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性恋者身份认同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性恋者认同自身的同性恋性身份,不仅意味着将生理欲望指向同性以及具有特定的性行为方式,还意味着认同与同性恋性身份相关的角色和行为规范。"同性恋身份认同"既是同性恋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同性恋人群健康成长、社会稳定和谐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对国内外近20年来关于同性恋身份认同研究的学术论文和专著进行梳理和分析,从相关概念、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角度出发,概括了同性恋身份认同研究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总结归纳了相应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研究特别是国内研究对于同性恋的社会认同部分的缺乏等问题,提出未来研究应该更多转向探讨同性恋身份的社会基础和支持手段,探讨社会认同机制以及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的互动、农村同性恋社会认同过程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李灿金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03-108
认同本身是一个多学科研究的领域,依照不同学科分类,学术界分别从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解视角进行研究,我们在对西方学界对认同研究的理论进行系统的梳理的基础上,指出不同学科对认同研究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肯定了认同研究多学科研究取得的成就,提出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借鉴西方认同多学科综合研究成果时应该注意的西方认同理论形成背景和我国现实社会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3.
高雯蕾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6,(2)
中国在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人们的社会心理也发生着一定的变化。本文主要采用深入访谈的方法,从北京中下阶层市民群体在转型期的群体心理、行为以及与其他群体之间的关系入手来进行研究,并且主要以Tajfel的社会认同论作为整篇文章的理论框架,将这个群体在这一特殊时期的社会认同分为两个情境他们一方面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重新分化而成的地位低下的中下阶层;另一方面又是具有强烈户籍优势和"天子脚下"优越感的北京人。研究发现,当这两种情境同时发生的时候,阶层与地位产生的心理机制占了主导地位,而"北京人"的优势渐渐退居二线。同时,本文还对这个群体目前状况的归因以及采取的个体流动的行动策略进行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4.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13-118
文化转向批判性反思下的认知转向和社会学转向要么关注译者的语言认知,要么凸显译者在社会中的个体认知,都存在一定不足。将社会认同理论应用于译者认知研究既具有可行性又具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从社会认同角度界定了译者身份内涵,勾勒了译者社会认同、文化认同和职业认同的建构及其内化于自我的个体认同模式;研究发现,社会认同有望为解释翻译过程中译者的认知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参考体系。 相似文献
5.
肖文明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8(1):122-129
对于内地在港大学生而言,作为内地人的社会认同虽然重要,但并不总是显著的,且社会比较是多元化的;其认同具有流动性的特征,但并非如后现代主义所说已是破碎的认同,而呈现为流动的融合的模式。本研究在泰弗尔的社会认同论与后现代的社会认同观之外,提供了一种更均衡的认同观。同时,对于内地与香港两地群体的融合也具有经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汤云刚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6):22-28
澳门外劳输入使其因劳动力不足出现的经济发展瓶颈得到缓解,对澳门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对如何测量澳门外劳的社会认同问题少有学者研究。文章从交往行为的理论角度出发,采用问巷调查的方法对澳门外劳的社会认同进行研究。文章在对澳门外劳社会认同进行操作化定义的同时,深入分析了澳门外劳的城市认同、群体认同、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4个方面,结果表明:澳门外劳的城市认同和身份认同感较强,群体认同和文化认同较低。 相似文献
7.
社会认同的区域文化心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社会认同研究都是以Tajfel等人提出的社会认同理论为前提,一般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主要研究内容为民族认同和身份认同。由于社会文化认同是社会认同的核心内容,社会文化认同的形成是以一定的文化为基础,文化的形成因区域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因而文化差异导致的文化心理也是不同的,着重分析了社会认同与区域文化心理的关系。分析认为,决定社会认同能否形成的实质在于区域文化心理差异;文化心理与社会认同之间是双向的相互构建过程,核心是文化认同,实质是区域文化心理差异。 相似文献
8.
9.
认同作为当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有三种理论取向。自我同一性强调的是自我内部的构建和整合,角色认同理论强调的是我们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对自我的界定,而社会同一性理论是在群体成员身份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认同。认同的三种理论取向只有在互相补充、整合的基础上,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自我的认识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的社会认同状况研究——以某高校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认同倾向量表对438名大学生的社会认同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认同倾向主要由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组成,其中社会认同除了其本身的内涵外还包括关系认同与集体认同;无论是个人认同还是社会认同,当代大学生认同中的积极成分要高于消极成分;影响大学生社会认同的因素由强到弱依次是政治身份、民族、性别、专业、生源、年级,但其各自的影响力度不大;政治身份、专业、生源、年级对社会认同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王琪瑛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5(4):29-34
近10年来社会认同研究在中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从理论研究方面来看,在系统翻译和介绍西方社会认同理论的同时,出现了本土化建构的趋势。从经验研究方面来看,主要集中在族群认同、文化认同、社会群体认同、组织认同、主观阶层认同和消费认同研究等方面。从研究特征来看,出现了多学科相互交叉;研究方法和技术日趋成熟。从研究的趋势来看,西方社会认同理论的研究将走向更为系统化、专门化的研究;社会认同各维度之间的交互式研究将成为未来经验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多学科交叉过程中,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认同研究的学科共识和学科基础将会真正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2.
