供了与人物及作者对话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薇拉.凯瑟与欧洲移民朝夕相处以及自己的历次迁徙,是以潜文本的形式存在其作品之中。《我的安东妮亚》探索了美国作家情有独钟的成长主题。小说在叙事线条并行和时间历时推进的聚焦中,通过对女主人公富有开拓精神形象的塑造,反映作者对工业文明的反抗与对农业文明的推崇,洞悉时代发展所带来的变迁,文中成长历程的叙述、成长隐喻使用、成长引路人的出现恰恰彰显了小说的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6.
<吉姆爷>是康拉德最受推崇的小说之一.文中始终贯穿着"明线"-- "我们当中的一个"和"暗线"--"孤独"、"耻辱".康拉德运用这三条线,从不同侧面揭示了主题, 使整部小说的含义更含蓄、更丰富.同时,缩短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增加了小说阐释或解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两部成长小说有共同的主题--追求自由.比较两部小说主人公追求自由的过程,即他们各自成长的过程,分析两位作家人生观以及他们在小说中应用的象征手法可以看到两位主人公追求自由的理想是不可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旅美阿富汗裔畅销书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的处女作品《追风筝的人》自2003年问世以来,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深深地打动了全世界亿万读者的心,堪称为惊世之作。作者以细腻委婉的笔法勾勒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及对于祖国的复杂情感,文章从主人公阿米尔的成长与救赎的角度来解读该小说。  相似文献   

9.
关于文言小说的理论论述言皆琐碎,尚缺系统梳理与总结.本文在文言小说本质的理论--文言小说的观念和体制特征;文言小说创作的理论--文言小说传录与休闲、摭实与虚构的关系;文言小说价值的理论--文言小说的社会价值与审美价值三个方面置喙述及,并见文言小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对人们把沈从文<媚金,豹子与那羊>习惯性解读成一篇浪漫传奇的爱情故事进行质疑,主要通过对文本中"故事"--小说、神话--象征、故事讲述者--作者这三个层面的分析,层层递进,从而揭示沈从文精神上的深层次的文化困境.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加勒比英语文学中,"成长"既是一种小说类型,也是一个普遍主题,贯穿于小说、诗歌、史诗等文本中.加勒比成长文学中的主角既有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普遍具有的"成长的烦恼",又有生活在殖民地或后殖民地社会中的青少年特殊的烦恼,即对自己的文化身份的困惑和烦恼.因此,对个体成长和命运的探索也成为对民族成长和群体命运的探索,个人的成长史往往成为民族的寓言.加勒比成长文学中父名和父亲形象的缺席显示了集体记忆的缺失,多面性的母亲形象则反映了被殖民者既想依附又想独立于殖民权力结构的复杂心态;而一系列筑居者形象的出现反映了当代加勒比作家普遍的自觉意识,即如何摆脱文化上的依附状态,塑造自己独立的人格,在没有本土传统的后殖民社会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2.
曹文轩成长小说中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文轩作为第四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代表人物,在成长小说的创作中表达着对少年儿童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的关怀,本文从扶助少年精神生命的成长、凸现“异境”中生命的升腾和“追随永恒”的悲悯情怀来阐释其作品内在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3.
刘震云的中篇小说《单位》和阎真的长篇小说《沧浪之水》通过青年形象的塑造来展现成长主题。在这两部小说中有三类青年形象:一类是成长主人公,他们经由单位制度和文化的改造而呈现出复杂的意味;另一类青年形象是主动成长者,这些主动成长者既对单位制度和文化有揭示作用,同时又是主人公成长的镜像;第三类青年形象是拒绝成长者,他们既可能因改造而成长,也可能长期定型为单位中的边缘角色。  相似文献   

14.
浸润于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两种文化冲突之中的中国大学生,对生命观念存在着多种误解,致使他们面临着诸多生命困境,如生命归宿感矛盾无序,生命权利与良善择取混乱,生命成长面临着被肢解和规训的困境等.为此,我们需要明确家庭、社会、学校的生命教育职责,构建生命教育的主题系统,厘清生命教育主题的展开顺序,营造管理与教化融合的生命调控...  相似文献   

15.
在临夏内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封闭性,与外部经济、信息交流不足,导致传统的非正式制度、小商贩经济和农牧经济社会形成三位一体的超稳定结构.本文运用分析叙事法,从空间经济和非正式制度角度,分析以临夏为代表的西部民族地区经济模式产生的逻辑,解析该地区商贸经济的难以发展出现代产业的困境.提出民族地区群体的现代文化自觉意识培育,是该地区商贸经济走出困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花儿”歌谣与回回民族及其历史有密切的关系。元代回回多聚居于西北地区的历史实事,是“花儿”产生的人口因素。元明两朝,大量的回回人迁移到太西北屯田、戍边的情况,可谓“花儿”诞生的人文背景。屯田的苦难生活正是“花儿”歌谣产生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7.
论《水与火的缠绵》中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莉的小说浸透着浓郁的女性意识,她以鲜明的女性意识观照和表现女性的生存本相。在其长篇小说《水与火的缠绵〉中,女主人公曾芒芒从叛逆到挣扎,从幼稚到成熟,收获着教训与经验,在其成长的历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正是新时期女性自我意识苏醒的象征,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8.
人类个体的成长经历是一次蔚为壮观的生命境遇,是一种隐含着丰富社会意义的生存状态,20世纪西方人类的成长境遇充满了焦虑、苦痛和异化感,对20世纪西方人类成长经历的聚焦和挖掘形成了文学的一片丰茂之林。与传统成长主题的文学相比,20世纪成长主题的文学创作表现出独特的精神境遇:一是"成长之痛"——从儿童世界到成人世界,从乐园到失乐园的"成长的疼痛";二是"拒绝长大"——从成人世界到儿童世界,从失乐园到复乐园的"家园的渴求";三是"心灵悬挂"——从精神守望到成长迷失的"心灵悬挂",复乐园不是乐园的成长悖论描述。20世纪成长主题的文学创作呈现出人类成长中人与社会的游离、人与自然的对峙、人与自我的疏离。  相似文献   

19.
潘·沃伦的小说《黑莓之冬》创作于1946年,目前国内外对其研究仍处于较为匮乏状态。本文结合小说具体内容,分别从逃避成长——被迫成长、激励成长——自觉成长、温室成长——现实成长三个方面分析《黑莓之冬》的成长小说特点,并归纳提炼出小说中表现成长主题的艺术手法,包括双重视角、逆向顿悟、意象象征等,为批评和理解该小说提供一个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20.
巴渝大地幅员广阔 ,物产丰富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几千年来 ,人才辈出 ,群英荟萃 ,构成一道璀璨迷人的风景。这是和巴渝大地奇特的自然环境、独具的区位优势、稳固的军政中心、复合的文化组成、多样的办学模式分不开的。今天 ,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巴渝儿女在同自然与社会的搏击中表现出来的刚勇坚毅、重义守信、协作求新、团结奋斗的文化精神 ,虽处内地而不封闭 ,虽守一方而有开放意识 ,立足本土 ,胸怀天下 ,为祖国的现代化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育更多英才 ,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