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光复初期,台湾省署(府)施行粮食管制政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战后迅速出现了全岛性的粮荒.陈仪时期由于行政长官公署无法掌握大量现实的米粮,管制政策绩效不彰,致使日益严重的粮荒成为"二·二八"事件迅速蔓延全岛的一大诱因.魏道明时期台湾省政府继续施行粮食管制,以应对愈加严峻的粮荒与民众激愤的情绪.光复初期台湾的粮食管制政策主要包括加强对粮食流通的管控,举办食米平粜与配售,推行节约粮食消费办法等.这些政策成败参半.  相似文献   

2.
简析抗战时期的台湾调查委员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 4年 3月 ,蒋介石下令成立台湾调查委员会 ,作为负责筹划战后收复台湾的职能机构。蒋介石任命陈仪主持台湾调查委员会 ,主要是因为陈仪熟稔日本与台湾事务。台湾调查委员会也充分吸纳了当时客居大陆的台籍人士参与。台湾调查委员会在光复台湾的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的工作主要包括搜集、翻译、编辑有关台湾的资料 ,训练各类专业人才 ,制定《台湾接管计划纲要》 ,初步拟订战后台湾的重建政策等。台湾调查委员会在设计政策的过程中 ,对台湾同胞复杂而敏感的心态缺乏足够的洞察与关照 ,结果导致一部分政策失误 ,引起岛内民众的反感与抵抗。  相似文献   

3.
1945年8月13日,日本投降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日本帝国主义的黑暗统治结束了,台湾回到了祖国怀抱,台湾的小说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本来这种历史性的转变,应当给文学创作带来生机。但是,台湾光复后的当代小说创作的发展步履艰辛,走过了曲折的道路。由于日据时期殖民当局的法西斯文化政策对进步文化的严重摧残,台湾经济又濒于破产;加上光复后国民党接收官员的腐败无能,国民党政府对台湾人民的政治压迫等等原因,光复初期(1945年至1949年),台湾文坛很沉寂,很少小说作品问世。但是在困难的环境下,杨连、吴浊流、尤换宗、叶…  相似文献   

4.
台湾省编译馆是台湾光复初期设立的一个重要文化机构,目的是为了编译教材等书籍,消除日本50年殖民统治的影响,在台湾重建中华文化。这个机构存在的时间不长,然而由于它正处在台湾文化重建的重要时期,因此它的意义和影响不可忽视。本文着重就台湾省编译馆开展台湾研究的缘起、过程和意义等方面进行考察。本文认为,在编译馆内开展台湾研究是许寿裳接受一批大陆学者的意见首先提出来的,它原本不是设立编译馆的意图,但在这方面却颇为顺利地展开。尤其是许寿裳在陈仪的支持下留用了一批日本学者,并使用台湾本地专才,很快就形成了一支有效率的研究队伍。许寿裳提议在编译馆内开展台湾研究,与他对战后如何在台湾重建中华文化的理解有关。在当时的情况下,他能把日本殖民统治与学者积累的学术成果区别开来,在文化重建过程中予以扬弃。这种理性思想及其作为十分难得,为后来的台湾研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台湾银行业在日据时代,殖民色彩浓厚,尤其是抗战时期,台湾银行业更是沦为日本军事扩张的财政工具。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对台湾银行业进行了接收与改组,改变其殖民金融性质,并建立了独立于大陆的银行与货币体系,以防止大陆通货膨胀波及台湾,但这一切非但未能给战后初期台湾经济恢复重建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反而由于战后国民政府对台货币政策的一系列失误,致使苦心经营的台币防波堤最终因通货膨胀加剧而趋于崩溃。战后台湾金融走向崩溃的结局事实上是战后大陆与台湾不可分割的经济关系以及国民政府经济总崩溃的重要反映。  相似文献   

6.
台湾与大陆一水之隔,海峡两岸的贸易关系有着悠久的历史。纵观1949年国民党政权去台以前两岸贸易的发展轨迹,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一) 清统一台湾以前,(二)清治台期间,(三) 日据期间,(四) 光复初期,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钟兆云 《东南学术》2005,(4):107-117
抗战后期,中国国民政府在开始着手收复台湾时,台湾在大陆的几大重要抗日团体分头迁设福建,开展工作,宣传并营造复台的氛围.福建在大陆省份中率先唱响了光复台湾的舆论,并屡向最高当局提出复台主张和建议.陈仪担任台调会主任委员和就任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后,多方面借重福建帮助打开局面.福建为光复后的台湾输送了重要干部和各方人员,在"国语教育"中尤其起到了他省无法替代的作用.在迎接台湾回归中,福建其实成了重要的后方基地.新时期福建应为祖国统一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汪毅夫 《东南学术》2002,(6):99-108
本文从学术史的角度回顾光复初期台湾国语运动之种种情形:从官方筹划、民众自发到学者("语文学术专家")主导,学术阵容、学术理念和学术实践,学术刊物、学术著述及其他学术资讯.本文认为,从"国语纪元"(1648)即清代初年迄今的国语运动在时、空两个方面的延伸看,"光复初期"和"台湾"乃是相当重要的时段和地点;光复初期曾在台湾主持国语推行委员会的魏建功教授,1949年以后在大陆语文学界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光复初期台湾国语运动的学术经验亦得相当完美地融合于当代中国的语言文字工作.  相似文献   

9.
主要关注台湾制造业内异质性劳动力的工资差距。研究发现两岸贸易对岛内异质性劳动力工资差距具有显著影响,即两岸贸易对岛内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的工资差距有扩大作用,但扩大的速度在减小,这也表明两岸贸易对岛内工资差距的影响呈现倒U型形状。此外,还验证了岛内工资差距存在自我扩大的作用机制,并且这种自我扩大作用的趋势较为强烈。研究结论为两岸学术界和实务部门关于两岸贸易与岛内工资差距的争论提供了参考,也对如何促使岛内工资差距趋于合理化水平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朱婷 《东岳论丛》2002,23(4):97-100
发展国家资本和实行经济管制 ,是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推行统治经济政策的两大重要内容 ,落实在纺织业方面其具体表现为 :扶植、操纵国家资本企业“中纺”公司 ,以及对棉花纱布逐步实行全面管制。除粮食之外 ,棉花纱布无论在战时还是战后 ,都是物价统制中最主要的物资 ,战后的花纱布管制 ,初时基本沿袭了战时体系 ,但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管制机构几经更迭 ,管制措施不断加强 ,其力度远比战时更为严厉 ,直至实行全面统制。战后花纱布管制的演变过程 ,折射出国民政府统治经济政策的强化过程。因此 ,了解与研究战后的花纱布统制问题 ,是探讨这一时期国民政府统治经济问题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