秦能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在社会日益变革的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的学校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多元化思想的影响和冲击,在高校中育人作用的发挥受到影响。从社会认同理论视角出发,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不同社会认同阶段,并通过内群体相互提高及外群体积极促进的方法,进而形成对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社会认同,最终完善促进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对知觉认同观念解构的基础之上,文章把社会认同划分为三个类型和三种秩序,即混沌的对民族和国家的初级认同是认同的物理秩序,可变动的对民族和国家的中级认同是认同的生命秩序,象征的对民族和国家的高级认同是认同的国家秩序,高级认同的标志是新的行为圈的出现,包括"劳动产物"、"文化对象"、"被知觉情景"三个要件。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就是这三个类型和三种秩序的连续发展和进步。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本质是知觉认同观念的形成,构建对中华民族认同的国家秩序。 相似文献
14.
杨红文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11-12
刑法是我国重要的部门法 ,它对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维护社会安定的作用不言而喻 ,我国是成文法国家 ,1 997年实施的刑法典对惩罚犯罪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如何使社会对刑法典的内容及其司法机关的执法活动为社会接受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16-21
国际政治现实的演化使世界国家终将实现这一终极论断遭受重大挑战。该文试图借助集体认同和集体身份等概念来讨论世界国家无法形成,认为认同的形成机制是有限的互动,在微观层面上限制了世界范围内集体认同的形成;情感因素带来的群际内偏私、群际间积极区分和外群体偏见,则在宏观层面上限制了集体身份的边界,世界范围的集体认同和集体身份的无法建立使世界国家无法形成。从现实意义来看,一种相信西方自由主义能够产生世界性国家的幻想得以被击碎;从理论意义来看,该文重新理解了集体认同的形成机制,重新界定了集体身份的内涵与边界,并将社会心理学的成果引入集体身份效用范围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6.
社会资本通过影响人们的社会经济地位,进而影响人们社会经济地位的主观评价;通过拜年网的垂直差异性与水平差异性的测量城市居民拥有的社会资本;城市居民拜年网的水平差异性越大,拥有的横向社会资本就越丰富,越有助于提高社会经济地位,并对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评价较高;城市居民拜年网的垂直差异性越大,拥有的纵向社会资本就越丰富,越可能获得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并认为自己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验证了理论假设。 相似文献
17.
我国当前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不应简单理解为制度或经济等单一因素使然.从文化角度来看,它更是长期以来城乡文化区隔的产物.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户籍制度体系在地域上将我国城乡分隔的同时也在二者之间形成了一条持久的文化边界和分类图式.从实践的角度进行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是一种包含着制度认同、职业认同和文化认同等多方面内容的多元认同结构.因此,从具体实践角度出发考察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社会认同,往往存在着社会排斥与自我排斥并存的“双重排斥”的明显特征.这种独特的社会认同结构又对其行为选择产生一系列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网络媒体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产生影响的角度分析了网络媒体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针对消极影响提出应对措施:政府应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督与建设,网络媒体应努力维护新生代农民工的切实利益,新生代农民工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网络素养等。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公正信念在探讨心理认同与社会行为的关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考察了421名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社会公正信念的水平,分析了社会公正信念与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关系。结果表明:(1)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的社会公正信念不存在差异,但都对社会公正性评价较低;(2)社会公正信念、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存在积极的相关;(3)社会公正信念对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但对汉族大学生被试无调节作用。社会公正信念能促进积极的国家认同,同时对少数民族而言,既能使其保持积极的民族认同,也能促进国家认同水平,二者得以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20.
学科制度和社会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文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2):185-188
人有无限的潜能,却不幸地伴随无限的惰性与贪欲。其结果是,人在懈怠、挣扎、失望与悔恨中虚度一生。多么苦楚而灰暗的生命图景!它直觉而宿命地道出了人类物种生命演化的可能奥妙:人之潜能与其实现之间的巨大缝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