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无论中国和西方,封建时代的文化都有过悠久的历史。西方近代产生了超迈前古的资本主义文化;而中国却在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之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经过长期的革命斗爭,中国迈进到社会主义,消灭了人剝削人的阶级制度。我们现在的历史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是对于封建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的否定,但是又必须建立在封建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已经取得的文化成就之上。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必须继承、发扬中国固有文化的优秀传统,更必须吸收、引进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有价值的成果。但是,方向是明确的,我们所要建立的是社会主义的新文化。这个社会主义的方向是不可逆转的。  相似文献   

2.
赵文 《南都学坛》2012,32(4):93-97
列宁主张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利用西方先进设备、科学管理技术来发展现代工业。列宁"利用资本主义文化"思想的现实依据是俄国落后的国情,理论依据是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理论,根本目的是为了战胜资本主义,建设共产主义。当前,我们要在正确认清资本主义文化实质的前提下,按照"吸收与批判并举,更重批判"的基本原则来利用资本主义文化;要树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之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代新文化建设的精神指向与“儒学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文化,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精神作为它的精神指向?作为新文化的“根”,究竟存在于中国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之中,还是存在于过去的历史传统之中?本文认为,我国社会主义新文化的“精神指向”,应该致力于在全体国民中建立起以崇高爱国、劳动创造、公正自由、平等和谐、激越上进为基本指向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人类文化史上从来没有过“超越时空”的文化,怎么能够想象公元前中国农耕时代前期由孔子及其弟子等所创立的一种思想认识,会成为20世纪后期和21世纪,即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和信息时代的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体系的主体和核心呢?新文化的“根”,存在于当代中国人民从事的伟大的现代化的实践之中,这绝不是要苛求它的形成和发达离开中国文化发展的大道而孤独运行。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首先是要正视我们民族过去的全部历史,以及与历史相一致的文化形态。应该以新文化的精神指向作为导标,以它的真实的内容作为基础,检验过去时代所遗留下来的一切文化,区别两种文化的性质,拒绝一切与新文化的指向相悖的文化内容;抓住文化遗产中一切不仅属于过去,而且也是属于未来的文化成分,并进而把它们“变异”为新文化的有效因素。新文化的潮流,变得更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关于新文化的重要论述,为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确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新文化的理论体系,建立共产党执政时期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的理论框架,以及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国后,毛泽东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一、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化的成果,而不是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化的产物;二、把中国传统的精英文化和世俗文化整合为大众化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三、广泛的思想改造和政治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必要条件;四、加强党员道德修养和树立大众化的道德榜样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方式。在此基础上,他创造性地把中国传统的伦理型文化转变为社会主义文化,开创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以文化建设推动美好生活建设主要历经了创立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4个阶段,构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建设的基本框架,促进了党的文化建设理论形态与实践形态的不断跃升。在百年行进中,中国共产党在以文化建设推动美好生活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基本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方向保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理论支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是根本宗旨;秉持求实创新精神是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先后经历了注重意识形态建设、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注重先进文化建设三个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了中国社会文化价值,指明了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建设新阶段的社会主义文化,要依据“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去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要依据“爱国、诚信、敬业、友善”的价值观去指导建设公民道德和大众文化,要依据“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去指导构建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8.
文化的多元化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当代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面对文化的多元化,如何加以引导,如何趋利避害,使之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有利于新文化的建构,需要认真思索,深入研究.要进行多元文化的整合,应该以适合中国国情、有益于丰富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有益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契合点.  相似文献   

9.
如何重建新人文主义,这是探讨中华人文精神,构建富有时代特点、并符合当今及今后人类社会发展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课题。由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古代优秀文化、资本主义优秀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成果构建多元融合的新人文主义,则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当代世界发展趋势,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即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总结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历程中的经验,对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 ,在八十多年里不断探索和努力建设反映革命、建设和改革要求的新文化 ,为我国初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完成这样的宏伟工程不能没有纵向的历史文化的承接,不能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这就使得我们不能不把眼光投向具有数千年历史的精深博大的中华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之上,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奠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推进充分反映和契合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为了规避市场经济的弊端,使其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提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区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为了化解市场经济带来的诸多弊端和各种矛盾,使其与社会主义目标相一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创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两者的同频共振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所规定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新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抵制西方国家鼓吹文化全球化、同质化的必然要求,是确保中华民族文化特质性、认同性的重要保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传统文化中包含有以和谐为核心的文化价值观、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民惟邦本”的人本思想等有利于现代化的特质。我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必须坚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放眼世界,积极吸纳西方文化的优秀成分;必须改革文化体制与制度,积极主动地构建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15.
西方国家抗御美国文化霸权为中国建设和谐文化提供的启迪主要有:中国在创建"双和模式"的过程中要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创生一种新文化来抗御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要以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树立温和的中国形象,使文化产业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个新增长点,要在创新人类文化发展模式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与文化自觉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 ,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休戚相关。全球化不可能消除文化差异 ,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和锻炼文化的民族性。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既立足于中国又面向世界 ,既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又学习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有益文化成果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代的文化自觉 ,也是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民族文化只有不断融合外来文化,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的成果,才能繁荣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也很有必要学习和利用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的中国文艺制度建设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以人民性为核心,强调文化自信,积极推动文化创造,因而具有了人民性、中国性和文明性的三重内涵,这是对百年中共文艺制度建设理念的继承和弘扬。人民性的实质是要塑造觉醒了的现代新国民;中国性的维度强调的是“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明性强调的是要讲好中国故事,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最高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进行生态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和解决我国生态文化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依据的科学理念,根植于广大群众开展实践活动的人民立场,以及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的价值取向等文化意蕴,对推动我国生态文化建设和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列宁、邓小平利用资本主义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是继承和发展的统一。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进步、更能满足人的需要的社会,但社会主义却需要资本主义所创造的巨大的生产力和发达的商品经济作为其进行建设的物质基础。对于俄国和中国这种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直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来说,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本主义创造的“肯定成果”为社会主义服务,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列宁和邓小平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终于找到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一、列宁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标志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